APP下载

勇立潮头·先行先赢的陵水样本
——陵水黎族自治县在海南全省首创国家森林城市启示录

2019-12-11艾前进寇峰李克冠

中国林业产业 2019年11期
关键词:陵水绿化森林

文 / 艾前进 寇峰 李克冠

陵水县委书记符鸣要求全县重视森林城市创建工作

这里是海南陵水,与全球著名旅游度假区夏威夷等同处于北纬18度,青山秀水,风光旖旎;这里是海南陵水,在共和国版图的南端海疆,是我国唯一的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挂牌地,17处森林和海洋生态串起了浓浓的椰风海韵、黎苗风情;这里是海南陵水,全县38万人民在1128平方公里的陆地上奋力赶超,由贫变富,从“国际旅游岛”跨越到“自贸岛”。伴随风起云涌的林业改革浪潮和奔涌不息的生态建设热流,县委县政府勇立潮头,在海南全省成功首创国家森林城市,创造出了先行先赢的陵水样本。

只有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才能收获别样的风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向全世界宣布,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海南省委书记刘赐贵、省长沈晓明激发了全省人民的奋斗活力,他们将坚定不移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打造中华民族的四季花园,确保生态环境只能更好、不能变差。陵水县委书记符鸣、县长李锋恪尽职守、尽心竭力,带领新一届县委、县政府和人民群众,抢抓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和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机遇,纵深推进林业生态建设改革,冲刺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掀起“人人参与、全民共建”的社会热潮,为百姓谋发展、谋幸福。

2019年6月5日,陵水县承办海南省森林城市创建主题宣传活动

快意雄风海上来,陵水创森逐浪高。陵水县林业局谢邦雄带领一班人围绕“珍珠海岸,美丽陵水”战略目标,退塘还湿,退耕还林,成功摘取国家森林旅游示范县,获批建设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两块国家级生态林业品牌。2017年,国家调整森林城市创建由市向县延伸政策,陵水林业局迅速行动,报请国家和省林业管理部门,提出了“一核(县中心城区为创森核心)、一带(沿海防护林带)、两网(通道护林‘路网’、水系护林‘水网’)、三区(东南部纵深防护林和森林旅游开发区、中西部林业产业发展区、东北部森林生态保护区)、十星多点(2乡8镇为‘十星’、116个村庄和各森林生态公园等自然地为‘多点’)”的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布局,规划出森林生态体系、林业产业体系、生态文化体系和森林管理体系四大体系建设工程,构筑了“宝岛绿城、珍珠海岸、美丽陵水”的森林城市建设愿景,力争2020年达到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标准,顺利赢得国家森林城市荣誉称号。2019年4月1日,海南省省长沈晓明和国家林草局局长张建龙深入陵水县吊罗山,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揭牌并调研了陵水创森工作,赞誉这是“两山”理念的实践和路径,为海南筑牢一道绿色生态屏障,实现了珍稀自然资源的世代传承。

上篇:坚持“两山”理念“绿带林网”打造四季花园

碧海蓝天,青山绿水,是很多人对海南陵水的印象。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保护如何兼得?新时代的陵水县坚持“两山”理念,以国家森林城市创建为纽带,使自由贸易试验区与生态文明试验区协调并进,着力大地植绿,将陵水县中心城区作为国森创建的一个核心,高标准建设沿海防护林带,编织通道绿化和水系绿化林网,在海南探索出了一条打造中华民族四季花园的新路子。

生态高颜值 城在花园中

“共创森林城市,共享生态文明”。2019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海南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主题宣传活动在陵水县文化体育广场启动,由争创“国森”的陵水县主办,创建“省森”的海口、三亚、文昌、昌江、保亭、琼中协办。在全省各市县林业局长、陵水县各乡镇、县直机关、相关企业和市民群众共计千余人参加的主题活动上,海南省林业局总工程师周亚东、陵水县委副书记张纳军、副县长符史锦等领导出席并致辞。陵水县委副书记张纳军说:“国家林草局批准陵水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两年来,全县广泛动员宣传,全民共建共享,让森林走进城市,让绿色染绿乡村,让资本激活林业市场,融合自然、人文、民俗,促进了陵水经济的健康、绿色和可持续发展。”

生态高颜值,城市如花园。省县林业领导带领参加活动的千名各界人士步行进入陵水河景观廊道绿化带,体验景观廊道公园的浓浓绿意和滨河亲水,感受海绵城市理念生态修复成效。这个别具韵味的森林城市公园只是陵水创森的一个代表,从朝阳初升到夕阳西下,人流从未间断,人们或漫步,或奔跑,移步换景,领略大自然的神采风韵。近3年来,陵水人民围绕中心城区这个核心,在城区公园、小区、道路扩绿提质,建成了椰林大道、火车站片区、陵水河岸线、海韵广场等一大批精品绿化美化工程。2019年8月,陵水县在“五纵三横”城市路网改扩建工程二期项目推进中,新任县委书记符鸣带领班子成员实地调研,要求扩路不忘扩绿,确保新建项目既通行实用又绿美大气。

陵水人熟知的建设路-桃源大道-223国道-站前路,是一条由市区通过城郊,连接高铁站的主通道。结合森林城市创建,集中全县力量,动员两侧企事业单位和社会民众统一部署,对道路两侧的绿化景观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如今,我们走在这条道路上,步移景异,一步一景,有一种“山川行舟”的感觉。绿化美化主题明晰,各大节点景观串联,构成点线面的景观格局,凸显出道路景观的厚实、连续和大气。县城内流淌美丽的陵水河穿城而过,陵水县提升两岸和广场、建筑区域的绿化美化质量,花带设计、大苗栽植,分隔不同的户外空间,给人一种视觉震撼,成为周边市民休闲赏玩处,每天都有大批市民河边垂钓、河岸健身和广场漫步。

陵水县坚持以人为本,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围绕生活旅游“一城”和黎安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发展“一核”,相继新建或改建出多功能体育馆、廉政公园、文化广场等一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绿色生态公园,并且正在开工建设具有红色基因特色的南门岭公园,90%以上市民出门500米有休闲绿地,使全县城乡达到了“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公园维护高效低耗、宜居环境优美宜人”的目标。建绿地、扩广场、修公园,种大苗、栽好树、保成活,森林进城、森林环城的格局基本形成,使陵水成为了一座名符其实的生态滨河绿城。

改造海防林 绿带映海疆

陵水县海岸线长57.5公里,全县沿着百里海岸线营造“生命林”,构筑了一道坚固的“绿色长城”。从他们身上,折射出了中国林业的时代元素,生动诠释了基层前沿务林人的时代形象。

通过前些年的“绿化宝岛”大行动,陵水县累计营造和恢复海防林面积1349亩,基本实现了海防林带全线合拢目标。结合国家森林城市创建,陵水林业把事关陵水安全的海防林建设体系,作为林业生态建设的突破口,重新认识林业对陵水发展的作用与使命,全面调配林业资源,规划建设高标准的沿海防护林带,使其成为滨海前沿抵御台风、海潮等自然灾害的第一道防线,在防灾、减灾、护岸等方面发挥拦阻作用。

在这一轮海防林的改造建设中,陵水县森林景观和沿海防护林相结合,高标准地建成了一系列滨海公园休闲区、林木观赏区、防护屏障区三大功能区。在实际操作中,既立足当前,又面向未来;既顾全整体大局,又处理个案利益;既重视林农生存生活,又兼顾生态社会效益。在宏观上突出背景山林和生态圈层,营造植物群落,建设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的生态风景林;在中观上突出路网、河网、城镇公园的绿化景观,做到乔木、灌木、草片、花卉科学配置,使之成为陵水的“绿色艺术长廊”;在微观上突出社区园林景观,采取拆迁增绿、垂直挂绿、见缝插绿、空中造绿、拆墙透绿等办法,使绿色成为每个镇街、乡村社区的基本色。

为了种好管好沿海一线的“生命林”和“保安林”,陵水林业局积极探索建设路径,创新管理机制,不回避长期存在的现实问题,科学地提出了“收、放、扩”理念。收,即针对沿海基干林带长期管护主体不落实的现象,按照森林、林木、林地权属主体不变,把管理权收归县级统一管理,强化建设与管护,进行全线埋设界桩,通过退耕、退果、退养还林,有效提升防护功能;放,即适当放宽二线林带管理,运用市场机制,鼓励集体、企业和个私营林造林,充分调动林农的积极性;扩,即全面发动社会力量,利用废杂地、闲置地建设乡村公园,在房前屋后、河道水系种植名贵树种,扩大新的绿色领地,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

陵水县主动把沿海红树林恢复与种植工程作为海防护林带的建设任务,抢救澙湖湿地生态资源,因地制宜规划种植红树林,保护了原始生态岸线,保住了滩涂水鸟栖息地、原生红树林和珍稀红树物种栖息地。相继展开了植被、水文水质、鸟类、鱼类、底栖动物、有害生物监测科研研究课题,向社会开放科普宣传教育,促进了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的共同发展,获批建设国家级国家湿地公园。红树林,海水清,云深燕鸥飞;天空蓝,湿地绿,湾浅鱼虾肥……置身陵水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给人一种“复得返自然”的感觉。

树木护通道 岸绿水更清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陵水县在创森中重视通道两侧护路林建设,沿水系河湖建设护岸林,“路网”树木福佑大众通行,“水网”森林保岸绿水清。为此,全县人民齐心协力,打造出了通道绿化美化工程和水岸绿化美化工程。

通道绿化美化工程是在巩固现有绿化成果基础上,提质改造干线道路的绿化,逐步构建“一路一景”的绿色生态带。城区重点抓好椰林大道、滨河路、建设路等城区主干道和城际主通道的绿化提质改造,实现栽植面积占绿地面积60%以上,树冠覆盖率达25%以上。水岸绿化美化工程是在原有绿化基础上,对辖区内河道和重要水源地进行补植补造,加大乔木种植,推进沿线人行绿道、路边游园等设施的优化布局,精心培育林水相依、四季常绿、花木怡人的沿江走廊。

吊罗山风光

近几年来,突出抓好适生优质珍贵树种、彩叶树种的新造和补植补造,着力提升绿色景观水平,每年持之以恒地围绕县城廊道提质城区绿化,在大街小巷种植精品树木提升绿色“颜值”;着力全县高铁和公路通道两侧绿化提质,做到可视范围内全覆盖,延伸“绿色纽带”;瞄准重点河湖水域装扮“最美岸线”,建造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生态景观森林体系。2019年春秋两季,陵水县便投入4亿多元,完成500多公里通道绿化。我们在对G98环岛高速陵水路段看到,47公里长绿化带上种植着紫荆、大叶紫薇等乔木2.39万株和大红花、夹竹桃等灌木3万株,在保护原有地貌和生态的前提下,营造出了色彩丰富的通道景观,提升了视觉景观效果。

由河流、水库、湖泊和大海等组成的水系网络,构成了陵水景观的重要元素和特色单元。他们水系林网建设工程中结合河道治理和水网恢复,加快以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护岸林和森林湿地为主的水系林网建设,打造出了“林水相依、林水相连、依水建林、以林涵水”的林水网络体系。县镇两级合作攻坚,以陵水河、都总河、金聪河、英州河、港坡河和辖区海域分段绿化治理,按要求对河岸、堤坝、水渠等防护工程设施与沿线城镇、乡村、山体绿化结合,树种以乡土乔木树种为主,乔、灌、花结合,把水系林网建成一条条绿化线、风景线、观光线和农民增收的致富线。经过近3年的建设,全县重点完成了19公里水岸线绿化,折算面积5.7公顷。扮绿“两网”生态廊道,不仅改善了陵水县的城乡环境,而且促进了县域生态可持续发展,提高了居民的生活品质。

中篇:践行“两山”理论“三区协同”建设美丽家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陵水县将“两山”理论运用到国森创建实践中,围绕创森布局规划,结合县域森林生态资源实际,在东南部建设纵深防护林和森林旅游开发区,在中西部打造林业产业发展区,在东北部设立森林生态保护区。近3年来,完成植树造林绿化近5万亩,退塘还湿7000多亩,种植红树林3500亩,退果还林2000多亩,矿区复绿200多亩,海防林提质改造400多亩,老残林更新200多亩,维护了海南“拥有全国最好的生态环境”的美誉,陵水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以生态红线为底线,严格保护东北部森林生态资源

生态保护红线的实质是生态环境安全的底线,目的是建立最为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绿水青山”是生态环保的重要阵地和空间,也是“金山银山”的物化形态。陵水县东北部区域地势较高,热带雨林资源保存完整,森林资源丰富,生态林集中分布。他们在创森中坚守生态红线的底线,将本号、光坡北片等乡镇和岭门农场划定为森林生态保护区,重点实施生态安全建设管理,增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潮防洪能力。区域内的民众长年植绿护绿,涌现出了一大批绿化美化的精品工程。

陵水县境内的吊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归省林业局直属,是中国乃至世界极为珍稀的原始热带雨林区。陵水县打破狭隘本位主义,县区融合保护性开发,使吊罗山天保工程区实际管护面积增加到51240公顷,建成了县、区护林员巡山与公众旅游一体的雨林风光公路。行进在这条旅游公路上,时而看见长在路上的树,这些树在修路时没有砍伐,而是对局部线路线型和路面宽度进行微调。大树绕行,小树移栽,吊罗山旅游公路在整个修路过程移栽了树木300多棵。2019年4月,国家林草局和海南省政府将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放在吊罗山,给陵水赋予了新使命。陵水县在吊罗山林木种苗基地建设了一个占地230亩的热带乡土珍稀植物园,保护、科研与科普价值重大。县林业局广泛征求国家生态修复专家和海南省古树名木专家意见,采取原地保护方式建设海南陵水热带乡土珍稀植物园。陵水县的主动作为受到海南省林业局的高度肯定,局长夏斐率队深入陵水,研究部署吊罗山热带林木种苗基地的合作建设与转型发展,将基地定位由陵水县和吊罗山林业局合作建设“热带珍稀树木展示园区”,归属公益和国有性质,由陵水县主导建设管理。

以绿色产业为抓手,打造中西部林业产业发展平台

打造绿色产业是“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必由之路。“国森”创建的陵水县凭借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优势,聚焦培育绿色生态产业新引擎,加快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把生态优势加快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竞争优势,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带来“金山银山”,让老百姓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陵水县将英州高速公路以北和地区和隆广、文罗、群英、提蒙等乡镇及南平农场划定为中西部林业产业发展区。这片区域内土地肥沃、土层深厚、雨量充沛、交通便利,适宜发展种植各种商品林。林业部门引导当地巩固槟榔、菠萝蜜、芒果、荔枝、橡胶、花梨、沉香等乡土树种和桉树、马占相思、松树等种植面积,同时利用“五边地”,扩大菠萝蜜、芒果等特色经济林种植面积,改造低产、低效工业原料林,调整优化林种、树种结构,提高了林地的产出量,增加了林业产值。

直视现实问题,增强发展后劲。陵水林业产业基地面积相对较少,第一产业集约经营水平不高,二、三产业发展较慢,抵御风险能力不强。县委县政府结合创森兴产业,要求每年建设林下经济产业面积超过1000亩,年产值不少于200万元,建设特色经济林基地3000亩、林木种苗基地2000亩,为林业提升奠定基础。实实在在的资源培育,有效地促进了绿色产业的转型,开拓出了森林绿色食品市场和花卉苗木两大市场,使城乡森林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构建起了相对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

加快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纵深开发槟榔、荔枝、芒果等优质林业资源,打造高效林业。建设标准化育苗示范基地,积极培育珍贵树种基地建设,尽快形成苗木种植、交易产业链。充分利用林下资源,发展以林药、林油、林果、林花等林下种植;发展林禽、林畜等林下养殖,使农民林业综合收入实现稳定增长。近三年来,“陵水槟榔”“鲁宏荔枝”“雷丰芒果”等一批烙有陵水印记的名优林产品获得消费者认可,这是因为陵水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突出地方特色,以产业育品牌,以品牌拓市场,大力实施林业产业品牌战略,新品牌才不断得以涌现。陵水打造电商平台,创造各种节庆活动,推广宣传独特的林果产品,首届荔枝电商节,当天签单2725万元,下单285万斤。“陵水槟榔”被国家和海南省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鲁宏荔枝”被省评为著名商标。

以制度保障为根本,开发东南部森林生态旅游产业

森林生态是旅游目的地的“底色”,森林是旅游产业的核心资源。陵水县以生态林业资源建设保护制度保障为根本,健全体制,严格到位执行制度,确保绿水青山长久发挥金山银山的效能。陵水东南部的光坡南片区和椰林、黎安、三才、新村、英州南部等乡镇,适合开展森林生态旅游,将其划定为创森中的纵深防护林和森林旅游开发区。他们在高效发挥沿海景观防护林作用的同时,根据地理位置的独特性,适度开展森林旅游,在吊罗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基础上,相继打造出了南湾省级自然保护区、陵水牛岭省级森林公园、清水湾·南国侨城森林公园等一批观光、旅游、康复、疗养、休闲等绿色产业亮点,国家5A级景区分界洲岛、国家4A级景区南湾猴岛、清水湾旅游度假区、土褔湾旅游度假区、万亩圣女果基地等旅游地,无一不是依靠着当地丰富的森林生态资源。

吊罗山、分界洲岛、南湾猴岛是陵水最受欢迎的三大森林生态旅游景点。10多平方公里的南湾猴岛距离县城14公里,依山傍水,三面环海,形状狭长,12个大大小小的山头连绵起伏,山上大小岩洞无数,奇岩怪石嶙峋,森林覆盖率达95%,四季花果飘香,风景秀丽,气候怡人,拥有猕猴29群1800多只,是世界上唯一的热带岛屿型猕猴自然保护区。位于陵水东北部海面的分界洲岛,过去是一处无人居住的小岛,距牛岭隧道约八海里。这处旅游胜景远看形似马鞍,最高处海拔99米,当地渔民称之为“美女岛”、“观音岛”,岛上满山长满刺桐花。分界洲岛周围海水清澈湛蓝,银滩闪烁,珊瑚斑斓,怪石嶙峋,岩洞幽深,自然环境与海洋资源之好,可与三亚蜈支洲岛和文昌铜鼓岭媲美。

用好用活已有森林生态旅游景区,持续建设开发“世外桃源”。地处吊罗山山脉与牛岭山脉过渡处的本号镇大里村,过去因为交通不便而鲜为人知。近年来,陵水县在全民创森中建设县域生态旅游,使大里村如同世外桃源般的山水美景得以呈现,经过县镇村三级帮扶开发,大手笔改造基础设施,修复培育观光林带,开发瀑布景观,使好山好水好风光换来了真金白银,每个节假日,进入大里乡村游的客人都超过了3000人。县政府进一步激活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将吊罗山森林公园、小妹水库、大里瀑布等“点”串联成“线”,打造集山地运动、旅游探险、休闲养生于一体的陵水北部百瀑雨林旅游。

下篇:打通“两山”路径“十星多点”助推乡村振兴

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是一项创在当下,长久建设的大事业。陵水人民以埋头苦干的精神积生态文明建设的尺寸之功,用国森创建助力乡村振兴,将处于核心城区椰林镇之外的两乡八镇规划为“十星”,进一步优化乡镇生态,完善乡村治理功能;将全县116个村庄列为“多点”建设范畴,用生态经济提升乡村质量,传承黎苗人民的乡愁记忆;统筹城乡下足绣花功夫,提质建设和保护各类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城市公园、风景名胜区等各类生态自然保护地,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让陵水山川林木葱郁,大地遍染绿色,天空湛蓝清新,河湖鱼翔浅底。

优化乡镇生态完善治理功能

乡镇是中国农村治理的前沿“指挥所”。“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美丽风光,“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和乐景象,是多少人心驰神往的记忆。陵水带动新村镇、英州镇、本号镇、隆广镇、三才镇、光坡镇、文罗镇、黎安镇、提蒙乡、群英乡10个乡镇同步创森,“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优化生态林业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筑牢“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的生态基础,建成四季有景、处处是景的美丽乡村。陵水在乡镇绿化建设中坚持建设生态型、功能型城乡绿地生态系统的发展方向和构建园林城镇、建设美丽乡村的造林绿化发展思路,因地制宜,积极运用乡土树种造林,科学配置阔叶树种、彩叶树种,丰富森林景观,乡镇新增绿化面积169.55公顷,未来还将再建160多公顷。陵水林业指导各乡镇按照国家和省建设森林小镇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需求,确保在规划期内把隆广镇建成生态种旅小镇,将文罗和群英镇建成养生旅游小镇,光坡镇建成圣女果种植加工小镇,对英州镇和南平农场打造温泉健康养生小镇,对黎安镇、英州镇、本号镇打造养生旅游小镇。在美丽海南“百镇千村”活动中,陵水现已成功打造出了英州互联网种业小镇、光坡休闲生态小镇、黎安海风小镇、清水湾国际游艇小镇。

被海南省授予休闲生态小镇的光坡镇,生态林业基础较好,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林地保有率等重要指标达标,曾代表海南省接受国家林草局的基层考核验收。创森启动后,镇里科学利用森林生态资源,建设“世外桃源,梦幻黎乡”,高质量地承办了2018年(第六届)海南乡村旅游文化节,并连续4年举办了陵水(光坡)圣女果采摘季暨乡村休闲游活动,2019年隆重举办了芒果采摘节,迎来众多岛外游客,让村民们尝到了“森林生态旅游饭”的香甜滋味。

提升乡村质量传承乡愁记忆

陵水曾经是国贫县,2012年才脱贫摘帽。逐步富裕起来的陵水农民深知,唯有通过“金山银山”减贫经济效益,与“青山绿水”长远生态建设保护效益有机统一,都能实现永久的百姓富和生态美。陵水创森把116个行政村585个自然村纳入到“多点”之中建设,使“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成为农村农民的共识与目标。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陵水创森注重由城镇向乡村延伸,使农民的乡愁不只在梦里,通过生态林业建设,使人入村、心入户、足入点,改变村容村貌。在新一轮的乡村绿化美化行动中,陵水县采取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重点开展乡村公共休闲绿地、乡村道路、河道(沟渠)绿化、房前屋后绿化、庭院绿化、村庄绿化带、风水林兼顾村庄周边山地绿化。历经3年的建设,卫星遥感影像判读调查表明,全县乡村在达到国家森林城市标准的前提下继续提升“绿质”,截至2019年10月,完成乡村绿化美化面积104.1公顷,林木绿化率平均接近35%。

陵水全县齐头并进的森林村庄建设,绿化均以优良乡土阔叶树种为主,结合经济林树种和珍贵树种,搭配观赏效果好的常绿灌木,在进村景观路、村中水源林(风水林)、村中小公园(公共休闲绿地)和庭院绿化示范区等地,充分利用村中现有自然生态景观资源,因地制宜、适地适树,营造出赏花、观叶、品果等为主题的景观林,构建绿化乡村体系,改善村容村貌,打造美丽乡村。他们结合新农村建设,充分尊重村民意愿,突出村庄环境提升、农民创业增收、农村文化挖掘和产业优化等重点建设内容,注重保护和挖掘村庄的历史遗迹、民俗习惯、古树名木等相关元素,突出特色,大力推广名特优经济林树种、珍贵树种等,带动村民主动参与绿化美化建设,现已建成了绿色景观点、绿化景观带、风景林等9个乡村绿化美化示范点。

运用绣花功夫扮靓生态公园

城市森林公园是城市近自然森林公园绿地,其漫步休憩、健身休闲和游戏休闲功能,满足周围居民休憩、休闲、健身、儿童游戏、观赏游览等多种需求。陵水创森将各类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城市公园、风景名胜区等生态建设保护地列入“多点”同步建设,既有效地缓解热岛效应,又净化了城乡空气土壤,给城乡人民和外来游人带来了无穷的生态福利。

经过多年的建设保护,陵水形成了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核心,省级、县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小区为补充,布局合理、类型齐全、设施先进、管理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体系。创森以来,他们对现有的各级自然保护区提质建设,在全县范围内新建了黎安红树林、本号镇都总河上游生态环境保护、英州镇动植物保护等10个自然保护点。

不断提高森林公园建设品质,增进居民生态福祉。城乡各森林公园的管理者舍得投入,增配休闲娱乐设施,开辟专门的科普小标识、科普宣传栏、科普馆等生态知识教育设施和场所,让市民出门就近旅游休闲。近年来,以林业为主体对1个县级森林公园晋升为省级,并新建了1个省级森林公园、1个县级森林公园、6个镇级森林公园。截至2019年10月,全县各乡镇涌现了几十家“森林人家”,大多以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为载体,以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和有游憩价值的景观、景点为依托,以价廉物美的特色,服务旅游人群吃、住、游、娱、购。

猜你喜欢

陵水绿化森林
朱屺瞻《绿化都市》
海南陵水樱桃番茄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中国科学技术馆之屋顶绿化
在陵水错把大风吹过的地方当成故乡
陵水共青团组织青年学习红色书法文化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海南陵水:用丰厚文化家底为旅游添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