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前概念的成因及转变策略
2019-12-11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广东 深圳 518109)
1 物理前概念概述
学生在学习新的物理知识之前,通过自己的观察、体验与思考,形成了关于各种物理现象与过程的理解和认识,这称之为物理前概念。在这些前概念中,有些是正确的,会有助于学生形成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但有些前物理概念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有时会干扰、阻碍学生的学习。因此,了解学生学习相关的物理知识之前已有的前概念,弄清错误前概念形成的原因,采取适当的转变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2 初中生光学错误前概念及其成因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课堂的”。初中生在学习光学知识之前,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储备等原因,会存在一些前概念。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对学生的调查,发现初中生在学习光学知识时存在以下前概念。
2.1 光一定是沿直线传播的
形成原因:大部分初中生均玩过激光笔,发现射出的激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还有手电筒、汽车前灯、从投影机射出的光束等发出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因此,在初中生的头脑中就会形成“光一定是沿直线传播的”的前概念。事实上,光沿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那就是光要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否则它的传播方向就要发生改变,如海市蜃楼、池底变浅等现象。
2.2 小孔所成像的形状与小孔形状有关
形成原因:很多初中生都知道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而且影子的形状与物体有关,物体是什么形状,影子就是什么形状,如手影、树影、建筑物影子等;小孔成像也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因此,学生们会想当然地认为小孔所成像的形状与小孔有关,小孔是什么形状,所成的像就是什么形状,如小孔是正方形的,则透过小孔所成的像就是正方形。
2.3 平面镜成像时,物近像大,物远像小
形成原因:几乎所有的初中生都照过镜子,知道镜子的后面会有一个与物体相对应的像,而且还发现:当人靠近镜子时,镜子里的像感觉越来越大;反之,当人远离镜子时,镜子里的像感觉越来越小。因此他们认为:平面镜成像时,物近像大,物远像小。殊不知:人感觉到的物体大小,除了与物体本身大小有关之外,还与视角有关。
2.4 漫反射不遵守反射定律
形成原因:对于镜面反射,学生很容易理解它遵守光的反射定律。但对于一束平行光线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后的光线不再平行,对于这种漫反射现象,学生由于形成了“镜面反射”的刻板印象,认为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2.5 放大镜只能成放大的像
形成原因:由于学生还没有系统学习凸透镜成像的相关知识,只会从“放大镜”这三个字的表面含义上去理解它,认为放大镜只能成放大的像,否则怎么叫“放大镜”呢?他们不知道放大镜其实就是一个凸透镜,能成“等大或缩小或放大”的像。
3 光学前概念的转变策略
针对上述光学前概念,我们在教学中可采用适当的概念转变策略,使学生在学习时避免受错误前概念的影响,以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
3.1 用事实说话
我们常说“事实胜于雄辩”,通过实验等让学生观察直观的现象,使他们相信这些事实和现象,改变他们头脑中原有的错误的或不当的认知,科学地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具体来说,用事实说话有以下几种方法。
(1) 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如要改变学生中的“放大镜只能成放大的像”这一前概念,我们可以让学生拿着放大镜看自己的手指头,使其发现:“放大镜离手指头的距离不同,所成像的大小不一样,有时会变大,有时会缩小,有时会一样大”,从而改变“放大镜只能成放大的像”的认知。
(2) 实验法
实验法是指人为控制条件,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的一种方法。如要改变学生中的“小孔所成像的形状与小孔形状有关”这一前概念,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实验来进行。如图1所示,在蜡烛与光屏之间放置一个带小孔的不透明板,小孔的形状分别为三角形、圆形和正方形,通过三种小孔成像,就会发现像是倒立的、蜡烛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从而改变“小孔所成像的形状与小孔形状有关”的认知。
图1
3.2 运用科学推理
科学推理是指通过严谨的理论推导,得出新结论的一种方法。如要改变学生中的“平面镜成像时,物近像大,物远像小”这一前概念,我们可以根据“平面镜成等大的像”这一特点进行推理,当人远离平面镜时,尽管所成的像看起来越来越小,但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这样想:人远离平面镜时,人(即物)的大小没有变化,因此,经过平面镜所成的像大小也不会变化。从而改变“平面镜成像时,物近像大,物远像小”的认知。在此基础上,可用茶色玻璃、两个大小相同的棋子做实验,进一步转变学生的前概念。
4 结语
物理概念的建构是以学生的前概念为基础的,教师要了解学生已有的前概念,从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出发,真正以学生为中心,采用适当的前概念转变策略,创设一种引发探究和思考的学习情境,激发有意义的思维冲突,让学生不断修正和调整自己的认知,建构正确的物理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