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G时代媒体融合的AI路径
——以新华社“媒体大脑”为例

2019-12-11商艳青骆蓓娟

传媒 2019年22期
关键词:大脑机器人人工智能

文/商艳青 张 瑜 骆蓓娟

由新华智云自主研发,新华社和阿里巴巴合资打造的“媒体大脑”,致力于向媒体机构提供“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新闻生产、分发和监测能力。可以说,这是一个人工智能技术、媒体机器人技术首次在媒体领域集成化、产品化、商业化的应用。

移动互联,万物为媒。在传媒领域,新一轮的技术革命意味着内容的生产效率和传播效率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人工智能不再是一种趋势,而是一种时代特征,渗透到传媒的各个领域。2019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探索将人工智能运用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中,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为了贯彻落实这一指示精神,中国第一个媒体人工智能平台——媒体大脑,目前正在积极进行产品化落地的探索与实践。

媒体机器人应运而生

由新华智云自主研发,新华社和阿里巴巴合资打造的“媒体大脑”,致力于向媒体机构提供“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新闻生产、分发和监测能力。“媒体大脑”扮演着智能时代新闻生产基础设施的角色,其融合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项技术,为各类媒体机构提供线索发现、素材采集、编辑生产、分发传播、反馈监测等服务,助力其实现智能化新闻报道。可以说,这是一个人工智能技术、媒体机器人技术首次在媒体领域集成化、产品化、商业化的应用。“媒体大脑”用技术赋能媒体,在提升内容生产效率、产量和质量的同时,重新定义了大数据时代内容生产者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对全面提升舆论引导能力发挥着技术支撑的重要作用。

数据将是媒体最重要的资源。数据即新闻,新闻即数据。新闻纪录的是历史,更是沉淀下来的数据。数据隐含着的、期待着被发现的,就是信息,就是新闻。数据来自各方,可以从过去的新闻中挖掘出来,也可以来源于正在不断产生着的,如气象、环境、交通、人类行为等方方面面的数据,它们时刻准备着变成新闻。在成为新闻之前,新闻以数据存在;在成为新闻之后,又会成为下一轮新闻的数据依存。“媒体大脑”为数据到新闻的发现,时刻准备好各种可能性和最快的处理通道。

新一轮的技术发展将使人类活动发生深刻的变革,但无论是人工智能、大数据,还是5G,都不外乎三个目的:可持续发展、普惠和利他。对于媒体而言,更快、更准、更全面地获取新闻资源,更快、更深、更智能地处理新闻资料,是其两大需求和运营逻辑。“媒体大脑”的解决方案,在线索发现、选题策划、采访写稿、编辑生产、分发传播、舆情监测、信息反馈等方面都是围绕这两个层面来完成的。经过一个时期的发展,“媒体大脑”通过智能化技术将生产流水线引入内容生产行业,研发并推出赋能媒体的25款机器人。在人们的印象中,传统的工业流水线都是模式化、单一的,材料进入模具后,生产出来的产品都是一样的。但内容流水线则不同:内容本身就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通过人工智能对内容“零件”进行重构和组装,生产的新内容也是千变万化的,这里充分说明了“数据+技术+内容”三者的融合。

“大数据+AI”赋能媒体

媒体融合是一项系统工程,“大数据+AI”将赋能每一个环节:即数据全汇聚、能力全输出、服务全覆盖、业务全兼容。一方面,新华智云自主研发的“数据中台”将媒体机构自身系统化建设后的数据汇集和整合后,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将大数据中隐藏的数据能力和价值挖掘出来,可提供数据采集、数据模型、数据计算、数据治理、数据资产、数据服务等全链路的一站式产品+技术+方法论的服务,构建面向跨业务的数据能力服务平台,并通过服务化的手段支撑各个业务场景,赋能融媒体建设。另一方面,充分发挥AI在媒体产业中的应用:一是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形成宣传合力,加固宣传阵地能力;二是集中赋能,避免高成本服务和重复建设,注重媒体资源的集中、流转,以及价值的再创造,提供各级媒体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能力;三是打造内容、用户、运营三者关联生态,实现收益共享。

数据新闻机器人:颜值最高的机器人。MAGIC平台为内容生产者提供专业的数据可视化模板,涵盖饼图、柱状图、折线图、排名图、词云图等多种模板样式。搭配流畅的动画效果,呈现出更强的表现力,并且简单易用,降低了数据可视化的门槛。零基础编辑只需上传一个Excel表单,即可一键生成对应的数据可视化视频,展现复杂数据之间的关系,增加数据洞察力。如2019年地方两会期间,山东章丘新闻中心的编辑利用MAGIC平台简单快速生成了关于本地的数据新闻,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虚拟主播机器人:最可爱的机器人。用户只需输入文字,机器人即可自动播报生成视频。用户还可以选择主播情绪、播报背景,甚至定制专有主播形象,一键生成AI新闻播报。比如,当突发新闻缺乏视频画面或者录完的口播视频临时需要调整内容时,用户只需再次输入正确的文本,一键就能重新生成视频,减少重录或返工编辑的工序。

字幕生成机器人:最受媒体人欢迎的机器人。通过语音识别技术,可以一键根据视频同期声为视频添加字幕。可以将长文本智能拆分成适合屏幕展示的短句,方便用户根据文字快速添加字幕,大幅度提高了短视频制作效率。浙江分社的一位记者表示,以前做一个3分钟的视频,可能需要花费30分钟输入同期声字幕,现在有了这个机器人,只需几秒钟就可完成,省下的时间和精力可以更多地用在脚本组织和镜头剪辑上。

会议报道机器人:提升效率小能手。会议报道机器人提供智能化的会议报道解决方案,将大会采集到的直播流,接入媒体大脑,MAGIC便可以对大会镜头画面、现场声音、发言人话术规律等进行智能分析和视频封装,还可以自动生成人物集锦、会议集锦。除了通用会议报道外,会议机器人还针对大会主旨演讲和发布会问答等具体场景做了进一步优化。例如,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通过现场云的移动采集+媒体大脑的智能生产=新的内容生产流水线,产出短视频总量达到554条,播放量突破3800余万次。MAGIC智能编辑器可以一键添加字幕,智能配音,编辑只需审核,工作效率大大提升。

江西省融媒体中心:AI助力媒体融合。江西省级融媒体中心通过新华智云数据中台的能力赋能江西赣云、赣鄱云与各级融媒体中心AI能力(文本、语音、图像),旨在打造出一张覆盖全省的媒体数据传播网络。同时还建设智能生产、智能媒资、智能供稿、舆情监测、传播分析等前端业务能力,以实现江西各级融媒体中心用户、内容、资源共享,为江西省委开展集中管理、各级机构实现用户、内容运营提供服务。例如,江西日报社编辑人员借助MAGIC制作视频,效率提高了10倍。智能生产让报社编辑、记者人人可以生产短视频,弥补了之前报社短视频生产能力相对较弱的短板。再如,手机江西台在8月19日的国新办江西新闻发布会结束后,通过MAGIC平台快速制作完成江西70年来GDP生产总值的数据新闻。这在过去,要通过设计、AE等3名人员,至少2小时才能实现,而现在只需1名工作人员、5分钟,便能够完成所有动态图表的制作。

智能媒体发展的重大机遇

“媒体大脑”是智能大脑,将成为智能媒体时代的内容生产基础设施,其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从数据采集、管理、生产、制作、分发、传播、反馈、分析等业务环节,重构媒体业务流程,提供全链路的服务和支持。

5G是人工智能的基础设施。5G提升算 力,更低延时、更高可靠。5G的边缘计算技术将助力人工智能驶入“快车道”。在人工智能与媒体融合领域,5G的作用必不可少且至关重要,5G是人工智能的基础设施,也是智能媒体发展的重大机遇。5G促进了人工智能大规模场景应用落地。在融合发展中,需要建立智慧全媒体生态体系,实现资源云端化、内容垂直化、服务场景化和产业智能化。在体制机制改革上,单纯的物理融合是不够的,新旧媒体都要组织重构,不应只按照媒体类型划分组织,而应按照内容与服务用户为导向,利用业务流程和要素重构组织。人工智能技术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实质上是算力和算法在提升采编生产力中发挥重大作用,数据在采编生产资料中释放重大价值,推动人机协作、人机协同在机制、流程中的重大创新。

媒体将迎来全行业数字化。视频业务是5G时代的标配,智能AI将成为短视频生产的必要条件。5G商用后会催生摄像头新闻、无人机新闻、传感器新闻,以及增加其他各种采集信息终端,如智能手机、折叠手机、CPE、 MIFI 、USB等。正所谓,万物为媒,万物互联,信息采集点将暴增。海量、及时、多元、多角度、不同来源、不同类型的数据也将极大丰富人工智能生长的土壤,滋养和训练新闻算法。用新闻算法来计算新闻数据,在算法和数据的辅助下由机器自动生成短视频,媒体大脑开启了一个新的概念,MGC(Machine Generated Content)机器生产内容。过去的内容生产以PGC(机构生产内容)为主导、现在是UGC(用户生产内容)的时代,智能化将会成为媒体未来最重要的特征,而由算法辅助、人机协作的MGC内容将成为新闻生产的新趋势。预计2025年,非结构化数据量在总数据量中的占比将达95%,全球对AI的采用率将达86%。5G、大数据和AI等数字化技术的深度融合将重构媒体的基础设施——智能大脑,产生大量智能化应用,从而推动媒体产业数字化升级。

如今,媒体融合、5G时代、人工智能正当时,传媒领域要紧抓机遇,利用技术,拥抱技术,不断创新生产模式,提高传播效率,通过提升融合报道种类、数量、质量和效果,扩大新闻信息产品覆盖面、影响力,从而全面增强主流舆论引导力。

猜你喜欢

大脑机器人人工智能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
机器人来帮你
认识机器人
机器人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