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红河州现代种业发展的思考
2019-12-11吉洪,陈华
吉 洪,陈 华
(红河州种子管理站,云南蒙自 654400)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种子是农业生产最基础、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是农业科技的先导和载体,是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的物质基础。推进现代种业发展是确保农业安全的重要战略举措,发展现代种业有利于发挥全州资源优势,满足多样化的农业生产用种需求,有利于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确保粮食安全、推进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打造“绿色食品牌”、增加农民收入。
一、中国种业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种业正在经历从传统种业向现代种业迈进的新时代,以“生物技术+信息化”为特征的种业科技革命影响巨大,育种研发、生产经营和种业管理必将迎来深刻变革。一是人才、资源、技术将成为种业公司核心竞争力;二是“育繁推一体化”将成为种业企业发展方向;三是育种目标将发生根本性变化;四是种子生产将更加规范;五是种业市场监管将进一步加强;六是种业企业兼并重组浪潮将掀起。
二、红河州种业发展现状
(一)主要成效
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红河州农作物种业发展实现了由计划供种向市场化经营的根本性转变,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一是品种选育成效显著。成功选育的水稻品种云恢209、滇屯502、红优系列;玉米品种红单系列、屏单系列、佛单系列等都是享誉全省的优良品种,为全州乃至全省的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做出了重大贡献;二是新品种推广应用步伐加快。2018 年,水稻、玉米、小麦三大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92.3%、96.9%和95.6%;三是良种生产能力稳步提高。2018 年,全州良种生产面积1584.8 hm2,品种36 个。其中杂交玉米制种面积1578.87 hm2,品种30 个;常规水稻繁殖面积19.27 hm2,品种6 个;共生产良种700万kg 余,产值近亿元;四是种质资源的收集整理及开发利用逐步开展。州、县种子部门对梯田红米、云恢290、滇屯502、瑶山彩谷等水稻常规良种的提纯复壮工作及玉米自交系的收集利用工作逐步展开,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逐渐提上议事日程;五是种子检验检测能力提升。红河州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于2017 年通过了省级考核,取得了资格证书,从硬件上已具备种子水分、净度、发芽率、真实性、品种纯度、活力检测等指标的检测;六是管理体系逐步完善。全州13 个县市成立了种子管理机构和农业行政执法队伍。
(二)存在的问题
红河州农作物种业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一是育种创新能力较低。育种材料深度评价不足,育种力量分散,育种方法、技术和模式落后,成果评价及转化机制不完善,育种复合型人才缺乏;二是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利用工作滞后,导致许多种质资源严重退化或濒临灭绝;三是种子企业竞争能力较弱。企业数量少(全州仅有种子企业3 个)、规模小、研发能力弱,尚未建立商业化育种体系;四是种子生产水平不高。种子繁育基础设施薄弱,抵抗自然灾害风险能力差,机械化水平低,加工工艺落后;五是市场监管能力不强。种子管理力量薄弱,监管技术和手段落后,工作经费短缺。
三、发展建议
(一)建立新型农作物种业科技创新体系
一是支持农科所(院)、种子站和涉农院校等公益性事业单位从事农作物种业基础性、公益性研究,引导和推进公益性单位逐步退出商业化育种,实现其向重大基础性、公益性研究的转变。重点是跟踪国内外种业发展动态,积极开展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新品种的试验示范推广、种业信息的管理及育种理论方法的研究等工作;二是支持种子企业整合育种力量和资源,加大科研投入,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先进育种技术、育种材料和关键设备,创新育种理念和研发模式,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支撑、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体系,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优良品种,并率先在杂交玉米和常规优质水稻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加快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加强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
种质资源是育种的基础材料,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是一项公益性、基础性的大工程,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红河州种质资源丰富,但由于对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的重要性、必要性及紧迫性认识不足,导致许多种质资源绝种或濒临灭绝。因此,州、县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理解与支持,安排必要的经费,支持当地农科、种子等部门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搜集、保护、鉴定、深度评价等工作,构建种质资源惠益共享和激励约束机制,通过契约关系明晰种质资源所有权,赋予相关各方收益权,让育种创新各要素高效流动起来。
(三)帮助州内种子企业做大做强
一是支持大型企业通过并购和参股等方式进入农作物种业;二是鼓励种子企业牵头或参与联合体品种试验,采用先进种子加工技术及装备,提升种子质量;三是引导企业建立新品种示范网络,完善种子市场营销、技术推广、信息服务体系,探索建立乡村种子连锁超市、配送中心、零售商店等基层销售网络,加强售后技术服务,延伸产业链条;四是推动种子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企业文化和品牌建设,强化企业自律,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四)加强种子生产基地建设
支持种子企业建立稳定的种子生产基地,在依法、自愿、有偿和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前提下,采取租用等土地流转方式,构建种子企业与制种大户、专业合作组织、农民之间的长期契约合作关系。建立政府支持、种子企业参与、商业化运作的种子生产风险分散机制。加强种子生产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建设现代化种子加工中心和配送体系,提高种子生产、加工能力和服务水平。
(五)加快新品种推广应用进程
2018 年,红河州种植的水稻、玉米品种仅备案的就有507 个,种植品种多、乱、杂,“大路货泛滥,同质化严重”,农民群众弄不清哪个品种综合性状好、品质高、抗逆性和适应性强、符合市场需要。大多农户采取盲从的办法种植,增加了种植的风险性。有的农户为了安全,干脆选择老品种,导致许多在其他地方已基本退出生产的品种在红河州还有大面积种植,如水稻的Ⅱ优838,玉米的红单6 号等。这些老品种虽然安全可靠,种植风险不大,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些老品种已远远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和消费者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农作物品种的更新换代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为此,我们要站在发展现代农业的高度,将绿色优质新品种的推广应用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措施,切实做好优质、高产、高抗、广适新品种的征集和引进工作,扎实做好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及推广应用工作,探索建立绿色品种选购奖补政策,加快红河州农作物品种更新换代的步伐,确保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对新品种的需求。
(六)强化种子市场监管
加强行政许可全过程管理,严格准入条件和标准,依法核发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强化行政许可后的监督管理。加强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的备案工作,建立覆盖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的种子质量可追溯系统。加强种子市场监督,健全种子例行监测机制,严厉打击未审先推、无证生产、抢购套购、套牌侵权和制售假劣种子等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好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健全以新品种权为主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
(七)建立健全种子储备制度
红河州倒春寒、冰雹、干旱、涝灾等不可抗的自然灾害每年均有不同范围和不同程度的发生,造成大量的农作物幼苗坏死,急需供种补种。为保障全州农业生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建立健全救灾备荒种子储备制度尤其必要,但随着种子价格的不断上涨,州级财政每年安排的50 万元种子储备资金,按目前批发价只能购买2 万kg杂交玉米种子,不能满足救灾备荒的需要,有必要增加种子储备金,确保受灾时的农业生产用种。
(八)加强种子管理队伍建设
随着种子体制改革的推进和种子市场的放开,2018 年州内从事种子生产的企业有14 家,种子经营户近千户,种子管理的工作量和难度骤增,种子管理部门的职能理应得到加强,但现实却完全相反,全州绝大多数种子管理部门逐步边缘化已成不争的事实,严重制约现代种业的发展。为此,建议各级政府要强化种子管理职能,明确负责种子管理的机构,将种子管理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加强种子管理队伍建设,对从事科研、生产、检验、管理的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升业务水平,对种子行政执法人员进行严格地资格考核,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建立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廉洁公正、作风优良、业务精通、素质过硬和装备精良的种子管理队伍,推动现代种业的发展,为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做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