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整合,让语文生动起来
——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教学为例
2019-12-11陶清标
陶清标
(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教育发展研究院附属澎雅小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要拓宽学生的语文学习运用领域,注重跨学科学习,从而在不同学科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整体提升语文素养。换而言之,语文素养的提升,需要在教学中重视跨学科渗透,多角度开展语文教学,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融合。
基于这样的理念,语文教学要倡导从单一学习走向多维实践,探索跨学科整合学习策略,既重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也重视知识能力、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的提升,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情境、多元的学习方式中,提升语文综合素养。笔者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为例,试探索跨学科整合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从二者共通中探寻整合之“源”
语文跨学科整合学习,首先要明晰两个问题:为何要跨学科整合?这样的跨学科整合对语文学习有何作用?由此,教师需要从中寻找共同要素,为跨学科整合学习提供凭证。这是整合的“源头”。《童年的水墨画》这组儿童诗正如诗题所言,水墨画般勾勒三个典型的儿童生活画面,童真童趣跃然纸上。而学生刚好在这学期的美术课中学过水墨画,这为跨学科整合学习提供了条件。探寻二者共通之处,以此为凭借促进学生语言实践和认识的提升,形成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助推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这是跨学科整合学习之“源”。
【学习场景一】聊聊孩子们眼中的水墨画
师:“同学们,听说你们美术课上正在学习水墨画。你们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水墨画吗?水墨画有什么特点呢?”
教师话音刚落,学生们踊跃交流,结合美术课学习经验,从水墨作画、黑白两色、虚实对比、主体与背景、画面留白、意境深远等方面介绍自己所了解的水墨画,感受水墨画这一我国传统绘画艺术独特的美感。随后,教师通过课件出示几幅水墨画,让学生欣赏《鱼戏荷花图》《蜻蜓嬉水图》《江畔小舟图》等作品,并让他们说一说自己最喜欢这几幅水墨画中的哪一幅,它什么地方最吸引自己。
在此基础上,教师顺势引入:“今天,我们也来欣赏一组《童年的水墨画》,看看这一组水墨画又将给我们带来怎样的艺术享受。从而引导孩子们去读这组儿童诗。”
【学习场景二】说说诗题为什么叫“童年的水墨画”
读了这首诗后,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这样的思辨过程——
婴幼儿哮喘是呼吸道慢性疾病,其治疗则应坚持长期、持续、规范、个体化的原则。发作期以快速缓解症状、抗炎、平喘为主,缓解期则以长期控制症状、抗炎、降低气道高反应性、避免诱发因素和自我保健为原则。常用的药物有:吸入性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茶碱类药物、抗胆碱药、抗过敏药物、免疫调节剂、中药等。
师:“童年是五彩缤纷的,瑰丽无比的;水墨画则是黑白素雅,水墨相融的。按理说,童年应该叫‘童年的水彩画’才对,可为什么这组儿童诗的题目却是“童年的水墨画”呢? ”
学生细细品读,结合诗句与自己的想象,从虚实对比、画面留白、意境深远等方面,感受这组儿童诗之妙,从而找到它与水墨画的共通之处,为诗题之妙点赞。
以上两个学习场景从跨学科整合的共同要素出发,通过“聊聊水墨画”和“说说诗题”,由画及诗,由诗及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教师基于这一整合之源,借助已有的水墨画学习经验,找寻诗与画的共同特点,把儿童的听说读议等语言实践和主题式探讨融合在一起,突出重点,加强整合,在学习实践中形成独特的体验,展示思想的深刻性和独立性,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二、在诗画相融中实践整合之“途”
跨学科整合学习要借助整合要素,以此为基点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他们的学习情趣,从而让单一学习走向多维实践。《童年的水墨画》这组儿童诗教学,正是借鉴欣赏水墨画的方法赏析诗歌,基于儿童诗本身的意境,体会诗人巧妙的构思及词句的精妙,在诗画相融中实践整合学习,还原一幅幅俏皮生动、令人向往的童年画面,感受童年生活的无穷乐趣。诗画相融,以水墨画促儿童诗的学习,这是本课整合式学习的途径。
继续来看两个学习场景:
【学习场景三】合作朗读,想象画面
师:“孩子们,童年多么像一幅连续不断的水墨画,真实地记录着孩子们的美好时光。让我们再次走进《童年的水墨画》,小组合作读一读,品一品,并选择其中的一首小诗,采用合作朗读的方式,体会诗句之妙,想象画面之美,感受童年之趣。”
于是,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把诗读成一幅画,通过合作朗读、词句品析、想象体验等,把诗读成一幅水墨画,从中领略这幅水墨画给人带来的自由与快乐。
【学习场景四】展示交流,品味语言
合作学习后,分小组上讲台汇报展示:
小组汇报展示1:街头看书
第一小组从“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也想看‘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这一拟人化写法中感受读《水浒传》的孩子的全神贯注,从街头“车辆喧闹”“广播声高”与孩子的静静阅读形成对比。动和静,虚和实,如水墨画卷般铺展着童年阅读之乐。
小组汇报展示2:溪边垂钓
第二小组从“梳妆的镜子”“绿玉带”和“钓竿上的红蜻蜓”展开画面:一样的平静,一样的柔美,仿佛空气都停止了流动。可是,当鱼儿上钩的那一瞬间,这种平静立刻被打破,溪水动了,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平静和热闹,背景和主题,同样形成对比,也如水墨画卷般展现着童年垂钓之乐。
小组汇报展示3:江上游泳
第三小组从“一群孩子”和“一个孩子”的画面中感受戏水之乐,一群孩子如鸭群般跳入水中你泼我溅,一个孩子钻入水中不见了,钻出水面是“一阵水花两对虎牙”,生动展现着童年的天真与快乐。一群孩子的嬉戏和一个孩子的可爱,也如水墨画般给人鲜明的形象感。
以上两个教学场景,让孩子们通过合作学习来品味语言、想象画面,使诗画相融,进而促进儿童诗的学习。教师基于这样的思路,在儿童诗与水墨画之间找到嫁接点,搭建学生语言文字的学习平台,给他们留足合作学习和展示交流的时间,去发现语言的奥妙,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三、在语情共长中追求整合之“愿”
从两者共同要素出发,在多维实践中达到语言和情感的共进共长,这是语文跨学科整合学习的愿景所在。对孩子而言,情感参与学习过程,才会充满活力和生命力。否则,就会变得单调、枯燥。学完《童年的水墨画》这一组儿童诗之后,为进一步连接生活,拓展想象,激发兴趣,尝试模仿课文写一首儿童诗,或以水墨画的方式表现童年生活的美好,让学习活动达到新的高潮。
【学习场景五】创作自己的童年水墨画
师:“学了《童年的水墨画》,你回忆起了哪些有趣的童年场景?选择一个画面,创作一幅属于你自己的‘童年水墨画’。可以写小诗,也可以画水墨画。还可以两个同学合作,一个画,一个写。”
于是,学生兴致勃勃地开始了自己的创作。请看他们创作的诗歌版《童年的水墨画》:
雪地:听不见雪地北风呼呼,哪管纤手冻得通红,雪姑娘渐渐长高长大,心中充满无比欣喜,冬阳从指缝间悄然爬上手腕,要跟雪姑娘一比高低。
河边:如同集市赶集,呼朋引伴到河边,只只小船漂在河面,此起彼伏笑声满地,如“小鸭子”拍水戏耍,你泼我溅哈哈不停。
麦田:麦田金黄似海洋,小手调皮拂麦穗,阳光轻落发梢上,小黑影麦田里穿梭,欢声笑语在空中飘荡。
…………
此外,孩子们还创作了绘画版《童年的水墨画》,以画的方式来表现自己欢乐的童年。
学习场景五让我们看到了充满张力的学习过程—孩子们在教师的激发下,凭借对文字与图画的理解,兴致勃勃地创作自己的《童年的水墨画》。这样的学习,基于文本,连接生活,读写结合,读画结合,语情共长,相得益彰,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参与热情,还原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天真烂漫的童年。“儿童是天生的诗人,是天然的画家。”在孩子们的创作中,这句话得到很好的印证。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寻找跨学科整合的资源,可以为学生有滋有味的语文学习服务。探寻整合之“源”,实践整合之“途”,追求整合之“愿”,让语文学习从单一走向多元,让学习过程充满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