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记者的大局观
2019-12-11李仁虎
□文/李仁虎
自高中时代怀抱当一名记者的梦想,而后努力成真。从1984年大学毕业走上新闻岗位,已有35年,奔于新疆、疲于山西、忙于安徽、战于辽宁,又在新华社《经济参考报》《新华每日电讯》供职10年,虽颠簸奔劳,却甘之如饴。遇其不顺,亦有谋另图之想,然最终不舍不弃,以新闻为终生职业事业。辗转东西南北,无论年少位增,采访对象不分贫富贵贱,皆尊之敬之,秉笔记述。但凡心中所想,党和国家利益为上,人民为天,于是心中有畏亦无畏。或激情颂扬人间真情大爱,或义愤直书天下污浊丑恶,上忧庙堂之难,下察百姓之虑,唱光明之伟业,言复兴之艰辛。2016年10月至2019年3月,在担任新华社内蒙古分社社长期间,奋勇拼搏,身先士卒,终有所获,今有感于“首席记者”,绕舌数言,请教于诸君。
格局有多大,天地就有多大。格局是眼界,是认知事物的视野,小者如井底之蛙,所见头顶一片之窄天;大者如雄鹰,俯仰天地之无际。格局小者以眼前利益、个人利益为重,格局大者则以长远利益、国家人民利益为要。小局者私利、小利、短利也,大局者长远之利、国家之利、人民之利也。
从2016年10月至2019年3月,我在新华社内蒙古分社担任社长期间,踏实履行首席记者的职责,指挥、策划、组织、带领记者采写了《内蒙古“十个全覆盖”工程反思》《内蒙古“一湖两海”生态治理规划乱效果差》《绿富同兴画卷在沙海中铺展》等重大报道,多篇获得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其中“十个全覆盖工程反思”批示以中办文件下发。但凡大事非一因所至,深入的作风、扎实的调研是成功的基础,而大局观则是结出硕果的决定性因素。
大局在哪里,在总书记的讲话里
我上任不久在分社的一次会议上,大家对内蒙古“十个全覆盖”工程争论激烈,赞之者有,毁之者亦众,或褒其改变农村面貌,或贬其形式主义、欠下债务。随后到各地采访发现,分社的两种对立观点亦代表了内蒙古社会各界的看法,我一时无以从一而定。
为改善农牧民和农牧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内蒙古自治区于2014年至2016年实施了农牧区危房改造、安全饮水、街巷硬化、村村通电、村村通广播电视等“十个全覆盖”工程。出发点甚好,农村面貌也确实发生了较大变化,为何好事招来众多非议?
2016年11月下旬,某旗县一个“十个全覆盖”项目拖欠工程款中途停工,数百名工人上访讨薪、40多户群众受冻。我接到反映情况后,立即派记者前往调查。于11月30日发稿《一项“民生工程”缘何让群众受冻?》,媒体首次对此项重大民生工程提出批评,而且是新华社发稿,立即产生了很大社会影响。
2014年1月底,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发表长篇重要讲话,总书记最关心什么,要求我们做什么、怎么做,既高瞻远瞩,又具体明确,是做好内蒙古工作的指南针、路线图,是我们做好报道的根本遵循。我个人和带领班子反复学习,用总书记的每一句话来一一对照内蒙古的实际,我们取得了哪些成就经验,还存在哪些问题不足。总书记强调,民生工程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对照“十个全覆盖”工程,显然违背了总书记的要求。据此,2017年,分社将这一问题列为重点调研题目,两位记者进行了深入调研,和前一稿相比,这一稿由点扩大到面,由表面问题触及到深层次问题,如造假现象严重、半拉子工程、地方债务大等。但报道“效果有限”。同时,新华社总编辑何平同志提出反映重大全面问题要全面深入调研,一定要有扎实的数字和整体情况。
扫码阅读李仁虎代表作《和沙子较劲的女人》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批评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2017年在新华社有关报道上作出批示,之后作为文件下发全党。学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我们认识到“十个全覆盖”是新形势下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典型表现,缺乏科学决策规划、争功冒进、层层加码、弄虚作假,造成政府债务巨大、拖欠农民工资和工程款、群众上访频繁等诸多后遗症,被群众批评为“十个全负债”,并影响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我召集会议研究,再次将这一问题列入2018年的重点调研,并要求记者在两会之前拿出稿件,焦点聚在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上,即“民生工程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和新形势下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上。
一些地方领导对我们的报道一开始并不理解甚至反感,在学习了总书记的长篇批示,以及后来内蒙古在发展中遇到财政困难、资金紧张、银行信用低等问题,越来越认识到这一组两篇报道的重大意义和价值。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党中央对内蒙古工作所思所想,都集中体现在总书记的讲话指示批示精神里,这是我们做好内蒙古宣传报道工作的大局。报道的指导思想来自于这个大局,报道的选题策划要紧紧围绕这个大局,报道的问题要聚焦这个大局。
扣大局紧者,则报道影响力大也;扣大局松者,则影响力小也;而偏离大局者则无影响力甚至可能出现错误。
大局在何方,在人民群众中
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人,中国共产党来自于人民群众,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把人民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赞成不赞成作为评价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本质就是服务、维护、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概括起来,内蒙古人民群众有三大根本利益,一是经济社会发展,二是民族团结、安全稳定,三是生态安全。三者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互为因果。我在组织指挥报道工作中,紧紧抓住这三大根本利益,时刻围绕这三大利益,眼光聚焦这三大利益。
以生态安全为例,内蒙古的地理特点是草原,万千年以来,这块草原养育了这块土地上的各族人民,没有草原,就没有蒙古族等群众生活的土壤,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失去了草原就失去了各族群众生存的根。同时,内蒙古也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我国沙漠面积内蒙古居第二,横跨华北、东北、西北。曾几何时,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毛乌素沙地等呈现向四周扩张侵蚀之势,每到春夏和秋冬之交,黄沙肆虐、遮天蔽日,席卷京城、华北,远至华东、中南。同时,区域内河湖污染、水位下降、水面缩小。内蒙古的生态安全屏障一旦失守,则京城危矣、华北危矣。
这正是党中央和国家之忧,是总书记之忧,亦是内蒙古人民之忧。每个地区、每个时期都客观地存在着党和国家、总书记、人民群众三者相同、相通、相合的点。这个点就是我们报道的着力点、关键点、要害点。
2018年,中央环保督察组对内蒙古开展环保督察“回头看”,督察发现,2016年第一轮环保督察时发现的问题,一些重要任务没有整改到位,有的地区和部门甚至存在敷衍整改、表面整改、虚假整改的问题。我在调研中了解到,一方面问题仍较严重,一方面基层干部群众颇感委屈、怎么做都似不对,根在何处、症结何在?我当即安排两名记者深入调研,记者到呼伦湖、岱海、乌梁素海(简称“一湖两海”)采访发现,根子出在规划上,规划不科学、目标过高、项目搭车、随意更改,规划出现问题,实施执行中必然问题百出。
□左图 这是位于库布其沙漠中的达拉特旗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不仅发电,还利用板下种植进行防风固沙(2019年5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任军川/摄)
□中图 巴丹吉林庙位于名为“庙海子”的湖泊旁(2018年10月19日摄)。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内蒙古西部阿拉善盟,是中国第三大沙漠,沙丘起伏的曲线陡变成高耸的沙山,碧蓝的湖泊散落在沙海间。(新华社记者 李仁虎/摄)
□右图 一辆汽车行驶在榆林市横山区沙漠治理与未治理的分界公路上(2018年8月4日无人机拍摄)。三北防护林等工程极大改善了毛乌素的生态环境。(新华社记者 陶明/摄)
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后,内蒙古根据客观实际,对规划进行了实事求是的修改调整。此前,“一湖两海”所在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有修改规划的迫切愿望,但因各种顾虑而迟迟未改,总书记的批示,使他们放下了思想包袱,既增加了压力,又增强了信心和动力。
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毛乌素沙地、库布其沙漠等治理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带着记者10多次深入腹地采访调研。在巴丹吉林沙漠,我和记者跟图布巴图老人长谈,走进他的梭梭园,挖掘出“治沙愚公”的感人故事。在库布其沙漠,我们纵横东西南北,走村庄访农户,聚焦沙地变宝地、绿富同兴的喜人画面。一人一地皆成为全国典型,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同时,我们推出了一大批各种形式的报道。
脱贫互检半年要评比5次交叉检查变“拆台”、大病过度兜底一些贫困地区医保基金被花“秃噜”、森林后退四百里耕地增加千万亩……这些产生重大影响、促进实际工作的报道,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抓住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聚焦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报道便有了根、有了魂,也有了血和肉。反过来,不关心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群众也不会关注我们的报道。新闻报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大小与能否聚焦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程度成正比例关系。
大局中“监督者”的底气源自无私无畏、担当作为
首席记者对一个单位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如果是领导还具有组织指挥策划的职责要求。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身为单位主要负责人的首席记者的大局观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单位的大局观。
首席记者必须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挖掘所在地最感人的故事,发现最闪光的亮点,唱响最美的赞歌。围绕精准脱贫,我带领记者采写了《57个红手印留下的扶贫干部》,被推为全国典型。聚焦北疆安全稳定屏障,我们组织策划报道护边员阿迪亚的故事,他成为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
新闻工作者是时代的记录者,是公平正义的守护者,也是权力的监督者。首席记者必须深刻理解把握新闻监督的意义和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把党内监督同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贯通起来,增强监督合力。”舆论监督和媒体监督虽然不能划等号,但媒体监督却是舆论监督的重要方面,是党和人民通过新闻媒介对社会进行监督的一种重要方式。
首席记者必须正确处理正面报道与舆论监督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同时强调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是统一的,而不是对立的。新闻媒体要直面我们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直面社会丑恶现象和阴暗面,激浊扬清,针砭时弊。
新华社是党中央的“喉舌”“耳目”,地方分社社长、首席记者要忠实地履行职责,有喜报喜、有忧报忧,决不能只唱赞歌不说问题,也决不能只看缺点不看成绩。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不仅要求首席记者的政治能力、业务能力,还要求无私无畏的品德和担当作为的精神。
无私才能出于公心,无私才能深怀为党为国为人民之心。常怀为党分忧、为总书记分忧、为人民分忧,就会坦荡无畏、勇往直前。无私者无畏,心为民而胆赤,心许国而胆壮。反之,有私则有畏,心有私则胆怯,心为己则胆弱。曲意逢迎,一心想着讨好权势者,以此获取自己的权力和名利,而把人民和国家利益置于脑后,就绝对不可能写出重大的监督性报道。只有心中充满着忧党、忧国、忧民、忧总书记之心,才能不怕得罪领导,敢于直言、敢于反映真实情况。
以己之不洁而谓人之不洁,正可谓五十步笑百步。贼人说贼,为人之不齿。故私心重者,亦无力直面重大敏感问题。选择性失明失听、装聋作哑,或明知有问题听而不闻、视而不见,甚至只唱赞歌不说问题。也许原因千种万种,但主因只有一条——私心作祟。
图1 2017年8月23至24日,本文作者(左)在达拉特旗就生态建设、沙产业发展等进行调研采访。
图2 2018年6月28日至29日,本文作者(左)深入扎赉特旗进行采访调研。
图3 2018年6月11日,本文作者(左一)在鄂前旗采访治沙情况。
亦有私心不重者,视重大敏感问题为畏途。这种人或惧于权势之威而多有顾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或只想当太平官,不求无功,但求无过,多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做法;或者胆小怕事,下个雨点都怕砸破脑袋,遇到问题绕着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深入调查研究。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旧事物在新事物发展中会出现阻力问题,新事物前进中会出现新问题,没有问题或困难的新事物是不存在的。首席记者要敏于发现重大问题,要敢于直面重大问题,要客观报道反映重大问题。新时代呼唤首席记者新担当新作为,担当在先,作为在后,无担当就无作为,缺担当则缺作为。说重了,无担当、缺担当就是不尽职、失职。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首席记者要奋力达到人生三境界:心底无私天地宽,铁肩担道为人民,文不惊人死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