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的报复
2019-12-11莫一奥
□莫一奥
1498年,在米兰圣玛利亚感恩教堂修道院,达·芬奇放下手中的画笔,终于完成了那幅世纪名作——《最后的晚餐》。
在创作《最后的晚餐》时,达·芬奇还算认真,他有时会在教堂从早画到晚,手里一直拿着画笔。有的时候,也会连续几天不碰笔,一天中,他有好几个小时伫立在这幅未完成的壁画前,双臂交叉放在胸前,独自一人用挑剔的眼光审视着画中的人物。
修道院院长似乎不太理解艺术家创作时的间歇性问题,总是催促他尽快完成这项工作,还时常向公爵抱怨这个艺术家如何拖延时间。
此时,正在为犹大形象苦恼的达·芬奇,突然有了灵感——那个尖酸刻薄、缺乏耐心的修道院院长正好适合这个人物,所以,他的模样便作为犹大原型永远地保留了下来……
关于这件事的真实性,众说纷纭,如果属实,达·芬奇算是完成了一次历史性的报复。而在艺术史上,类似的行为并不少见,比他稍晚一些的提香·韦切利奥也曾干过此类的事。
在16世纪,生活在威尼斯的提香被称为“群星中的太阳”,是与米开朗基罗齐名的艺术家。二人虽在不同的城市,但互相早有耳闻。
1545年,他们历史性地会面,在提香的工作室,两人稍作寒暄后,他向米开朗基罗展示了自己正在创作的绘画《达那厄》。在回家的路上,随行迫不及待地问起米开朗基罗的感受,他只是回答说:“提香应该是史上最伟大的画家,如果他知道怎么画的话……”
耿直的米开朗基罗毫不避讳,他的意思是提香不懂得用最新的解剖学方法描绘人物以及处理彼此的空间关系。这个评价还算公正,但问题是,专注于绘画的提香从来也没想解决那些问题,他极其重视色彩的运用,将其从程式化的素描关系解脱出来,这才是他的作品的最大意义。
二人相见的那一年,55岁的提香已是首屈一指的人气艺术家,在权力阶层中十分抢手。不过,他的儿子不够争气,不仅没有遗传自己优秀的绘画基因,还到处惹是生非,提香不得不用自己的才能为他谋得一个好去处。在大修道院担任神职职位是不错的选择,提香暗自盘算。
那个时代,教皇的权力至高无上,仅次于皇帝。保罗三世处事方式滴水不漏,有极强的政治手腕,终于在66岁的年纪坐上了教皇的宝座。之后,他开始对自己的权力版图肆意扩张,并打算提前安排接班人。
鉴于提香在权力层的声望,保罗三世将其邀请到罗马,希望他为自己的家族画一幅画,里面只有三个人:自己和自己的两个孙子。
显然,保罗三世的意图是通过这件作品向世人暗示最高宗教权力的交接问题。提香长期混迹于权贵阶层,当然明白这个道理。同时,精明的保罗三世更是知晓提香的需求,便早已暗许他儿子修道院的神职职位。
教皇保罗三世需要的这幅画具有极强的政治色彩,提香与他对画中人物位置及构图经过一个多月的秘密商讨后,才开始动笔。半年后,作品完成了一半,雏形已现。而此时,保罗三世却只含含糊糊的给了提香的儿子一个小教区神院的职位,与大修道院相去甚远。
提香被耍了……
他明白,老奸巨猾的保罗三世从开始就没打算兑现承诺。提香回到工作室,将那幅画作了一些修改后迅速离开罗马返回了威尼斯,再也没有回来。
而那幅未完成的作品,永远的留在了罗马,谁都没有料到,这幅画竟成了提香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这件未完成的作品叫《教皇保罗三世和他的孙子们》。
提香给这位身处权利顶点的教皇画出了弧度很大的背脊,使他看起来像一只从壳里伸出头的老乌龟。画中的保罗三世脸颊消瘦、鼻子过长,还有那异于常人的浓密白须,无不在向观者诉说:这是一位狡诈的权术家。事实也确实如此,保罗三世在位期间恶评如潮。
右侧的次孙表面上谦恭有礼,正俯身去亲吻教皇的足部以示臣服。提香着意刻画了保罗三世绣有金色十字架的鞋子,预示着次孙的下一个动作,但这位年轻人的脸上露出的却是与身体语言相异的伪善神情。
左侧的长孙一幅人畜无害的表情,穿着正式,似乎自己就是下一任教皇。他的手搭在椅背上,这是提香特意修改过的,因为这位精通美术史的艺术家知道之前的类似题材作品中,手扶教皇椅背的主教都不曾继任教皇,有些甚至早亡……
提香带着怨气的修改,以一种不近人情的真实感呈现出了祖孙之间紧张复杂的关系。
有意思的是,艺术史中像达·芬奇和提香这样善于在作品中进行“报复”的艺术家不在少数。据说,现在这种情况依然存在,所以,要谨记——千万别惹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