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青年诚信行为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9-12-10
關键词青年 诚信 信用管理
诚信既是一种世界观,又是一种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观,无论对于国家、社会,还是个人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现实的作用。共青团中央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相继发布《青年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0年)》《关于实施优秀青年志愿者守信联合激励加快推进青年信用体系建设的行动计划》。本文以青年诚信行为研究为突破口,并对其行为养成进行全面的探讨,有利于提高青年的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有利于逐步建立青年信用体系和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有助于青年人的持续发展与健康成长。
一、调查基本情况
课题组设计制作了“贵州青年诚信行为调查问卷”,调查的对象是贵州省内的14-35岁的青年,共发放问卷1320份,回收有效问卷1233份,调查问卷的有效率为93.4%。调查中,男性572名,女性661名;14.18岁的63名,19-23岁的672名,24-35岁的498名;调查对象中具有本科学历的最多,有583名,占47.3%,尚未接受高等教育的有170名,占16.2%;调查对象中,按职业来分类,在学校读书的学生比较多,占48.9%(603名),在企业工作占16.5%(204名),事业单位工作的占9.8%(121名),国家公务员占1.2%(15名),待业的占6.0%(74名),其他职业的占5.0%(62名),其他职业中包括军人、辅警及事业单位非编人员等。
二、贵州青年诚信行为存在问题
(一)青年社交诚信行为比较缺失
对于青年社交诚信问题,主要从线下社交诚信和线上社交诚信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一方面,青年社交过程中容易出现言谈举止不诚信的行为。在调查中显示,当问到“对别人许下的诺言,一定完成”时,仅有47.3%的被调查者“能够经常做到”,23.0%的被调查者“有时候能够做到”,19.1%的被调查者“偶尔才能履行自己许下的诺言”,10.7%的被调查者“没有做到自己许下的诺言”。由此可见,青年的言行不一致的现象比较严重,能够长期做到言行一致的青年不多。另一方面,青年使用网络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不诚信行为。调查中显示,青年在使用网络过程中,51.4%的被调查者认为网络中“经常会遇到虚假信息”,42.1%的被调查者认为“青年周围经常出现电信诈骗事件”,仅有3.6%的被调查者表示“没有遇到过网络虚假信息”,3.5%的被调查者表示“没有遇到过电信诈骗事件”。由此可见,青年在使用网络过程中经常遇到“诈骗钱财”“虚假信息”等诚信缺失问题,对于网络中的“真善美“‘假恶丑”难辨真伪,面对发生频率很高的网络虚假欺骗等失信的信息,深受其害,负面影响极大。
(二)青年学习诚信缺失比较严重
根据调查显示,仅有35.7%的被调查者表示“没有在考试中违反考试纪律”,19.2%的被调查者表示“几乎没有在考试中违反考试纪律”,高达40.5%被调查者表示“在考试中违反考试纪律”。同时,课题组也对被调查者所在单位或学校进行调查,了解其诚信教育活动开展的情况,仅有21%的被调查者所在单位或学校没有开展诚信教育活动。由此可见,大部分学校是开展诚信教育活动的。由于自身对诚信的相关知识理解不透,不能将其思想落实在自己的行为中。学习过程中时常出现一些考试时携带手机、无线耳机,甚至夹带答案等违反考试纪律的行为,产生比较严重的学习失信行为。
(三)青年就业诚信缺失比较突出
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压力越来越大,以至于青年就业诚信缺失的行为越来越多。统计结果显示,69.7%的被调查者认为青年人简历中填写了不真实信息,其中19.2%的被调查者认为“青年人经常出现这样的虚假简历”,22.7%的被调查者认为“青年人有时会出现简历填写不真实的情况”,27.8%的被调查者认为“青年人偶尔会出现简历填写不真实的情况”。由此可见,市场人才紧缺与就业压力增大的矛盾双重存在,使得大多数青年在简历上大作手脚,伪造经历、伪造证件、恶意过度包装自己的简历材料,使得自己的就业信誉度不断降低。
(四)青年经济信用有一定缺失
青年经济诚信的缺失问题主要体现在借款不还、信用卡恶意透支等方面。40.5%的被调查者表示“出现过信用卡或借贷款逾期不还的情况”,其中8.9%的被调查者认为“青年经常出现信用卡或借贷款逾期不还的情况”,10.1%的被调查者认为“青年有时出现信用卡或借贷款逾期不换的情况”,21.5%的被调查者认为“青年偶尔出现信用卡或借贷款逾期不换的情况”。由此可见,有一部分青年缺乏正确的信用知识,在信用卡使用或借贷款中不重视信用,利用编造虚假信息等手段,以达到获取贷款的目的,同时以种种借口贷款后不还,严重影响个人信用水平。
三、贵州青年诚信行为形成原因分析
(一)青年自身诚信价值观存在矛盾
一方面,青年存在自身诚信价值观。大多数调查对象为“90'后,甚至有5.1%的被调查者为“00”后,个性比较张扬,依赖心理强,社会阅历浅,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心智不成熟,道德认知程度比较低,对社会良莠不齐的现象不能明辨是非,面对新鲜事物的时候容易失控,容易随大流,降低对自己的诚信约束。二是青年人志愿服务参与度不高。被调查者中,仅10.3%的青年人“经常”参加志愿者活动,57.7%的青年人“偶尔”参加志愿者活动,32.0%的青年人“基本没有”参加志愿者活动。有一部分青年人没能深入了解志愿服务的意义,不知道志愿服务的重要性,所以很多青年觉得志愿服务活动是没有意义的事情,甚至觉得是在浪费时间,缺少传递爱心和传播文明的行为,缺少人与人之间诚信的帮助。
(二)青年诚信责任感的宣传教育机制不健全
调查显示,仅有8.8%的被调查者经常参加诚信宣传教育活动,高达42.7%的被调查者基本没有参加过诚信宣传教育活动。被调查者很少参加诚信宣传教育活动,对青年的诚信宣传教育活动了解不是很清楚。通过了解,青年人忙于学习和工作,多数人主观上认为此类活动与他联系不大,就不主动、不愿意参加此类活动,甚至分不清楚诚信活动的范畴,如参加“诚信考试”活动,也不知道是属于诚信宣传教育活动;同时,活动举办方对诚信教育活动机制尚未进行完善,对于信用方针政策的宣传还不到位,仅仅是通过网络、上传下达的方式进行宣传,诚信宣传教育活动没有深入青年的心中。
(三)家庭教育中忽视了一定的诚信教育
一方面,父母在青年成长过程中缺少一定的诚信教育。根据调查显示,在成长过程中,仅仅53.8%的被调查者认为其父母“经常”对自己进行诚信教育。由此可见,父母往往注重对孩子的智力培养、看重考试成绩,过于重视智育的培养,忽视与孩子进行心灵的交流与灵魂的接触,忽视对孩子进行德育的培养和教育。不少的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不去管理,不去培养孩子的道德以及人格,忽视孩子诚信品格的培养,耽误了对孩子社会责任、诚信等优良道德品质的教育。另一方面,父母对青年的诚信教育方式不恰当。据调查显示,当孩子有失信行为,父母对孩子其行为持“一般”态度的占10.6%,甚至有0.9%的调查者父母对其失信行为持有“赞同”态度。由此可见,一些家长面对孩子的失信行为,采取“默许”甚至“赞许”的诚信教育方式,难以为青年树立起诚信的教育规则,进而造成青年通过观察和模仿父母的言行举止,不能有效习得初步的诚信观念、诚信行为。
(四)学校诚信教育影响深入人心不足
一方面,学校诚信教育影响力不足。调查显示,学校的诚信教育活动对青年诚信行为影响排在前三位的是诚信人物事迹宣传、学校大会的诚信宣传、失信人物惩罚教育。但是,问卷中“当同学捡到别人遗失的物品上交学校时,学校或老师对该同学进行表扬,对你今后诚信行为的影响”,被调查者回答“影响一般”的占28.6%,回答“影响不是很大”的占11.5%,回答“没有影响”的占6.4%。由此可见,学校诚信教育活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诚信教育活动,但是这些活动对于学生诚信行为的影响力不足,深入青年脑中、心中的不多。另一方面,学校开展诚信教育活动的频率不高。根据调查显示,问卷中“青年所在单位或学校,开展有关诚信活动的频率”一题中,回答“经常开展“的仅占20.3%。在中学阶段,过分偏重升学率,侧重知识传授而放松诚信教育;大学阶段,开设的思想政治课程,也有诚信教育内容,但是教学方法以灌输为主、案例较少,与征信教育联系不多,开展诚信活动频率不高,不能激发学生的诚信意识与行为。
(五)社会环境诚信氛围不浓
一方面,社会诚信氛围不浓。根据调查,當有人无怨无悔地专注做工作事情,单位对他的态度表现不一样时,39.7%的被调查者认为组织是非常赞同,以他为榜样,给予奖励,教导大家学习;27.1%的被调查者认为组织比较赞同,给予一定奖励;仍然有21.6%的被调查者认为组织保持中立的态度,不去关注他的行为,也不会做出任何表示;甚至有10.6%的被调查者认为组织会持反对的态度,会采取批评、阻止行为发生。另一方面,组织的诚实守信规章制度宣传没有深入人心。调查显示,93.2%的被调查者所在工作和学习地方所制定的规章制度中都有“诚实守信内容”。但是,他们中“很清楚诚实守信内容”的仅占40.7%,只“记得几点内容”的占34.4%,“只知道有,但是不清楚条款内容”的占24.9%。由此可见,虽然组织设计的规章制度中有“诚信”的具体内容,可能由于青年自身的学习不到位或企业对规章制度宣传不到位,忽视了对青年的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少数青年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发生了偏移,在一定程度造成青年对诚信的具体内容掌握不牢,由此导致青年不诚信行为的产生。
四、助推贵州青年诚信行为养成的建议
(一)加强贵州省青年诚信制度建设
健全的制度机制是系统推进青年信用体系建设的前提,是青年诚信行为养成的制度保障。建议以国家相关文件为指导,在参考贵州的相关文件的基础上,结合贵州省实际情况,从青年群体的具体特点出发,在征求各部门意见的基础上,拟定贵州省青年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制定贵州省青年守信联合激励、奖惩及修复制度,制定包括信用知识普及、信用报告查询、信用修复等内容,拓宽青年信用修复的渠道。
(二)建立“三位一体”诚信教育体系
青年诚信行为养成在于文化培育,其诚信行为的养成不仅仅是青年自我修养和自我教育达到自我诚信品德提升,更是在青年成长过程中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三位一体”的诚信教育体系。一是家长提升自身的诚信文化素质,树立早教早知的家庭诚信教育理念,父母发挥言传身教的作用,建立家庭诚信行为规范制度、诚信奖惩制度等。二是有针对性开展各层次的学校诚信教育,强化学校“第一课堂”的诚信教育,开展学校“第二课堂”丰富多彩的诚信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诚信社会实践活动,强化教师职业信用意识。三是完善社会诚信教育。加强社区青年诚信教育,青年积极参与到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加强企业诚信教育,企业要认真制定并执行诚信经营准则,让企业经营者应该成为企业诚信经营准则的制定者和执行者。
(三)推动青年信用产品应用
建设青年信用体系的核心在于信用应用,信用产品应用可以激励和引导青年诚信行为。贵州省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以优秀青年志愿者为切入点进行青年信用联合激励产品的开发和应用。一方面,建立青年信用信息系统平台。依托共青团的组织优势,瞄准青年信用行为特点,建立以信用为核心元素、注册志愿者信息为先导的贵州省青年信用数据中心,分步建设贵州青年信用档案,有条件情况下为应用青年诚信档案的各单位提供及时、完整、详细的青年个人信用报告。另一方面,做好地区产业发展与青年信用产品的结合,重点做好信用产品应用到青年入学、青年就业、青年创业等实际场景中。
(四)营造青年诚信建设氛围
一方面,发挥新媒体在诚信建设的宣传与监督作用。充分利用多种互联网媒体工具,引导青年养成规范的诚信言行,宣传国家青年诚信的方针政策,从正面引导青年自觉遵守诚信规范,避免青年因信息模糊而形成错误的价值观;鼓励新媒体对贵州青年失信行为进行监督,及时公布不同领域不同人群所发生的各种不诚信的事件,有效阻止类似青年失信行为的发生与深化。另一方面,发挥诚实守信人物的激励作用。树立诚信榜样,实做好诚实守信典型人物的事迹宣传,采取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家庭等方式进行宣讲,在全社会宣传这些榜样的诚信事迹,以激励青年向榜样学习,促使青年诚信行为的养成,提高个人诚信的培育效果,促进社会诚信氛围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