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促进国企去杠杆吗
2019-12-10王新奎
王新奎
【摘 要】 加强国企资产负债约束是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重要举措。以2007—2017年我国沪深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内部控制质量对国企去杠杆的影响,以及国家审计监督对二者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高质量的内部控制有利于促进国企去杠杆,而内部控制缺陷不利于国企去杠杆;国家审计监督不仅有利于促进国企去杠杆,而且能够有效增强高质量内部控制对于国企去杠杆的促进作用,缓解内部控制缺陷对于国企去杠杆的不利影响。研究结论对于深入贯彻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完善国企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国家审计监督力度,实现国企精准去杠杆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内部控制; 国家审计; 国有企业; 去杠杆
【中图分类号】 F27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9)24-0094-05
一、引言
2008年金融危机后,我国非金融企业杠杆率迅速提高,已经由2008年的96.30%上升至2018年底的153.60%,其中,国企杠杆率要明显高于非国企,高杠杆已经成为国企面临的核心债务问题,严重影响了国企的健康可持续发展[1]。为了降低国企杠杆率,提高国企防范金融风险能力,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了《关于加强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约束的指导意见》《2018年降低企业杠杆率工作要点》等一系列文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将“去杠杆”作为其五大任务之一。
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企业内部管理的保障性制度,其核心是风险管理,最终目的在于防控企业金融风险,在国企去杠杆过程中能够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了进一步提高国企内部控制质量,降低国企杠杆率,加强国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2019年10月19日,国务院国资委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央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与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现有文献研究发现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够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有效缓解企业融资约束[2],但是尚未有文献关注到内部控制对国企去杠杆的影响。国家审计机关作为政治机关和宏观管理部门,是国企重要的外部监督机构之一,依据《审计法》对国企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监督,不仅能有效降低国企代理成本,促进国企资产保值增值[3];而且有利于督促国企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提高内部控制质量。那么,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促进国企去杠杆吗?国家审计监督会如何影响二者之间的关系呢?基于此,本文选取2007—2017年我国沪深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深入研究内部控制质量与国企去杠杆的关系,以及国家审计监督对二者关系的调节效应。本文的研究不仅丰富了国企去杠杆的影响因素研究文献,而且有利于充分发挥国企内部控制与国家审计监督的作用,促进国企贯彻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国企精准去杠杆,提高国企防范金融风险能力。
二、理论文献与研究假设
(一)内部控制与国企去杠杆
国企杠杆率过高会加剧内部融资约束程度,增加债务违约风险,不利于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4]。内部控制在公司治理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目标在于完善企业内部治理机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加強企业防范风险能力,保障企业经营管理的合规性,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目标。高质量的内部控制不仅能够对企业日常活动进行持续监督,有效制衡管理层权利,降低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而且能够有效缓解企业信息不对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效降低企业内部的委托代理问题,例如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5]。
具体而言,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够为国企提供良好的内部治理环境和风险评估机制,可以完善企业内部的监督反馈机制[6]。一方面,国企可以通过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有效的决策执行机制,加强资产负债约束,合理控制企业债务结构和债务规模,有效控制企业财务杠杆,减少低效率的和不合理的杠杆率,实现国企去杠杆。另一方面,国企加强内部控制监督有利于提高投融资决策的正确性,及时发现存在风险隐患的不良贷款,提升企业融资质量,避免由于获得风险融资而引起的高杠杆风险,将资金用在高回报率、优质的项目上,有效降低企业投资质量较差“钓鱼项目”的概率,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减少由于投资失败而引起的高杠杆问题。但是,如果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会导致企业严重偏离控制目标,不仅会破坏公司良性的内部治理机制,导致企业内部监督反馈系统的失效[7],降低投资和融资决策的正确性,不利于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而且可能会助推企业通过提高杠杆去维持现有项目的持续经营,增加企业内部的盈余管理,降低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最终导致企业杠杆率过高,面临资金链断裂甚至破产的风险[8]。综上所述,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可以有效促进国企去杠杆。据此,本文提出假设1。
H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高质量的内部控制有利于促进国企去杠杆。
(二)国家审计监督的调节效应
审计监督是我国八大监督主体之一,基于公共受托责任理论,国家审计机关代表所有权对国企的公共受托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国家审计机关依据《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实施国企审计全覆盖,主要检查国企财会核算、内部控制、发展潜力、中央八项规定和宏观政策落实情况等内容[9],能够有效发挥揭示、预防和抵御的“免疫系统”功能,改善国企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一方面,国家审计机关可以通过对国企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国企内部控制制度及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促使国企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改善公司内部控制运行环境,从而提高国企战略决策以及投融资决策的正确性,有效发挥内部控制促进国企去杠杆的功能,降低国企杠杆率,促使企业保持在最优的资本结构。另一方面,国家审计机关可以通过对国企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揭示国企中存在的内部控制缺陷,并督促国企整改已被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完善相关内部控制制度,有效缓解由于内部控制缺陷而导致的高杠杆情况,及时补救由于企业内部控制缺陷而造成的损失[10],预防相同缺陷的再次发生,提高内部控制质量,促进国企去杠杆。据此,本文提出假设2。
(三)回归分析
表3为回归分析结果。由表3模型1和模型2回归结果可知,内部控制指数与国企杠杆率的回归系数为-0.03,且在1%水平上显著负相关;内部控制是否存在重大缺陷与国企杠杆率的回归系数为0.01,且在5%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这表明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够有效促进国企去杠杆,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不利于国企去杠杆,验证了H1。由表4模型3和模型4回归结果可知,国家审计监督与国企杠杆率的回归系数均为-0.01,且在5%水平上显著负相关;国家审计监督与内部控制指数的交乘项与国企杠杆率的系数为0.01,且在5%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国家审计监督与内部控制是否存在重大缺陷的交乘项与国企杠杆率的系数为-0.10,且在5%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这表明国家审计监督有利于促进国企去杠杆,国家审计监督能够显著增强内部控制质量对于国企去杠杆的促进作用,有效缓解内部控制缺陷对于国企去杠杆的抑制作用。
(四)稳健性检验
为了保证研究结论的稳健性,本文参考已有文献[14],采用有息负债率作为企业杠杆率的衡量指标进行稳健性检验。同时,由于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越好,杠杆率越低,金融风险也越低。为了进一步缓解由于互为因果而产生的内生性问题,本文采用内部控制指数的行业均值作为工具变量,利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进行内生性检验。由表4稳健性检验回归结果可知,本文研究结论与前文保持一致。
五、主要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以2007—2017年我国沪深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内部控制质量对国企去杠杆的影响,以及国家审计监督对二者关系的调节效应。主要得出以下研究结论:第一,内部控制指数与国企杠杆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内部控制是否存在重大缺陷与国企杠杆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表明高质量的内部控制有利于促进国企去杠杆,而内部控制缺陷不利于国企去杠杆;第二,国家审计监督与国企杠杆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表明国家审计监督有利于促进国企去杠杆;第三,国家审计监督能够正向调节内部控制指数与国企杠杆率的正相关关系,负向调节内部控制是否存在重大缺陷与国企杠杆率的负相关关系,这表明国家审计监督不仅能够有效增强高质量内部控制对于国企去杠杆的促进作用,而且能够缓解内部控制缺陷对于国企去杠杆的不利影响。
基于前文分析和研究结论,结合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企业面临高杠杆风险的背景,本文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国企要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去杠杆相关政策,重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提高内部控制质量,如果发现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要及时整改内部控制缺陷,以缓解国企内部的代理问题,抑制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促使国企将杠杆率保持在最优区间,防范金融风险。其次,国家审计机关不仅要加强对国企杠杆率的审计监督,而且要加强对国企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和落实情况的审计监督,及时发现国企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并督促国企进行整改,以提高国企内部控制质量,完善国企内部控制制度,缓解国企代理成本,有效发挥高质量内部控制对于国企去杠杆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晓光,刘元春.杠杆率、短债长用与企业表现[J].经济研究,2019(7):127-141.
[2] 夏国祥,董苏.内部控制、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绩效的关系[J].会计之友,2019(20):120-125.
[3] 郭檬楠,吴秋生.国家审计全覆盖、国资委职能转变与国有企业资产保值增值[J].审计研究,2018(6):25-32.
[4] AGHION P,ANGELETOS G M,BANERJEE A,et al.Volatility and growth:credit constraints and the composition of investment[J].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2010,57(3):246-265.
[5] BERK J B,STANTON R H,ZECHNER J.Human capital,bankruptcy and capital structure[J]. The Journal of Finance,2010,65(3):891-926.
[6] 藍莎,苗泽雁.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与企业价值创造效率[J].会计之友,2019(13):64-69.
[7] 吴秋生,杨瑞平.内部控制评价整合研究[J].会计研究,2011(9):55-60,97.
[8] 谢志华.内部控制、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关系与整合[J].会计研究,2007(10):37-45,95.
[9] 郭檬楠,倪静洁.基于资产保值增值的国企审计内容组合研究[J].南京审计大学学报,2019(4):1-10.
[10] 褚剑,方军雄.政府审计能提升中央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吗?[J].会计与经济研究,2018(5):18-39.
[11] 魏文君,吴蒙.内部控制、融资约束与公司绩效[J].会计之友,2019(21):53-58.
[12] 刘贯春,张军,刘媛媛.金融资产配置、宏观经济环境与企业杠杆率[J].世界经济,2018(1):148-173.
[13] 纪洋,王旭,谭语嫣,等.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政府隐性担保与企业杠杆率分化[J].经济学(季刊),2018(2):449-470.
[14] 付连军.外部冲击、杠杆率与财务风险预警模型[J].会计之友,2019(11):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