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施肥措施对闽楠林分生长的影响

2019-12-10王勇

安徽农学通报 2019年20期
关键词:树高施肥胸径

王勇

摘 要:通过开展闽楠不同立地类型、施肥措施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立地类型之间、不同施肥措施之间的闽楠胸径、树高净生长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立地类型和施肥措施之间交互作用显著。闽楠中幼林施肥增产作用显著,施肥方式以打孔穴施效果好;Ⅰ、Ⅱ类地每株施肥量为NPK复合肥(15-10-20)0.2kg或NPK复合肥(15-10-20)0.1kg+尿素0.1kg,Ⅲ类地以NPK复合肥(15-10-20)0.1kg+尿素0.1kg为宜,更有利于树高生长。

关键词:闽楠;施肥;立地类型;胸径;树高

中图分类号 S75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20-0070-02

闽楠[Phoebe bournei (Hemsl.) Yang],俗称楠木,为樟科楠属常绿大乔木,高可达20m,胸径达2.5m,树干端直;是中国特有珍贵用材树种,国家二级珍稀渐危种。树冠浓密,树皮淡黄色,小枝有柔毛或近无毛,冬芽被灰褐色柔毛;叶革质,披针形或倒披针形;花期在4月,果期在10—11月,果椭圆形或长圆形。木材芳香耐久,淡黄色,有香气,材质致密坚韧,不易反翘开裂,加工容易,削面光滑,纹理美观,为上等建筑家具用材。

闽楠是福建省主要造林的珍贵阔叶用材树种之一,当前对于其造林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已有了较多的文献报道。本研究通过对不同立地类型的10年生闽楠林分开展不同施肥措施对比试验,探讨不同施肥措施对不同立地类型闽楠径、高生长的影响,为不同立地类型闽楠林分施肥措施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置在松溪县郑墩镇洋墩村037林班51大班的010、030、040小班。040小班为Ⅰ类地,黄红壤,土层厚度1.5m以上,腐殖质层厚度10~20cm,前茬为次生天然林;010小班为Ⅱ类地,山地红壤,土层厚度0.8~1m,腐殖质层厚度10cm左右,前茬为杉木林;030小班为Ⅲ类地,山地红壤,土壤粘性重,腐殖质层5cm左右,前茬为马尾松林。试验期间,试验区的年均降水量为1806mm,年均温18.3℃。试验地初始造林密度均为1650株/hm2,林分未经疏伐。

2 试验设计与试验处理

2.1 试验设计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包括3个因素(A1-Ⅰ类地、A2-Ⅱ类地、A3-Ⅲ类地3个立地类型),5个处理(4个施肥措施和CK,见表1),3个重复。在各林分的上、中、下部各安排3个区组,每个区组包含3个试验小区,小区规格为20m×20m。打孔施肥,打孔机打孔,孔径10cm,深度40cm;打孔位置在树冠边缘至根颈部的1/2处,每株树在不同方向打4个施肥孔,将肥料分成4份施入。

2.2 数据调查与统计分析 分别于2014年3月、2018年12月,对各试验小区内所有参试植株每木检尺,计算小区平均胸径,根据平均胸径选定5株标准木,用测高器测定标准木树高。以5株标准木树高的平均值,作为小区平均树高。

3 结果与分析

3.1 施肥对胸径生长的影响 统计不同立地类型、不同施肥措施的闽楠胸径、树高2014—2018年的5年间的净生长量,结果见表2。对胸径、树高净生长量数据进行立地类型、施肥措施双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多重比较采用新复极差法。方差分析结果见表3。由表2可知,Ⅰ类地中,B1、B2、B3、B4等4种施肥措施下的闽楠胸径净生长量分别为4.72cm、5.56cm、4.75cm、4.52cm,分别为B5(CK)不施肥情况下胸径净生长量的136.81%、161.16%、137.68%、160.00%。Ⅱ类地中,B1、B2、B3、B4等4种施肥措施下的闽楠胸径净生长量分别为3.80cm、4.60cm、3.21cm、4.92cm,分别为B5(CK)不施肥情况下胸径净生长量的139.71%、169.12%、118.01%、180.88%。Ⅲ类地中,B1、B2、B3、B4等4种施肥措施下的闽楠胸径净生长量分别为2.64cm、3.54cm、2.12cm、3.83cm,分别为B5(CK)不施肥情况下胸径净生长量的160.00%、214.55%、128.48%、232.12%。施肥与不施肥间,施肥措施之间,胸径生长都有着很大的差异。表3胸径净生长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立地类型之间、施肥措施之间的闽楠胸径净生长量均达到极显著差异;立地类型与施肥措施之间的交互作用,也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

3.2 施肥对树高生长的影响 由表2可知,Ⅰ类地中,B1、B2、B3、B4等4种施肥措施下的闽楠树高净生长量分别为3.82m、4.18m、3.68m、4.25m,分别为B5(CK)树高净生长量的163.95%、179.40%、157.94%、182.40%。Ⅱ类地中,B1、B2、B3、B4等4种施肥措施下的闽楠树高净生长量分别为2.97m、3.66m、3.01m、3.87m,分别为B5(CK)树高净生长量的160.54%、197.84%、162.70%、209.19%。Ⅲ类地中,B1、B2、B3、B4等4种施肥措施下的闽楠树高净生长量分别为1.85m、2.17m、1.98m、2.59m,分别为B5(CK)树高净生长量的181.37%、212.94%、194.12%、253.92%。在各种立地类型中,施肥都有着较好的树高生长促进作用。表3树高净生长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立地类型之间、施肥措施之间的闽楠树高净生长量均达到极显著差异;立地类型与施肥措施之间的交互作用,也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

3.3 立地类型与施肥措施组合间的生长差异性 由于胸径、树高净生长量在立地类型与施肥措施的交互作用上,均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因此,以立地类型与施肥措施组合进行多重比较,结果见表2。从表2中胸径净生长量的多重比较结果可以看出,在Ⅰ类地的胸径净生长量上,B2、B4间无显著差异,与B1、B3间差异显著;B1、B3间无显著差异;B5与B1、B2、B3、B4间均存在显著差异。Ⅱ类地的胸径净生长量上,B2、B4间无显著差异,与B1、B3、B5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B1、B3、B5三者之间差异显著差异。Ⅲ类地的胸径净生长量上,B4与B2间无显著差异,与B1、B3、B5间差异显著;B2与B1、B3、B5间差异显著;B1與B3、B5间差异显著;B3、B5间无显著差异。从表2中树高净生长量的多重比较可以看出,在Ⅰ、Ⅱ类地中,B2、B4间无显著差异,与B1、B3、B5间均有显著差异;B1、B3间无显著差异,与B5差异显著。Ⅲ类地中,B4与B1、B2、B3、B5间均有显著差异;B2与B3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与B1、B5间差异显著;B3与B1间无显著差异,与B5间差异显著;B1与B5间差异显著。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不同立地类型不同施肥措施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立地类型之间、施肥措施之间的闽楠胸径、树高净生长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且立地类型和施肥措施之间交互作用显著。(2)Ⅰ、Ⅱ类地中,胸径、树高均表现出B4、B2净生长量最大,与其他施肥措施间存在显著差异。Ⅲ类地中,B4地径净生长量最大,但与B2间无显著差异,与其它施肥措施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树高净生长量与B1、B2、B3、B5间均存在显著差异。由此可见,闽楠人工林施肥时必要的,对胸径、树高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Ⅰ、Ⅱ、Ⅲ类地施肥,均以打孔穴施效果更佳,垦覆后撒施虽然也有较好的促进径高生长的作用,但效果明显不如前者。(3)B4与B2的区别在于前者肥料类型及施肥量为每株施放复合肥0.1kg+尿素0.1kg,后者为每株复合肥0.2kg。在好的立地条件(Ⅰ、Ⅱ类地)下,B4、B2对径高生长的促进作用大小差异不显著,在差的立地条件(Ⅲ类地)下,B4、B2间对胸径生长影响差异不显著,但对树高生长的影响差异显著。可见,闽楠树高生长对N元素有较大的需求,在差的立地条件下,对根系吸收的N元素的数量反应敏感。综上,闽楠中幼林施肥增产作用显著,施肥方式以打孔穴施效果好。在Ⅰ、Ⅱ类地中,每株施肥量NPK复合肥(15-10-20)0.2kg或NPK复合肥(15-10-20)0.1kg+尿素0.1kg均可;在Ⅲ类地中,以NPK复合肥(15-10-20)0.1kg+尿素0.1kg为宜,更有利于树高生长。

4.2 讨论 闽楠是福建省乡土珍贵用材树种,栽培历史悠久,造林面积较大。本研究通过不同立地类型不同施肥措施对比试验,探讨了不同施肥措施对Ⅰ、Ⅱ、Ⅲ类地闽楠幼龄林林分径高生长的影响,为不同立地类型闽楠林分提供了对应的施肥技术措施。而其他抚育管理技术措施对闽楠林分生长的影响,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江香梅,林卫红,魏柏松,等.闽楠育苗初报[J].江西林业科技,2000(04):23-25.

[2]胡日利,吴晓芙.林木施肥研究──Ⅰ.肥效理论与基本模型[J].中南林学院学报,1994(01):18-22.

[3]滕晓峰,孙志华.樟子松苗木沙培试验施肥效应的研究[J]林业勘查设计,2007,12(02):20-22.

[4]胡伟民,张有富,方雪晖,等.樟子松苗木沙培试验施肥效应[J].防护林科技,2003(01):5-6.

[5]于雷.氮、磷、鉀肥对杨树体内抗寒指标的影响[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6(02):125-126.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树高施肥胸径
赤松纯林胸径结构对枯梢病发生的效应
武汉5种常见园林绿化树种胸径与树高的相关性研究
福建省森林资源监测体系抽样调查中胸径测量精度范围的精准确定
人工福建柏胸径与树高关系的研究
不同种源马尾松树高与胸径生长相关模型研建
渭北旱塬玉米施肥现状及对策
小麦种植过程中施肥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