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现状及对策建议

2019-12-10余姗珊鲍文

安徽农学通报 2019年20期
关键词:对策

余姗珊 鲍文

摘 要:该文介绍了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现状,分析了供给缺失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提升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基本公共服務;供给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20-0019-02

1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现状

受多方因素的制约,当前我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仍远低于城市。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大力推动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实现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有利于农村社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1 农村教育资源较为匮乏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教育资源匮乏都是不争的事实。首先,在教育基础设施方面,农村校园内并未完全普及现代化教学设备。许多农村学校的操场仍然是水泥跑道、校舍简陋;而城市中的大部分中小学都有着条件良好的校舍、无害安全的塑胶跑道以及现代教学设备等。其次,在教育软件方面,农村教师的总体水平不高,且年轻教师的流失率较高。现有农村教师年龄普遍偏大,大都缺少灵活多变的现代教学思维。此外,一名教师教授多门课程的现象在偏远农村仍较为常见,这显然不利于学生知识的学习。

1.2 农村医疗卫生供给体系不健全 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供给水平长期落后于城市。尽管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财政投入,各项惠农补贴也相继出台,但这对于扭转当前农村医疗卫生资源短缺的局面并未起到根本性作用。2000—2013年,我国农村人均卫生费从214.7元上涨到1274.4元,涨幅为1059.7元,而城市人均卫生费从813.7元上涨为3234.1元,涨幅为2420.4元,城乡人均卫生费差距依然明显。农村医疗机构等级普遍偏低、医疗机构部门设置不健全,农村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整体水平远低于城市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导致农村医疗机构就医人数少。此外,农村医疗机构难以引进高级的医疗设备和资源,也缺少懂的操控这些高级医疗设备的优秀人才。可见,农村地区无论是在医疗卫生资源总量,还是医疗设备、医务人员水平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足。

1.3 农村基础公共设施供给不足 2012—2019年,我国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数量从14687个上升为26949个,其中农村社区服务设施数从1219个上升至10821个,占比由8.3%上升为40%,但始终落后于城市服务设施数量。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地区都建有公共图书馆、体育馆、文化馆等,但这些公共基础设施并未在农村地区普及。在我国农村居民整体文化水平不高的情况下,更应该建立起公共图书馆,并且有针对性的引入关于农业养殖、作物种植以及农村发展等实用性较强的书籍,帮助农民了解更多的现代农业知识,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此外,部分农村地区仍未配齐垃圾桶、路灯、公共厕所等基础的公共设施,与城市差距较大,不利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现。

2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缺失的原因分析

2.1 政府财政支持力度不够 当前,我国农村各项公共服务供给缺失一个重要原因是财政支持力度不足。虽然近年来,国家对农村的财政扶持倾斜度不断加大,但总体上政府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与其他项目支出相较比重偏小。一方面,国家用于农村发展建设的总计财政支出不足,另一方面,乡镇政府又处在我国政府财政预算的最底层,只负责执行上级政府的命令,并没有对各项财政资金的独立支配权,从而造成了乡镇政府财权与事权的分离。这样一来,身处农村第一线的乡镇政府领导,即使清楚所在农村地区公共服务供给的不足,但因无充足的财政预算支持,也无力改变现状。

2.2 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固化 在我国,政府几乎完全承担了农村的公路修建、乡村教育发展、村社医疗点建设等公共服务供给内容。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固化,缺少市场、第三方部门以及村社集体等多元供给主体的有效参与,导致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难以反映和真正满足民众的切身需求。公共性和参与性是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基本特征,而目前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固化现象,使得政府对农村社会需求的多元性与个性化的反应较为迟缓,服务效率无法迅速提高,从而导致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总体水平难以提升。

2.3 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内容存在缺陷 由于基层政府领导素质的不同及地方文化差异等原因,部分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方式及内容存在缺陷。部门乡镇政府对于提供政绩型公共服务内容乐此不疲,将有限的财政预算用于建设“磅礴大气”的村办楼、小康基地等形象工程;或是只注重有形的公共服务供给,例如乡村公路翻新与村办楼房建设等最直观的政绩考核内容,而不太关注农业信息化建设、农业种养殖知识传达以及农村特色文化推广等无形的公共产品供给。

2.4 缺乏公共服务需求表达机制 大部分乡镇政府只是执行上级政府的指令,并没有更多地关注农村居民对公共服务的真正需求,而上级政府又很可能由于缺乏实地调查等原因,使得村民实际的公共服务需求得不到有效的满足。即使有的村民有明确的诉求,往往也找不到适当的需求表达渠道,农村公共服务需求表达机制的缺失导致村民需求与政府供给的错位,严重阻碍了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质量的提升。

3 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对策建议

3.1 完善农村公共服务需求表达机制 农村居民作为农村公共服务的直接受益者,他们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是评判农村公共服务质量好坏的关键。目前,我国农村居民的需求表达渠道不通畅、需求表达权受限等问题突出,因而首要任务是建立健全的农村公共服务需求表达机制。一方面,疏通需求表达渠道,建立专门的村民需求表达部门,负责收集村民对当地公共服务的建议、需求、反馈,保障村民的基本需求表达权,并不断改善农村的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另一方面,提升村民的参与度,村民不仅是公共服务的受益者,也应当是公共服务供给的参与者,政府可以有意引导村民参与公共服务质量改进的具体过程。

3.2 引导多元主体参与公共服务供给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居民对公共服务的需求逐渐向多元化、个性化方向转变,原本单一的政府供给模式已无法满足多样化的社会需求。因此,在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中应当引入多元主体,引导和鼓励第三方部门、市场、村社组织以及一些社会非盈利组织积极参与到农村的公共服务供给中来。政府应当发挥好其主导作用,从整体上调控公用服务供给内容,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地方特色的相关政策法规,为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质量的提升保驾护航。村社集体最了解农村情况,应当积极与政府协作,积极收集民情民意并向政府报告,为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内容的改进助力。社会组织、第三方部门和社会公众也应积极参与公共服务的监督、评测,共同参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

3.3 加强财政支持力度与调整财政分配方式 农村公共服务的改进是一个长期过程,如果没有充足稳定的财政资金支持,供给质量难以提升。首先,政府应当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为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工作的开展建立起长效的财力投入机制。其次,农村的道路修建、学校建设、农业信息化推广以及农户种养殖知识培训都是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内容,但却有轻重缓急之分,应当按照农村的具体情况和村民意愿来调整财政分配方式。对于可以满足村民合理需求,且有利于村庄长远发展的公共服务内容应当有所侧重、突出重点,将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不做无用的政绩工程。

3.4 建立有效监督机制 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对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进行科学的评估,不仅要注重公共服务供给数量的增加,更应该关注实际效用的不断提升。建立起专业的监督部门,随时跟踪测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是否到位以及农村居民对当下农村公共服务内容的满意程度,并根据监督和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公共服务的供给方向与内容,不断改进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体系。

参考文献

[1]王艳青,宗成华.基于需方视角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现状与对策——以河北省为例[J].农村经济,2014(11):13-16.

[2]王俊霞,鄢哲明.农村公共服务绩效评价指标的维度选择与体系构建[J].当代经济科学,2012,04.

[3]胡志平.利益博弈、公共政策偏向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J].农村经济,2011(11).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对策
输变电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常见问题及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南方小型农机的推广应用对策
水利工程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住改商”问题与对策之思考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完善公司内部控制的相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