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献传递数据支撑的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新对策

2019-12-10黄兴燕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9年28期
关键词:信息资源建设资源共享

黄兴燕

摘要:从文献传递的角度探讨如何科学、合理的建设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优化馆藏资源配置。提出利用安徽高校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中文献传递数据指导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想法,并对淮南师范学院图书馆文献传递数据进行具体的统计、分析和研究,根据分析研究结果,对淮南师范学院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及馆藏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出更加科学的建设策略。

關键词:文献传递;信息资源建设;资源共享;数据支撑

中图分类号:G2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28-0005-0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文献传递服务是应使用者对特定的已确知的出版或未出版文献的需求,由图书馆或商业服务单位等资料供应者将需要的文献或其代用品在适当的时间内,以有效的方式和合理的费用,直接或间接传递给使用者的一种服务[1]。文献传递服务在满足用户个性需求、缓解经费困难、补充馆藏文献缺失、实现文献资源共享等方面都显示了其重要作用,文献传递服务同时还具有指导馆藏数字资源建设、优化文献资源配置的重要作用。文献传递服务针对读者具体文献需求出发,获取文献,是典型的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购建文献资源方式,通过统计分析读者文献传递申请,可以了解读者的研究情况、文献需求的规律和学科分布,直接而客观地反映馆藏资源建设中各学科的文献资源配置对于读者的满足情况,帮助我们及时调整图书馆经费的配置与使用[2],更好地为学校教学、科研提供文献信息保障与服务。

1 资源共享服务平台

淮南师范学院图书馆于2009年正式开展文献传递服务,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图书馆达成了馆藏外文文献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协议,并设立专门的文献传递员,为校内读者传递外文文献。2009年至2011年该服务处于摸索和起步阶段,知道图书馆开展此项服务的读者为部分学院的老师和少数学生,文献传递量较少,2009年至2011年共接受校内师生外文文献传递申请500余篇。2011年淮南师范学院图书馆加入安徽省高校数字图书馆,成为其成员馆之一,通过 “安徽高校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为校内外读者提供文献传递服务。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整合了全省高校并进而连接到国内600多所高校的电子信息资源,使得全省各高校分散的电子文献资源得以集中利用与共享[3]。我校读者通过共享平台可“一站式”检索到近百个数据库中的有用资源,对其中本馆拥有的资源,系统会揭示馆藏纸本或电子全文的链接地址,读者可直接点击下载,遇到本馆没有而其他馆拥有的文献资料则可通过平台免费获取远程资源。

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开通后,图书馆开展专题讲座,大力宣传和推广平台的使用,在平时定期资源讲座中积极推介,使得文献传递申请呈量级递增。由于平台的易用性,从检索到获取全文,一站式解决,大量节省了读者时间,同时,传递免费,平台的响应速度及时,基本上在几分钟之内,最长不超过4小时即可获取文献,文献传递申请量由2009-2011年的500余篇,到2012年的1251篇, 至2018年,我校读者提交的文献传递申请量达到15963篇。一方面,说明平时的宣传推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说明文献传递服务已成为图书馆弥补资源不足、满足读者个性需求的有力措施, 受到在校读者的认可和好评。我校2009年至2018年文献传递申请量如表1所示:

2文献传递数据获取、统计与分析

由于全省文献传递申请数据数量巨大,2018年以前的数据已无法获取,本文仅对淮南师范学院2018年全年的文献传递申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期对馆藏资源建设提供参考依据。通过资源共享服务平台获取到我校读者2018年提交的文献传递申请数据,如表2所示:

由图2可以看出,我校请求的文献传递资源以中文数字资源为主,外文文献申请量较少,究其原因,这与我校的学科建设相关,我校是以人文社科为主的本科院校,在校生都为本科生,本馆购买的数据库基本上能满足读者日常学习及论文写作等需求。我校图书馆购买的SpringerLink、ProQuest、EBSCO三大外文期刊库及中数图外文图书数据库,基本能满足本校读者的外文文献需求,部分学院如生物工程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教育学院等学院的老师有少量的外文文献传递需求,通过文献传递的方式获得非常合理。

通过对申请文献类型进行分析可知:期刊论文占文献请求总量的77%,是我校读者需求最多的文献。学位论文占23%,这是因为学生读者在开题、毕业设计、毕业论文撰写阶段要大量地参考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教师读者进行课题研究和撰写学术论文时同样地要大量地参考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读者对这两类文献的需求量大是正常情况。其他类型文献如中文图书、外文图书没有传递请求,说明我校现有纸质图书及电子图书资源建设比较合理,基本能够满足读者需求。专利、标准文献的请求率仅占0.3%,说明我校读者对于这些类型的文献需求量较少。

由图4可知,在中文数字资源里,CNKI文献请求量占文献请求总量的41%,其中CNKI教育专题库的文献请求量占文献请求总量的10%,万方数据库文献请求量占文献请求总量的32%,超星期刊文献请求量占整个文献请求量的15%,维普中文科技期刊请求量占文献请求总量的8%。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我校都已购买,2018年全年CNKI下载量达377936篇,万方数据库的期刊、学位论文及会议论文的下载量达38869篇,维普下载量达60435篇,结合下载量及文献请求量,分析得出:CNKI医药卫生科技专辑及教育专题库本馆未购买,虽然我校没有医学专业,但可能存在交叉学科文献传递请求。另外,小学教育、学前教育专业是我校的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对教育专题数据库有1631篇的文献需求属合理情况,图书馆在下一年度的资源订购中,可以根据成本预算,考虑增设教育专题库或继续由文献传递满足需求。本馆购买了超星电子书,超星期刊未购买,超星期刊有2456篇的文献请求量,这为本馆下一年度的采购提供了参考依据。我校读者可访问和下载万方数据库远程站点所有文献,但还是有3479篇的文献申请量,有些文章数据库未收录全文,可能导致了这部分需求。另外,考虑到一些读者的数据库检索技能及使用习惯,一些读者习惯性使用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检索文章,当在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上未检索到想要的资源时,就认为该资源本馆没有,或不可获取,遂提交文献申请。还有,资源共享服务平台还存在资源揭示定位不准的问题,有时提供的电子全文链接提示无法下载,需到相应数据库重新检索才能下载,资源无法下载时,读者也可能选择文献传递的方式获取全文,所以这也造成了部分多余申请。

外文方面,我馆购买了Springer、ProQuest、EBSCO三大外文期刊库及中数图外文图书数据库,2018年三大外文期刊数据库的下载量分别为2721、4464、4176篇,有力地支撑了教学科研活动。从表2可以看出,我校仅有670篇Springer Link的外文请求量,相较于中文文献,外文文献的用户满足率高,购买的三个外文期刊数据库及一个外文图书库基本上能够满足我校读者的外文文献需求,670篇的文献请求量由文献传递补充很合理。

3 基于文献传递的馆藏信息资源优化配置建议

一般情况下,读者在共享平台上请求传递的文献应该以零星使用为原则,对于高频率使用的资源,则应该考虑本校购入。我校图书馆近两年购置的电子资源数据库比较全面,除了常用的综合性期刊论文数据库、电子图书数据库外,还包括考研考试类数据库,党建、经济、法律类数据库,音乐、美术、古籍类数据库,计算机技能、制造业数据库等,数据库类型基本涵盖了我校所有的学科专业,满足了不同学科专业的专业性文献需求,馆藏资源配置总体较合理。通过对文献传递申请数据的分析,还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现有馆藏资源配置:一、合理配置中英文文献购置比例。通过文献传递申请数据可以看出,我校英文文献相比于中文文献对读者需求的满足度更高,670篇的外文请求量由文献传递补充很合理,因此可以继续保持馆藏外文期刊的购置现状。二、加强中文期刊建设,尤其是加强重点学科资源建设。中文文献传递请求中,学位论文满足度高,知网、万方两大学位论文库基本能满足本校读者学位论文文献需求,少量的需求可以由文献传递补充。中文期刊论文的请求率高达77%,因此需加强馆藏中文期刊购置,尤其是加强重点学科资源购置,保障重点学科、优势学科资源充足。在排除多余请求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购置更全面的学术专辑库,如CNKI的教育专题库。另外,超星期刊库的文献请求量有2456篇,可以考虑购置。三、中文图书、外文图书没有传递请求,说明我馆现有纸质图书及电子图书资源建设较合理,可以继续维持现有图书购置状况。

4 对策与改进

读者在使用图书馆获取资源的过程中,往往最关注的是如何直接、便捷、高效地获取所需资源,而不会在意图书馆有哪些数据库,每个数据库都涵盖了哪些学科内容,因此,加强资源的整合与揭示,提供读者一站式检索、获取全文的途径,让读者直接、快速获取所需资源,是图书馆今后努力的方向。

4.1 大力宣传和推广文献传递服务,拓展文献传递渠道

从2009年至今,我馆每学期都会开展文献传递专题讲座,另外,每一期定题讲座,我们也会对馆藏资源及文献传递平台做简单介绍,让大家知道有这样一个平台,可以实现馆藏未购买文献的远程获取。在图书馆的主页,我们发布了文献传递服务流程、服务说明以及在线咨询QQ号。从表2可以看出,我馆文献传递申请量在逐年增加,这说明平时的宣传工作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时常还是会接到读者咨询,馆里未购买的文献应当怎样獲取,还是有很多的读者不知道、不了解文献传递服务,所以还是有必要加大文献传递宣传力度,让更多读者知道并了解文献传递服务,习惯并使用这项服务来获取馆藏资源所没有的资料,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文献需求。其次,我校图书馆只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达成馆藏外文文献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协议,并加入安徽省高校数字图书馆,未加入CALIS、NSTL、CASHL等全国性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也未能和国内一些国家级图书馆、重点高校图书馆建立文献传递业务联系,文献传递渠道还不够丰富,一些文献如古籍类文献还是无法获取,因此,未来应不断拓展文献传递渠道,建立多层次的文献传递服务体系,满足读者需求。

4.2 加强文献传递数据的统计、分类,建立文献传递专题数据库

通过文献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后台,我们可以统计到本单位近一年内为校外读者传递文献的篇数、文献类型分布,以及详细的传递清单,却无法统计到本校读者发出的文献传递申请数据,需通过省数图获取。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加强对本校读者文献传递申请数据的收集,建立数据统计平台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一存储、分类、标引,建立文献传递专题数据库,使通过文献传递获得的文献资源真正成为能用起来的馆藏资源,丰富馆藏资源的同时,避免重复提交申请。另外,针对本校文献申请学科分析,根据文献传递中读者申请量较多的学科类型和热点文献进一步加强学科资源建设。

4.3 加强馆藏资源使用培训

笔者从事读者咨询培训工作多年,经常有读者咨询如何查找纸质图书,因此,有必要加强读者检索、使用馆藏纸质资源的水平,加大培训力度,尤其是新生读者,在新生入校时,让每个新生都掌握查找图书、借阅图书的方法,帮助他们在大学四年生活中高效利用图书馆。同时,加大电子资源数据库的培训力度,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整合与揭示了馆藏纸质资源及电子资源,能够一站式检索到馆藏所有资源,但有时无法做到准确揭示,当读者在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中无法检索到想要的文献资源时,应该学会尝试在其他常用数据库中重新检索,看能否找到相应资源,真的无法找到时,再考虑提交文献传递申请。这就需要读者熟悉各大常用数据库,了解数据库的检索及使用方法,因此,有必要加大电子资源数据库的培训力度,提高读者使用电子资源的水平,让读者充分利用馆藏资源。

参考文献:

[1] 编译馆.图书馆学与资讯科学大辞典 (上) [M] .台湾:汉美图书有限公司,1995.

[2] 倪佳.浅议文献传递与图书馆信息资源优化配置[J].中国报业,2012(4):229-230.

[3] 赵莹莹.安徽省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合肥市11所本科院校为例[D].安徽大学,2016.

[4] 胡菊芳.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创新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5(4):71-74.

[5] 胡菊芳,阿童木,陈雅捷.高校读者一站式文献获取的障碍与对策[J].图书馆学研究,2016(6):98-101.

[6] 赵婷婷.基于文献传递的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优化配置研究——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为例[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

[7] 袁颖.图书馆电子资源读者需求分析与营销策略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35):118-119.

[8] 黄咏梅. 读者需求分析中的数据挖掘技术[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6,24(4):48-50.

[9] 汤雪唯,朱克亮. 基于用户需求文献传递利用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4(15):179-180.

[10] 朱克亮,王一兵,汤雪唯,等.从文献请求传递数据中科学挖掘读者需求[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5(4):71-74.

[11] 常韦娜,蔡灶林,倪燕.高校图书馆文献传递精准化服务研究[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8(5):34-39.

[12] 赵立杰.论网络文献传递服务对学科资源建设的重要意义[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6):49-51.

【通联编辑:闻翔军】

猜你喜欢

信息资源建设资源共享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探究与实现
福建省交通运输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卫康与九天绿资源共享
网络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策略研究
教育部第一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公布
政府部门间G2G信息资源共享的演化博弈分析
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的调查与分析
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建设问题的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