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困难立地植被恢复造林技术

2019-12-10赵天庆

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 2019年10期
关键词:技术措施

赵天庆

摘 要 近年来我国部分区域石漠化问题较为严重,严峻的自然生态环境问题是全面限制区域社會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要积极选取科学化方法对植被进行恢复,全面摆脱区域生态发展困境。当前要对区域立地困难存有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依照陕西旬邑县生产现状选取相应的植被恢复技术,通过自然之力加速造林发展速率,推动区域林业工程建设。

关键词 困难立地;植被恢复造林;技术措施

在我国各个区域林业工程发展建设中,诸多区域荒山荒地实现了全面绿化发展,剩余的困难立地较多。此类困难立地大多都处于偏远地区,山高陡峭,岩石裸露在外,土壤较为贫瘠,自然植被覆盖率较低,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整体立地条件较差。造林中林木难以成活,绿化难度与消耗成本较大,所以当前要因地制宜全面探究植被恢复造林技术应用。

1 当前困难立地植被恢复中存有的问题分析

在造林活动开展中,种苗是重要物质性保障,造林设计不规范,树种选取不合理,未能适应因地制宜发展要求。加上缺乏对广大群众意愿以及林业产业结构要求缺乏全面分析,相关管理部门干预较为严重,致使树种单一化问题严重,多数乡村树种整体利用效率较低,树木良种推广效率较低,苗木整体质量较差。其次,部分林业部门未能依照设计要求展开苗木栽植活动,随意选取树种,导致造林整体成活率较低。造林中通过规范化整地操作能全面优化林业立地条件,改善种植土壤基本墒情,促使苗木快速生长。但是由于整地操作不合理,未能满足因地制宜发展目标。整地具体时间不合理,将会导致立地结果难以提升。在造林初期种植密度较少,缺乏科学化研究论证、规范化设计等,各项配套技术措施难以高效化应用。将会导致造林成功之后苗木基本生产量较低,存活率难以提升,林分植被质量较差,难以有效突出其环境改造功能。加上造林过程中随意引入各类新树种,将会严重违背各类林木原有自然生长规律。在抗旱保水造林技术应用方面存有较大问题,各项技术创新力不足,未能及时引入更多先进化的适用技术。仅仅注重局部,忽视了技术整体应用[1]。

2 现阶段困难立地植被恢复造林技术应用探析

2.1 选取科学化的整地技术

在造林整地过程中要对区域立地微环境进行改善,对自然降水进行截留利用来优化土壤基本墒情,这样能全面提升造林生长成活率,促使苗木快速生长。通过提前整地能有效贮蓄降水,拟定针对性的整地技术措施,对原有植物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基础上,可以选取的困难立地整地方法主要有鱼鳞坑、穴状、反坡梯田等方式。对整地技术标准进行调控,提高整地深度、质量,优化整地宽度。其坑径保持一致,应用生土打梗,熟土回填。其中困难立地自然植被覆盖率较低,土壤蓄水保肥能力不足,地表径流严重,不能对自然降水合理存储与利用。通过反坡梯田、鱼鳞坑整地、二次整地等可以有效拦截、存储较多自然降水,全面提升土壤综合蓄水能力,扩大土壤需水量,提高造林成活率,促使林木稳定生长。

翼状鱼鳞坑就是将鱼鳞坑与水平引水沟相互结合形成,此类整地方法应用能有效集水、蓄水,降低水土流失,全面提升径流整体利用效率。反坡梯田整地就是在缓坡区域沿着等高线将坡面整理成内低外高、1.0至1.5坡面宽度的反坡梯田,在水平位置中间隔2至3m做地埂拦蓄径流,此类整地方式可以对地表径流有效拦截在穴内,提升种植穴中0.5至1.0倍蓄水量。造林活动第一年雨季之前,要选取高质量整地操作,针对坡度值较缓、土壤深厚的造林区域,选取隔坡微波状的条田整地措施,在条田中确定定植穴最低位置,整理产生微波状条田,便于径流蓄水。针对坡度相对较陡的造林区域,可以选取鱼鳞坑进行整地。对区域小地形合理应用,在集水线中建设鱼鳞坑,这样将自然降水引入到定植穴中。在整地操作中,要熟土回穴,产生反坡。对雨水进行截留,提升定植穴中土壤含水率[2]。

2.2 积极推广抗旱保水造林技术

在造林种植中要对造林季节进行调控,春季自然气温回暖,此时有助于促进苗木生长发芽,其中春季造林活动开展中要在土壤化冻以后进行造林。春季降水不足,种植区域土壤墒情相对较差,加上春季较短,农活较多,多项造林任务难以有效汇集,导致造林成活率较低。当自然降水量增大,此时种植土壤基本墒情开始逐渐优化。造林技术人员要全面掌握自然天气预报,及时掌握自然降水现状。在雨季造林中选取容器苗,如果是选取直播造林模式,要对种子进行消毒、催芽等。进入秋冬季节,此时自然天气开始转凉,树叶不断掉落,苗木生长进入缓慢状态,蒸腾作用不足。此时地温下降较慢,土壤未被冻结,根部活动能力良好。栽植活动开展要选取在阴雨天前后,避免太阳暴晒以及大风天进行栽植,将苗木运输到造林区域之后即时进行栽植,不能及时栽植要就近选取在阴凉、北风区域进行假植。此外,还要积极营造混交林,要对已有林地立地条件进行分析,培育更多林类产品。为了对林地环境条件全面优化,要补充林地环境条件,强化混交林营造。为了补充成林生态效应,还要提升造林初植密度。对原生树种进行保护,降低对自然植被产生的破坏作用。

2.3 抗旱保水造林方法

苗木成功栽植之后,要及时进行覆盖保墒,这样能对种植区域土壤蒸发问题进行控制,补充土壤供水时间,土壤综合含水率能全面提升。起到良好保温保墒作用,对苗木周边各类杂草生长现状进行控制,提升造林成活率。针对萌生能力较强的林木树种,在造林过程中要采取截干处理措施,这样能对苗木生长中水分耗损问题进行控制,全面提升造林成活率。其次,应用容器苗进行造林,是选取全根全苗,造林活动不会受到季节影响,运输便捷,整体造林成活效率较高。

困难立地植被恢复属于系统化工程,当前相关部门要做好各项决策,因地制宜做好科学种植。分区策划、良种良法、适地适树、分类管理,全面实现种植目标,推动区域林地工程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朝明,夏泽源,何冬梅, 等.云南省困难立地植被恢复技术[J].林业调查规划,2017,42(1):63-67.

[2]杨志勇,宋升治,郑云佳, 等.滇中困难立地植被恢复技术初探[J].现代园艺,2019(11):30-31,34.

猜你喜欢

技术措施
燃气管道工程质量与技术管理探讨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维护与管理
对现代建筑的绿色施工技术管理问题探讨
浅谈如何提高煤矿综采工作面回采效率的技术措施
浅谈加强煤矿矿井通风安全技术措施
高压输电线路防雷接地技术与措施
10kV配电网施工安全管理及技术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