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性在复数第一人称指示语中的体现
2019-12-10朱盼盼
朱盼盼
摘要:本文就复数第一人称指示语在不同场合下的使用进行讨论。通过大量的例证表明,第一人称复数有不同的指向功能,既能扩大也能缩短人与人的心理距离,也能体现出语言的主观性。最后提出只要人们视场合选择合适的指示语,就能达到令人舒适的交际。
关键词:人称指示语;主观性;复数第一人称
一、引言
在语言学领域,“主观性”通常为说话人在表达观点的时候中加以个人的看法和认识,或表明自己的立场。说话人总是以自己的偏好,通过他们自己使用的句子以及身体语言展现“自我”。像“这”、“那”,“我”和“你”等这样的指示词往往会出现在我们的日常交际中。这些词有一个共性,即从“自我”视角来指代时空或人际关系。
莱文森将“指示语”分为五种:“人”、“地点”、“时间”、“话语”和“社会关系”。而其中的通过人称指示语的变化,说话者传递了他想表达的信息,听话者同时也把握了交际目的。人称指示语最常见的为:第一个人称(我,我们),第二个人称(你)和第三人称(他,她,他们)。
二、研究综述
语言学家Levinson曾指出,指示语可以直观反映话语和语境之间的关系。指示语与语境,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和人物等发生的不同事件。在语言交际过程中,要真正理解人称代词在一句话中的含义,语境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双方往往需要借助语境才能正确合理选择人称指示语。但是研究发现与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相比,人称指示语很容易被忽视。本文拟以第一人称复数为例,分析其第一人称指示语复数在不同语境中体现出的主观性及与其造成的心理距离之间的关系。
三、心理距离理论
指示语与说话者的文本及谈话的语境密切相关,其基本区别是“近说话者”和“远离说话者”。
例(1):你应该知道什么是不确定性,对吧?
通过这种方式,说话者是主观参与和他对分享经验的看法是选择这些行为的相关因素。因此,在我们的日常交流中,根据说话人的心理活动,选择不同的方法,是一项语言技巧,也是展现人格魅力必不可少的要素,使得他人和自己之间的心理距离达到或拉大心理距离,从而显示出他的偏好或厌恶。
四、第一人称复数指示语的使用分析
第一人称复数指在说话过程中,指代自己时用第一人称或其复数,指代别人时用第二或第三人称。但是实际上,在英汉语言中,第一人称的复数意思多样,它表达的不只是一种意思,它既包括说话者自身的“我们”和不包括说话者自身的“我们”。例如:
(一)复数第一人称代替单数第一人称
在交际过程中,第一人称“我”大多指表达观点的人,也就是自己,但也有例外,人们经常会用“我们”来代指他自己和他所能代表的其他人。他可以代表谁,听话者在相关的语境下是比较明了的。比如:
(2) What are we supposed to do?
(孫飞凤,2004)
这里用到的是第一人称指示语的复数“we”。这里的“we”指代的可能是不同的人,比如假设说话人是个小学生,他问同伴他们俩把教室玻璃打碎的事,之后该怎么向老师汇报。这里的“we”就是打碎玻璃的这两个同学,即谈话双方;如果小学生的这句问话不是向他的同伴提出来的,而是作为代表,向老师征求原谅或者接受处罚,那这里的“we”就不是谈话双方的we,很明显不包括听话人,即教师。
(3)在本书中,我们力图达到以下目的……
(刘扬,2010)
本书的说话者为作者本人,有且只有他一人。他使用了“我们”。复数人称“我们”其实是指本书作者,作者这样表达个人的观念,是为了把自己和听话者放在一起,使读者了解到作者的谦虚态度,听话人更能接受说话人的观点。代表所有工作人员表达了对读者的感谢。
(二)复数第一人称代替第二人称
说话者在一些情况下会使用第一人称复数形式来代替第二人称形式,听起来像是将自己的身份降低在对方的位置,为对方考虑,但其实是拉大谈话双方之间的距离。比如一个老师对犯了错的学生说:
(4)我们既然是班集体的一员,就应以学习为重,整天不好好学习,还像什么样子吗?
(刘扬,2010)
这个句子里,老师使用“我们”,而不是“你”来批评学生,是想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同一位置,表面看老师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将两人放在同一个位置,但由于这里的第一人称复数明显是指代了第二人称,不仅没有让学生觉得老师和自己处在相同地位,反而会让犯错的学生觉得老师在狠狠地批评,扩大了和教师和学生的心理距离。
但是同样是第一人称复数,换个情景,我们会轻易发现心理距离会缩小。如教师在学生并没有犯错的时候说了下面的话。
(5)我们是学生,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刘扬,2010)
同上面的例子,这里的“我们”指的是听者,可能是学生或其他需要学习的人,而不包含说话人。使用第一人称复数,反映了老师对年轻一代的关心和期望,这里用“我们”是拉近与对方的距离,让学生感到老师也是和自己一样,需要努力学习的,因此双方的关系更紧密,缩小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如果说话者用“你”来代替“我们”,这听起来像是一种命令,而使用“我们”的话,这种强制性将会消失。学生就会很乐意的吸取老师所提出的好好学习的要求。
再如,医生对病人说:
(6) How are we feeling today?
(杨石乔,2009)
这里的第一人称复数指示词“we”指的只是病人,不包括医生,医生说这句话的出发点显然是站在病人的角度看待问题的,表明医生愿意为病人排忧解难。用第一人称复数代替第二人称时,关爱之情可以从中自然体现。看似只是人称代词的巧妙运用,却达到了很暖心的效果。再比如母亲会对孩童说:
(7)我们该去医院打针了。
(刘扬,2010)
去打针的显然不包含家长,母亲同样没有用人称代词“你”而说“我们”,把第二人称换成第一人称复数就是为了把自己和对方放在同样的处境。小孩子一个人可能会面对打针的恐惧。如此一来,小孩会更加勇敢地面对打针。不管是幼儿园老师还是儿童医生,一般都会这样对待小孩,让他们更“听话”。
由于历史原因,在英语中,英国皇室成员和统治阶级经常使用复数的“我们”而不是单数的“我”。
(8) We will ourselves reward the victor.
(钟志华,2007)
儿媳妇要生孩子,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唐宁街10号的台阶上说的这句话。“我们”这个词实际上是用来排除听者的,只指她自己的。在这里,“我们”表达了绝对权威的功能,虽然撒切尔说的是真话,但她使用的是复数代词形式,使她与公众的关系疏远了,从而引起了公众的反感,扩大了沟通双方的心理距离。
在口语交流中,长辈、上级和其他人对第一人称复数的使用比例较高,因为它给人以一种认真、亲切的感觉,当然也降低了双方之间的心理距离。
五、结束语
在交流中,由于说话者选择不同的个人情感,两者之间的实际距离也是不同的。在实际交际活动中,语境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双方往往需要借助语境才能正确合理选择人称指示语。前文的例句表明,语言除了自身所规定或者大家使用过程中一致达成的意义之外,更多的是对语言和句子合理巧妙的转换。
本文就第一人称指示语的复数在不同场合下的使用在体现说话者的主观性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分析和讨论。通过大量的例证表明,第一人称复数有不同的指向功能,在扩大人与人心理距离的同时,也能缩短它。只要人们视场合选择合适的指示语,就能达到令人舒适的交际。
参考文献:
[1]陈治安,彭宣维.人称指示语研究[J].外国语,1994 (3).
[2]馮光武.语言的主观性及其相关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06(5).
[3]吴一安.空间指示语与语言的主观性[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6).
[4]周雷,牛忠光.从语用距离角度诠释第一人称指示现象[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7,21(2):168-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