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对熬夜的认识与态度调查

2019-12-10陈吴越沈沁张婷吴育虹杨文国

科技资讯 2019年28期
关键词:大学生

陈吴越 沈沁 张婷 吴育虹 杨文国

摘  要:目的  了解大学生对熬夜的认识与态度。方法  自主设计调查问卷,运用Excel和Minitab 15.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大学生熬夜倾向程度与熬夜危害认知程度呈负相关(回归方程P<0.05);熬夜频率高与倾向程度高、认为熬夜是大学中的正常现象关系密切,与危害认知程度低有一定关联。结论  大学生对熬夜危害的认知仍有不足,对熬夜的倾向程度较高;减少大学生熬夜现象难度较大。

关键词:大学生  熬夜  认识与态度  傾向程度

中图分类号:R749.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10(a)-0181-07

随着社会对个人的生活健康状况愈发关注,不单单是熬夜工作现象屡见不鲜,大学生熬夜也十分频繁,甚至会熬到通宵。许多研究和调查都针对熬夜带来的危害也进行了报道,熬夜对个人健康与生活带来的消极影响不容忽视。尽管熬夜的危害不断普及,许多人仍无法改变熬夜习惯;社会上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情况一直颇为重视。因此,通过调查研究大学生们对于熬夜的认知和态度并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对较系统地了解大学生熬夜现状、探寻解决方法而言很有必要。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此次调查的样本数据来源于以南京高校为主的本科生群体,问卷主要通过网络分发至各处。总计回收239份问卷,有效问卷231份,有效率为96.65%。其中男生71名(30.74%),女生160名(69.26%)。

1.2 调查方法

此次调查通过自主设计大学生对熬夜的认识与态度调查问卷,并通过网络等渠道发放。问卷内容包括大学生熬夜的基本情况、对熬夜的危害等的认识、对熬夜的态度、对熬夜的倾向程度等。此次调查以23:00后未入睡为熬夜的定义[1]。

1.3 统计学分析

所收集的数据采用Excel和Minitab 15.0进行统计学分析,运用频数分布、回归分析与属性分析等方法对问卷数据进行处理。

2  调查结果

2.1 大学生熬夜的基本情况

2.1.1 大学生熬夜频率

由表1可得,大学生熬夜频率普遍较高,平均每周熬夜天数大于等于5天的占74.03%,从不熬夜者只有极少数(1.73%)。从性别角度看,女生总体熬夜频率略低于男生,但整体相差不大;从年级层次看,大三大四(高年级)学生熬夜频率明显高于大一大二(低年级)学生。

2.1.2 大学生熬夜的动机与原因

在熬夜群体(除从不熬夜者外的227个样本)中,倾向在周末或节假日熬夜者所占比例最高,熬夜与否一定程度也取决于第二天课程的时间安排(见表2);且娱乐是大学生熬夜的最主要原因,次要原因是学习和作业(见图1)。

2.2 大学生对熬夜的认识

2.2.1 大学生对熬夜带来的影响的认识

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表示熬夜对第二天的生活造成了不良影响,且不良影响主要集中在上课无精打采、影响听课质量,仅16.74%的同学认为对生活没有影响。

2.2.2 大学生对熬夜的危害的认知程度

问卷中该题的每一选项(除“其他”选项)都有较多人选择,可见大多数同学都了解熬夜对身体健康有害。被选最多的选项为“有黑眼圈”,有196人(84.85%)选择;被选最少的选项为“失眠抑郁”,有104人(45.02%)选择。以所选选项个数作为衡量熬夜危害的认知程度高低的参考,将个数(1~9个)分别对应表明危害认知程度的分数(1~9分),结果表明,危害认知程度分数较高者(以大于等于7分计)占总人数的36.80%,表明还有相当大部分同学对熬夜危害的认识仍有不足,且多数同学对熬夜危害的认知停留在较为表浅的层面。

2.2.3 大学生对熬夜好处的看法

该题各选项的选择人数分别占总人数的比例较上一题(对熬夜危害的认知)有大幅下降,较多同学认为熬夜的好处主要是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时间,选择该项的人数占55.41%,为各选项中比例最高的一项。另外,19.05%的同学认为熬夜没有任何好处,但该占比并不高。

结合以上3点(熬夜的影响、危害、好处),可见仍有较多同学未能正确而全面地认识熬夜的危害。

2.3 大学生对熬夜的态度

2.3.1 大学生对熬夜的倾向程度

问卷中,该题题干为“当白天被各项事务排满,您是否倾向于通过熬夜增加自己的放松时间?”该题的作答以量表形式,数字1、2、3、4、5分别表示很不倾向、不倾向、一般、倾向、很倾向。

该题结果如表3所示,可见不倾向的人数(包括不倾向、很不倾向)占24.68%,而倾向人数(包括倾向、很倾向)占比较高,比例为50.21%。

2.3.2 大学生对熬夜的看法

问卷结果显示,大部分同学认为熬夜是大学中的正常现象(占比78.79%),少部分同学对此表示不确定(占比3.46%)。

对于熬夜的态度大多集中在“知道不好,想要做出一些改变”(占比42.42%)和“知道不好,但做不到不熬夜”(占比34.63%),但也有少数同学认为熬夜没什么不好(占比3.90%)。

2.4 大学生对减少熬夜的方法的认识

从结果看,选择“靠自己的意志,自律自控(能减少熬夜)”的占比最大(169人,占比73.16%),其次是“室友间相互监督”(占比36.80%),紧接着是“宣传熬夜的危害,提倡按时休息”(占比32.47%)、“学校实施制度,如规定停电时间”(占比31.17%)、“尚不清楚有何有效方法”(占比9.09%)与“其他”(占比4.76%)。

2.5 不同要素间关联性的分析

为探究不同要素间是否存在关联性,以下就大学生熬夜频率、危害认知程度、熬夜倾向程度、是否认为熬夜是大学中的正常现象、对熬夜的态度等要素进行了简单对应分析与回归分析。

2.5.1 是否认为熬夜是大学中的正常现象与熬夜频率的对应分析

是否认为熬夜是大学中的正常现象与熬夜频率的二维列联表如表4所示。

做出行列对称图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认为正常”与每天熬夜之间关系密切,即“每天熬夜”与“认为熬夜是大学中的正常现象”相对应。

2.5.2 熬夜危害认知程度与熬夜频率的对应分析

大学生熬夜危害认知程度与熬夜频率的二维列联表如表5所示。

做出行列對称图如图3所示。

由图3可知,危害认知水平8分与每天熬夜关系密切,危害认知水平1分与平均每周熬夜3~4天关系密切,而每天熬夜与危害认知水平2分、平均每周熬夜1~2天与危害认知水平8分之间也有一定联系,可见危害认知程度高与熬夜频率低之间并无明确的对应关系,且明白熬夜危害很大的同学往往熬夜得最多。

2.5.3 大学生对熬夜的倾向程度与熬夜频率的对应分析

大学生对熬夜的倾向程度与熬夜频率的二维列联表如表6所示。

做出行列对称图如图4所示。

由图4可知,倾向熬夜与每天熬夜、不倾向熬夜与平均每周熬夜1~2天关系密切,可见对通过熬夜增加放松时间的倾向性与熬夜频率存在一定相关性。

2.5.4 大学生对熬夜的倾向程度与危害认知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1)大学生对熬夜的倾向程度与危害认知程度的对应分析。

大学生对熬夜的倾向程度与熬夜危害认知程度的二维列联表如表7所示。

做出行列对称图如图5所示。

由图5可知,危害认知水平2分与倾向程度“一般”关系密切,危害认知水平1分与“很倾向”关系较密切,可见危害认知程度低与熬夜频率高之间存在一定关联。

(2)大学生对熬夜的倾向程度与危害认知程度的回归分析。

为“当白天被各项事务排满时大学生对熬夜的倾向程度”赋分,即以1、2、3、4、5分分别表示很不倾向、不倾向、一般、倾向、很倾向(即量表形式)。将“大学生对熬夜的倾向程度”与“危害认知程度”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方程为:

倾向程度=3.89-0.108危害认知程度

各参数估计值如表8所示。

危害认知程度的P值为0.004,小于0.05,可见该自变量影响很大。

方差分析表如表9所示。

P值小于0.05,可见回归方程效果较好,大学生对熬夜的倾向程度与危害认知程度之间存在相关性。

综上,大学生对熬夜的倾向程度与危害认知程度之间存在一定关联,但相关性较为复杂。

2.5.5 大学生对大学中的熬夜现象的看法与自身对熬夜的态度

问卷中“是否认为熬夜是大学中的正常现象”与“自身对于熬夜的态度”两题可结合起来看。大学生对大学中的熬夜现象的看法与自身对熬夜的态度的二维列联表如表10所示。

做出行列对称图如图6所示。

由图6可知,认为大学中的熬夜是不正常现象的与“不能熬夜”态度关系较密切,认为熬夜是正常现象的与“知道不好但做不到不熬夜”“知道不好并想改变”态度关系都较密切。

3  讨论

3.1 大学生熬夜现象普遍,娱乐是其中的主要原因

娱乐是日常繁忙工作中减压或是放松的一种方式,如今多样的娱乐形式足以使大学生的生活多姿多彩。但是,由于选择的多样性、自控力的不足,一旦深陷其中便会因惰性使原有计划全部延后,只能通过熬夜将其修补,甚至进行报复性的熬夜,即通过熬夜娱乐来补偿忙碌后的自己,将短暂性的放松变成了放大性的深陷其中。因此,娱乐既可能造成大学生因任务未完成而熬夜,也是熬夜时进行的主要活动之一。

3.2 大学生对熬夜的危害认知程度仍有不足

大学生对熬夜的危害认识不足不仅体现在认识的片面性,还体现在认识的表浅性。已有研究表明,熬夜会造成内分泌失调、认知功能下降、心理健康状况恶化等一系列对身心健康的不良影响[2-4],但许多同学仍只了解黑眼圈、影响皮肤等表观层面的危害,对更深层次的危害了解不足。

造成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分析如下:第一,生活中熬夜的普遍性给大学生带来了迷惑性,容易使大学生无法全面认清熬夜的危害,从而缺乏改变现状的动力;第二,熬夜的危害具有潜伏性,且大学生正处于机体代谢旺盛阶段,能有力抵抗各类疾病危害,时下引发严重疾病的概率较低,但时间一长,机体代谢能力减弱便会引发一系列的不适。因此,大学生对熬夜的危害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3.3 大学生对熬夜的倾向程度较高,且倾向程度与危害认知程度、熬夜频率有一定相关性

从结果看,当白天被排满,多数人倾向于通过熬夜增加放松时间,这与大学生的普遍熬夜现状、娱乐为主要原因相一致;倾向程度与危害认知程度呈负相关性,但与熬夜频率之间的关系不够明确。由此可见,对危害认识的深入有助于形成对熬夜的正确态度,但所想正确并不能必然地引导出“做到改变”这一结果。

对此,可能的原因分析如下:第一,外部大环境难以违抗,客观外界因素如课业负担重、任务多导致大学生休息放松的时间不足;第二,人们对自身精神层面的需求不断增加,若在白天过得不如意,很可能倾向于以熬夜的方式弥补自己。

由此看来,大学生熬夜现象的普遍与较高倾向程度一定程度上与社会整体的大环境相关,这也提示了减少大学生熬夜现象离不开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

3.4 减少大学生熬夜现象存在较大难度

从结果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认为熬夜可以通过自律自控来改变,但现状是熬夜现象十分普遍,自律自控的效果存疑。而外界力量的介入如校方实施制度可能有一定作用,但未必能被大多数人接受,也不能根本上改变熬夜普遍的现状。因此,减少大学生熬夜现象存在较大难度。一方面,改变需要自身的自控力,这一点只能自己去培养、和自己做心理层面上的建设和斗争,外来的力量帮助很难促成有效的改变。另一方面,大学生学业负担重,可自由安排的时间少、压力大。除了学习的压力,娱乐的诱惑太大也是原因之一。

但是,尽管更多同学倾向于靠自己减少熬夜,外界约束仍是有必要的,但这种约束可以设置得更具人性化,引导为主,从而逐步改善熬夜现状。

综上,熬夜具有相当大的危害性,熬夜普遍、倾向程度较高的现象亟待改变。大学生应当正确认识熬夜,树立正确的态度,努力做出改变;减少熬夜需要外界和自身的共同努力,两者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1] 唐丽萍,何源明.熬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调查分析——以湖南科技学院为例[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8,39(4):130-131,156.

[2] 杨佳琳,宋红涛,张理义,等.睡眠剥夺对青年人神经内分泌激素的影响[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4,16(6):439-441.

[3] 王忠.睡眠剥夺对睡眠结构、认知功能及其相关血清标志物的影响[D].安徽医科大学,2018.

[4] 杨佳琳,宋红涛,张理义,等.睡眠剥夺对健康青年人心理健康和血清皮质醇影响及相关性研究[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5,17(6):456-459.

猜你喜欢

大学生
微信使用对大学生亲子关系的影响
浅议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培养路径
浅析大学生校园兼职
暑期近万名大学生兼职送外卖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成立首个村级大学生创业园
第十二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