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慢行交通规划管理与控制策略研究
2019-12-10伍帅
伍帅
慢行交通是应对城市不断紧张的交通出行压力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城市建设过程中人性化理念的一种体现。本文对城市慢行交通规划管理与控制措施进行研究,重点分析当前城市慢行交通规划中存在的问题,结合问题及社会发展对慢行交通的需求,提出优化城市慢行交通规划管理与控制的有效措施,加快进行城市慢行交通网络建设与完善,营造安全、有序的城市交通空间。
城市慢行交通是为自行车和行人单独设立的通行区域,随着城市车流量的增加,自行车、行人的安全出行受到一定的影响,而混行的交通方式也容易引发交通堵塞、交通事故等问题。随着人性化发展理念及低碳出行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的不断深入,慢行交通系统的打造成为优化城市空间的重要手段。但就其在我国各城市的执行情况来看,在规划管理上依然存在一定问题,需要给出对应的处理策略。
一、城市慢行交通规划管理与控制存在问题
(一)步行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城市慢行交通规划管理与控制中步行系统模块存在的问题可总结为以下三点内容:第一,对步行系统缺乏长远的规划,这一点在大中城市中表现的尤为明显。人行通道的规划发展与城市整体发展相脱节,部分区域人行通道过于狭窄甚至没有专门的人行通道。再加上周边商贩占道经营,导致行人从机动车通道穿行的问题严重。此外,步行系统中盲道设施不完善,给残障人群的出行带来极大不便。第二,过街设施设置不合理。城市立交为典型的过街设施,为行人提供单独的通行空间,一般应设置在重要的交通节点处。然而由于设置位置的限制,导致立交设施不能被行人便捷的使用,发挥不了分流车辆和人群的作用。信号时长、街道宽度等均会影响行人过街体验。例如,缺乏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宽度较大街道的通行信号时长过短等。第三,配套设施设置不足。这一问题主要表现为在人流量较大的区域未设置休憩场地、环保设施或照明系统等,绿化装饰面不足,影响行人的通行体验。
(二)自行车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相较于机动车和行人来说,自行车系统的被重视程度非常缺失,未预留自行车通道的情况在我国城市中的存在较为普遍。然而作为一种有效的绿色出行方式,若在相关交通设施不完善的情况下大力提倡自行车出行,势必给原本秩序欠佳的城市交通带来更为严重的影响,阻碍行人及机动车的正常通行,并带来一定的交通安全隐患。在对自行车的管制措施上也存在一定的缺陷,目前尚未有明确的自行车交通管理法案被普及和推广。很多自行车使用者存在侥幸心理,因任意穿行机动车道、闯红灯等行为导致的交通事故频频发生。自行车系统还面临一个巨大的问题就是缺乏单独的停车场。停车场位置的规划要在为自行车使用者提供便利的基础上又不影响空间的正常使用,而在公交站、商超、学校等位置几乎不存在停车场设施,导致自行车与其他交通方式的结合使用很难实现。自行车存放缺乏统一的管理也导致丢失问题严重。
二、城市慢行交通规划管理与控制优化策略
(一)更新步行系统设计方案
步行系统包括通道、立交和景观三部分。首先,人行通道的设计。人行通道的选址是设计阶段应关注的重点,结合所选位置的人流量设计通道的宽度。例如,位于主街区的人行通道宽度一般不低于6m,在人流量较少的区域,通道宽度也不应小于4.5m。在繁华街道节点、公交枢纽等地,对宽度的需求更高,以防止发生交通堵塞问题。而在一些支路位置,人行通道宽度可根据道路本身的宽度适当缩小,但确保不小于2m。无障碍体系的设计应关注机动车道与人行通道的高度差,设置缓坡等结构,方便残障人员通行。其次,立交的设计。城市立交即可缓解地面交通压力,又能确保行人的通行安全,一般分为天桥和地道两种形式。立交通常设置在道路的节点位置,如十字路口等,主要是防止行人与过往车辆的通行发生冲突,影响正常的行车速度,确保交通顺畅,降低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在现代交通网络系统中,立交还成为装点城市空间的特殊景观,与城市整体建设风格相融合。最后,景观的设计。慢行交通本身具备人性化特点,因此在设计步行系统时也要融入人文关怀。丰富步行系统功能,通过设置景观绿化带、休闲设施、座椅等,实现步行系统的休闲娱乐功能。充分利用有限的城市生活空间,提升行人的出行满意度。例如,很多城市在步行系统两侧栽植当地的市树、市花,将普通的人行通道打造成公园景观,并与公园、广场等区域相连接,体现独特的城市文化。
(二)完善交通安全管理政策
1.加大交通安全管制力度
交通安全一直是社会热点话题之一,交管部门通过设置安全警示标识、安全防护设施,配合严格的交通管理工作,维护城市交通安全。慢行交通系统的直接受益者为行人,在完善交通管制措施時,有必要扩大管制范围,对行人、自行车的交通活动进行一定的管理和限制。结合机动车管理一起,提升城市交通安全性。例如,将城市文明建设与交通安全教育相结合,打造将文明、守秩序、重安全的城市交通文化。配合安插于各个交通节点的行人管理岗对行人出行秩序进行约束,潜移默化提高行人及司机的交通文明程度,自觉遵守各个交通系统的通行规则。
另外,对于一些城市中常出现的自行车抢占机动车道、机动车在慢行交通区域违规停放、掉头等行为给予更严厉的批评教育和经济处罚。如建立交通安全信息公示平台,将交通违规行为公开至平台中,借助舆论力量维护交通安全。
2.不断完善交通设施系统
在城市道路交通发展进程中,慢行交通的发展起步较晚,很多城市还不具备完善的慢行交通物质基础,甚至在一些中小城市,并未设置专供行人及自行车通行的区域。建立在完善交通设施系统的基础之上,慢行交通提升出行安全、缓解交通压力的作用才可被充分发挥。因此在规划城市交通发展战略时,需要将慢行交通与机动车交通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抓紧慢行交通设施的完善,如调整原本道路的分区方式,采用绿化带、隔离桩等划定单独的慢行交通区域,在交通节点处增加同时能够满足两个交通系统秩序管理的交通信号。以交通信号灯的时间设置为例,城市内部交通网络建设已非常完善,但存在一个较普遍的问题就是留给行人通行的信号时间较短。尤其在上下班的高峰期,行人与机动车抢道的情况频繁出现。该现象可通过调整信号灯的时间间隔或设置专门指挥行人通行的信号灯的方式解决,对信号灯进行分时段控制,适当延长人流高峰的信号时间。
3.合理划分慢行交通区域
慢行交通既是一种优化城市交通网络的实际手段,也是对绿色出行、文明出行的提倡。交通安全管理政策的完善更应该体现在交通系统科学规划上,并从人们的思想意识层面进行管理和熏陶。在划分慢行交通区域时,需结合原本道路的交通流量情况,与周围的人行道、公园等相配合。例如,在慢行交通沿線设置绿色通道,鼓励居民绿色出行,同时美化城市水平空间,为人们提供休闲、锻炼的安全场所。慢行交通规划管理及控制效果优劣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就是慢行交通空间的使用频率,而使用频率又由慢行交通的适用性和便捷性决定。因此慢行交通区域的划分必须要考虑到行人的通行习惯以及不同区域之前的连通关系,使得慢行交通成为步行、自行车出行的最佳途径,促使行人自觉维护交通安全。
(三)强化慢行交通建设投入
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建设和管理离不开一定的资金扶持,增加慢行交通建设的资金投入,也体现出政府部门及交管部门对慢行交通的重视,提升居民对于政府公职部门的满意程度。为确保各项资金都能充分转化成慢行交通系统的建设成效,相关部门可设置专门用于慢行交通建社的资金,并对其进行精细化管理。结合当地的财政状况和各项建设规划活动,合理设置政府预算。对整个慢行交通系统的打造流程进行划分,制定每一阶段的建设目标和建设任务,进行合理的成本预估。从而实现专项资金的合理规划和利用。在慢行交通的建设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在之前规划阶段未表现出的问题和冲突,因此要求在发展过程中结合实际建设情况、城市其他设施建设情况、区应经济发展等,不断对之后的慢行交通建设方案作出调整和优化,配合有效的成本管理,使得各项活动的开展均在可控范围之内。
(四)优化不同系统衔接关系
城市慢行交通并不独立于城市交通网络而存在,其必须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一部分,规划管理与控制工作的目标就是努力实现慢行交通系统与其他城市基建系统之间的协调关系,构建舒适、安全、高效的城市运行网络。在优化不同系统之间的衔接关系时,应重点关注城市廊道、管道系统的设计规划工作,将公交系统的完善与慢行交通系统的打造相结合。例如,在公交枢纽的位置设施专门的非机动区域,确保公共交通设施的通行不与行人、自行车的经行相冲突。城市交通系统的建设一般从主干道着手,为保证慢行交通体系的完善性,相关部门有必要协调发展重心,加快支路系统的建设和完善。做到统筹兼顾,使得慢行交通系统的建设能够与其他交通设施的建设相配合。
三、案例分析
以共享单车为例,目前我国有大量共享单车设施投放到社会当中,丰富居民出行方式,但同时也引发一系列的问题。例如,投放区域不合理、乱停乱放情况严重、设施损坏及丢失风险高等,影响慢行交通系统的健康化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有企业在共享单车APP中设置“赚钱小游戏”,若用户将单车放置到指定位置(单车的集中需求区域),即可赚取一定的路费。以这种激励的方式使公众参与到共享单车的管理过程中,缓解单车投放位置不当的问题。
结论:交通系统的完善是衡量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及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发展慢行交通可提升城市交通系统功能性,同时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体现人文关怀。规划管理与控制工作的质量高低关系到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建设成果,各区域应结合自身发展现状、未来发展规划,融合独特的城市历史文化特点,打造独具特色而又功能全面的慢行交通系统,全面升级城市交通体系。(作者单位: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