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评腔合鸣唱沈阳

2019-12-10郑永为

音乐生活 2019年11期
关键词:奉天评剧唱腔

近日,沈阳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沈阳市文化演艺中心)所属沈阳评剧院创排的大型现代评剧《奉天·1932》首度公演,作为沈阳评剧现代戏创作的最新成果,该剧演出阵容庞大,舞台制作精良,尤其是“韩花筱”三大流派传承人构成的主演群体,将各个流派的演唱特色与人物形象完美融合,在盛京的戏曲舞台上留下了一段佳话。

陈建摄影

“九一八事变”后,沈阳的9位知识分子成立了国联外交爱国小组,被后人尊称为“沈阳九君子”。他们搜集日本侵略者惨绝人寰的罪证,面向世界呐喊并揭露侵略者的凶残,并于1932年提交给国际联盟李顿调查团①,成为国联对日本侵华定性的重要依据。同时,他们还全力掩护东北抗日义勇军,奋不顾身地为他们提供药品和经费。评剧《奉天·1932》的故事正是取材于“沈阳九君子”,但由于评剧剧种以旦角为主的特征,该剧将主要艺术形象设定为乔家的三位女性。故事的背景设定为1932年,日本人将末代皇帝溥仪从天津接到长春,并宣称中国北方将诞生一个满洲国,计划在盛京奉天筹划隆重的庆典活动,待到满洲建国之日赶赴新京长春朝拜新主,阴谋营造一个普天同庆的节日气氛。而那时的奉天城,中西医分庭抗礼,在使馆区与德国施诊所齐名的民族医疗代表是梅诊所,其主诊医生乔雪梅虽然被日军树为良民典范,但实际却是潜伏多年的共产党员,并且与日军有着不共戴天的杀父之仇。她忍辱负重,一面承受着市民的误解和辱骂,一面又暗中救治受伤的抗日义勇军,最终为了阻止赴新京(长春)参加满洲建国庆典的活动,乔雪梅与母亲和妹妹雪莲生死诀别,以自己年轻的生命为代价炸毁了日军的军车,彻底粉碎了日本人将侵略粉饰为东亚共荣的阴谋。诚然,《奉天·1932》的故事类型并不陌生,人物设定和情节推进也不离奇,在爆炸声中将戏剧推向高潮更是许多抗日题材作品的“殊途同归”。但在舞台上,《奉天·1932》仍然予人以艺术的享受,这不能不让人惊叹戏曲的魅力。这种魅力源自唱词的凝练诗化,源自舞台的精美大气,源自演出阵容的完整强悍,源自戏曲化导演手段的丰富多变,更源自音乐唱腔的开拓出新和互补与共鸣。

评剧《奉天·1932》的导演徐培成和田敬阳都是经过戏曲舞台历练的导演。前者曾被称为“评剧第一小生”,对视觉语言和戏曲程式均有很深的积淀;而后者深谙花派精髓;主演和执导的作品亦获过大奖。戏曲舞台上的深厚积累,保证了舞台呈现的戏曲化。《奉天·1932》的舞台上虽然人物众多,但文武双全,唱念做打俱佳,不仅主演的核心唱段荡气回肠,从义勇军战士的矫健身手,再到8个日本宪兵队的一招一式,无不体现出戏曲艺术的技巧性和程式化。《奉天·1932》舞台的艺术语言有一种丰富感,这源于其兼容并蓄地吸纳了民间乃至东洋的艺术元素,第一幕身着和服的扇子舞在诡异的电子音乐烘托下妩媚妖冶,而结尾处锣鼓喧天的舞龙救伤员更是热烈非凡。这些情节即合乎剧情的推进,又事实上丰富了戏曲舞台的表现力,而整体舞台的干净与大气,以及从服装到饰品的精致到位,直至主角乔雪梅的服装制作,进一步显示出成熟到位的完成度。

陈建摄影

据戏曲音乐家陈锦生回忆:“王其珩来了以后,乐队在配器上加了西洋的小提琴、中提琴、大贝斯。评剧唱腔设计也开始丰富,开幕曲、间奏曲、气氛音乐、描写音乐都有。从1963年王其珩写《红楼梦》,沈阳评剧开始采用伴唱,后来排《家》的时候用的比较多。伴唱的功能在于升华,这边演员唱完,用伴唱的形式延续情绪,加深音乐的表现力。②”评剧《奉天·1932》的音乐颇具气势,从序幕交响乐及女高音领唱的合唱就气势恢宏,而结尾处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更是将主题进行了再度强化。如今沈阳评剧院在乐队的配置上,不仅有板胡、二胡、琵琶、扬琴、古筝和笙、唢呐等民族乐器,十几把大中小提琴占了相当比例,还有铜管、锣鼓直至电子合成器。乐池中这样完整的配器与帷幕后有十人之多的合唱团队,让大剧院的歌剧厅产生了恢弘的交响。

年逾九旬的王其珩不仅对韩派唱腔的驾驭已至化境,花派唱腔的激越华丽,以及筱派唱腔的苍劲浑厚,与整体音乐的结合均恰到好处。尤其是母女三人离别之时,在三束点光源的照射下,“韩花筱”的传人周丹、吕晓天、王筱评将各自流派的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韩派的温润典雅,花派的激越清澈,筱派苍劲的疙瘩腔,既有强烈的对比又依附于人物被整合在乔家的屋檐下。导演徐培成对“韩花筱”的唱腔精髓和艺术特点颇具研究,这鲜明地体现在其对唱段的把握和搭配上。周丹在《奉天·1932》中的演唱激情饱满,浅吟低唱韵味十足,引吭高歌依然层次丰富,既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清澈吐字,又有“……烧红半边天”的慷慨激昂,于韩派端庄典雅中平添了几分英武的豪气,将乔雪梅丰富的內心世界演绎得准确到位,充分、细腻、立体地展示了这一形象的各个层面。乔雪梅的妹妹乔雪莲的扮演者吕晓天是花派亲传弟子,其音域高昂,嗓音激扬,颇具“花腔女高音”的风韵。王筱评的老旦沉稳干练,慈祥中透着老辣,演唱亦韵味十足。尤为重要的是,《奉天·1932》并未为了典型人物的塑造而忽略行当的体系,相反它正是通过角色和行当的精密搭配,使评剧的韵味显得特色独具并丰富异常。譬如孙公公这样一个角色,话剧中有所见但在评剧中却并不常见,但葛永明以浓重的乐亭腔调及丑行的程式化表现,尤其是诙谐幽默的音乐形象,使其不仅穿针引线承上启下,而且极大丰富了评剧舞台的角色特征。

陈建摄影

评剧《奉天·1932》显示出沈阳评剧的现代戏的深厚底蕴,其舞台探索的脚步并未停止,从舞台到乐池阵容完整均衡,表导演体系也趋于稳健成熟。尤其是以“韩花筱”三大流派的为根基的声腔体系,珠联璧合、相映生辉,既保持着原生评剧的冀东韵味,又开拓求新找寻当代的精准支点,并应和着恢弘华丽的乐队共同奏响了流畅大气的舞台交响。

注释:

① 1932年4月21日,以英、法、美、德、意5国各出一名代表组成的国际调查团,其团长是英国代表李顿,故又称李顿调查团。

②详见《辽宁艺术名家口述史》(第三卷),2014年辽宁大学出版社。

郑永为    沈阳艺术创作研究所副所长、盛京戏曲论坛秘书长、研究员

猜你喜欢

奉天评剧唱腔
评剧产业的特色文化版块发展模式探析
新形势下唐山评剧如何焕发生机
影像志
清末移民对奉天地区粮价的影响
奉天讨罪
我演“七仙女”
关于秦腔须生的唱腔和舞台表演艺术
浅谈京胡在荆州花鼓戏唱腔音乐伴奏中的运用
清末民初奉天地区女子教育问题的研究
评剧《良宵》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