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创设情景
2019-12-10任培成
任培成
在教学活动中,“情境创设”已越来越被教师们所重视,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知识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为学生学习营造良好的气氛。
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就如何创设教学情境谈几点看法:
一、生活展现情境。即把学生带入社会,带入大自然,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作为学生观察的客体,并以教师语言的描绘,鲜明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例:在教学《米和厘米的认识》时,先让学生用厘米去量黑板的长度,让学生在经历中发现用厘米量较长的物体是比较麻烦的,怎样能简便一些呢?学生的探索欲被激发出来,教师进而介绍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常用米作单位。这样让学生轻松、容易地学到知识,并参与了学习知识的全过程。
二、实物演示情境。即以实物为中心,布设必要的背景,构成一个整体,以演示某一特定情境。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这一阶段的孩子形象思维比较活跃,抽象思维还在逐渐建立,用实物激发孩子的形象思维,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这一情境可以结合学生自己的学具来进行。例:在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一)》时,教师拿出6个苹果,奖励给书写规范的3位同学,请同学们帮忙分一分,看看怎样分最公平。同学们积极踊跃,都想表现一下自己最能干、分得最公平,大家的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
三、音乐渲染情境。即用音乐把听者带入到特定的情境中,现成的乐曲、歌曲,教师的清唱、表演唱、哼唱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例:教学《6的乘法口诀》这节课时,教师可以播歌曲《青蛙之歌》,让学生注意听,找找里面的教学知识:“一只青蛙一张嘴,2只眼睛4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呀……”然后问:“一只青蛙一张嘴,2只青蛙4条腿,那么6只青蛙有几张嘴、几只眼睛和几条腿呢?”从而引出教育内容。教学完后,还可以利用歌曲帮助学生记忆6的乘法口诀。
四、故事引入情境。即通过一些儿童感兴趣的故事,将教学内容穿插其间,增强学生的感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在教学《6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时,教师叙述:“小朋友们喜欢米老鼠吗?(喜欢),今天老师就要给你们讲一个坏老鼠的故事。有只小老鼠非常懒惰,没办法,只好去偷农民伯伯的土豆,(出示画片),你看,它装了满满的一袋正往家扛呢!可是,它也是个粗心鬼,口袋破了也浑然不知,正从里面漏土豆呢!”此时,让学生观察,口袋里原有几个,漏了几个,还剩几个,该怎样列式;它继续往前走,口袋里的土豆该怎样办,口袋里还剩几个……用这种形象生动的故事引导穿插,学生有兴趣,就会学得很轻松。
五、谜语设疑情境。即抓住学生爱问爱想的特点,用一个谜语来提示本课的内容,让学生猜一猜、想一想,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在教学《日历》这节课时,教师让小朋友猜一猜,“看似一本书,天天剥层皮,春夏秋冬全在内,务请大家都珍惜”这个谜语说的是什么物品。學生们争先恐后地抢答出不同的答案,从而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然后教师说出答案,引出课题,使学生在积极的状态中学习新知。
六、问题创设情境。即在教学活动中,根据学生、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的具体情况,营造一种现实而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气氛,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机。一个好的数学问题情境,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起学生更多的联想,也比较容易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感受和兴趣,从而更加自主地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问题的解决过程。在教学“平均数”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有一个池塘平均水深1.2米,一个身高1.3米不会游泳的小孩不慎掉进池塘里,会不会淹死?这个创造性的问题,不能光凭学生对平均数的求法的熟练程度来解决,而要靠对“平均数”概念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