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的职业教育的教育管理模式研究
2019-12-10游选峰
摘要:我国现有的中等职业教育的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较多的弊端,限制了相关管理工作的完善性发展以及具体开设意义的实现。文章墓于这一社会实际现象,对我国中等职业教学管理工作中现有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在创新的基础上提出各种可行性的策略,从而实现我国中等职业教学管理工作的完善以及学生培养的有效性。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育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4-28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29-0028-02
一、中等职业教育管理创新的理论简介
对于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管理工作而言,其开设的主要目的以及意义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在现有的社会背景下对我国教育资源的整合,以及再利用的一整套的合理化配置工作,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师教学设日方案以及学生学习质量。科学严谨的教学管理工作对检验中等职业教学的工作过程中是否有效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具有重要的意义及作用。正如“管理就是决策”这一理念所阐述的相关内容,在具体的中等职业教学开设的过程中,贯彻以核心决策为整个工作开展的目标以及方向,保证整个中等职业教学管理工作进行的各个环节中都有决策理念的存在,从而更为高效地发挥整个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各个管理智能的作用。对中等职业教学的教育管理工作进行有效分析可以明显发现,其主要由以下四个阶段构成,按照时间分布顺序依次为:经验管理一科学管理一行为管理一现代化管理。
(一)中等职业教育管理创新的含义
对于中等职业学校创新管理工作而言,它所开设的目的以及意义是为了更好地在改革创新的基础上实现整个教学资源的搜集、再次整理以及利用的一整套的资源使用模式,并且在这一基础上,实现对相关资源整合手段的再次创造以及整合的教育行为,从而达到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工作的教学目标的实现。对于中等职业教育管理工作而言,它需要相关教师以及教学管理人员能够根据现有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进度,对具体的教学模式的探究工作进行有效的研究,在实现将教学教育管理目标提升的基础上,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各种教育资源进行有效的教育资源整合,优化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手段,并在提升教育管理工作的基础上,实现对整个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价值的作用的充分发挥,从而提升相关教育管理工作的合理性以及有效性。对于中等职业教育管理工作而言,有效的教育管理工作的創新,可以实现将中等职业学校的各种教学资源优化整合的目的,从而有利于中等职业教育价值的进一步发挥。
(二)中等职业教育管理的目的
教育,指的是在实际的课程开始过程中,将教师的教以及学生的学进行有效结合,从而实现学生知识技能的储备以及增加,最终实现人的全方面进步发展。从狭义的角度进行有效分析,可以明显发现,教育指的是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方案的设计、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以及教学模式的开展工作,最终实现有目的地提升学生个人的知识技能以及增强学生个人心理素质。
二、我国开展职业教育管理工作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对中等职业教学进行一定的分析可以明显发现,其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成分,但是在目前的职业教育的教育管理模式中存在着较多的困难。因此这就需要相关人员能够及时重视教育管理工作模式的创新改革。因此,就需要对我国开展职业教育管理工作模式创新的必要性进行有效分析。
(一)国家和时代的建设需要
对我国的中等职业教学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文件的发布对我国的中等职业教学的进一步教学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重大的意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因此这就需要我国在现有的中等职业教育管理工作进行的基础上重视教育的发展,从而大力提升相关中等职业教育水平的发展能力,全面深化我国的教育改革力度及提升我国的素质教育的能力。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中等职业教学管理工作模式的创新以及提升工作水平,这就需要我国相关教育管理人员能够根据实际的基础,进行深一层次的中等职业教育管理工作模式的改革以及创新,从而全面提升我国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我国中等职业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确保我国综合国力的有效增强及国家的快速发展。
(二)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需要
自从改革开放的经济政策提出后,我国的国家综合实力以及社会经济水平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与提升,与此同时,我国中等职业教学与相关的国家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乃至与国际之间的合作交流都取得了较为密切的发展,使得国外一些较为先进的教学思想与教学理念传人我国并且被有效地运用到了我国的中等职业教学的各个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进程中,这一先进的行为现象在推动我国中等职业教学水平进步的同时,导致我国整个的中等职业教学开展的各个过程中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以及教学设计、教学规模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国际文化的冲击以及挑战。因而导致我国教育相关管理人员开始重视对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的经济投入、人才投入以及社会关注开始增加,这种中等职业教学的教学理念从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我国社会对中等职业教学的重视,与此同时各个中等职业学校的竞争力度也逐渐加大。这就需要中等职业学校的相关管理负责人能够积极地吸取以及采纳发达国家优秀的教学经验以及教学模式,并将其进行适当的改革创新,并把它们合理地运用到本院校的实际教学过程中,以保证中等职业学校在同行类院校中的竞争中能够取得较大的优势、获得更高的荣誉,在竞争的旋涡中脱颖而出。
(三)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自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后,伴随着科技信息水平的迅猛发展,我国教育水平以及教育模式不断取得进步与创新,这就导致社会更为关注相关的教育模式的改革程度以及创新力度。传统的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模式中的各种教学弊端已经限制了新时代背景下教育能力以及教育水平的不断进步发展,从而导致相关的学科教学模式与社会、时代对教育的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而,在中等职业教育管理工作中进行教育模式的创新工作,可以有效实现学生个人自我能力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提升。
三、我国职业教育传统教育管理模式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对我国职业教育传统教育管理模式进行有效分析,可以明显发现其存在以下几种弊端。这就需要对现有的职业教育传统教育管理模式进行有效探究,从而在全方面了解其现有的各种问题的前提下,有效地提出各种解决措施,实现职业教育管理制度的创新。
(一)提升学生的个人素质
中等职业学校所接受的学生多为小学阶段学习不好或者是不想继续学习的学生,这就导致中等职业学校所录用的学生个人基础知识的储备较少、学习理解能力较差以及学习积极性较低。在具体的学校职业教育管理模式进行的过程中,学生学习能力的不足、个人素质的缺乏,会导致教育管理工作缺乏其开设的实际意义,导致实际的管理工作具有较大的缺陷。这就需要学校管理人员以及相关任课教师在学生日常生活以及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作用,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个人综合性素质的提升。
(二)实现校企之间的紧密结合性
中等职业学校在开设课程的过程中,忽略了具体的课程开展的意义以及目的,并不熟知社会乃至企业对人才的具体要求,导致课程的开展具有一定的狭隘性。加强企业与学校的合作,企业应该做到以下六个方面:一是密切关注中等职业学校在技能方面的研究,对他们技能研究成果的成熟度做出评估,预估技能的市场前景,加快技能应用速度。二是对市场需求有精准把握,把企业职业技能需求与职业学校的技能研究方向结合起来。三是企业参加培养中学职业学校的特殊人才,并且吸纳部分优秀人才来企业就职。四是企业投资中等职业学校某些技能研发,通过研发给职业学校分红,企业掌握高新技能。五是企业利用自身在资金方面的优势,引进国外先进技能和教学技术,给职业学校以借鉴。六是企业利用自身强大的经济地位,带动政府对与之合作的中等职业学校的关注,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和教学设备。最大限度地实现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从而培养更被企业所接受、需要的专业型人才。
(三)提升学校管理人员对创新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
中等职业学校要想实现教育管理模式上的创新,要想开拓职业教育的新局面,就必须想方设法在工作中采取新的举措,发现工作中的新思路,这归结起来就是要实现制度创新。只有完成制度创新,职业教育学校才能使管理模式更好地适应时代变化,把握住先进的管理模式的特点,使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达到一个新高度。实现制度创新,中等职业学校领导阶层先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四)对教师设立岗位监督制度
对教育管理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工作进行有效分析可以明顯发现,在其中对教师岗位进行适当的调整改革工作对于完善教育管理模式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在具体的教师岗位改革工作中,相关管理人员可以从体制、制度、机制三方面人手进行工作的开展,不仅能从三方面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教学质量、教学任务,还能从这三方面刺激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最好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胡立和.高职院校管理机制创新的理论研究[J].职教论坛,2018(19):21-24.
[2]赵学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制度宏观探究[J].江苏高教,2010(2):129-131.
[3]杜利.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8.
[4]黄荣勤.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3):152.
[5]许春英,王蔚.对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的探索[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27(6):23-24.
[6]牛晓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问题及改进策略探究[J].管理观察,2016(3):106-108.
[7]白蕊.浅谈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实施[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9(1):75-79.
[8]王楠.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研究[J].高中生学习,2017(12):279.
[9]刘双.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19):47-48.
作者简介:游选峰(1971-),男,江西丰城人,高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数学教学与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