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修竹矮篱笆
2019-12-10寒石
寒石
从前乡间多篱笆,各家院子、菜园,不砌围墙,扎篱笆。
乡人管篱笆为篱笆墙,是说篱笆也是道墙,只是不用土、砖、石头建筑。篱笆最初是姓“竹”的,这从名字上就能看出。乡间还有句俗话——一个篱笆三个桩——是说篱笆的基本构造,得有桩,不然就不经风,立不住。
院落是家的延伸,是家向屋前屋后的扩张,它是半封闭性质的,只表明一种范围。篱字“竹”下一个“离”,也说明一种距离关系,它是家的警示区。这一结构概念,决定了篱笆是疏而不离的,既不会太高,也不会太紧密。天晴不遮阴,举目即见山——刚刚好。相邻两户人家女主人在院子里搭话,聊天也好,吵架也罢,直起身子各自能见着对方脸,不见手里活计,这样才带劲。
篱笆另一功能是圈禽畜,家家户户养的鸡鸭鹅、猪狗羊,便有各自的领地意识,知道这道“墙”对自个身份的影响。鹅、狗有极强领地意识,知道在自家院子里的“主人翁”地位,甭说同类,就是邻舍隔壁来串门,人没进篱笆门,就能听到它们高声武气警示声,一点不给脸色。鸡鸭猪羊虽没有那样的警觉和尚武精神,但它们出去溜达,也都会熟记自家的那道篱笆,那个院落,极少认错门。鸡鸭鹅们要趴窝下蛋了,也知道回自家的篱笆院。
有人家在篱笆院里辟菜地,东首种菜西边点豆沿篱栽瓜,四时菜蔬,绵延不息,灶洞里火烧旺了,再到院里剪把韭菜下锅不迟。当然像陶渊明那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也不在少数。在篱笆下种花莳草,花影摇曳,四时芬芳。篱笆守着的,是各家各户的小日子、小安闲、小情调。
竹篱笆的好处是简单易行,干净整洁,想来古人是充分认识到这点的。一个篱笆院,一天半晌就能搞利落,青莹莹自带青竹清芬。且竹子纤维紧密,富有弹性,耐腐蚀,扎道篱笆可抵几年,比树枝木爿秫秸篱强多了。扎好的篱笆,竹叶没鲜几天就发黄枯落,只剩光溜溜的竹枝竹梢,透明、透风度大幅提升同时院落隐私也没了保障:那家的母鸡在哪儿下蛋,猫窝做哪儿,暑天主人的大裤衩什么花色等等,都暴露在邻舍隔壁和路人的视野中。这逼着人们对篱笆进行改良。办法很多,也简单,就是在篱笆下栽一些枝枝蔓蔓的东西,任其顺着篱笆倒处攀爬,开春后,要不了多久,就把道光溜溜竹枝竹梢篱笆墙爬个严严实实,像披了件光鲜的绿衣褂子。有的人家栽四季豆、黄瓜、苦瓜、丝瓜之类。四季豆爬得轻手轻脚、细声细气,不声不响就把一道篱笆爬满了,花儿也是明媚养目的粉紫,人们欢喜目光都被花儿吸引。
也有的人家栽花,牵牛、茑萝、蔷薇、凌宵之类,都是攀悬类花。牵牛在篱上一路吹吹打打,嘻嘻哈合,自个也不知终点在哪。茑萝像一朵小小的云在上面飘,飘到哪,哪儿就绿,就亮,有无数星星在闪。蔷薇不得了,春晓花开时节,纷闹得像片粉雾,要飘起来、飞起来,篱笆都快攥不住了。凌宵有些像牵牛,野心不在篱笆上,她觉得可以重塑篱笆概念,替主人把风、阳光、天空还包括房子全遮起来……这显然超出了主人的预期。很多人家在种了凌宵几年后,最终不得已砍了,只能说凌宵长错了地方。
我从前所在一个政府大院,改建时,主事领导拍板弃传统高墙大院为树篱,就是在围墙位置密栽一圈四季常绿树,树旁复栽一圈凌宵、蔷薇、紫藤等攀悬类花,待树花长成,一围通透明妍清新的花式树篱跃然眼前,不知吸引了多少人目光,至少形式上,與百姓距离拉近了,政府亲民形象呼之欲出。我心里真正服膺领导不多,他是其中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