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义务教育择校现象透视与原因分析

2019-12-10张慧杰

科技资讯 2019年28期
关键词:教育公平义务教育

张慧杰

摘  要:择校一直是我国义务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直接关系到教育公平和受教育者的利益。我国当前择校主要以优择校、以房择校和以权择校3种表现形式。择校也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弊端更为明显。优质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社会舆论的影响、家长对子女的高期望以及不同学校教育质量的差别都是择校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义务教育  择校  教育公平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10(a)-0138-02

择校是发生在各个教育阶段的普遍现象,其根本目的是家长想让子女接受更高质量的教育。择校现象在义务教育阶段表现得尤为突出,其核心是在教育资源现存的差异下,家长和学生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竞争。择校一直是我国义务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直接关系到教育公平和受教育者的利益。因此,择校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

1  义务教育择校的表现形式

当前社会的方式主要有3种,分别是以优择校、以房择校和以权择校,这3种择校方式虽然不同,但究其根本都是为了接受更高质量的教育。

1.1 以优择校

以优择校是指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或特长来选择满意的学校。考试成绩好、名列前茅或者有某些特长的学生更有机会进入拥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学校。随着国家对中小学招生制度的改革,中小学招生越来越科学、公开,阳光招生制度覆盖面广,因此,以优择校的对象逐渐转向私立学校。进入私立学校是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另一途径,但优质的私立学校的招生同样十分严格,它们更倾向于选择优秀的生源。

1.2 以房择校

很多地区的中小学招生实施“就近入学”政策,这就意味着若想让自己的子女进入优质学校,就必须在相应学区内拥有自己的住房,这就是所谓的“学区房”。然而购买学区房对家庭的经济情况要求较高,普通家庭只能望房兴叹。购买学区房是非常昂贵的方式,但也不得不说,这是最名正言顺的方式。

1.3 以权择校

以权择校是指行政人员利用手中权力,为自己的子女或者亲戚朋友的子女进入优质学校就读开后门。近年来,国家对官员的监督越来越严格,权力的使用也越来越阳光,以权谋私的现象越来越少,但是也不乏有人为了子女的教育以身试法。

2  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的合理性

由于我国教育发展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和受教育者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的矛盾,使得择校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2.1 缓解国家优质教育资源的供需矛盾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于教育的要求不再满足于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量持续增长。然而,优质教育资源的数量有限,这时就会出现优质教育资源供不应求的现象,择校的存在让家长和受教育者拥有更多选择的机会,让家长和受教育者看到了新的希望,也使得优质教育资源供需间的矛盾得以缓解。

2.2 满足受教育者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就近入学”政策只能在法律层面上保证让每一位受教育者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至于教育水平如何无法得到统一。这是因为我国的优质教育资源数量有限,无法做到全面覆盖,此时,择校作为一种润滑剂可以暂时缓解优质教育资源供需之间的矛盾,为政府解决矛盾提供一定的时间。

2.3 促进校际间的竞争,提高教育质量

受教育者和家长择校的目的是接受高质量的教育,因此,学校的教育水平是择校的首要因素。在择校时,家长和受教育者会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校,而这些学校无疑都拥有优秀的师资队伍,教学能力和管理水平都比较高,因此择校也一定意义上促进学校的自我发展和完善。

3  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的弊端

3.1 加剧教育不公平,导致阶层固化

择校是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的,尤其是在经济方面。择校过程中所付出的经济成本对于普通的工薪阶层和农民群体来说还是过于沉重。如此一来,优质教育更多地被中高收入家庭包揽,普通家庭的孩子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相对减少。这会加深阶层固化的程度,违背了义务教育平等、公正的原则。

3.2 造成基礎教育发展不均衡,教育资源浪费

家长和受教育者在择校时必定会选择优质学校,在择校盛行的今天,优质学校人满为患,大班额普遍,而一般学校生源不足,教学组织困难,现有的教育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因此,在教育资源短缺的同时又经常出现教育资源浪费的怪象。

3.3 加重学校负担,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优质学校的教育资源有限,为了平衡这种矛盾,大多数学校中每个班级的人数剧增,远远超出了规定的数量,造成了“大班额”现象突出。“大班额”表面上缓解了优质学校资源供需不平衡的矛盾,但实际上存在着众多隐患,可能会造成学生心理上的不平衡,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4  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产生的原因

近年来,虽然政府不断出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措施,但是择校现象依然层出不穷。这一现象的产生绝不是偶然的、个别的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国家制度、教育体制、社会风气和家长期望等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实质上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和优质教育资源短缺的矛盾冲突的产物。

4.1 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优质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是择校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择校的目的是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但是优质教育资源数量有限,而且政府在分配教育资源时没有做到公平、公正,优质资源仅被少数学校获取,这些学校也就是人们眼中的“重点学校”。

4.2 选拔性考试制度难以改变

招生考试制度是我国选拔和培养人才的重要方式,具有选拔性、竞争性的特点。在我国,个体获得成功最便捷的方式就是参加考试并赢得考试。需要注意的是,我国是人口大国,想在考试中脱颖而出并非易事,接受优质教育是赢得考试的充分条件。因此,为了赢得未来考试,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家长和受教育者便狂热追求优质教育资源。

4.3 对成功的社会认知存在偏差

社会舆论和公众对社会阶层流动的渴望是出现择校行为的重要原因。我国历史上“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社会认知深入人心,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家长对子女的普遍期望。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越来越重视子女的教育,他们希望孩子能够成才,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十分强烈。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教育资源消费者的受教育者和家长,化被动为主动,通过择校这一途径,寻求自己满意的教育。在现实背景下,优质学校成为受教育者趋之若鹜的对象。择校问题错综复杂,它的产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解决择校并不能依靠简单的禁止,而是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政府应发挥其主导作用,引领社会舆论与认知;学校也要加强自身实力的提升,为孩子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家庭也要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以孩子的素质发展与健康成长为目的,切莫扭曲了教育的本质。

参考文献

[1] 王焕尧.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31):30-31.

[2] 张伟,张茂聪.我国高校一流大学建设的校际经验——基于6所高校一流大学建设方案的文本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8(5):26-31.

[3] Bo Li.What makes MOOC users persist in completing MOOCs? A perspective from network externalities and human factors[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18(85):385-395.

[4] 张世爱.地方高校基层学术组织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教育公平义务教育
教育信息化促进基础教育公平的探讨
孔子思想体系中的“孝道”和“公平”观念
教育公平视角下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研究
税费改革与我国义务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研究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教师资源配置研究的三重解读
基于教育公平视角的少数民族义务教育发展
信息技术走进山区教育,揭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篇章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
财政教育支出区域公平性的双权重泰尔指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