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学美术教育中艺术素养的培养策略
2019-12-10郭淑敏
郭淑敏
摘 要:我国中学阶段的教育目标就是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与接班人,美术教育就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中学美术学科的授课教师不仅仅讲授理论知识、指导学生进行基础绘画训练,更重要的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艺术欣赏能力,培养他们的艺术素养,实现美术理论知识学习与艺术素养提升的有效结合。
关键词:中学 美术教育 艺术素养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10(b)-0167-02
我国中学阶段的教育目标就是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与接班人,这就把美育目标上升到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加强人格品格修养与培养劳动精神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中学新课标再次明确要求加强体音美等小学科的授课力度,促進我国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以后进入大学阶段的学习奠定基础。就中学美术学科而言,由于中学生处于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不单单应讲授基本的美术理论知识、指导他们进行基本的美术训练之外,还应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与审美意识,提升他们的艺术修养,实现美术理论知识学习与艺术素养提升的有效结合。
1 中学美术教育与艺术素养培养
其实,对这群孩子而言,他们的成长过去,就是不断发现美、创造美、最终践行美的过程,不过他们对美的关注,比较肤浅、比较片断,往往都凭自己的主观感受,认为这就是美、那个不是美,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引导,通过教师的指导让他们从内心深处全面认识美,发掘出真正的美。中学美术教师的授课,不仅仅是讲授理论知识、指导学生从事基本的美术训练,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对美的欣赏能力、观察能力与发现能力,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中学美术课程是一门视觉跟心灵相结合的学科,最基本的功能是给读者提供最直接的视觉感觉体验,让读者、欣赏者、观察者产生心灵的愉悦,然后得到精神的升华,从而在内心深处产生对作品美感的认同感与共鸣。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就可以拿出一幅作品,启发学生对作品的感受,由浅入深地提问,如这幅作品美不美、美体现在哪里、从你个人的角度来谈谈对这幅作品美的元素的认识等,让他们开启分析与欣赏的功能,慢慢培养审美能力、提升艺术素养,为以后的创作开启心灵密码。
2 中学生艺术素养培养的特点
中学阶段的学生,他们正处于心灵从纯真、质朴到成熟的过渡阶段,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独特感受、每位同学也都有自己独特的心灵视角,正如一个著名评论家所说,一千个读者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的任务就是发现与挖掘这群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欣赏能力、逐步培养他们的艺术素养。美术教师就可以在理论授课的基础上,把知识讲授、基本功训练同艺术欣赏结合起来,让学生明白美术课不单单是学习基础理论知识、从事简单的美术创作,更为重要的是加强审美、欣赏能力的培养,最终提升自己创造美的能力。很多经典美术作品,对这些中学生而言,比较深奥、比较抽象,让他们自己去欣赏、去分析,很难全面把握,甚至看起来这些作品就是高大上、是阳春白雪,只知道这幅作品很美,具体美在哪里却无法表达出来。教师就应加强有针对性的引导,从点线面入手,引导学生分析画家的构思与立意,再体验他们的作画与写意技巧,从而吸取到相应的营养成分,逐步形成完善的欣赏能力、个性化的审美认知,为自己以后走上美术创作道路提供指引。
3 中学美术课程教学与艺术欣赏能力培养的结合
美既是主观感受,更是客观存在,对中学生而言,中学美术课程的学习阶段,不单单是学习基本功,也不单单是简单的画画写写,更为重要的是学习欣赏作品、分析作品,发现美与观察美,只有通过对一些经典作品的欣赏与分析,才能不断挖掘出经典作品的不朽价值与艺术魅力,不断增加自己对美的元素、对艺术作品的阅读、欣赏与分析能力,提升自己的艺术素养。授课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充分让这些活泼可爱、天真灿烂的孩子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联想力,自由地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在心灵深处产生共鸣,得到心灵的震感,坚定自己的艺术学习选择,鞭挞自己从这条道路上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在完成基础理论授课知识的前提下,就可以适当引入一些经典作品,当作学生的分析与欣赏素材。比如,教师可以把法国感觉印象派代表作家梵·高创作的《向日葵》作为一个素材,先让学生观察,然后鼓励他们发表出自己的看法,这部作品比较抽象、深奥,也是梵·高内心思想的真实体现,没有教师的专业指导的话,普通的中学生很难全面把握这幅作品的艺术价值,也不知道从哪里下手。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分析梵·高笔触的强劲、色彩的强烈入手,引导学生体会到浓烈的艺术气氛与渲染力,感受出梵·高所弘扬的积极向上精神;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梵·高的生平事迹来分析这幅作品,《向日葵》也是他自身经历、个人品质的真实写照,虽然屡受曲折、不被世界所理解,但依然矢志不渝、自强不息、奋斗到底。对教师而言,美术课程的讲授,不能脱离生活实际,应树立让学生进行作品创作时将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自己真实的生活体验结合起来,从生活之中创造美、尽量提升作品的感染力,让艺术效果体现在真实的生活情感中,艺术虽然高于现实生活,但毕竟仍然来自于现实生活。学生对艺术作品进行评判的过程,就是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创作者的情感表达相碰撞的过程,相当于学生参与了作品的再创造,使学生与创作者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行亲密的情感交流。中学生在学习欣赏艺术作品的最初阶段,其美术欣赏能力通常还不高,对于美术作品往往产生无所适从的感觉。例如,对于各种抽象派作品,有些学生也许非常感兴趣,但是无法理解作品美在哪里、作者所要表达的是什么。这表明中学生的审美能力需要提高,而艺术欣赏教学就是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艺术作品的欣赏不仅是对作品的艺术创作手法进行分析,还要强调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如徐悲鸿的《八骏图》,一些学生在欣赏中也许只简单地看到画面中所展现的8匹马,而感受不到作品所要展现的那种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着重讲解作品的内涵。艺术欣赏是美术教学中一个难度较高的部分,对教师的艺术修养有着较高的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对美术作品有较深刻的认识,另一方面要用准确的语言对作品进行描述,将自身内在的知识转化为学生能够理解的表达,从而使学生能够和作品进行有效的沟通。同时,教师要将学生的思想意识引导到课堂的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
4 培养中学生艺术素养的反思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注重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和审美情趣的提升。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飞跃时期,开始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念,这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加强学生的审美能力教育,可以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审美价值观。同时,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其塑造精神世界,提升创造美的能力。但在实际的教学中,一些美术教师在工作中不够尽职,在课堂上只是教授简单的绘画知识,对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且忽视了艺术欣赏与审美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没有关注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因此,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应当着重教授学生艺术欣赏方面的知识,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雨.中学美术教学中艺术欣赏之探讨[J].考试:综合版,2012(4):58.
[2] 刘嘉欣.初中美术教育中如何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若干思考[J].艺术品鉴,2015(1):104.
[3] 刘俊成.营造美术课堂教学之美[J].华夏教师,2012(1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