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溥名字号小考

2019-12-10陆岩军

古典文学知识 2019年6期
关键词:翰林

陆岩军

张溥,初字乾度,改字天如,号西铭。小时因庶出,被大伯家奴讥讽为“塌蒲屦儿”。十六岁时,其父病逝,遂与母搬至西郭,发奋苦读,名其斋为“七录斋”。此期,与同里张采共学齐名,并称“娄东二张”,因各居西郭、南郭,故人称西张、南张。天启四年,创立应社。崇祯元年,创立复社。二年,统合大江南北十七文社于复社,建立了成员遍及明代十三个省级行政区、六十余府、八十多个县的大复社,一时“复社之名振天下”(张采《庶常天如张公行状》)。三年秋,中举,四年春,成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于是又称张太史、张翰林。在翰林院备受倾轧,遂于五年冬乞假还乡,不复仕出。七年起至十年,备受时相温体仁及其党羽接连攻讦,处境极危。十三年,又受托名徐懷丹所作《复社十大罪檄》激烈攻击。十四年,与诸人谋,使周延儒复相。同年五月,心力憔悴,病逝,门人私谥仁孝先生。殁后,犹受蔡奕琛攻讦,张采上疏泣血申明,周延儒、刘熙祚、姜埰等又从中予以推扬,事遂得解。崇祯诏征其遗著,上三十余卷(《明史》本传作“上三千余卷”,误)。

概言之,张溥是中国古代第一大文社——复社主盟,在晚明党社、学术及文坛兼领一时风气,其字号甚著。再加之师友之称誉,小人之毁谤,附于其身之各类名号不少。这些名号俱为其一生之重要符号,也从一定程度彰显了张溥的时代影响。

一、 名溥

《白虎通·姓名》:“人必有名何?所以吐情自纪,尊事人者也。……故《礼·服传》曰:‘子生三月,则父名之于祖庙。”取名溥,约有二端。其一,据排行取名,其家族之诸兄弟多以氵旁命名。其二因“溥”有广大、普遍之意,寄寓其父对张溥之期望。《说文解字·水部》:“溥,大也。”《广韵·姥韵》:“溥,大也,广也。”溥亦通“普”。《玉篇·水部》:“溥,遍也,普也。”《诗·小雅·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礼记·中庸》:“溥博渊泉,而时出之。”孔颖达疏:“溥,谓无不周遍;博,谓所及广远。”张溥一生创立、组织、领导复社,兼容并包,地负海涵,颇具博大之情怀与包容之领袖气质,诚谓名副其实。

二、 小时绰号:塌蒲屦儿

张溥父张翼之为太学生。大伯张辅之为万历十四年进士,官至南京工部尚书,官位显赫。在大家庭中,张翼之对其长兄张辅之处处忍让,“万方期适司空意”(张溥《先考虚宇府君行状》)。即便如此,张翼之仍“失欢于其兄”,张辅之家奴亦仗势欺辱张溥父子。张溥由于庶出,遭辱尤甚。时人陆世仪《复社纪略》卷二对此记载甚详:

张溥之父翼之失欢于其兄大司空辅之。辅之有仆陈鹏、过昆,又从而构之。鹏善笔札,主人章奏书牍,皆出其手;昆长于聚敛,司空宠之甚。因此内外家政,事无大小,必由两人。翼之以主分临之,两人益恚,至刺翼之,司空不觉也。溥啮血书壁曰:“不报仇奴,非人子也!”两奴闻之答曰:“塌蒲屦儿何能为!”以天如母本婢也。受先闻之,愤谓溥曰:“我二人日后苟得志,使两奴得生盖载者,非夫也!”

谢国桢《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云:“‘塌蒲屦儿指庶出的意思。”丁国祥《复社研究》云:“‘塌蒲屦是太仓方言,指从事纺织等针线活的婢女。”故“塌蒲屦儿”意为婢女之子,是对张溥庶出身份的嘲讽。而这一讥辱竟出自家奴之口,更反衬出身为庶子在家族中的低贱地位,也是对其人格和尊严的无情践踏。

“塌蒲屦儿”为詈词,类似“婢子”。婢子原指婢女所生之子,因地位低贱,亦常用作詈词。张溥被奴仆讥詈为“塌蒲屦儿”,既因其庶出身份而言,盖又因其名“溥”与“塌蒲”之“蒲”同音。“塌蒲屦儿”这一侮辱性称号,成为少年张溥在家族中备受欺辱的一个缩影,也成为其发奋苦读、渴望出人头地的强大动力,玉成了其不畏强暴、嫉恶如仇、伸张正义的性格。从低贱之大家庭庶子到显赫之翰林院庶吉士,再到名满天下之复社主盟,张溥凭借自身的刻苦努力走出了一条不平凡之路,一洗出身低贱所带来的羞辱。

三、 初字乾度,改字天如

名以正体,字以表德。《白虎通·姓名》:“人所以有字何?所以冠德明功,敬成人也。”洪兴祖《楚辞补注》:“《礼》曰:子生三月,父亲名之,既冠而字之。名所以正形体、定心意也;字者所以崇仁义、序长幼也。夫人非名不荣,非字不彰,故子生,父思善应而名字之,以表其德、观其志也。”张溥初字乾度,改字天如(张采《庶常天如张公行状》)。“乾度”意为天之法度、准则,多与“坤功”“地纪”“地机”对举。宋伯宜《对泉货策》:“伏惟陛下依乾度,立坤功。”扬雄《蜀都赋》:“上稽乾度,则井络储精;下案地纪,则坤宫奠位。”张率《咏霜诗》:“驷见视乾度,钟鸣测地机。”

张溥后改字“天如”,更突出了与名之关联,典出《礼记·中庸》第三十一章(文长不录)。细绎本章文意,尤其是“溥博如天”“故曰配天”等语,既强化名与字之联系及其深厚之寓意,更可见张溥之自我期许,可谓抱负阔大,志向不凡。张溥后之主盟复社,统合十七文社于复社,正是这种期许与志向之具体显现。

“天如”出自《中庸》“溥博如天”,尽管有典可据,但在君臣等第森严的古代社会,颇易招致僭越之嫌。故崇祯十三年,有托名徐怀丹者制《复社十大罪檄》,矛头直指张溥、张采,列其第一大罪即为:“一曰僭拟天王,春秋之法,诛心为烈;素王之政,正名为先。惟天王至尊,称天以临之,莫有匹也。今张溥何人,敢僭号‘天如?其心之妄肆可知矣!且世有鹿马之指,而溥公然任之。张王治、张源、张质先、张浚等十人,时称‘十常侍,谚呼‘十大王;挟以江南小天子之威,聚财纳叛,隐姓埋名;意欲何为?此罪之一也。”语虽不经,然亦是从其字“天如”上做文章。友人韩四维赞誉张溥“其人如日,其道如山”(韩四维《史论二编序》),亦是从其字“天如”出发。

四、 斋号:七录斋

张溥名其书斋为七录斋,实乃其七录七诵七焚苦学之实况。《明史》本传云:“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以此也。”张采《庶常天如张公行状》对张溥苦学及书斋命名有更为生动详细之记载:

数岁,见兄行习举子业,即私习举子业,甚欲通古今文,苦不得买书钱。盖虚宇公虽素封,子多,弗及周,则金孺人鐴麻绩衽佐。公日夜取成书,断章手录。其后同采读书时,将所录本篇篇投火,复日夜手录,及十日或半月,同采高吟一过,又复投火。采问:“曷存斯?”曰:“聊用疆记,奈何留滞心路!”余笑谓:“世间节录本侈行,公如存者,充栋矣。”用是右手握管处,大指及掌心咸成茧,五六日须割去。冬月且皲,日数沃盥。其勤学殆天性。方私习举子业,且一年,已成章。……十五岁丧父,同金母出居西郭,颜一陋室曰“七录斋”,益读经史诸书亡厌。

又云:

公同余读书时,见公解粽设饧,误渍墨,口辅尽黑。余笑,公终不觉。夜深灯尽,窗照如白日,疑天遂明。视庭中,则雪深一尺,呼童子鼾睡。

结合以上记载,斋名七录,乃其刻苦自励之实况,这为其后获得文名、博得功名、创建复社、领袖文坛、影响士子奠定了良好的学养基础。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诗云:“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可以说,若无这一段“无遗力”的“少壮功夫”,则必无日后名满天下的张溥。

需指出的是,七录斋位于太仓城郊西郭,而今之张溥故居(太仓市城厢镇新华西路57号)则为大伯张辅之府第。

五、 号西铭

《周礼·春官·大祝》“辨六号”注:“号为尊其名更为美称焉。”张溥自号“西铭”,典出张载《西铭》。张载录其《正蒙·乾称篇》的一部分,名《砭愚》《订顽》,悬挂于书房东西两牖,作为座右铭。程颐见后,将《砭愚》改称《东铭》、《订顽》改称《西铭》。《西铭》之思想可概括为:天人和谐、民胞物与、蹈仁践义、随顺自然。张溥取号“西铭”,与其名、字巧妙联系起来,并以此自期,日新其德,志在圣贤,心怀天下,至此张溥隐然已具仁者之怀、君子之象。不难看出,张溥由创立应社至复社,由复社至统合诸社,与此阔大之抱负及崇高之境界殊有关系。

张溥自号“西铭”,既与欲接续本家张载之道统有关,亦应与其出居于西郭有关。

六、 与张采并称“娄东二张”

张溥与张采二人同里,交游最密,契合无间,共学齐名,并称“娄东二张”(《明史·张溥传》),分称西张、南张。陆世仪《复社纪略》卷二云:“复社声气遍天下,俱以两张为宗,四方称谓不敢以字:天如曰西张,居近西也;于受先曰南张,居近南也。及门弟子,则曰南张先生、西张先生。”

娄东二张自万历四十八年暨泰昌元年(1620)订交,至崇祯十四年(1641)张溥去世,前后相交二十二年,情逾兄弟,“形影相依,声息相接,乐善规过,互推畏友”(张采《祭张天如文》)。二张均少年丧父,在七录斋共学六年,共创应社、复社,又有二度联姻之谊,共同抚养沈承遗孤,亲如一家(张采《庶常天如张公行状》:“公生时,与采虽不同宗谱,家人第呼南门西门,以所居称谓,实不分两家。”),互托身后,共遭攻讦,患难与共,生死不渝,诚谓生死之交。明人魏象枢《友箴》曾概括八种朋友:“朋友之格八,有道德相亲而交者,有学问相成而交者,有气节相感而交者,有然诺相信而交者,有政治相助而交者,有才技相合而交者,有诗文相尚而交者,有山水相娱而交者。”(魏象枢《寒松堂集》)娄东二张之交,可谓兼具八格(参见拙文《“娄东二张”交游考》)。

七、 张太史、张翰林

崇祯四年春,张溥成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于是又有“张太史”“张翰林”之称。太史,即翰林之俗称。称张太史者,如张溥《七录斋集论略》崇祯吴门童润吾刻本,封面题“张太史七录斋初集”。又如天一阁藏《张太史七录斋续刻》。又有明末正雅堂刻本《张太史秦汉文范》、杨廷麟《张太史假省》、陈贞慧《张太史溥》、周肇《遥哭张西铭太史》等。稱张翰林者,如明崇祯五年书林陈国旺积善堂刻本《精刻张翰林重订京本排韵增广事类氏族大全》。又如葛芝《王氏先像序》:“余常随张仪曹南郭、张翰林西铭诸公后,时一过之。”因张溥排行第十,故又称“张十翰林”。如归庄《哭张十翰林四十六韵》、《与张十翰林书》。

八、 张夫子

张溥创立复社,从游者众多,“凡文武将吏及朝列士大夫雍庠中子弟,称门下士从之游者几万余人”(杜登春《社事始末》),门人弟子亦尊称其为张夫子,如吴伟业《志衍传》:“煌煌张夫子,斯文绍濂洛。”又如董说《祭张夫子文》。

复社声势既大,毁誉遂多,吴伟业《复社纪事》云:“往者,邑子不快于社事,谓先生以阙里自拟,曰配、曰哲,傅会指目。”遂有“溥亦以阙里自拟,于是好事者指社长赵自新、王家颖、张谊、蔡伸为四配,门人吕云孚、周肇、吴伟业、孙以敬、金达盛、许焕、周群、许国杰、穆云桂、胡周鼒为十哲”之说(陆世仪《复社纪略》),至乃有“一曰妄称先圣。夫仲尼,万世莫京。而溥、采何人?窃其位号。并以赵、张、王、蔡名四配,孚、肇、敬、焕等称十哲。其诞妄如此,罪之二也”之罪名(《复社十大罪檄》)。

诽谤者云张溥自比阙里、妄称先圣,即云张溥自比孔子,这自是夸大其词、妄加罪名,然在师友门人心中张溥是当之无愧的张夫子。黄道周《哭张西铭》云:“十年著作千秋秘,一代文章百世师。”陈际泰《张天如七录斋叙》云:“天下所为尊重天如,莫不北面人师,事同资敬。”陈子龙《张天如先生文集序》誉其“有敦敏之姿,宏远之量,英骏之才,该博之学”。黎遂球《祭张天如文》称其“所赏誉者文章,所勉劝者忠孝,所激扬者廉耻节介,所论述而使人知所法则者往史,所精衡者经术,所表章者前乎此者之圣贤,所兴起者后乎此者之学人”。

九、 私谥:仁孝

《逸周书·谥法解》:“谥者,行之迹也;号者,功之表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张溥之私谥,有仁学、仁孝二说。云“仁学”者,如张采《太仓州志》卷十三《人物志·张溥传》、吴伟业《复社纪事》、张岱《石匮书·张溥传》。云“仁孝”者,如清顾沅撰,孔继尧绘,《吴郡名贤图传赞》卷十四《张仁孝》,画像题“张仁孝像”,传赞云:“……卒时,年止四十。私谥仁孝,葬娄江西馆南岸。赞曰:元礼门高,太邱道广。接武东林,幸脱罗网。”苏州石刻张溥像亦题“明庶吉士私谥仁孝张公溥”。

查《逸周书·谥法解》、苏洵《谥法》、汪受宽《谥法研究·谥字集解》,谥字无“学”,故张溥私谥当为“仁孝”。所以名“仁”者,当取“蓄义丰功曰仁”“贵贤亲亲曰仁”“爱仁立物曰仁”“教化溥浃曰仁”“惠爱溥洽曰仁”;所以名“孝”者,当取“慈惠爱亲曰孝”“继志成事曰孝”“秉德不回曰孝”“尊仁爱义曰孝”“博施被物曰孝”“教刑四海曰孝”。

小结

古人素重名字,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八《命名被遇》记载明人因名字乃至改变科第命运:“我朝世宗极重命名,如甲辰状元,以梦闻雷,即取秦鸣雷为首。至己酉年,严分宜独相,请加阁员。时会推数人,俱不当上意,适数日前言官建白,有重治本事为起语,上颔之,遂点茶陵张文毅、余姚李文安二人,盖张名治、李名本也。……弘治丙辰,上拆进呈卷,得朱恭靖希周,因谓首揆徐文靖曰:‘此人乃同国姓。徐曰:‘其名希周,周家卜年八百。遂钦定为第一。盖兼姓名得之。……其以名近似而落者,如以孙曰恭为孙暴,徐鎋为害今,俱不得状元。”饶宗颐先生亦指出:“人是历史舞台上的角色,人名是他们的标志,离开了人名,一部二十四史,真是无从说起。因此,人名的研究亦是治史的一把钥匙。”因之,今人若欲全面了解、评价张溥,除主要考论其一生行实、思想、学术与创作外,还可从其自拟或他人赋予之名、字、号着眼,予以侧面了解,以获得更为丰富、细腻的面相。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张溥研究”(10YJC751060)、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张溥《七录斋集》四种校笺”(14BZW088)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猜你喜欢

翰林
来的都是客
多彩社团活动 幸福校园生活
来的都是客
纠 错
一伙滑吏
On Lin Yutang’s Translation Though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translatology
东莞翰林学校:民办学校领跑者
孤独的骆驼
陷身“生子”陷阱,上海女歌手追求浪漫殒命美国
翰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