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0+N+1”教学模式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2019-12-10车飞

科技资讯 2019年29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模式

车飞

摘  要:该文从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入手,首先阐明了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基础地位,分析了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了一种适合高职学生新的教学模式“10+N+1”。阐述了“10+N+1”教学模式的意义,并提出了注重“学案”的设计,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应用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职院校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10(b)-0127-02

1997年国家教育部高教司首次发文《加强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的几点意见》确立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基础地位。2006年国家教育部高教司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这些文件的出台,对计算机基础教学提出指导性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地位及教学要求。

当今计算机应用能力已经成为一个人工作、学习、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非计算机专业的教育教学中,这部分能力正是通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来实现的。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让学生掌握更多更实用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就成为所有该课程任课教师面临的新课题。课题组分析总结了目前我们采取的一些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提出了“10+N+1”教学模式并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应用实践。

1  教学现状与面临的问题

1.1 教学现状

在教学设备上,保障一名学生一台计算机。在教学内容上,选取贴近生活和工作实际的案例教学,体现计算机的实用性。采用真实的学生活动作为学生实践的项目,让学生在设计项目的各个环节时体验学习的乐趣,真正体会到学有所用。在教学方法上,采取了任务驱动、项目教学、小组学习等教学形式,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考核方式上,采取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形式,让学生注重过程性学习,使学习有连贯性。

翻转课堂式教学的尝试。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去使用优质的教育资源,不再单纯地依赖授课教师去教授知识。而课堂和教师的角色則发生了变化。教师更多的责任是去理解学生的问题和引导学生去运用知识。基于以上的认知,课题组在一个教学班尝试采用翻转课堂式教学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但效果并不理想。

1.2 面临的问题

(1)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由于升学压力,学校、学生并不重视信息技术课程。对信息技术感兴趣的学生会多掌握一些,没有兴趣的学生基本的文字录入都很困难。

(2)先进的教学方法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在教学的过程中课程组发现翻转课堂式教学面对高职学生教学的不足。

①大量的视频制作和题目整理消耗了教师的时间。教师需要做翻转课堂前期准备,包括录制和上传视频、把能够增强主题的活动引入课堂中以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等,这些需要教师投入大量额外的时间和精力。

②教学软件程序缺乏人性化。目前翻转课堂利用的软件设备在程序的设置上脱离使用者,软件程序过于繁杂,教师和学生操作不习惯,从而影响教学进度,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③学生的自律性问题。翻转课堂对于学生的自律性和意志力的要求是很高的,而且这种自控能力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训练出来的。

2  “10+N+1”教学模式的应用实践

2.1 基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构建适合高职学生的“10+N+1”教学模式

10代表课下10min。教师深入研究教学内容和课程标准,明确学生必须达到的目标,科学合理地筛选知识点、技能点融入到短小的10min内,制作有针对性的工作任务。工作任务的特点是短小但“精致”,学生能够在10min完成的。目的是一些简单的操作不在占用有限的课时,在有限的课时内可以完成有一定“技术含量”的项目。

中间的N代表课上的一个或多个工作任务。学生在课下1min已经了解了此次课的相关内容,并且做了一个小的工作任务,对一些简单的操作已经熟悉,在课上通过小组学习及教师指导可以完成一个或几个有实际意义的工作任务。

后面的1代表贯穿整个学习过程的一个真实的活动项目。前面“10”和“N”都是为这个“1”服务的,通过学生组织的一个真实的活动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真实活动项目的组织及任务分配,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任务及责任,使学生真切体验到学有所用,享受学习的快乐。

例如:第一次课(熟悉Windows7操作系统)的“10+N+1”教学模式的应用见表1。

2.2 关注学习成果,注重学案设计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最终是通过学生的学习成果体现出来的。任课教师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了教学目标,制定了课程标准,设置教学计划。在教师的教案中有每次课的教学目标,通过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实现每次课的教学目标。那么学生的学习成果如何体现呢?我们根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相应的学生学习目标,并制定课堂评价标准。课堂评价标准包括明确的课堂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参与讨论及回答问题情况、课堂任务完成情况等。我们把这样的一个设计称为学生的“学案”。学案明确了学习目标、课堂评价标准、课堂任务等方面,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计划组织能力与自我管理能力。

3  结语

“10+N+1”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不仅使学生学会了简单的办公软件和提升了计算机操作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与计划组织能力。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现配合专业知识教学,达到高职院校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赵治斌,冯黎.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J].教育现代化,2019(22):68-69.

[2] 林智海.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7(20):149-150.

[3] 董荣胜.九校联盟(C9)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联合声明-呼唤教育的转型[J].中国大学教学,2010(10):14-15.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创新线上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
高中英语“读写学思”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