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框架下的民族性与现代性

2019-12-10李彤

北方文学 2019年33期
关键词:赋格民族性现代性

李彤

摘要:前苏联作曲家阿拉姆·伊里奇·哈恰图良以细腻的作曲技法和徇丽多彩的音响效果为世界听众所惊叹。本文研究对象为哈恰图良在1947年编撰的作品集《童年印象钢琴曲集(第二册)》的第十首——《赋格》,从结构布局、复调技术、风格化手法等多方面解析,探究哈恰图良这首作品的创作特征。

关键词:哈恰图良;《赋格》;传统;现代性;民族性

一、哈恰图良与《赋格》

进入二十世纪之后,各个音乐流派为听众展示了千变万化的声音艺术。在众多的音乐流派中,民族乐派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使人耳目一新。作为二十世纪民族乐派代表人物的前苏联作曲家阿拉姆·伊里奇·哈恰图良(1903-1978),在传统的作曲技法的基础之上又无时不刻地强调着其特有的民族性与现代性,他以细腻的作曲笔触绘出一幅幅浓厚深情、绚丽多彩的声响画卷,为世界各国听众所惊叹。

《赋格》,选自哈恰图良编于1964年至1965年间的作品集——《童年印象钢琴曲集(第二册)》的第十首,每一册的《童年印象钢琴曲集》各自收录十首生动有趣、演奏简易但并非内涵简单的儿童题材钢琴小品,其中的《赋格》虽然篇幅不大,但足以概括哈恰图良音乐写作中的基本特点:在规则的章法与传统的框架下包裹着民族风情与现代元素。

二、传统框架的遵循

赋格这一传统复调音乐体裁自达到鼎盛的巴洛克时期流传至今,其框架与写作技术已形成基本固定的模式,哈恰图良运用传统赋格的结构布局构建这首作品的框架。

(一)传统赋格的结构布局

如例1,哈恰图良的《赋格》采用单一主题,以呈示部、中部以及再现部组成主要的三部结构:呈示部的主题与其属方向的完全答题依次在中-下-上三个声部出现;中部经过两次调性变化,中部的后半部分以及整个再现部为主题紧接段;三个间插段均匀地镶嵌在各个新调段落之间,起到连接与过渡各段的作用。以上规整传统的结构布局,体现哈恰图良对传统赋格结构的遵循。

(二)传统和声的运用

哈恰图良在乐曲中遵循以传统的西方七声调式三度叠置结构和声作为基础,这种符合于发声体泛音规律的和弦结构,自然能够适应于大多数人们的听觉习惯。除此之外,哈恰图良将传统功能逻辑和声运用于乐曲重要位置并发挥其重要作用。

1.功能和声的运用

如例2,乐曲中部的收束与再现的交界处,哈恰图良以将c多利亚调式的属七变和弦作为进入再现段c主音前的准备,尤其当低声部旋律位置的属音与再现中声部的主音相连接时突显这一特征,以属-主功能和声正格进行的强大倾向力划分乐曲结构。

2.持续音的运用

全曲结束并进入尾声之时,以主音和三音构成的持续声部巩固全曲主调性,同时明确了以同主音大调主和弦结束的明亮色彩。

(三)传统对位技法的运用

虽然不同时代的作曲家所创作的复调音乐作品在风格方面各异,但传统的对位技法沿用至今,哈恰图良《赋格》正是采用传统的对位技法来进行创作。

1.单对位

哈恰图良在全曲大量采用二、三声部单对位技术,以灵活多变的声部写作方式与主题旋律相配合。

2.简单模仿

如例3,22小节的中声部旋律以严格的相同音程关系与21小节的低声部构成局部的模仿;而36小节开始进入的紧接段中,下声部旋律以倒影形态局部模仿中声部主题片段。

3.卡农

乐曲自24小节(例4)起两个外层声部以倒影卡农的形式出现:低声部自24小节后半部分进入,以g音为轴演奏上声部主题的倒影,并与其构成倒影卡农,尽管此时的倒影声部中有个别主题旋律音是稍加改动后的,这样并不属于严格按照倒影排列,但其目的是为作曲家对音响的实际需要让步,并且这一段落中倒影卡农的特征依然是显而易见。另一处自36小节(例3)起,再现紧接段是中声部与上声部形成的二声部卡农。

4.模进

哈恰图良《赋格》中的三个间插段均采用主题旋律中的动机元素加以模进的传统手法写作而成。

三、民族风格的融合

我们常常从哈恰图良的作品中听到优美的高加索民间歌调、品到浓烈的中西亚律动滋味,《赋格》并未不例外,哈恰图良将本民族的音乐元素编织进西方传统复调音乐的纹理中去,将浓郁的故乡气息渗透于这部作品的字里行间。

(一)民族调式与民间音乐旋法的参与

哈恰图良的故乡——东西方文化交汇融合的亚美尼亚,其不乏涵盖多种类调式体系的美妙旋律,这些有着鲜活生命力的民间调式与旋法被哈恰图良用在《赋格》细腻的声部旋律写作中。

1.七声自然音调式的同音列交替运用

如例5《赋格》主题,第一小节的纯五度旋律框架以及第二小节的大六度音显示由c多利亚调式进入,逐渐交替至同一七声自然音列的g自然小调。七声自然调式同音列调式交替的色彩转换相比于大小调体系的转调,更加贴近淳朴的民族音乐风格。

2.波斯-阿拉伯旋法与中-西亚地区三音旋法的渗入

(1)阿拉伯玛卡姆旋法体系的渗入。如例6,节选具备玛卡姆旋法典型色彩的小二度-增二度-小二度音程连接作为重要的片段掺入单声部旋律,将西亚音乐的身影渗透在作品中。

(2)三音旋法的渗入。哈恰图良作品中比较常用的中西亚地区特色三音旋法,如例5标注:每个中心音与作为润饰音的它上下相邻两音组成三度旋律框架,这种模式放置在主题句中,并且作为各声部旋律的主要音乐材料之一,使得浓厚民族风格以最为直接的方式显现。

3.特殊节奏型的设计

哈恰图良在《赋格》中打破均分律動和传统重拍位置,设计的节奏型包括他作品中喜用的富于民族特色的切分节奏型以及独特的复附点节奏型,将民族风格的脉搏贯穿乐曲。

(二)风格化对位和音形态与声部处理方式

猜你喜欢

赋格民族性现代性
论高等音乐教育中民族性的彰显
g小调赋格(钢琴小品)
复杂现代性与中国发展之道
浅空间的现代性
卡普斯汀《二十四首前奏曲与赋格》中的赋格主题研究
由现代性与未来性再思考博物馆的定义
浅谈梦窗词之现代性
论工笔重彩画的民族性
论传统雕塑的民族性
论城市雕塑语言的民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