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宁国市生产性服务业的调查与思考
2019-12-10胡引
胡引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分析宁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基础上,探究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从而更好的实现产业优化升级。
当前,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引领产业链向高端提升,乃至助推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所以,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性服务业是为生产提供中间服务的服务业,不仅是实体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实体经济中知识含量高、人力资本密集、产品附加值高的产业。
当前,宁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发展时期,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第一,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宁国生产性服务业各个门类的发展较为薄弱,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可以促进我市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第二,有利于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新型产业的竞争优势。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向“智造”转型,推动工业生产的战略转型升级,产业迈入产业链的中高端環节具有重要意义。第三,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可持续发展。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有利于降低能耗,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本课题通过对宁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探究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终找到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取向。
一、宁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宁国生产性服务业有了一定的发展,行业总量不断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发展平台建设加快,科技动能不断加强,现代物流和金融业稳步发展。但从调查情况看,我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与其他产业联动薄弱
近年来,宁国生产性服务业的行业增加值呈现出明显的持续增长态势,但生产性服务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联系还不够紧密,没有完全切入到生产的各个环节之中,从而无法对经济增长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例如,很多研发机构都是从科学原理的角度出发,很少关注企业所面临的技术问题。可以为企业量身打造工业互联网以及工业大数据体系的信息技术服务企业也相当欠缺。
(二)生产性服务企业规模偏小
宁国的生产性服务业都在扩大规模,但因起步晚,发展较缓,出现了整体竞争力较弱的现状。除银行、保险和传统的交通运输业外,其他生产性服务企业的规模普遍偏小,产业体系小、散、零、乱。企业发展层次比较低,特别是与生产经营息息相关的现代物流、科技研发、工业设计、文化创意尤为欠缺。此外,缺乏大型骨干企业和知名企业,服务业业态不够丰富,服务功能为其他产业配套的能力不足。
(三)中高端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匮乏
生产性服务业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和知识基础上的产业,中高级人才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尤其重要。目前,宁国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员中高端人才及复合型人才缺口较大,高级技工、现代型技工、复合型技工、系统培养的技工人数少。地处宁国,高、精尖人才引进困难,辛苦引进的人才往往又留不住,无法满足企业走向智能化的需要,这个状况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本土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四)产业集聚效应不够强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扩散,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已成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既成事实,也被国家视为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所要坚持的基本原则之一。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可以有效缓解日益严峻的环境和资源约束,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近年来,尽管市委市政府全力规划,加快园区整合优化努力集聚形成产业链,如建设物流园等,但本地的生产性服务业缺乏好项目支撑,产业链较短,集聚效应不够强。
(五)创新机制缺乏
作为第三产业的延伸,目前宁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大多数处于低端服务水平,创新能力不强。“五缺”现象比较明显,即:缺乏高端研发机构、缺乏高端关键装备、缺乏核心技术、缺乏重要原材料和关键零部件、缺乏领军型人才。虽然像中鼎这样的大中型企业建有研发机构,但真正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并不多,多数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并不强,仿制和中低水平竞争情况大量存在。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向高端发展将是必然趋势,这也意味着生产性服务从业人员必须要有较高的创新能力。
二、宁国生产性服务业存在问题的原因探析
(一)总体需求不足
从宁国农业发展的现状看,农业生产的社会化程度偏低,对农业生产性专业服务需求不足。从工业发展的现状看,大多数企业仍然采用陈旧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固守传统“小而全”的企业形态,产品从研发到营销的各个环节都由企业内部完成,缺乏通过服务外包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经营效益的主动性。小规模、低水平发展的工业和农业,无法产生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旺盛需求。这是制约宁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根本原因。
(二)外部环境不优
1.发展氛围不够浓厚。宁国陆续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扶持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财政扶持政策(试行》等文件,建立起"1+1+5" 奖扶政策体系,从实施重大项目、壮大市场主体、发展重点行业、推进集聚发展、强化区域合作、加强统筹协调等方面,对现代服务业提供了政策性支持。但政府没有专门针对生产性服务业进行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管理水平也处于较低位置。
2.体制机制不够健全。调研中发现,国家统计局印发的《生产性服务业分类(2015))》将生产性服务业划分为10个大类、34个中类、135个小类。但县级层面没有生产性服务业的统计口径,更没有完善的生产性服务业经常性统计调查制度,导致宁国生产性服务业没有专项统计数据,存在底数不清的情况。
3.吸引力不够强。因工业企业对于地方税收贡献大,宁国多年来对工业企业给予了优厚的招商引资政策,而生产性服务业企业从税收、土地、信贷等任一方面都无法享受与工业企业相同的扶持政策。加上财政收入有限,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于产业需求,对于大的生产性服务企业缺乏吸引力。
(三)生产性服务业自身发展欠缺
宁国的生产性服务企业竞争力较弱,产业层次不高,在服务理念、组织规模、技术创新、服务质效、从业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等方面都有极大的提升空间。
三、宁国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长效机制
( 一) 进一步夯实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基础
1.弥补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短板。从以上分析得知,部分附加值高、产业带动性强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发展不均衡和高质量产品短缺等问题较为突出。因此,在重点领域寻求突破,逐步解决制约宁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全面提升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应该是宁国高质量发展的首要目标。
2.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建议财政设立“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专项基金”,重点支持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化项目、公共服务平台等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建设。实现财政资金由企业分散补贴向重点支持研发、技术、信息服务等各类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转变。支持研发设计、节能环保、软件和信息产业等科技型、创新型生产服务业企业申请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
3.加大生产性服务业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建立健全宁国生产性服务业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实施生产性服务业人才工程,优先将生产性服务业领域纳入宁国市人才培训计划。重点加强复合型领导人才、高层次企业管理人才和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为生产服务业发展壮大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 二) 加快推进生产性服务业的改革
1.加大生产性服务业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力度。对内进一步加强垄断性行业的市场化改革,逐步放宽市场准入,增强经济的发展活力。对外加强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力度,鼓励有资质的大型生产性服务企业进入宁国市场;同时也鼓励宁国本地的生产性服务业“走出去”,接受市场竞争。通过“引进来、走出去”,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实现生产性服务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重视创新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中的作用。创新对经濟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不必多说,在生产性服务业中,科技研发、专业服务、教育培训等也是需要不断创新的领域。通过创新,可以有效促进企业的研发实力,最终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的生产效率。因此政府要鼓励本地的生产性服务企业加大创新力度,并帮助他们申请相关的补助资金。
3.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生产性服务业更高水平的供需平衡。明确发展重点,以制造业的产业升级需求为导向,重点发展能对现代农业和先进制造业形成有效支撑的生产性服务业,比如研发设计、商务服务等,充分发挥生产性服务业在转型升级方面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 三) 把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作为主攻方向
1.推动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最终实现整个产业协同发展的最佳实现方式。二者融合发展就要围绕产业链的上下游进行跨行业整合。比如,制造业与研发设计企业联合,借助于现代技术延伸产业链,提供更多更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2.拓展生产性服务业创新边界。加快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在交叉领域的创新突破、跨界融合,发展以“新行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产业链。通过促进生产性服务行业的重新组合和高效整合,打造真正有市场、有竞争力的创新产业链,从而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
3.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生产性服务企业。在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把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作为主要抓手。建设大数据产业园,搭建重点企业产业互联网联合平台,积极吸引国内外主流大数据企业进驻宁国。重点研发云计算虚拟、云安全、大规模数据管理等关键核心技术,加快云计算和大数据服务业聚集发展步伐。(作者单位:中共宁国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