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当前油菜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9-12-10李鑫王驰千张战斌

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 2019年10期
关键词:菌核病蚜虫油菜

李鑫 王驰千 张战斌

摘 要 油菜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非常重大,它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现代工业的发展、促进饲料工业的发展、促进养蜂业的发展、作物合理布局、改良土壤。通过对本地区油菜的观察和了解现就对油菜出现的问题缺素等引起的油菜减产做如下分析,并对其制定了一系列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 油菜;存在问题;预防措施;蚜虫;缺素症;菌核病

油菜是四大油料作物(大豆、向日葵、油菜、花生)之一在世界油料作物中占有重要地位。油菜属十字花科,芸苔属,是越年生或一年生作物。我国种植的油菜可分为三大类型:白菜型、芥菜型、甘蓝型。油菜的一生要经历苗期、越冬期、蕾苔期、开花期和籽实期五个不同的生育阶段,每个阶段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影响油菜的最后产量。最主要的是油菜缺素症和病虫害危害而导致油菜直接减产。

1 造成油菜减产的原因有

黄苗死苗、缺素症和病虫危害

2 造成的原因

2.1 造成黄苗死苗的原因

2.1.1 低温冻害

制约渭北旱塬地区油菜生产发展的根本原因是油菜越冬死苗严重,我县以白菜型为主,有小部分甘蓝型油菜,从而严重影响产量。

2.1.2 干旱少雨

我县地处旱塬山地,降雨偏少,我县油菜种植面积在2.5—3万亩。甘蓝型喜雨不适宜种植,干旱严重导致油菜减产。

2.2 造成缺素症的原因

2.2.1 缺硼

华而不实是油菜缺硼的特征性症状。发生华而不实的油菜,生育前期未见异常表现,并且长的相当好,植株叶大苔粗,秆高逾人,但由于不实,次生分枝旺盛,花期延长;氮营养充足时更是枝多花旺,盛花不息。部分原生主茎大侧枝顶梢延伸,株高明显超过正常株,似有徒长,一般能结少量荚果,但多为畸形,如弯曲、短缩、胖肚等。

2.2.2 发生原因:

2.2.2.1 土壤条件:

土壤供硼不足是油菜华而不实的主要原因,如泥砂土、砂土等。其保肥能力差。

(1)气候条件:

干旱天气是油菜缺硼的重要促发条件,同时光和温度也会导致油菜缺硼症的发生。高温干燥条件下,土壤对硼的固定作用更加强烈,容易引发缺硼。光过强或过弱会影响油菜光合作用,根系因缺乏足够用以维持正常呼吸代谢的同化产物而减少对硼的主动吸收,从而导致缺硼症的发生。

(2)施肥不当:

氮素过多造成地上部徒长,会影响根系对硼的吸收,同时地上部生物量增大引起稀释效应也容易发生缺硼。,在贫瘠的土壤上,有机肥施用不足也易发生缺硼症。

(3)品种耐性:

不同品种对缺硼敏感性也有较大差异,甘蓝油菜比白菜油菜较易发生缺硼症。

2.2.3 缺钾

其表现为:株型矮小,分枝减少。花、荚稀少,受精不良,荚形不整齐,多短荚或阴荚,扭曲畸形,成熟期推迟且不一致,对产量影响较大。

2.3 油菜病害的主要原因

2.3.1 油菜菌核病症状:

油菜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而以开花期以后最多,病原菌能侵染油菜地上部分的各个器官组织。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结实期发生最重。茎、叶、花、角果均可受害,茎部受害最重。茎部染病茎易折断,致病部以上茎枝萎蔫枯死。叶片染病易穿孔。花瓣染病后腐烂。角果染病种子瘪瘦,无光泽。

2.3.2 病毒病(花叶病)症状:

初期在嫩叶上产生明脉症状,全部或部分叶脉呈淡黄色,随后产生花叶症状,严重时叶片畸形,植株矮化,结实少,不实粒增多,重病株往往早期枯死。传播途径主要是萝卜蚜、桃蚜和棉蚜。以萝卜蚜为主。

2.4 油菜虫害主要原因

2.4.1 油菜蚜虫

主要有萝卜蚜、桃蚜和甘蓝蚜,俗称腻虫,油汗等,均属同翅目,蚜科,广布全国各地。以萝卜蚜为主寄生于油菜等十字花科蔬菜中。以成、幼虫为害油菜叶片、茎秆及花序汁液,喜欢密集在叶背面或油菜主花序上,使花序受害成畸形,角果发育不正常,是油菜病毒病的主要传播者。我国北方发生10余代,南方达数10代,终年以无翅胎生雌蚜繁殖,无显著越冬现象,到晚秋,部分产生性蚜,交配产卵越冬。大较低的温度情况下,萝卜蚜发育快,9.3℃时17.5天发育成熟。

2.4.2 黄曲条跳甲

学名:鞘翅目,叶甲科。别名蹦蹦虫,主要为害油菜、萝卜、白菜等十字花科蔬菜。成虫为害嫩叶成小孔,刚出土的幼苗受害可枯死,也为害花蕾等。一年发生4-5代,成虫在落叶、杂草中越冬。翌春气温在10℃以上开始食量大增。以中午前后活动最盛,有趋光性,成虫寿命长,产卵期可延续一个月。平均每雌产卵200粒左右,20℃以下卵发育时期4-9天。

3 预防措施

3.1 对于黄苗死苗防治措施

3.1.1 沟播防冻

原区采用“明沟深种浅覆土”的溝播方法,可以起到抗旱、防冻的效果。其要点是深沟、浅播、起垄。方法是:按预定行距开沟10cm深,在沟内播种,覆土3cm深(须保持深沟),在土壤即将解冻时,将垄背的土壅入沟中成垄,高度5-7cm。于次年土壤开始解冻时将垄扒平。

3.1.2 地膜油菜侧位覆盖播种技术

是针对我省渭北旱塬地区油菜生产中存在的干旱、冻害和病害三大问题,把起垄覆膜与传统的油菜沟播技术相结合的一种具有创新性的油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较好地解决了旱作农业中接纳雨水与保墒相统一的问题,在旱塬油菜生产上增产效果相当显著。它虽然改善了油菜根际的水热状况,但不能彻底解决越冬死苗的问题。因此,在油菜越冬前要适时追施暖苗肥,培土冬苫,从而使油菜生长所需的水热条件更加趋于合理,达到增温保墒,护叶防冻的目的。施肥冬苫时间一般在11月下旬-12月上旬土壤封冻之前进行,一般结合中耕每亩施尿素5公斤,视苗情采取“盖被、戴帽、围脖”的办法。

3.2 对于油菜缺素症预防措施

3.2.1 缺硼的预防措施

(1)使用硼肥

a、土施;b、叶面喷施

(2)增施有机肥

土壤有机质的提高,能增加土壤有效硼的储存量,减少硼的固定和淋失。

(3)合理施用氮、磷、钾肥 。

3.2.2 缺钾的预防措施

平衡施肥;施用钾肥 在缺钾的土壤上增施钾肥可以补充钾素的不足。常用的氯化钾、硫酸钾、草木灰等水溶性的钾肥,可以基施或抽苔期追施。还可以秸秆还田。

3.3 油菜菌核病的预防措施

3.3.1 轮作换茬;

3.3.2 种子处理,播种前筛去混杂在种子中的粗大菌核,用盐水(5kg水加盐0.5至0.8kg)浸种,除去上面的秕粒和菌核,用清水冲洗下面的种子;

3.3.3 选用抗病品种,适时播种,提高植株抗性,避开发病高峰期;

3.3.4 施肥,油菜应重施基肥,增施磷、钾肥,早施蕾苔肥,促进油菜苗期健壮,苔期稳长,花期茎秆坚硬,角果发育期不脱肥早衰,不贪青倒伏;

3.3.5 田间管理,中耕培土,摘除病、老、黄叶;

3.3.6 药剂防治:当田间病株率达10%,病茎率在1%时进行防治,选用药剂主要有50%多菌灵可湿粉,70%托布津可湿粉等。

3.3.7 油菜病毒病(花叶病)的预防措施

选用抗病品种或种植早熟品种避病。防治蚜虫,特别是在油菜幼苗期应及时防治,治虫越早,防病效果越好。

3.4 油菜害虫预防措施:

3.4.1 农业防治:

(1)选择抗虫品种,结合生产实际,选用比较抗蚜虫、病毒病的油菜品种,减轻蚜虫和病毒病的为害。

(2)提早中耕、追肥,以达到提温、保墒、除草、消灭虫源的目的,促进油菜早发稳长,增强抵抗力,但中耕宜浅不宜深,以防切断根系。

3.4.2 物理防治:黄板诱杀,利用蚜虫的趋黄性,用黄板诱杀蚜虫。

3.4.3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必须适时适量,科学配用,同時注意各药交替施用,以降低害虫抗药性,提高用药的效果。

(1)喷雾:在害虫初发期及盛发期每亩用氧尔菊酯(40%氧化乐果乳油加20%速灭杀丁乳油)、丰收菊酯(40%久效磷加2.5%敌杀死乳油)或灭扫利2000倍液50kg喷雾,发挥其胃毒、触杀、内吸三重作用,对各害虫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2)喷粉:用1.5%的乐果粉或2.5%的敌百虫粉每667m2 2kg喷撒防治蚜虫。

3.4.4 黄曲条跳甲的防治方法:油菜与非十字花科蔬菜轮作;严重地区每亩地用2.5%辛硫磷粉3-4kg处理土壤;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 40%菊杀或菊马乳油2000倍液; 50%辛硫磷乳油2000倍液;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

对油菜产量的影响还有整地质量、田间管理、收获质量等许多因素。每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都会对油菜的最终产量有影响。发展现代农业,进行规模化经营,发展的方向是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机械化栽培,主要有地膜油菜侧位和穴播、免耕栽培技术等方式。

猜你喜欢

菌核病蚜虫油菜
蚜虫婆婆
出生就怀孕的蚜虫
出生就怀孕的蚜虫
出生十天就当“外婆”的蚜虫
茄果类蔬菜菌核病的发生与防治
气象因素对油菜品种苏油211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气象因素对油菜品种苏油211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油菜花开
如何翻译“香菇油菜”?
南部县油菜菌核病重发原因及防治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