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乡村学校班主任的三重职责
2019-12-10李枢密
李枢密
作为班级日常秩序的维护者和管理者,班主任教师肩负着一系列繁杂的日常教学管理工作,尤其对于在农村地区担任班主任的教师而言,他们的工作经常是管理不分课内课外、责任不分校内校外。因此,农村地区班主任教师所肩负的任务相比城镇地区学校的班主任更为复杂和多样,也更需要科学的指导和规划来帮助完成相关任务。
一、职业赋予乡村班主任的角色职能分析
眼下乡村班主任教师在管理班级、管理学生时所面临的客观环境造成了班主任管理中的一些困难。譬如在与留守儿童的家长就联合问题进行沟通时,教师很难要求学生的祖父母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监督和指导;如在对网络上的负面舆情信息加以澄清和管理时,很难要求学生完全认同教师的观点。因此,乡村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时,很可能需要身兼数职、同时扮演多重角色来完成对学生的整合和管理。
1.做好学生安全成长的“守护人”
当前乡村地区的学生在个人发展以及所获得的个人保护上是存在着缺失的。留守儿童享有的情感和物质严重不平衡,农村地区的教师必然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在各种纷乱复杂的农村基础教育环境中,班主任教师必须从自身出发,真切地关心学生的变化,承担起班主任教师的职责义务,扮演好学生的“守护人”。这种守护既可能指向外部环境,如保护学生免遭校园暴力、免遭不法侵害,也可以指向学生的内部心理建设,如及时关注并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并且给予相应的指导。此外,一些乡村学校在农村地区的地理位置分布并不均衡,一些人口较为稀疏的乡村地区常常是多个村庄共同分享同一所学校的教学资源,学生每日需要经过较长的路途到校上学。一些学校提供了校舍给离家远的学生使用,但由于学校资源紧张,住宿条件比较差、住宿同一间宿舍的学生人数较多,也容易导致一些危险的发生翻,因此乡村地区的班主任教师必须主动肩负起学生安全的“守夜人”的工作。除了定时定期地检查学生校舍、与学生的监护人沟通学生归家情况外,班主任还需要间断性地对学生进行随机的家访抽查,定期观察学生群体议论的话题,尽可能做到了解学生、关心学生,保障学生的安全。
2.做好学生学习习惯和道德品质的“培养人”
和城镇学校相比,大多数农村地区学校在学生的学业发展方面存在关注不足,这种现象的形成是由多重原因构成的。首先是因为乡村地区学校教学资源的不足,大部分学校都存在着同一年级阶段分班的现象,“资优班”“实验班”等班级集中了全校的优势资源,被授课教师严格管理,而“普通班”“平行班”则主要依靠学生的学习自觉。这种资源分配情况本身就反映出眼下农村学校在资源管理上的某些不足,因此,从很大程度上来说,班主任教师须要肩负起管理学生的职责,从课堂内外起到敦促学生学习、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某种程度上克服眼下因资源分配问题产生的制度性不公等问题。
教师在学生教育中发挥着非常显著的“榜样作用”。发挥榜样作用,也就是教师借助人格魅力与道德示范,进一步塑造学生的德性自律与德性自觉的过程。特别是面对互联网信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整体环境,教师发挥榜样作用能够减轻互联网对学生产生的不良示范效应,为学生提供全新的模仿范式,也有利于学生对比自身的处境与环境,不断反省自身所需要做出的改善。从这一层面上来说,班主任教师不仅仅是为学生传授知识的人,他们身上更肩负着道德示范和品德培养的重要责任。
3.做好学校与家庭关系的“协调人”
对儿童的塑造不仅仅需要学校教师的努力,也需要家庭的配合。不过目前农村地区学校和家庭的联合教育还有待更深入的发展。由于对教育认知的不同,一些家庭的教育观和学校的育人观无法实现融合和互补。这些问题要求班主任教师做好学校和家庭关系的“协调人”,尽可能地提高联络学生家庭和学校管理的频率,理解学生家庭的环境,设身处地地提供给学生家庭以可实践的教育方法,而不是一味地高屋建瓴地要求学生家庭配合与理解。
二、乡村学校班主任职责的发挥
在明确自身职能的基础上,乡村学校班主任应从开展“德性教育”与“智性教育”、培养责任承担意识与承担精神、探索班级管理新机制三方面人手来发挥自身的职责。
1.注重“德性教育”与“智性教育”的双重建设
当代乡村学生面临着诸多诱惑,特别是在面对网络、面对社会上的不良现象、面对生活环境中出现的某些变化时,他们常常是缺乏判断力的,这个时候就格外需要乡村学校的班主任教师作为表率加以引导。教师引导的方式多种多样,既可以通过自身示范,身体力行地指导学生如何构建自己的自律与道德感,还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手段深入推进学生的自我意识建构,如借助班级的集体活动,向学生展示优秀的、利他的群体关系是如何形成的,也可以设计游戏流程,在主题班会课上构建情境讨论,通过一系列的逻辑思辨,帮助学生厘清现实中存在的道德问题,通过这样一套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的教育机制,幫助他们构建理性思考的逻辑与应对问题的策略,而不是回避问题、讳疾忌医,造成不良习惯和不良风气在农村学生群体中蔓延。
2.“推己及人”的责任承担意识与承担精神
除了教师身上减负的教育天职外,班主任教师还必须勇于承担,这种承担既有精神上的承担,也有物质上、服务上的承担。精神上的承担包含着对学生的关注、关心、关爱三重含义。目前很大一部分农村学生是留守儿童,他们与父母的关系比较淡薄,与祖父母相处过程中又常常不被理解,情感需求长期无法满足。班主任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这一类变化,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问询”“及时解决”,与他们建立一段稳定的、长期的信任关系。这种关系可以通过定期与学生谈心、在学生获得进步时给予夸奖、与学生一起运动游戏等方式构建。利用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教师可以更好地指导解决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遭遇的种种问题。物质上的承担则更加考量班主任教师所具有的奉献精神和奉献意识。笔者身边某学校的班主任教师经常在晚上放学后用自己的代步车送某身体有残疾的学生回家;某教师经常分享午餐饭菜给某家庭赤贫的学生。这些行为无不体现了班主任教师无私的、推己及人的奉献精神与责任承担意识。
3.“大刀阔斧”与“不破不立”的班级管理机制探索
乡村学校班主任还必须有强烈的改革与探索精神。由于农村和城镇在环境上的差异,很多游学活动、娱乐活动、团队活动是无法在乡村中进行的,一些城镇学校中逐渐成型的管理机制在乡村地区也表现出水土不服。如某校曾经尝试要求学生在放学后留在学校进行“兴趣小组学习”,然而学校的财力有限,在“兴趣小组学习”中又缺少专门的教师从旁指导,因此整个“兴趣小组”都只能是流于形式的“瞎忙”。班主任教师就应该在观察到相关的现象后,及时向上一级管理部门进行反映,避免这种“水土不服”的现象延续下去。部分学校还有一些教师比较有自主能动性,他们发现班级中的许多学生的住所离学校比较远,于是教师将他们根据所住区域分成几个小队,并选定了几名比较强壮的男生作为小队长,让这些学生结伴回家。一些教师积极主动地联系学校内保管图书的阅览室,在放学后向学生开放,这样既降低了学生在校逗留时可能发生危险的系数,又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以上两种班主任教师主动设计的管理策略并不特别,也不难想到,但真正实施这一类策略的班主任很少,可见乡村地区的班主任还缺少真正的担当意识和不破不立的管理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