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与毕业生家长的沟通
2019-12-10周萌王燕红
周萌 王燕红
小明,11周岁,六年级学生。他个子很矮,长相清秀,一双明亮的眼睛闪动着单纯、灵动;性格内敛,做事有自己的主张;练习二胡五年,学习美术六年,学习书法三年;阅读过大量的书籍,旅行的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小明的爸爸妈妈都受过良好的教育,对孩子期望很高。但是,小明进入六年级的第一个学期适应得并不好。学习科目增加了好多,孩子一下适应不了快节奏的生活,晚上做作业经常做到10点之后,有时候甚至到11点都完不成。学习效果可想而知,作业经常得C甚至D。考试成绩也不理想,在班里属于中下游水平。受学习成绩的影响,小明在学校看起来也不高兴,整天郁郁寡欢。小明的学习平时都是妈妈负责,面对孩子的状况,小明的妈妈很是着急,经常在网上跟我交流。在交流中,我发现小明的妈妈很是焦虑,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对孩子的管控过严。这些虽然并不是导致小明学习状况的根本原因,但是的确对小明产生了非常消极的影响。面对这样的家长,我尝试这样沟通。
一、主动沟通,缓解家长的焦虑情绪
进人高年级之后由于对学业的关注,所以家长们与我的沟通相对比较频繁。但是小明的妈妈无疑是最频繁的那个,基本上每天都能从QQ或微信收到其发来的信息。从信息的数量和信息的内容,我都能清楚地感觉到小明妈妈的焦虑情绪。她虽然非常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但是对孩子的学校生活缺乏应有的了解,对孩子小学高年级学习面临的困难知之甚少,对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所以,当孩子竟然连作业都不能完成时,非常焦虑。小明妈妈的焦虑已严重影响了孩子的情绪、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小明的学习有每况愈下的趋势。
情绪ABC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提出的,即:人的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本身所引起,而是由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引起的。A是指诱发事件(Activatingevents);B是指个体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Beliefs),;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Consequence)。ABC理论指出,诱发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原因。小明妈妈之所以产生严重的焦虑是因为对高年级孩子普遍出现的不良适应缺乏正确的认识,放大了自己孩子的不适应而导致的。面对小明妈妈的焦虑,我给她讲解了高年级学习对孩子的挑战,讲了许多曾经有过这种遭遇的孩子,让小明妈妈知道大部分孩子都会经历这样的阶段,只要家长在这个过程中做好陪伴,加以恰当的指导,孩子都能顺利度过这一阶段。通过多次这样的讲解,小明妈妈的焦虑得到了缓解。
二、借用心理辅导教师委婉指出家长家庭教育的问题
从小明妈妈与我沟通的种种表现和小明在学校里的不开心,我能感觉到小明的家长对他的管束可能过于严格。小明妈妈和现在大多数的家长一样,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经常通过各种渠道接触与教育有关的内容。小明妈妈在家庭教育方面有自己的主张,还发表过多篇家庭教育的文章。简单地指出她在家庭教育方面的问题容易引起对方的不悦,同时也很难打动她。但是如果能用专业的知识与之沟通,则容易赢得她的信任。我们学校有专业的心理学教师,有专门的心理辅导课程。为了更好地了解孩子,心理辅导教师让孩子们以“我的家”为题作画,试图通过孩子的画了解他们和他们的家庭。在交上来的画中,我看到了小明的作品。从小明的画中可见:整个画面有一种压抑感,他的脚没着地,比较拘谨,不是很自信。借助心理老师的专业分析,我委婉地向小明妈妈指出了小明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正是借助了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小明妈妈逐渐跟我有了敞开心扉的沟通,我得以更深入地了解小明在家的情况:原来,小明经常在家因为学习挨批甚至挨揍,孩子甚至流露过不想在家的想法。我结合小明在学校的郁郁寡欢和各种表现,告诉小明妈妈这种专制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有消极影响,希望她能多尊重小明自己的意见和选择,给予小明更多的尊重和空间,让孩子轻松自由地成长。
三、从初中生活的实际出发。帮助家长调整家庭教育的内容
小明的爸爸妈妈受过良好的教育,非常重视对孩子的教育,这从小明系统学习过多年的二胡、美术、书法、读过许多书、游历过大半个中国可以体现出来,但是从小明的日常表现也可以看出小明的家长對孩子习惯的养成并不重视。小明做作业经常丢三落四,书包乱七八糟,放学之后经常半小时都不能离校;经常在家长群里询问作业是什么,让同学帮忙发试卷的内容;语文作业经常出现字词错误,数学作业经常出现把题号看作题目的计算数值、丢项,英语单词经常丢掉最后一个字母,等。这些现象的出现都与孩子习惯不好有直接的关系。现在的家长经常浏览各种教育信息,有自己的家庭教育态度和主张,但是有些却不一定符合特定阶段孩子的实际情况,对于中小学生来说,良好的学习习惯非常重要。在与小明的沟通中,能清楚地感觉到小明妈妈对这些并不重视。小明在班里是最小的学生,按照现有的招生方案,属于刚刚够年龄的孩子。因为年龄小,加上男孩发育较晚,所以小明暂时出现学习上跟得慢的情况是正常的,越是有这样的情况越需要良好习惯的支撑。我通过请教重点中学的教师,让小明妈妈明白习惯对中学生活也非常重要的道理,希望小明妈妈能从日常作业的书写、书包的整理等一点一滴注意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
四、调整对孩子的期望。指导家长给孩子宽松的生活空间
小明的爸爸妈妈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这也导致小明对自己的期望也很高。在一次职业生涯辅导中,小明写下了自己职业生涯的规划路线:某初中——重点高中——清华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公司职员——公司老板。但是从客观来讲,小明妈妈对孩子的期望并不符合小明现在的实际情况。过高的期望使家长面对孩子的表现会产生较大的心理落差,这种心理落差会引发各种不满意,而这种不满意必然会造成亲子冲突,并严重影响到孩子的自我认知。让家长暂时调整对孩子的期望,并不等于降低对孩子的要求,而是帮助家长正确认识孩子的现状,并调整对待孩子的态度和方法,为实现最终目标做暂时的调整。在经历过几次考试之后,笔者跟小明妈妈多次沟通,客观分析孩子的学习状况,她对孩子的实际表现也有了清醒的认识,并表示在这些方面做些调整。但是与此同时也应让家长和孩子感受到希望。笔者对孩子在考试中取得的进步不吝大肆表扬,既为家长和孩子实现远大理想树立了信心,改善了他们的家庭氛围,又为他们脚踏实地指出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