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类报纸如何兼顾专业化与大众化

2019-12-10邓丽

记者摇篮 2019年10期
关键词:大众化专业化

邓丽

【摘 要】现阶段,教育类報纸虽然是我国纸质媒体中的主流之一,但是也表现出内容单调、可读性差、新闻性弱、工作类报道占篇幅较大、影响力不足等问题。教育类报纸的创新势在必行,既要能保证其权威性、专业性,又不乏趣味性、可读性。如今,专业类报纸都在努力转型,以往的办报方式已经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只有兼顾专业化与大众化,做好融合创新,才能提高教育类报纸的影响力、聚合力和传播力,推动发展。

【关键词】现代教育报   教育新闻   大众化   专业化

传统教育类报纸是以教育热点或专业政策为切入点进行报道,定位于教育新闻的传播。我们必须认识到,教育新闻不同于学校报道,学校报道只是教育发展的一个方面。就目前而言,教育已不仅是学校的事情,更是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教育根植于整个社会大环境中,教育类报纸应该具有大局观和社会使命感,只有兼顾专业化与大众化,做好融合创新,才能提高教育类报纸的影响力、聚合力和传播力,推动发展。

一、明确定位,创新发展

所有市场都会有提升的空间,这个提升空间来自于渐进式创新。明确定位、创新发展是教育类报纸改革的核心。现如今,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已经占据了社会生产力的第一梯队,教育类报刊的定位至关重要,究竟是仍然走传统报业的道路,还是创新发展走信息化道路,对日后报业的发展影响巨大。

《现代教育报》是由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与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等高层教育机构联手打造的教育媒体,有一定社会影响力。近年来,《现代教育报》在教育新闻的社会化视角方面作出诸多改变。例如,2013年5月8日,《现代教育报》刊登了《四中首批偏才怪才遇高考瓶颈》,文章中提到2010年北京四中创立的“道元班”,这个班共有17人,人数虽少但学苗优秀,堪称偏才怪才。经过高中三年的历练,这17个孩子有了不同的人生,高考前夕,一部分人收到了国外高校的录取通知书,即将进修高等学府,一部分人转到了普通班,最后仅剩下3人坚守。如果我们仅以此信息判断而得出这个特殊班级失败的结论,那就过于片面了。《现代教育报》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探讨,提出虽然“道元班”遇到了挫折,但是教育者应该具有创新的精神和勇气。北京四中是北京的名校,《现代教育报》报道这些改革措施,正是为了加强教育类报纸与社会公众的联系,扩大传统报纸的影响力,通过报道读者关心的焦点话题,拉近自身与读者的距离,吸引读者的眼球,为教育发展提供思路。

二、树立受众本位思想,提升教育新闻吸引力

1.多维视角——教育新闻立体化

一个时代的前进推动着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现在的信息受众参与意识非常强,勇于表达诉求和观点。在新的环境下,如果我们还是一如既往地依照固有的传播方式进行传播,以教育政策的宣讲、枯燥的教育会议报道等为主要内容,势必满足不了阅读品位提高的读者群需要,会失去一大批读者。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对于纸媒来说,资源丰富和竞争结果并无太大的关系,而资源的有效整合起着决定性作用。教育类报纸要学会对各种资源进行整合,打造立体化的教育新闻,从而强化在教育新闻方面的领军地位。

事实证明,在信息大爆炸时代,传统的传播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媒体必须学会从多维视角进行广泛传播,增加报道的通俗性,把一些新概念、新命题、新思想用简单通俗的语言表达。在版面编排上进行创新,通过色彩的巧妙搭配、图片的合理使用、版式的优化组合,形成版面上的视觉冲击,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百姓视角——政策解读平民化

走向市场的教育类报纸需要去“行政化”,将有用的政策信息传递给读者,协助读者与教育部门建立连接纽带,激发读者参与教育类热点话题的热情。如何明确自身定位,寻求新的发展,在去“行政化”的道路上,找到政策报道与读者生活的共通点,至关重要。

3.人文视角——教育报道温情化

人文情怀是每一个媒体应有的“底色”,是一种质感的存在,决定了一个媒体到底要做怎样的媒体。在寻求真相、报道真相、传递真相的同时,教育新闻报道更多地要从人文视角出发,滋养人文情怀,提高报道温度。一篇报道能够“接地气”,读者就愿意接受。从更高的层次看,如果这篇报道可以“通人气”,能够走进人们的内心引发情感共鸣,体现出人文情怀,就是成功的报道。

放眼教育大环境,触及心灵的素材并不少。这种人文色彩浓厚的文章是教育类报纸的吸睛点。

三、强化服务功能,关注热点教育话题

1.注重评论,以观点作为突破口

在报纸上,优秀的评论能起到醍醐灌顶的作用。新闻报道的本质是还原事件真相,优秀的评论往往能帮助读者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现代教育报》大胆尝试,强化评论的作用,署名“线教平”的社论,对国家政策进行专业解读,对社会热点表明立场,观点鲜明,酣畅淋漓,非常受读者欢迎。

2.创新模式,推进媒介融合

要想扩大教育类报纸的影响力,技术支持非常关键。现在,随着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报纸市场及传播格局都已改变,读者获取信息的渠道已不再局限于报刊,电子媒体成为民众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因此,传统的教育类报纸必须与新媒体合作,将自身的专业优势和新媒体快捷、容量大、滚动传播的优势结合在一起,有效提高传播效果和影响力。

从目前来看,国内大部分教育类报纸在新媒体应用方面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很多报刊受传统思想影响较大。现如今,渠道同内容一样重要。只有花大力气,加大投资,建立完善数字技术平台,才能将优质内容的传播效果最大化。教育界的声音需要被千家万户听见,教育的改革需要为千家万户理解,教育类报纸只有将专业化与大众化相结合,才能创新,才能突破,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作者单位:现代教育报社)

【参考文献】

[1]鲍丹禾.教育类报纸如何兼顾专业化与大众化——以《现代教育报》为例[J].传媒,2014(07):25-28;[2]文梨梨.都市类报纸发展动向研究[D].南昌大学,2013;[3]赵英臣.教育类报纸新闻报道创新刍议[J].新闻世界,2013(01):51-52.

猜你喜欢

大众化专业化
生产专业化促进农户收益提升
现代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质量观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朗读者》: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大众化探索
浅谈新闻语言的大众化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论专业化老年媒体的发展之道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