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与中老年男性患者冠心病临床及冠状动脉特点分析
2019-12-10王娇俎德玲杨庆业苏悦诸葛毅
王娇 俎德玲 杨庆业 苏悦 诸葛毅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并趋低龄化[1],其中年轻的男性患者比例尤显突出[2]。现今,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确定新的年龄分段,青年人的年龄上限已提至44 岁。本文将对青年男性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进行分析,并与中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比较,进一步剖析青年冠心病患者病变易感因素及冠状动脉罪犯血管的特点,现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收集衢州市人民医院心内科2018 年1月至12 月住院的冠心病患者220 例,依照联合国确定新的年龄分段分为青年组(年龄<45 岁)84 例,男46 例,女38 例,年龄26~44(36.6±4.7)岁。中老年组(年龄≥45 岁)136 例,男79 例,女57 例,年龄45~85(56.5±7.2)岁。冠心病诊断标准: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发现冠状动脉主要分支直径狭窄至少50%以上,同时包括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根据:2015 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制定的《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1)有典型的胸骨后或心前区剧烈压榨性疼痛;(2)心电图有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动态演变图形;(3)心肌梗死的血清心肌标志物浓度的动态改变。至少具备上述3 条标准中的2 条。
1.2 方法
1.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收集 收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血压、血糖、血脂、吸烟及饮酒、体重指数(BMI)、尿酸、心肌梗死史、脑卒中家族史、冠心病家族史。
1.2.2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结果由心脏介入医师阅读分析。冠状动脉血管图像分段记分评价标准根据美国心脏病协会所规定的评价标准,采用Gensini 积分系统,对每支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狭窄程度进行定量评定,根据不同冠状动脉分支将以上得分乘以相应系数,右冠状动脉病变:近、中、远和后降支均×1;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5;左前降支病变:近端×2.5,中段×1.5;对角支病变:D1×1,D2×0.5;左旋支病变:近端×2.5,远端×1;后降支×1;后侧支×0.5;各病变支得分总和即为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总积分。按血管受累的部位分为冠状动脉左主干、右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左旋支病变。根据受累病变支数分为:(1)单支病变;(2)双支病变;(3)多支病变(两支以上)。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 统计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见表1。
由表1 可见,青年组糖尿病、高血压病、高尿酸血症发生比例明显低于中老年组,BMI、吸烟、心肌梗死、冠心病家族史比例明显高于中老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或0.01)。
2.2 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比较 见表2。
由表2 可见,青年组病变血管发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左前降支、左旋支、右冠状动脉、冠状动脉左主干。中老年组病变血管发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左前降支、右冠状动脉、左旋支、冠状动脉左主干。两组组内左前降支受累比例均明显高于左旋支及右冠状动脉,两组左前降支受累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老年组冠状动脉左主干、左旋支、右冠状动脉病变均高于青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或0.01);中老年组侧支循环建立比例高于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老年组Gensini>50 分比例明显高于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3 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以中老年组作为参照,进行多因素logistic 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吸烟是青年患者冠心病发生的独立险因素(β=1.562,OR=4.178,95%CI:1.42-12.13,P<0.05)。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例(%)]
3 讨论
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吸烟等是冠心病发病的主要因素[3],但青年人在临床表现、发病危险因素等方面有着自身特点。如短时间体质量增长过快、久坐、运动量过低、睡眠习惯差、饮食不合理不规律、情绪波动较大、吸烟等成为青年发病的诱因和危险因素[4]。本研究表明,青年组吸烟、饮酒及BMI水平均高于中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中老年组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等慢性疾病的比例高于青年组。本研究亦发现青年冠心病血尿酸明显低于老年组男性冠心病患者,推测血液中尿酸水平是老年冠心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这与其他文献报道相一致[5]。本研究通过多元回归分析表明青年组冠心病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吸烟。可能与吸烟在血管内皮功能的损害、血管痉挛的发生及加重炎症反应的进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破坏体内凝血及纤溶系统,在血脂及同型半胱氨酸升高均有明显相关性[6]。有文献报道显示随着BMI 的增高,冠心病的发病率亦呈上升趋势[7]。本研究显示青年组BMI明显高于中老年组,可见肥胖、超重在青年男性冠心病发病中扮演重要角色。
表2 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比较[例(%)]
冠心病在青年中起病累及罪犯血管多以单支病变为主,主要表现为左前降支病变。双支、多支病变以及左主干病变的比例低于中老年组,青年Gesini 积分≤50 分比例高于中老年组,此结果符合动脉粥样硬化随年龄增长呈上升演变的特点。在本研究提示无论青年组还是中老年组,左前降支血管都是最多受累的血管。本研究也发现中老年组侧支循环建立的比例较青年组高,推测与中老年患者缓慢起病,病程一般较长,有足够充分时间构建侧支循环有关,而青年组病程较短。因此在青年中心肌梗死的发病类型占大多数[8],而老年组中起病以心绞痛为主[9],这里可以得到合理解释。
本研究显示青年男性冠心病患者主要危险因素有吸烟、饮酒、超重或肥胖,且吸烟似乎在青年型冠心病中扮演的角色不容忽视。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主要以单支、左前降支病变为主。因此,青年人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为我们今后临床工作中诊断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提供了线索,有助于降低误诊率。并且控制BMI、戒烟、戒酒、低脂摄入,可能有助于减少青年男性冠心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