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吕祖谦对宋代古文文统的建构研究
——以《古文关键》为视角

2019-12-10陈婧张申平

关键词:文法评点古文

陈婧,张申平

作为南宋“东南三贤”之一的吕祖谦(1137—1181),主要生活在乾淳时期,当时他与朱熹、张栻齐名。《四库全书》收录了他的《古周易》《吕氏家塾读诗记》《左氏传说》《唐鉴》《历代制度详说》《宋文鉴》等17种著作。其在影响南宋学术发展方向、文学理论发展和创作经验总结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相对于朱熹的理学和陆九渊的心学,吕氏之学不是简单地呈现纠合二人学说的倾向,而是有着开放的心态和实践的理性。这种学术态度在文学理论和实践方面的表现也同样突出,本文以《古文关键》为视角进行研究,有助于考察吕祖谦的学统及文统地位。

一、吕祖谦学统思想概述

“文统”之明确概念是由唐代韩愈提出的。所谓文统,是指文学正统和文学传统,我国古代文统观的核心就是文学正统和文章正宗,其对后代古文文论的发展有极大影响。吕祖谦所属的金华学统是浙学的一个主要分支,也是南宋以来最重要的地域学术流派之一,其影响远达明清,且渐渐显现出文学特色。作为金华学统的代表人物,吕氏之学具有中原文献之传,怀有遗民文化之心,承担了斯文传承的历史责任。中原文献是北宋高度凝练的文化内核,对其传承具有独特的儒家文化历史使命感。基于中原文献之传的渊源,吕氏之学重视对历史文献的研究,为学无不稽之于文献,可谓“勋德行治皆在太史氏”。大体而言,吕祖谦学统具有以关洛为宗而旁稽载籍的特点,其为学途径和方式不矜门户,杂博多元;以广大为心,转益多师。吕祖谦推崇学术的自由和宽容,以极大的包容心来调和诸家争议,“陶铸同类以渐化其偏”,这是吕祖谦学统的基本精神和文化精髓。吕祖谦之散文具有融合程、苏早葩而晚实的特点,并受唐宋古文影响,其风格接近苏轼和王安石。其诗歌表达的情感内容主要为故国离愁、民生疾苦与济世宏愿,亲故深情、岁月感触与人生情怀,山川田园、自然风物与文人风流等。吕祖谦的写景诗歌古朴醇厚,意象鲜明,情景相生,颇有陶渊明、王绩等人的韵味。

南宋存在一个看似矛盾的突出现象,向来重道轻文的理学家们反而热衷于古文选本的编纂刻印,这背后必有强烈的驱动力。书院教学、传承家学和考场应试等只是外在的因素,内在的动因在于理学家们骨子里想借助古文文统来延续儒家道统。这就需要把儒家的文统用经典化的文学范本确定下来,“唐宋八大家”(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及其作品则成为首选。通过对“唐宋八大家”文统分析来表达理学家们的道统意识、文道观念,以及对古文传承脉络和文法等问题的看法。古今很多研究者认为,《古文关键》《宋文鉴》等选本并没有把“唐宋八大家”一些代表性的作品选出,究其原因是这些选本编选的目的所在。无论是出于有益于治道,还是弘扬儒家道统以及有利于科举取胜,大都不会把作家们表达日常生活感受、人生意蕴的鲜活文字选入,因为这些出自于真性情的篇章可能会有离经叛道的异端思想。虽然如此,“唐宋八大家”古文正统地位的确立,的确还是离不开南宋理学家们的大力助推。闵泽平指出:“真正从文章学的角度总结与完善‘唐宋八大家’艺术传统的,是南宋那一批声名显赫的理学家。其中,南宋浙东学者对于唐宋古文艺术传统确立的贡献最为卓著。”[1]到了南宋,刊印的古文文集有《三苏文粹》《苏门六君子文粹》等,还产生了标志性的四大古文选本《古文关键》《崇古文诀》《文章轨范》《文章正宗》。此外,还有所谓的“文则”“绳尺”等对古文经验展开系统的经验总结。南宋理学家对于编纂古文选本有着浓厚的兴趣,把它视为表达文学主张的主要途径和方式,他们同时也发展了古文评点之学和科场应试之学等,推动了古文理论的及时总结和长足发展。这方面成就最显著的当属吕祖谦。在南宋理学盛行的局面下,吕祖谦与朱熹等人有所不同,他不仅在学术上周转于学者们共同生存的文人圈子之内,调和朱、陆等人的思想争鸣,而且在文学领域也重视理学不轻视文学,并推动文统与道统二者之间的融合。吕祖谦的3部著述《左氏博议》《古文关键》《宋文鉴》集中体现了他的文统观念。此外,《吕氏家塾读诗记》《丽泽论说集录》《三苏文选》等也蕴含了丰富的文学思想资源。

二、《古文关键》对宋代古文文统的建构

“唐宋八大家”古文群体的出现,不仅表现了唐宋古文运动中古文理论和创作的最高成就,也构筑了唐宋古文文统谱系的主干。就整个中国文学史而言,“唐宋八大家”是古文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一环,上承秦汉古文之气脉,下启明清古文之门径。“唐宋八大家”之中的宋六家,是宋代古文文统的典范人物。宋六家文统的形成,证明了宋代古文家所主张的文统才是最符合文学发展规律、最具生命力的。虽然受儒家道统思想和理学家文统观的长期影响,在元、明、清时期依然有人推崇以道统为主导的重道轻文观念。因为宋代理学家具有政统、统系、谱系等重“统”的观念,促使他们去建构古文典范和理论体系,由此才促成了“唐宋八大家”文统的明晰化和定型化。

(一)《古文关键》的文统谱系观

1.确立古文经典,奠定“唐宋八大家”基础

吕祖谦对文章、文学有明确的统续观念。如隆兴元年(1163),吕祖谦接连中了博学宏词科和进士,他在《中两科谢主司启》中认为,初识邹、鲁之学,未知经术之学的渊薮;只有继承班固、扬雄的文统,方可识得古文词章之法”[2],可见他早有融合经术与文章之志。《古文关键》中的作品以朝代为编录之序,精心选取唐宋古文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苏洵、苏轼、苏辙、张耒八人之文60余篇。在八大家中,除了张耒外,其他都是“唐宋八大家”成员,因此可说《古文关键》之选评已经具备了“唐宋八大家”之雏形。

再者,《古文关键》在“唐宋八大家”古文群体的认同及其经典作品确定过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在吕祖谦之前,南宋王十朋就很推崇韩愈、柳宗元以及欧阳修、苏轼等唐宋散文名家。王十朋在《杂说》中指出:“唐宋古文可效法四大家的文风:韩愈的古朴,柳宗元的奇崛,欧阳修的纯粹,苏东坡的汗漫。”[3]明代《永乐乐清县志》称:“十朋所学,一出于正。自孔孟而下,惟韩文公、欧阳公、司马公是师,故其文粹然。”[4]王十朋不仅为学纯正,而且学文也取法韩、柳、欧、苏之统,故而为文纯粹。还有理学家朱熹,据说他曾编《昌黎文粹》《欧苏文粹》,这无疑也对“唐宋八大家”古文文统建构具有助推作用。吕祖谦不仅推崇韩、柳、欧、苏四家,还把“三苏”(北宋散文家苏洵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父子都列为古文学习的榜样,特意编辑了《吕氏家塾增注三苏文选》。在《古文关键》和《宋文鉴》中均收入了苏轼的大量作品,难怪朱熹会指责他“出入苏氏父子,波澜新巧之外更求新巧,坏了心路,遂一向不以苏学为非,左遮右拦,阳挤阴助”[5]。高步瀛则认为:“明清时唐、宋古文归宿于散文八家。而古文八家之编录选评则始于吕祖谦的《文章关键》。”[6]这段描述可谓全备,高步瀛看到了自宋到明清学界对“唐宋八大家”之文的真挚热爱,因为八大家古文自成一个文统典范体系,故而点评或者编纂“唐宋八大家”古文者不乏其人。在吕祖谦的《古文关键》之后,明代朱右的《六先生文集》也有包括“三苏”在内的“唐宋八大家”文集。唐宋派古文家唐顺之编选的《文编》收入的“唐宋八大家”作品与《古文关键》相同的作品达49篇之多。茅坤的《唐宋八大家文钞》收入的“唐宋八大家”作品与《古文关键》也有60篇作品重复。由此可见它们之间的前后继承关系,以及对唐宋经典篇目的确定所产生的合力作用。四库馆臣称:“坤(茅坤)善古文,最心折唐顺之。顺之所著《文编》,唐宋人自韩、柳、欧、三苏、曾、王八大家外无所取,故坤选《八大家文钞》。 ”[7]

2.描述古文文统谱系

当前,研究者已经关注到理学家在唐宋古文统谱系确立中所起的作用。黄强、章晓历认为,吕祖谦的《古文关键》是中国文学史上首部以韩柳欧苏古文作品为核心的文章选本。这部选本的出现,首次明确了秦汉文赋和唐宋古文的分野,是推举、集合“唐宋八大家”为古文家群体这一历史过程的源头[8]。《古文关键》表现了唐宋古文运动的发展脉络以及文统传承的线索。吕祖谦在《看古文要法》中,多处提到唐宋著名古文家的文统继承脉络。他指出:“看韩文法,简古。一本于经,亦学《孟子》。学韩简古,不可不学他法度,徒简古而乏法度,则朴而不文。”“柳文文法则是关键。出自于《国语》,当学他好处,当戒他雄辩,议论文字亦反覆。”“看欧文文法出于平淡。祖于韩子,议论文字最反复。学欧平淡文字,必学其渊源,徒平淡而无渊源,文章则显得萎靡不振。”[9]2“苏文文法在于波澜。出于《战国策》《史记》,亦得关键法,当学他好处,当戒他不纯处。”“看诸家文法:‘曾文:专学欧,比欧文露筋骨。’‘王文:纯洁,学王不成,遂无气焰。’‘秦文:知常不知变。’‘张文:知变不知常。’‘晁文:麄率,自秦而下三人皆学苏’。 ”[9]2古文文法之统是“唐宋八大家”文统的核心,吕祖谦不仅分析了韩文法度的“简古”、苏文法度的“波澜”,也提醒后学在因袭唐宋古文家文法之时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把上述人物列入表格,他们之间学习对象和学习者的大致关系如表1所示。

表1 学习对象和学习者的大致关系

(二)吕祖谦的古文文法观

《古文关键》之写作,源于对应试读书人写作技能的指导需要。吕祖谦晚年亦重视传授门人学子写作技巧,故在写作和评点文章时提倡固定的写作体式,这体现了吕祖谦注重作文之格式、讲究作文之文法,并非朱熹所谓的“助长文字奸巧之弊”。学者郭玉衡认为,吕祖谦作文不同于两宋学者的“为文而无意”,其创作与点评则“大有作法”,为读书人研习科举古文提供了一套文法示范的体式。其注重评点与创作技巧的文法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文采,不废辞章

吕祖谦认为:“辞章,古人所不废。然德盛仁熟,居然高深,与作之使高,濬之使深者,则有间矣。愿更留意于此! ”[10]他甚至认为,只要文章“不害正”,即便是辞藻方面有所追求也是合乎情理的。在给周必大的《与周丞相(子充)》中,为遭到赵汝愚封驳弹劾的陆游辩护道:“子直词翰隽发,多识典故又趣向实,不害正,推弃瑕使过之义,阔略亦何妨?”[11]

当然,他反对空有文采的文章,认为“无文学者,恐人轻其无文学,必外以辞采自衒。实有者却不如此”[12]19。真正的文学大家,是不会只追求华美辞藻的。其在《太学策问》中也明确反对“岂角词章、博诵说”的无用之文:“盖尝论立心不实,为学者百病之源……今日所与诸君共订者,将各发身之所实然者,以求实理之所在,夫岂角词章,博诵说,事无用之文哉! ”[12]84对于如何处理好辞章与实用的关系,他指出,为文要恪守“修辞立其诚”的原则,这在《丽泽论说集录》中有详细的阐述:“‘修辞立其诚’,此乃下工夫处。大抵人之于辞,当谨其所发。辞之所发,贵出乎诚。敬修于外,而不修于内,此乃巧言令色,非所谓修辞。 ”[12]4

2.重视行文程式和技巧

正是为了解决南宋学子科举应试无所适从、难以得其门而入的苦恼,才有善为人师的吕祖谦之《古文关键》的产生。此书极受广大科举士子的推崇,精评古文,文从字顺,使得求学者的求学精神为之一振,行文自信心大增。传统的古代散文家认为,写文章不应有固定的文法体式,只要作者有一定的文学审美素养,激发出文学灵感,文章自然就会喷薄而出、水到渠成。吕祖谦是当时讲究作文文法的先驱者,其讲求行文程式和表现创作技巧的示范、实战效果非常突出。

《古文关键》是一种对文章范式的点评,“关键”是门径、诀窍之意,该书精选唐宋名家名作,稍加点拨,以昭示后学“古人作文之法之妙”。吕祖谦以理学家的身份,重视文学,故此才有散文评点著作《古文关键》的产生,也从此确立了宋代的评点传统以及相关的惯例和规范,这种不同于传统文论的文学批评形式,引导了南宋的文学点评风尚。祝尚书认为,该书以具体作品为评点主体,极为详细地论述了适用于古文、时文的写作文法与技巧,一改前人象喻式的抽象描述法,使文章写作进入了循章依法的新阶段,从理论高度上讲,具有极其重要的文章学意义。这种重视“文字体式”的文章观为后世散文、小说、戏曲的评点提供了借鉴[13]。《古文关键》在评点学发展历程上具有很高的地位和价值。著名文学批评家孙琴安曾赞道:“《古文关键》开创了中国对散文评点的风气,在中国评点文学史上具有非常重要和独特的地位”,这种地位体现为3点:一是“第一次从文学的角度来评点散文”;二是“第一次从文学本体论来评议文学作品本身”;三是“以一种全面的评议方式出现于文坛”[14]。 《古文关键》的评点形式多样化,涉及到总评、分评、旁评、题评、尾评等种类。吴承学曾指出,《古文关键》是南宋文学批评新风气兴起的标志:写作实用方面注重分析文章的结构形式、用笔技巧,而基本不涉及内容,这在以文以载道、文以明道之风气为学术主流的宋代文坛,确是非常值得注意的。另外,吕祖谦本身是一位理学家,却开创了一种纯形式的文学批评,这种现象促使我们对宋代理学与文学的关系问题作进一步的考察[15]。《古文关键》作为“为论文而作,不关讲学”的著作,全文开篇提出了评点文章的4个主张:“第一看主题思想”;“第二看整体文势”;“第三看结构安排”;“第四看细节处理”。此外,在“第纲目、关键”中,又详细论述了如何使主题首尾呼应,如何铺叙次第,如何抑扬开合。归纳而言,《古文关键》的评点内容主要包括立意、结构等方面,但最重要是文章结构体式方面,充分反映了吕祖谦的文章观。立意方面,所谓的“主张”“主意”“大意”等均为立意。关于立意,该书中有诸如“用意下句”“意深而不晦”“意常则语新”“意思新转处多则不缓”等语句。《古文关键》特别强调文章的布局谋篇,也就是“文字体式”和体势安排,其具有重要的文章学价值。《古文关键》实际上也是对唐宋古文创作成就进行的理论总结,其评点理论直接影响了后来的文学评点。

吕祖谦在谈文论艺、指点评论、编撰著述时,有意识地把古文家和理学家们的经典作品相提并论,赋予它们同样的评说语境。此后,魏了翁、真德秀等理学传人,在思想观念和文学主张上自觉地把文与道、文与理统一起来。由于古文文统对于宋代儒学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南宋浙东学派学人叶适等人“为道皆著于文”,他们多以文学而闻名,浙东学统与文统高度融合,当时的浙东学者大多具有“流而为文”的趋向。

三、吕祖谦文统观的创作实践及其影响

吕祖谦在短暂的一生中留下了著述62种,其中《东莱文集》集中体现了他的文学创作成就。吕祖谦于隆兴元年二月进士及第,四月中博学宏词科,一年两中,《荆溪林下偶谈》卷三谓之:“东莱早年文章,在词科中最号杰然者,然藻缋排比之态,要亦消磨未尽。中年方就平实。”[16]杨万里称赞他:“穷经讲道,不但文字……沾丐绪余,亦名佳士。”[17]《宋史》载:“召试馆职。先是,召试者率前期从学士院求问目,独祖谦不然,而其文特典美。尝读陆九渊文喜之,而未识其人。考试礼部,得一卷。曰:‘此必江西小陆之文也。’揭示,果九渊,人服其精鉴。 ”[18]可见,吕祖谦不仅“文特典美”,而且,对于文学有着独特的审美鉴赏能力,乾道八年,吕祖谦在担任省试考官时,居然一眼就认出了陆九渊的文章。

吕祖谦认为,学者当交接同志,相与切磋,但若不讲科举之业,学者们就“望风自绝”,对于重视学术、主张经世致用之学的吕祖谦来说,独居山野、皓首穷经并不是他的愿望,其很想有所作为,在举业传授中选择“质美”的文章告语学子,也算是一种积极的努力。可见,好为人师的他采取的是务实治世的态度,希望在当时的科举制度下,为后学者提供一些切实的帮助。为与自己经世致用的观念相符,吕祖谦的作品主要是儒学著述、应制公文和人际应酬方面的内容。相对比较纯粹一点的文学作品主要是一些诗、词、散文和四六文,当然大多是应酬唱和文字。据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全宋诗》统计,其中诗歌有115首。此外,吕祖谦还创作有大量的记、序、斋铭、行状、祝文、赞、辞、题践、尺牍、挽章、墓志铭、祭文等。吕乔年为其《文集》作序曰:“乔年闻之先君(吕祖俭)曰:‘太史之于文也,有不得已而作,故今所传,诗多挽章,文多铭、志,余皆因事涉笔,未尝有意于立言也。 ’”[19]

吕祖谦散文融会程、苏二人早葩而晚实的特点。受唐宋古文影响,其风格接近苏轼和王安石。元朝吴子良在《筼窗集续集序》中写道:“自元祐后,谈理者祖程,论文者宗苏,而理与文分为二。吕公病其然,思融会之。 故吕公之文,早葩而晚实。 ”[20]所谓“早葩”,指有学习苏轼文风的倾向。陈康黼在《古今文派述略》中说:“南渡以后,国势变而文亦不振。周子充之宽廓、陈君举之空疏、叶水心之平实、陈同甫之粗豪。当时号称能文者,尚难免此弊。惟吕祖谦文笔俊爽,颇能步武东坡。第《博议》一书,乃其少作,未免有掉弄虚机之诮。朱子亦谓:‘伯恭之文,失之纤巧。’诚不易之论也。故南宋之文,必以朱子为大家。”[21]所谓“晚实”,指有追求王安石文风的趋势。韩淲的《涧泉日记》卷下曰:“吕伯恭晚年文字体制,人疑其学荆公。”[22]

吕祖谦编撰的《古文关键》是有关“唐宋八大家”经典古文的评点之书,其内容体系极为完备,精选唐宋散文大家韩、柳、欧阳、曾、苏、张文共60余篇,他们大多为“唐宋八大家”之成员。由此可说,《古文关键》已具备了“唐宋八大家”的雏形,他勾画了古文运动的发展脉络以及文统传承的线索。吕祖谦的《古文关键》提倡“以古文为时文”的写作路径,以唐代韩愈、柳宗元以及宋代欧阳修、“三苏“等人的作品为典范,以儒家道统为宗旨,通过指点古文写作来弘扬古文文法,在客观上起到了建构古文文统的作用。“关键”是门径、诀窍之意,该书精选唐宋名家名作,稍加点拨,以昭示后学“古人作文之法之妙”。胡凤丹在《重刻古文关键序》中认为,乾坤以阖辟为核心要素,人身以筋骨为主体结构,这是寻常天道。若是文章无结构关键,辟若枯树之枝,死兽之鞟,躯壳虽存,而文气尽失。因此,如若不知作文之法,无以作一家之文,不读先生评点之书,不知古人作文文法之妙[23]。《古文关键》通过点评唐宋名家经典古文的绝妙佳处,指导举子提高创作技巧,同时也概括了古文文法之统,建构了一个古文写作的规范体系。这是此书更大的意义之所在。

类似于吕祖谦这种自觉总结古文文法的做法,在当时蔚然成风。如楼昉早年师从吕祖谦,亦长于史学。其《崇古文诀》不分文体,以时代为序,对古文加以点评。四库馆臣认为:“此书篇目较备,繁简得中,尤有裨于学者。盖昉受业于吕祖谦,故因其师说,推阐加密;正未可以文皆习见而忽之矣。”[24]诸如吕祖谦师徒这样热衷总结古文文法规律之人,在当时不为少数,这对于古文文统的推广和传承具有重要作用。

吕祖谦有着比较强烈的文统观念,进一步促使了“唐宋八大家”文统群体和文统概念的形成。关于唐宋古文的发展脉络及文统传承线索,吕祖谦在《看古文要法》中进行了多次描述,对于著名古文家的文统渊源也有精准的揭示。除了进一步明确“唐宋八大家”这一古文文统核心群体外,《古文关键》还对明清时期的古文理论和创作实践的影响也颇大。吕祖谦基本确定了“唐宋八大家”成员,这直接影响了明代万历七年(1579)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的付梓面世,从此,正式确立了被广泛认可的“唐宋八大家”。明代唐宋派反对“前后七子”“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文学主张,明确以“唐宋八大家”为创作楷模。受到《古文关键》评点之法的影响,归有光在《文章指南》中也有《归震川先生总论看文字法》《归震川先生论作文法》等著述。唐宋派古文家唐顺之编选的《文编》所收入的“唐宋八大家”作品与《古文关键》相同者高达49篇之多,茅坤的《唐宋八大家文钞》与《古文关键》更是有60篇重复,他们在选择经典篇目方面有着前后继承的关系,以及隔代共鸣的文统共识。

宋代古文文统理论发展的一大成就是“唐宋八大家”典范地位的确立,尤其是吕祖谦的《古文关键》树立了“唐宋八大家”之雏形,描述了唐宋著名古文家的文统继承脉络,这直接影响了明代茅坤的《唐宋八大家文钞》对“唐宋八大家”概念的确定。宋代古文文统理论及其实践对于元、明、清的古文理论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是对“唐宋八大家”创作经验的总结和升华,也是唐宋古文运动发展内在规律的体现,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

猜你喜欢

文法评点古文
中古文學劄叢之二(五題)
古文中走出的“超能力者”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文法与经济管理学院简介
读《隶定古文疏证》札记
西夏文铜镜的真言文法与四臂观音像研究
25年呵护患病妻子不离不弃
让自由评点与专题评点“比翼齐飞”
翻译擂台(116)评点
二义性文法的SLR(1)分析器的直接构造方法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