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2019-12-10陈勇张磊冰

智慧健康 2019年32期
关键词:失血性限制性休克

陈勇,张磊冰

(贵州省人民医院,贵州 贵阳 550002)

0 引言

创伤失血性休克(THS)是急诊外科比较多发的一类急危重症,病死率极高[1]。液体复苏是救治THS患者的一种重要手段,但具体复苏方式不同,对患者预后也有明显的影响[2-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急诊外科于2016年2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28例THS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创伤是由交通事故、高空坠落、重物砸伤等造成,均有创伤失血性休克表现;符合创伤失血性休克的诊断[4]。通过电脑随机分组,A组与B组各64例,采取统计软件处理该两组THS患者间的年龄和ISS评分,P>0.05,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提供常规基础救治,具体包括建立有效循环、监测生命体征、供氧、控制出血、心电监护等措施。其中A组在上述条件下接受充分液体复苏,快速给予患者输注大量血浆以及复苏液(晶体与胶体比值大约为3/1),直至收缩压(SBP)维持在90 mmHg以上。B组在常规基础救治下接受限制性液体复苏,先经静脉给予患者输注适量的血浆、复苏液,观察其SBP变化情况,若SBP >60 mmHg,则限制复苏液体的输注量与输注速度,让SBP维持在70~90 mmHg,让平均动脉压(MAP)维持在50~60 mmHg。

1.3 评估项目

记录两组的观察指标:①输入的复苏液体量;②凝血酶原时间(PT值);③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值);④急性肺损伤(ALI)发生率;⑤死亡率。

1.4 统计数据分析

本次研究选择SPSS 19.0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以P<0.05为准,说明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A组与B组的输入的复苏液体量与PT值、APTT值记录结果

A组与B组输入液体量的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入院时PT值、APTT值差异相当,P>0.05,无统计学意义;复苏后,B组PT值、APTT值升高不及A组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A组与B组的输入液体量与PT值、APTT值记录结果()

表1 A组与B组的输入液体量与PT值、APTT值记录结果()

2.2 A组与B组的并发症与死亡率统计结果

B组患者发生ALI的概率相比A组均显著下降,P<0.05,有统计学意义。A组和B组患者死亡率相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A组与B组的并发症与死亡率统计结果[n(%)]

3 讨论

限制性液体复苏是近年临床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液体复苏概念,主张在患者尚未接受外科干预止血处理前,将其血压维持在一定的水平,既可适当改善机体重要脏器的血流灌注,又可避免影响机体内环境以及代偿机制,从而减少各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救治成功率[5-8]。

此次研究中,我院在部分THS患者中实施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发现B组患者经此救治后在液体输入量方面较A组大大减少,相关凝血功能指标(PT、APTT)明显低于A组,救治期间虽有患者出现ALI,但发生率较A组均显著下降,与相关文献看法大致相同[9-10];提示限制性液体复苏在THS患者中的应用是可行的,能够有效避免过度补液而引发的“死亡三联征”的风险。

综上所述,限制性液体复苏相对于充分液体复苏对病人的预后有一定的优势,它可以减少输入复苏的液体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创伤性凝血病的发生,对改善THS患者预后有一定的作用。但本次研究样本量较少,非多中心研究,研究结果的有效性还有待多中心的临床实践检验。

猜你喜欢

失血性限制性休克
分析妇产科治疗失血性休克治疗的相关手段
因“限制性条件”而舍去的根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失血性贫血
谨防过敏性休克
骨科手术术中限制性与开放性输血的对比观察
髁限制性假体应用于初次全膝关节置换的临床疗效
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失血性休克大鼠早期肺损伤的治疗作用
55例异位妊娠破裂休克的急救护理体会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麻醉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