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靠创新驱动实现稳定脱贫逐步致富持续发展

2019-12-10农业科技报社杨宇航

中国农村科技 2019年10期
关键词:木耳山村攻坚

文/农业科技报社 杨宇航

正值国家第6个扶贫日到来之际,本刊以科技部定点扶贫县的科技扶贫工作为重点,聆听第30届科技扶贫团的心声,分享科技助力脱贫攻坚的宝贵经验。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坚持不懈地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以创新驱动增强贫困地区内生发展动力,取得了决定性的进展和历史性的成就,创造了我国减贫史上最好的成绩,谱写出人类反贫困历史的新篇章。

率先“摘帽”脱贫 小康路上再出发

在井冈山深处、黄洋界脚下,坐落着一个叫做“神山村”的小村庄。这里山高坡陡、土地贫瘠、交通不便,曾是井冈山一带典型的贫困村。2015年,全村54户231人,人均可支配收入3300元,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1户50人,贫困发生率22%。

2016年2月2日,农历小年的第二天,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迎风踏雪来到这里,看望慰问贫困群众,共商脱贫攻坚之策,给大家拜年。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深深刻在乡亲们的心里。

红色是井冈山的魂。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先辈在这里以坚如磐石的信念点燃了全国革命胜利之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神山村红军后代正以坚定的决心意志,在脱贫致富的征途上勇闯新路,奋力开创美好生活。

左香云是烈士的后代,是神山村的名人。20世纪90年代,不到20岁的左香云外出打工没多久就选择返乡,誓言“要做出自己的产品”。为了摆脱贫困,他尝试了很多办法,修摩托车、卖手工艺品、做竹品加工……他辛勤劳作,坚持不懈,终于选准了利用本地丰富的毛竹资源加工竹制品的创业之路。如今,他与人合伙开办的竹艺品加工厂产品销往全国各地。2016年他还注册了“神山竹”商标,打造用竹筒装米酒的神山竹酒。他说:“一根竹子做笔筒一般卖60元,现在做神山竹酒可以翻倍。还是要走特色创新之路,提高附加值。”左香云的厂子一年需要上万根毛竹,户户有竹林的村民都有了增收机会。

近几年,在外务工的村民们发现,神山村驶入了脱贫致富的快车道,家乡变化太大了,于是纷纷返乡寻找希望,至今已有上百人,彭展阳就是其中一个。他原本在山外一家企业的技术部工作,2016年总书记来神山村考察后,他毅然决定回乡发展。

彭展阳几经辗转瞄准了乡村旅游,感到这是神山村值得深挖的一个富矿,可以开拓思路、深耕细作。在乡、村的大力支持下,2017年年初,他和几个村民发起成立神山村旅游协会,围绕统一标准、对接资源、做好统筹的目标,多次组织旅游接待服务培训,大力推进美丽庭院建设,统一农家乐配套设施,统一饭菜种类、质量和价格。2018年,彭展阳带领村民成立神山村商务服务有限公司、好客神山乡村旅游有限公司,还创办“神山糍粑”体验旅游项目,实现了村民和村集体同步增收。现在,神山村有16户村民发展农家乐,50%的村民参与到乡村旅游服务中,旅游成为村民增收的主渠道。

如今,神山村青石路绵亘蜿蜒,白墙黛瓦的客家民居错落有致,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200元,昔日的穷山村变成了“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村民们说,是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使神山村神气起来了!

神山村旧貌换新颜

在井冈山,像神山村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在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的鼓舞下,神山村正阔步行进在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大路上,必将书写更多的致富故事。“率先脱贫‘摘帽’不是最终目标,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才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井冈山市委书记刘洪说。

脱贫致富 创新驱动是“法宝”

“这年头,没科技,干不成大事儿。”这是江西省永新县龙田乡荣天村山木子基地负责人贺晓忠运用科技实现农业“智慧化”升级的深切感受。“用无人机打药施肥,3小时能完成200亩莲塘,这是人工无法比拟的效率。”这两年,贺晓忠陆续完成了多项农用机具的发明创造,申请了10项专利,成为村里名副其实的“发明大王”,带着乡亲们走出了一条科技脱贫致富路。

近年来,永新县着力提高种桑养蚕、蔬菜种植、水产养殖等传统农业产业的科技含量,不断在强化培训指导、搭建科技平台和引用先进技术上下功夫,综合集成优质高产新品种(组合)、稻油轮作、智能灌溉、统防统治等农业先进技术,推广机械化、规模化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逐步完善基础设施,推动农业产业向“智慧化”升级发展。2018年4月,永新联合西南大学、浙江农科院、省蚕茶研究所等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组建成立了永新县蚕桑富民产业院士工作站,为蚕桑产业发展打了一针“强心剂”。全自动取茧机、微耕机、伐条机等新型农机具的引进和应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养殖批次从5批次提高到12批次,亩桑产值提高3000余元。截至2018年年底,永新县1648户贫困户种桑养蚕,户年均收入达1.6万元。

“永新永新,永远创新”,永新县委书记肖兵表示,脱贫“摘帽”后,永新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驱动力,让科技更好地服务于脱贫成果巩固和乡村振兴事业。

产业项目带动 科技助力扶贫

屏山县地处金沙江和岷江流域,是库区搬迁移民县,也是科技部对口扶贫的国家级贫困县。

2019年5月18至5月25日,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会同四川省科技厅组织了流动科技馆进屏山活动,把首都北京的科普资源送到屏山县,开展了科普惠民、科技扶贫的实践行动,并向屏山县捐建了青少年科技创新操作室,把大城市的科普资源送到老少边穷地区,为科技扶贫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和成功探索。

2019年6月13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茶叶木耳扶贫产业链提质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启动会在屏山县召开。项目围绕屏山县茶叶、木耳产业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瓶颈问题,开展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推广,旨在激发产业创新动能,推动茶叶、木耳产业提质增效,壮大茶叶产业以及木耳产业,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梳理屏山县发展脉络,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乌蒙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重点县,县域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底子薄。为应对改变,屏山县党委、政府提出了“一纺二硒三旅游”的产业发展战略。2019年2月底,该县成功引进“年产9000万支纺织专用纸纱管项目”和“年产1000吨针织大圆机面料项目”两个纺织项目。这是近三年来落地屏山的第19个和第20个纺织项目,也将纺织领域招引总投资推高到102.8亿元,实现用工2800人,吸纳贫困人口385人。屏山县正加速聚集、逐步形成除印染织布以外的纺织全产业链条良好态势,百亿纺织产业园初见雏形。

地处进出大小凉山咽喉之地的屏山县,金沙江、岷江穿越全境,辖15个乡镇(其中有2个彝族乡),总人口32万。自新一轮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中央、省、市58家帮扶单位和浙江嘉兴市海盐县(东西扶贫协作)共选派干部146人到屏山开展帮扶工作。

开准科技“药方子” 拔掉贫困“穷根子”

2019年9月17日,柞水县委常委、副县长利斌受阿里巴巴集团邀请化身主播,参加在北京举办的2019丰收节公益直播盛典,销售柞水木耳等特色农产品。在短短十几分钟时间里,销售柞水木耳1.5万单,总计3.2万袋、55.2万元。

近年来,柞水县紧抓科技部定点帮扶机遇,充分借力科技部联系全国高校院所、科研机构优势,围绕木耳菌种选育、标准化生产、产品研发示范、废弃菌包综合利用等关键环节攻关,木耳产业实现由小到大、由有到优、由弱到强的转变。现已建成年产1亿袋的菌包生产线,带动3000多户群众以土地入股、6000多户贫困户以扶贫资金入股,实施大田栽培2000万袋,产业覆盖51个贫困村,通过“企业+贫困户+村集体经济”和“借袋还耳”“借棚还耳”的利益链接机制,将60%以上的贫困户都镶嵌到木耳产业链中。

同时,柞水县以创建科技创新驱动县域经济发展示范县为抓手,深入推进科技扶贫“百千万”工程,持续加大科技扶贫投入,强力推进科技项目建设,为脱贫攻坚注入科技动力。

首先,引进“三区”人才21名、省级科技特派员67名,下派县级科技特派员37名。创新“三联三帮三带”科技扶贫新模式,制订《“十三五”科技扶贫规划》等系列文件,建立科技扶贫“四级联动”体系,将科技产业扶贫工作作为帮扶单位、领导班子和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全程跟踪帮扶效果。

其次,以科技创新驱动县域经济发展示范县、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新型县“三个创建”为主线,启动建设以柞水县为核心区的商洛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建科技示范镇5个、示范村30个、示范户500多家。累计投资1.7亿元,建成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柞水分中心、中医药博览馆等科技创新平台,培育创客团队16家,年创产值2.8亿元。大力实施科技扶贫项目,依托西川木耳小镇技术研发中心成功培育玉木耳、金木耳等珍稀食用菌,建设五味子标准化千亩大田栽植等6个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带动贫困户3000多户,户均增收1700元。

同时,围绕木耳产业“1153”计划实施和木耳小镇建设,争取陕西省科学院在柞水建成木耳技术研发中心,引进吉林农业大学李玉院士团队破解木耳产业发展科技瓶颈。累计立项中央、省、市科技项目38个,实施县级科技项目47个,建设示范园区8个,建成县电子商务中心,培育电商企业45家,发展特色养殖15家、农特产品深加工企业8个,带动贫困户就业1000多人,户均增收3000多元。

当前,柞水县正在开展“比责任落实、比尽锐出战、比精准举措,提升脱贫质量”的“三比一提升”行动,“比学赶超”的氛围愈发浓厚。唱响决战“三部曲”、众志成城“摘穷帽”、攻坚克难“拔穷根”已经成为脱贫决战时期16万柞水人民最为豪迈的誓言。

科技创新驱动 催开致富蓓蕾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一曲《东方红》在唱响神州大地的同时,也让许多人知道了佳县。

“陕西佳县,人美枣甜。”今年59岁的武子生从小生长在黄河岸边的陕西省佳县武家峁村,18岁起他就担任村干部,带领群众苦干实干大栽枣树,使全村1600多亩耕地变成了枣林地,成为远近闻名的红枣专业村。正常年景红枣人均收入4000余元,在全县率先实现了小康目标。他还率先成立了千年枣业合作社和红枣加工厂,注册了品牌,运用自己独特的加工技术生产出的红枣产品远销省内外。武子生不但自己走上了致富路,而且帮助周边群众解决了红枣销售难题,带动群众共同富裕。

2019年5月16日,国内知名互联网电商“有田生活”佳县消费扶贫种养殖基地签约仪式在佳县刘家山乡便民服务中心小广场举行。刘家山乡拓家硷村是全陕西省三个深度贫困村之一,“有田生活”将拓家硷村作为佳县开展订单农业的第一个试点村,签约土地面积达400亩,覆盖128户农民。该企业将深耕农村,为农服务,助力区域实现精准扶贫、可持续脱贫。

江西省永新县龙田乡荣天村白莲产业,图为农忙时节村民采摘莲子。

2019年9月30日上午,佳县方塌镇谢家沟村机器声隆隆,万亩渗水地膜高粱正在收割。当地种植的高粱是在科技部的支持下,引进了最新的渗水地膜高粱机械化穴播技术,高粱每亩可增收500斤,为贫困户带来了直观的收益。根据目前测产,全县高粱平均亩产超过1500斤,总产量达8000万斤以上,总产值约1亿元。种植地域涉及全县14个乡镇、160个行政村、6000多户农民,其中贫困户2120户。

佳县把种植优质高粱作为全县脱贫攻坚的一项重要产业来抓,种植户按照统一规程种植,公司、专业合作社负责统一收购,可实现机械化耕种、收割,并与陕西西凤公司签订高粱购销协议,确保高粱有销路,能增收。这让农民看到了希望,更加坚定了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这些实用技术,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扶贫攻坚、农民增收对接起来,开辟了一条特色农业产业扶贫的新途径,为佳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精准脱贫攻坚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统筹推进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扶贫工作采取超常规举措,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科技扶贫工作成效初步显现,科技扶贫品牌影响力大幅提升。随着精准扶贫的深入推进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确立,扶贫已从以解决温饱为主的阶段,转入解决“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的新阶段,成千上万个贫困村的命运被彻底改变。

科技特派员大军深入脱贫攻坚第一线,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带着农民赚,开展科技服务和创业式扶贫,实现精准脱贫。

围绕贫困地区、革命老区特色支柱产业、生态农业,转化推广5万项以上先进适用技术成果,形成“一县一业”“一乡一品”。

“行百里者半九十”。今明两年全国脱贫攻坚任务仍然艰巨繁重,剩下的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难啃的“硬骨头”。科技扶贫作为脱贫攻坚战役的重要和关键因素,需要发挥更大的作用,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科技在扶贫工作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科技扶贫的工作力度,对于贫困地区群众稳定脱贫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赠人千金,不如授人一技;家有千金,不如一技在身。”贫困村和贫困户大多处于老少边穷地区,交通不便、环境恶劣、耕地匮乏、水源欠缺。由于交通通讯落后,大多数贫困地区的群众思想落后,文化科学素质和科技能力偏低,生产能力弱。物资扶贫只能解决一时,科技扶贫可以解决长远,人的经济收入与人的科学文化知识有很大的关联。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科技”与“扶贫”应有效结合起来,引导科技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为扶贫战场注入科技力量,打响科技扶贫新战役。

加强科技服务,让科技带领农民脱贫致富。以科技手段降低我国贫困人口的关键就是提高扶贫地区的农业科技服务水平,农村贫困人口的农业科技发展水平直接决定了我国农村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加强基层科技服务、提升精准扶贫力度为重点,针对农牧民普遍关心的问题,安排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提供咨询,引导农民依靠科技走快速致富的道路。

加强示范基地建设,带领更多的农民勤劳致富。完善农业示范基地的设施,引进先进的农业机械,继续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力成本,保证利润的持续增长。大力扶持特色基地建设,推进产业化经营,强化产业链的连接。例如,形成集生产、展示、服务、观光、休闲于一体的农业基地,同时建立农产品深加工基地,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加强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农民依靠科技走向富裕的能力还较低,许多农民不懂科学知识,不会运用科学技术科学种田,这与农民文化科技素质差、农村适用技术的推广还达不到应有的广度和深度有极大关系。通过科技培训,使每个劳动者都能掌握农业适用新技术,不断提高种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技术水平,大力推广现有科技成果,以推动固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加强科普宣传,提供农业实用技术、惠民政策。农业知识科普宣传活动旨在提高农业生产力,以科学武装种植技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维护社会稳定。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一旦被广大农民所掌握,就会变成强大的生产力,促使农村经济和农村面貌发生深刻的变化。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和主要着力点。脱贫攻坚战中科技扶贫工作通过科技攻关、成果转化、要素对接等一系列行动发挥科技创新在精准扶贫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围绕“精准扶贫、智力扶贫、创业扶贫、协同扶贫”,瞄准贫困地区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具体需求,通过开展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平台建设、要素对接、创业扶贫、教学培训、科普惠农等行动,形成贫困地区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模式。

2019年10月17日是第六个国家扶贫日,也是第27个国际消除贫困日。当前,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决战决胜的关键时刻。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敢于担当,主动作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科技点亮农业发展更为广阔的道路,将科技与扶贫深入结合,实现可持续发展,让乡村振兴更有力量。

猜你喜欢

木耳山村攻坚
粉色木耳你见过吗?
山村日出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山村之晨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巧洗木耳
山村晚归
发现木耳
偏僻山村有个“五老”帮扶队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