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繁殖障碍疾病的防与治

2019-12-10王顺华陈彪

中国动物保健 2019年7期
关键词:肌注细小发情

王顺华,陈彪

(重庆市忠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金鸡镇站 重庆 404318)

猪繁殖障碍疾病又称繁殖障碍性综合征,是以猪群出现繁殖障碍为特征的疾病总称。

1 猪繁殖障碍疾病产生的主要原因

通过养殖实践和临床治疗等调查研究发现,导致猪繁殖障碍疾病发生的原因有多种多样,既包括细菌病毒因素、遗传因素,又包括环境因素、营养因素等,既可单一因素发病,又可多因素共同致病。

1.1 病毒因素

病毒是导致猪发生繁殖障碍疾病的主要原因。在临床上,常见的引发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病毒种类包括猪伪狂犬病毒、细小病毒、肠病毒、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等。同时,相关研究还表明,由猪细小病毒所引起的母猪繁殖障碍,主要从亚临床感染开始,侵染足月或接近足月的胎体,从而导致母猪产木乃伊胎、死胎等情况的发生。

1.2 营养因素

在生猪养殖过称中,部分养殖户为提高母猪生产性能和猪场养殖效益,会采取给母猪喂养高能量、高营养日粮的形式,使母猪更快达到发情期。导致母猪因为食用过多、缺乏运动而出现肥胖症状,引发卵巢、子宫角、输卵管等部囤积大量脂肪,导致卵泡变形,增加母猪肥胖性不孕的风险。

2 猪繁殖障碍疾病的防与治

为降低猪繁殖障碍疾病的发生率,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来干预,以确保母猪繁殖性能,提高猪场养殖效益。

2.1 做好消毒和防疫工作

病毒是导致猪繁殖障碍疾病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降低病毒因素对该病的影响,相关部门要做好猪伪狂犬病毒、肠病毒、细小病毒等的防疫检疫工作。如对猪细小病毒的预防,可接种猪细小病毒病灭活疫苗。特别是对于发生过猪细小病毒感染案例的猪场,要将5月龄左右的后备种猪分两次进行免疫接种,两次免疫时间间隔21d。目前,对于猪细小病毒感染病理,尚未有特效药,具体治疗措施一般为:对于流产或产死胎的母猪,可在其饲料中添加抗菌药物来防止感染;对于延时分娩的病猪,需及时采取注射氯前列醇进行引产,同时加强对病原菌的监测,做到尽早发现,尽早干预。

2.2 科学供应营养

妊娠期的母猪是生产者,也是消耗营养最多的消费者。在这一时段,要保证母猪营养充分、均衡,膘情适中,这是母猪正常发情、繁殖的基础。为此,养殖户要科学配比母猪日粮,及时补充蛋白质、钙磷元素、能量以及食盐等。同时还要密切观察母猪体况,发现疾病要及时医治,待其愈后再进行免疫接种。

3 治疗

1)对于细菌、病毒等因素引起的猪繁殖障碍疾病,应以抑杀病原微生物和提高猪只免疫力为主。同时诱导其及时发情。目前,对于本病尚无特效药,因此要加强疫苗免疫。对尚未染病的猪群,紧急接种相关疫苗,同时配合使用黄芪多糖注射液来防止应激,增强免疫效果;对于一些疫病,可使用抗猪伪狂犬血清、抗猪瘟血清等高免血清来抑制病情发展,同时配合使用干扰素、黄芪多糖等药物,促使患畜尽早康复;对钩端螺旋体、衣原体感染类疾病,可以使用头孢菌素、四环素、青霉素等药物进行治疗。

2)对于非传染性因素所导致的猪繁殖障碍疾病,应及时消除炎症,促其尽快恢复繁殖功能。如卵巢囊肿可使用黄体酮15~20mg/次,肌注2~5 次,再利用直肠检查来判断卵巢的反应性,反复使用1 次;乏情,可在母猪断奶后就开始让其自由接近种公猪来诱导发情。对于断奶后3~5d 后仍不发情的母猪,可通过肌注200~800IU 的血促性素促其发情,肌注1~2 次,发情后再肌注500IU 的绒促性素。

4 结束语

总之,针对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由于其病因多样且尚未完全明确,故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与主要影响因素,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加强对该病的防与治,保障养殖效益。

猜你喜欢

肌注细小发情
ALA-PDT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肌注治疗尖锐湿疣的效果观察
奶牛产后首次发情行为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
肌注有机磷农药致急性重度中毒2例
小小的小里
大风吹
不同来源PMSG对肉山羊同期发情及排卵效果比较
为善小 传播爱——乐善好施从细小处开始
影响氯前列烯醇诱导母羊发情效果的主要因素
细小不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