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研究综述

2019-12-10郑晓媚

市场周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融合农业农村

郑晓媚

一、引言

产业融合是伴随技术在各产业间相互渗透,带来新增长动力和新业态的一种经济现象,是现代产业发展的未来趋势。西方学者最早从技术发展以及产业间技术联动的角度来研究产业融合的问题,并且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率先提出了产业融合的思想。随着研究的推进,从以技术角度逐渐拓展为以产品、服务和市场的角度来研究产业融合问题。最先的产业融合研究主要是围绕着工业和服务业,并没有涉及农业。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日本学者今村奈良臣最早提出了农村产业融合的思想,打破了先前产业研究的局限,将农业纳入了产业融合的研究范畴,并提出通过农业、工业、服务业之间的融合互动,以第一产业为依托,第二、第三产业依附其上,使农业变为综合性产业,从而提高农产品的附加价值,促进农民收入水平的提升。一、二、三相加等于六,一、二、三相乘也是等于六,于是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思想也被称为六次产业化思想。日本的六次产业化运动和韩国的新村运动,都遵循了农村产业融合的思想,整合农村资源和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了农业现代化。随着我国农村发展战略从建设新农村过渡到振兴乡村战略,农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课题逐渐成为国内的研究热点。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思路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战略。众多学者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下文简称为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这个领域做了大量学术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围绕农村三产融合的内涵、动力、路径、效应和质量这五个方面展开。

二、农村三产融合的内涵

当前,学术界对农村三产融合的内涵定义并没有形成明确且统一的标准。不同的学者做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研究时,会从不同的视角对其内涵进行界定。具体而言,现有研究成果主要从强调融合目标、融合过程和融合的本质等角度对其内涵进行界定。

农村三产融合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农村产业振兴,创新农村产业结构,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此带动乡村振兴、农民增收。基于融合目标的角度,何立胜等(2004)认为农村产业融合即让农业与其他产业在市场、技术、服务和产品等方面相互融合,创造出新产业属性和新型产业形态。姜长云(2015)在此基础上,延伸拓展了这个观点,认为农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不管是通过哪些方式进行融合发展,都必须有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诞生,否则就不能称之为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以农村的资源要素为基础,集聚第二、第三产业的资源要素,通过技术渗透和体制创新,深度延伸农村产业链条,发挥农业多功能性,培育农村新型业态,形成农业与二、三产业相互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农民增收、农村发展良好的农村发展新格局(王丽娜等,2018)。

农村三产融合是一个渐进的动态过程,产业融合的过程统一论则是认为产业融合是从技术层面开始,到业务层面,再到市场层面的融合这样一个逐渐推进的互相融合的动态过程。王昕坤(2007)认为农村产业融合是在紧密联系的产业之间,或者农业内部不同行业之间跨越自身产业边界,出现产业边界模糊化,逐渐融合为一体化的动态过程。马晓河(2015)根据国内外发展的实践经验,认为农村三产融合是以农业资源为基础,通过产业联动、产业集聚等方式,跨产业配置资本、技术、自然资源等要素,使第一产业生产的原材料及其资源、第二产业的技术、第三产业的渠道和模式等服务业实现互相融合的一个过程。

农村三产融合本质上是归属于产业融合的范畴。基于产业融合本质的角度,胡永佳(2007)根据劳动分工理论将产业融合定义为:是产业与产业之间的分工实现内部化,或是不同产业之间的分工转化为同一产业内部分工的过程和结果。苏毅清,游玉婷和王志刚(2016)在胡永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农业内部细分的产业与二、三产业中细分的产业之间的互动融合,所形成的产业之间分工在农村实现内部化。这是学术界首次强调三产融合发展必须控制在农村地区实现内部化分工,目的是要将其产生的利益尽可能地留在农村、留给农民,避免资本与劳动力的趋利性而脱离农村和农业。谭明交(2016)基于趋同理论的基础,认为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本质是农业与其他产业间或农业内部不同产业间在趋同过程中的稳态收敛或达到均衡状态,通过农村一、二、三产业间相互融合、联动发展,形成交易成本不断降低,经济收益不断增加的一个过程,使得农村就业岗位增多、农民收入提高,从而实现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趋同发展。

三、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动力

农村三产融合虽然是新的产业现象,但也是符合经济学行为的一般规律,追求成本最小化和利益最大化,因此成本最小化和利益最大化是其发展最根本的动力。谭明交(2016)在这个思想上,采用交易成本理论建立成本函数对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动力进行分析,采用趋同理论(这里的趋同是指工业和服务业的收益应该与农业的收益几乎持平,否则资本和劳动力会由于趋利性而脱离农业),建立收益函数,推理论证了交易成本最小化和融合收益递增是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动力。梁立华(2016)也认同交易成本最小化是农村三产融合最核心的动力,此外,她还聚焦创新驱动,从科技、体制和组织等创新角度阐释了农村产业融合的动力。科技创新为农村三产融合带来正的外部性,为三次产业间的融合互动创造了技术条件;体制创新为农村三产融合提供了制度保障;组织创新积极引导了产业间的相互融合。此外还有其他学者认为商业模式创新,需求结构升级,产业规制放松等也是农村产业融合的外在驱动力。

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

现阶段,农村三产融合的发展路径主要是利用产业集群、产业联动的方式所形成的集聚效应来实现互融互动发展。梁树广和马中东(2017)利用案例分析法,提出农业与信息技术产业相融合的路径,建设信息化农业,创新生产模式,提高生产效率;提出农业与工业的深度融合发展路径,建设农产品加工业,延伸农业的产业链;提出了农业与生物高新技术产业相互融合的发展路径,建设新型生态农业;农业和旅游服务业相互融合的发展路径,建设旅游观光农业;多种产业的渗透融合,建设综合型农业的发展路径。根据日本的六次产业、韩国新村运动的产业融合、荷兰的农业产业链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精致农业等这些典型的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实践经验,杨云霞(2018)提出建立农村农业产业科技示范园区的融合发展路径、农业产业链的融合发展路径以及功能拓展型的农业三产融合发展路径。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产业组织在农村地区集群化,建立如“公司+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的新型经营模式,更有利于把握市场动态以及为农产品提供更广阔的销售渠道。姜长云(2015)认为走农村三产融合道路是主动适应国民经济新常态的重要战略,并提出农业三产融合的发展路径要充分发挥农业的多种功能性,为农业赋予人文和环境价值,打造地域品牌,发展特色经济。王丽娜和汪长明(2018)考虑不同区域的异质性,提出走“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实现农业“接二连三”发展的三产融合发展路径。

五、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效应

已有的研究从不同角度出发,都得出一致的结论:农村三产融合能够使农民实现增收。三产融合的“加法效应”和“乘法效应”创造新供给和新业态,推进农村产业振兴,提高农民收入(周立、方平等,2018)。三产融合是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竞争力、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何立胜等,2004)。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创造出新业态和新的商业模式,是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增进社会福利,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农村增效、农民增收(梁伟军,2010)。农村产业融合通过以农业为基本依托,有利于农民分享融合带来的红利,从而提高农户收入(马晓河,2015)。农村产业融合程度越完整越能够促进农户收入增加(苏毅清,2016)。李云新、戴紫芸和丁士军(2017)研究2016年345个农户调查的家庭微观数据,发现相较于传统农业单一发展模式,农村三产融合能显著提高农户收入,增收效应在50%以上。

六、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质量分析

梁树广,马中东(2017)利用2004~2016年的数据,运用灰色关联法分析农业与其他18个相关产业的关联度发现:农业与交通、物流产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关联度为0.8,表明农业与交通、物流产业紧密关联,后者为前者与其他产业融合过程中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和支撑;此外,农业与科学技术的关联度最低为0.5以下,说明了科学技术与农业的融合情况不乐观,农业的科技服务还是很薄弱。苏毅清、游玉婷和王志刚(2016)建立指标体系分析我国6个代表性省份(包括浙江、湖北、重庆、河南、安徽和山东)农村三产融合的发展状况,发现具有融合程度不一致、融合方式单一的特点,有较好的经营技术和商业模式的浙江和重庆两地的农村三产融合情况较为良好,其余四个省份的农村三产融合则是正在计划中或者是还没被观察到。谭明交(2016)通过测算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系数,发现中国各省市融合水平有较大差距,总体上,东部地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系数大,融合程度相对较高,中部地区融合水平次之,西部地区融合水平整体最低。

七、未来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现有的研究成果已为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但多数研究集中在宏观层面对其含义、动力和效应等方面进行理论分析,或者以具体地方案例经验研究其路径、效应。鲜有研究具体从政府、企业和农村本身这三者具体的角度去厘清它们在农村产业融合中扮演的角色与职能。农村三产融合的研究仍然存在研究空白的领域,应该采用多重视角进一步深入研究,为政策制定提供建议启发。联系当前中国农村产业融合面临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从政府、企业和农村这三个层面考虑,破除农村产业融合的困境,推动未来农村产业融合的研究与相关政策的制定。因此建议未来的进一步研究应该采用多方视角:政府层面的研究应该基于深化改革与制度供给(包括制定落实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等)对农村产业融合的影响;企业层面的研究应该以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为切入点;农村层面的研究应该基于农村人口外迁或者农业土地使用改变等对农村产业融合的影响。

猜你喜欢

融合农业农村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