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经济环境下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

2019-12-10程如平

市场周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校园大学生

程如平

2018年4月7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截至2018年,中国大学生在校人数达3700万。据悉,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高等教育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人才达8400多万。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事关社会的繁荣稳定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国家的蓬勃发展离不开青年大学生,而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和安全成长是高校安全工作的重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颁布,为我们做好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建设安全文明和谐校园提供文件性指导。

大学时代是人的一生中生命力最为旺盛、思想和社会活动最为活跃的时期,大学时代也是青年学生生理与心理、个人与他人、理想与情感、专业与素质等各种矛盾最集中的阶段。如何营造安全的校园环境?除了高校制定相关校园管理条例以规范校园秩序和优化校园环境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让大学生在遇到紧急、突发事件时能沉着应对,寻求合理有效的方法化解危机。增强大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应急处理能力,最客观、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安全教育引进课堂,让大学生接受系统的安全教育和实践演练,让安全教育深入人心,使安全防范、管理和应急能力,成为大学生的必备素质和能力。

一、高校大学生安全比较突出的现状

(一)在校大学生学业安全问题

大学生在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但随着学分制的实行,给学生更多自主选择的同时,对学生的自我管理和学习自主性提出更高要求。在大学里还有一些学生把挂科当成“荣耀”,平时不认真学习,上课能逃就逃,通宵玩游戏,导致成绩下滑、补考、旷课、违纪等问题而延迟毕业。还有部分大学生期末考试就临时抱佛脚,只求能及格;沉迷游戏、沉迷网络、逃课等现象;没有成就感、没有理想、没有抱负、求知欲不强烈、学习没有紧迫感、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对前途迷茫,就业选择困惑,未来发展不确定。这些现象的本质是学生没有学习计划,对自己的将来没有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没有长期目标,又无近期学习计划。因此,对学习有逃避心里,缺乏自身考虑,才会出现荒废学业。

(二)在校大学生身心健康安全问题

1.身体健康状况

大学阶段大部分学生在异地学习,远离家庭。在这一阶段自尊心和自信心强,强烈要求独立,社会上的一些不良习惯也就影响自制力还不够强的大学生。调查显示,在男生群体里,承认自己吸烟的占13%,承认自己饮酒的占30%;在体育锻炼方面,男生有27%的学生以“没有时间”“缺少运动伙伴”为理由不参加体育锻炼,女生有50%不爱参加体育锻炼;对于身体症状方面,30%的学生感觉自己“注意力不集中”,33%感觉自己“情绪低落”,35%的学生感觉“记忆下降”,有28%的学生有“失眠多梦”等现象。

2.心理健康状况

通过对多所高校新生入学前心理健康测查了解,大部分学生心理健康良好,但有少部分存在抑郁、焦虑症、精神分裂症;部分学生对大学生活还比较迷茫、个性有些较偏执、担心陌生的环境;敏感、强迫及其他烦恼。大学生活动范围限于从家门到校门,并没有更多的机会深入社会、缺少社会实践经验,容易使他们陷入理想主义。部分学生情绪不稳定,起伏大,易兴奋、冲动、喜欢感情用事,容易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他们成功时情绪是积极的、愉快的,甚至骄傲自满,这种情绪被激起,即使刺激消失,还会转化为心境。他们受到挫折时意志消沉、悲观失望,贬低自己,这种消极情绪一旦产生,对所有事情提不起兴趣。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常不顾客观条件,不理智,固执己见,急躁冒进;热情高,但缺乏韧性和持久性,容易随时间推移和困难的增加而失去信心,导致事情有始无终。

(三)校园贷侵入校园

部分学生家里经济有困难,为了自身求学的需要或创业资金的不足通过校园贷来缓解;还有部分由于社交范围较广、或受到他人及周围环境的影响,进行攀比消费,导致他们有强烈的消费欲望,但自身资金无法满足大量的消费支出,只能通过校园贷来弥补;同时,金融机构信用贷款只限于困难学生学费部分,对大学生其他需求信贷不支持,这也是导致民间非法贷款渗透到各高校原因;互联网信息技术行业的飞速发展,线上业务平台繁多,网上消费十分方便,各种支付方式恰好符合资金不足学生的消费欲望;线上线下形式贷款方式多样化,金融监管部门信息技术还无法全面监管;许多大学生没有相关金融知识,忽略了高利息、高费用的事实,最后造成无法支付高额本利额。

二、新经济环境下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途径

(一)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

1.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是成为国家栋梁之材的先决条件

大学生是未来的中坚力量,对整个社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不同的社会思潮和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才能为社会繁荣昌盛、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大学生思想教育应与时俱进,既要跟进时代发展,又要符合大学生自身发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大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也是在社会思潮多样化的背景下的必然需要。在大学生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课程,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结合互联网技术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适应和驾驭现代社会复杂环境的迫切需要

在社会生活中,一些人生价值理念和道德标准还不够坚定的大学生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的影响,非主流意识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人生观的定型。正确的人生观是促进社会和谐,因此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对大学生的人生目的和人生态度都会产生积极影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利益诉求多样性、分配方式多样化,人们思想的自主性和差异性也突现。一方面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自立自强意识、创新发展意识、创业就业意识,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的存在政治信仰缺失、理想信念迷茫、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失、人生价值取向扭曲等问题。面对出现的新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适应和驾驭现代社会复杂环境的需要。

(二)大学生学业安全教育途径

教师引导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根据分析自我特点、自我定位后,制定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职业生涯目标,在大学期间开展持续自身的培养,并积极实现其目标的过程。教师引导大学生建立职业生涯规划,首先,要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以及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来考虑。若是对自身认识不足,规划也就无法实施,就很容易出现迷茫,不知所为。同时,学校还应开展多元化的活动对大学生的理想追求与自己需求加以引导,如入学第一天开展专业介绍及在专业老师引导下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在第一学期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设辩论赛、演讲等活动;暑期开展新生社会实践活动或专业实践活动,让学生明确自己将在大学四年的学习目标、对自我进行深层了解,为建立职业生涯规划奠定基础,进而明确学习需求。

(三)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管理途径

1.身心健康教育理念

首先,身心健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完善身心健康工作机制,借助学校自身各方面的资源优势,创新工作方式,把学生身心健康教育理念渗透到各个环节,如创新身心健康教学方式方法,体育教师和心理专业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开展主题鲜明、丰富多彩的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完善心理宣泄体验馆、心理咨询工作室;完善校园文化建设;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如大一新生开设《大学生心理学》课程,体育课程四年不断线;严格管理学生作息时间等。其次,将心理健康教育延伸到家长,学校与家长建立密切的联系,让家长增强对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

2.创新身心健康教育模式

大部分高校还是以矫治和预防为主导,对少数身心健康存在问题的大学生进行帮助和输导。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新经济环境下大学生面对将来就业、生活的不确定,影响身心健康诱因也就客观存在。因此,倡导积极心理健康学为主导,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治愈心理疾病,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健康成长,让他们学会解决将来可能出现的问题,这也是素质教育中提倡的“立德树人”的体现。积极心理健康学可以发掘学生乐观向上的品质,培养学生健康的思想理念。教师通过构建以教育为主,预防和干预为辅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积极心理的开发,优化学生心理素质,多层面共同和谐发展,针对性强的立体教育模式。

3.拓展心理健康教育领域

2018年11月《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指出: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融入适合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及时了解遭受欺凌、校园暴力、性侵犯以及沾染毒品等学生情况,并提供心理创伤干预。要创新和完善心理健康服务提供方式,通过“校社合作”引入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或心理服务机构,为师生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服务。要定期对师生开展心理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有针对性地开展师生心理疏导工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域将由过去的心理疾病干预和矫治模式,转为学习咨询、职业生涯咨询等领域扩展,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创新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丰富心理咨询内容,主要面向精神正常人群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许多问题,如择业求学问题、社会适应问题、情感问题等。在关注学生多元化发展的同时,也关注学生家长、关注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服务,优化学生的成长环境。

4.积极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载体也需要创新。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把心理健康教育做得更科学化与现代化,推广应用更方便快捷,更容易让大学生接纳,自主参与学习。如:高校可以利用互联网开设网络课程、慕课、智慧树在线学习;心理专业人士在线咨询、在线进行心理测试、BBS等形式进一步普及心理健康教育。

(四)校园贷防范措施

1.学校层面

应加强大学生金融知识的教育,提高学生风险意识,针对非金融专业学生开设金融专业知识课程,让更多的学生接触到金融风险防范的教育;培养学生理性消费的意识;学校加大互联网信息安全监管力度,在校园110信息平台上增加大学生上网安全保护措施。

2.国家层面

金融监管部门严格审核校园贷款业务;对放贷企业催收行为提出规范要求;鼓励正规金融机构开发符合大学生信贷产品,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鼓励地方银行积极探索校园贷业务,让校园贷款合法合规化,以防民间非法校园贷款侵害大学生利益;建立大学生征信机制,完善大学生信用系统,对不良记录的大学生严格其贷款条件。金融监管部门完善信息技术系统,对信贷业务资金流向进行全方位监督;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线上线下服务平台加大法治监管力度。

三、总结

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提高大学生安全意识和素质,减少事故。大学生安全状态来自安全意识,安全意识来自安全知识,安全知识来自安全教育和学习,安全教育是提高学生安全意识、保障学校安全的重要途径。教导大学生遵纪守法,平安人生。古人云:守法处事,达理明智;守法致富,根基稳固。欲成方圆,随其规矩,则万事功形。自觉遵纪守法,享受灿烂人生。学校加强安全管理、安全保障,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防止各种事故发生,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提升学生适应社会、提高自我保护、自我防范能力的需要。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校园大学生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