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种无公害农药防治杜鹃冠网蝽的室内药效试验

2019-12-09李静纳林仲桂宋光桃

湖南农业科学 2019年10期
关键词:化学防治

李静纳 林仲桂 宋光桃

摘 要:为筛选出防治杜鹃冠网蝽的理想药剂,选用5种无公害农药进行室内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对杜鹃冠网蝽的防治效果良好,施药7 d后的校正死亡率均达到100%,但各药剂对杜鹃冠网蝽的防治效果不一,在速效性和持效性方面亦存在差异,40%毒死蜱EC速效性最好,2.5%高效氯氟氰菊酯EW持效性最好,其次为4.5%高效氯氰菊酯EW和1.8%阿维菌素ME,最差为25 g/L溴氰菊酯。进行杜鹃冠网蝽防治时,应首选40%毒死蜱EC,并注意药剂的轮用和混用。

关键词:杜鹃冠网蝽;药效试验;化学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60X(2019)10-0053-03

Abstract: In order to screen out the ideal medicament for the control of Stephanitis pyriodes, 5 kinds of pollution-free pesticides were selected for the laboratory efficacy tes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rol effect of the tested pesticides was good, and the corrected mortality was 100% after 7 days of application, but the control effect of each pesticide was not the same, and there were differences in quickness and sustained effectiveness. 40% chlorpyrifos EC was the best in the quickness effects, 2.5% lambda-cyhalothri EW was the best in the sustained effectiveness, the next were 4.5% cypermethrin EW and 1.8% abamectin ME, and the worst was 25g/L deltamethrin. 40% chlorpyrifos EC should be selected as the first choice for the control of Stephanitis pyriodes, and the rotation and mixture of insecticides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Key words: Stephanitis pyriodes; efficacy test; chemical control

杜鹃花(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属杜鹃花科(Ericaceae)杜鹃属(Rhododendron)植物[1],是园林绿化中常见的常绿或落叶灌木,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被誉为“花中西施”。据调查,近几年来,衡阳市各地城填绿地中栽植的各种杜鹃品种均遭受杜鹃冠网蝽不同程度危害。杜鹃冠网蝽(Stephanitis pyriodes Scott)属半翅目(Hemiptera)网蝽科(Tingidae),是杜鹃花的重要害虫之一,主要分布在湖南、广东、福建等地[2],该虫1 a发生4~5代,以成虫、若虫群集于叶片背面刺吸汁液,受害叶背面出现黑色粘稠物,正面形成很多苍白斑点,受害严重时全叶失绿,提前落叶,不再形成花芽,严重危害了杜鹃花木的生长与观赏价值[3]。由于杜鹃绿地种植数量大、密度高,且杜鹃冠网蝽繁殖速度快,目前,许多杜鹃花生产或养护单位防治杜鹃冠网蝽仍主要采用化学防治。大量化学农药的使用,不仅减少了生物天敌的数量,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还会使害虫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从而造成害虫的再次猖獗危害[4],而由于园林植物生态系统独特的生态功能和复杂的小气候和小环境,使害虫治理难度增大。大部分地区防治杜鹃冠网蝽时仍使用氧化乐果、敌敌畏、辛硫磷和马拉硫磷等有机磷农药进行叶面喷洒或者使用呋喃丹颗粒进行根施[5],这些药剂中氧化乐果和呋喃丹均为明令禁止使用的高毒农药和剧毒农药,不适合用于人群密集的公园、广场、庭院等城市环境[6]。此外,杜鹃冠网蝽已对这些药剂产生抗药性,防治效果很不理想,同时其严重污染环境,破坏生物的多样性,并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研究从高效、低毒,对天敌安全,对环境友好的理念出发,选用5种不同药剂不同浓度的无公害农药进行室内药效试验,明确其防治效果,以期降低防治杜鹃网蝽的成本,增加杜鹃花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并为杜鹃冠网蝽的合理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试虫源

杜鹃冠网蝽危害盛期,在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校园内采集供试虫源,取大小一致的健康成虫供室内试验之用。

1.2 试验材料

供试药剂:25 g/L溴氰菊酯EC[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2.5%高效氯氟氰菊酯EW(海南正业中农高科股份公司)、4.5%高效氯氰菊酯EW(河北八源生物制品有限公司)、40%毒死蜱EC(湖北沙隆达股份有限公司)、1.8%阿维菌素ME(河北八源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试验仪器:人工智能气候箱(RXZ系列多段可编程智能人工气候箱,宁波江南仪器厂生产)、容量瓶、烧杯、移液枪、培养皿等。

1.3 试验方法及步骤

试验依据国际抗性行动委员会(IRAC)所提出的浸叶法[7-8]进行。将供试农药分别设置3个浓度梯度(500、1 000、1 500倍液),于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校园内采集新鲜无损的杜鹃叶片,待自然晾干后在指定浓度的供试农药中浸泡20 s后取出。室内晾干后于每片毛杜鹃叶背上接入大小一致、生长状况相同的30头供试杜鹃冠网蝽成虫,并用湿棉花包裹叶柄,置于直径6.5 cm、高1.5 cm的玻璃培养皿中[9],并放入27℃的恒温培养箱内(RH=70%,L∶D=14∶10)培养。分别于药后1、3和7 d后观察记录死亡虫体数(死亡标准:用毛笔尖轻触虫体,无正常反应者为死亡[10]),计算虫口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如公式(1)和(2)。

虫口死亡率=(药前虫量数-药后虫量数)/药前虫量数×100%                                                         (1)

校正死亡率=(虫口死亡率-对照区虫口死亡率)/(100-对照区虫死亡率)×100%                                   (2)

1.4 数据处理

通过Microsoft Excel 2007计算虫口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并采用SPSS 16.0单因素分析方法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溴氰菊酯等药剂对杜鹃冠网蝽的防治效果调查结果(表1)表明,5种农药对杜鹃冠网蝽的防治效果不一。施药1 d后,40%毒死蜱EC 1 000倍稀释液防治效果最好,校正死亡率达99.31%,其次为40%毒死蜱EC 500倍稀释液,防治效果最差的是2.5%高效氯氟氰菊酯EW 1 000倍稀释液和1 500倍稀释液。校正死亡率仅为23.20%,各药剂稀释倍数间的防治效果有显著差异(F=14.373,P<0.05);施药3 d后,防治效果好的有2.5%高效氯氟氰菊酯EW 500倍稀释液和1 500倍稀释液、40%毒死蜱EC 500倍稀释液、1 000倍稀释液和1 500倍稀释液,校正死亡率均达到了100%,其次为1.8%阿维菌素ME 1 000倍稀释液和4.5%高效氯氰菊酯EW 1 000倍稀释液,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8.00%和86.67%,防治效果最差的是25 g/L溴氰菊酯EC 1 500倍稀释液和4.5%高效氯氰菊酯EW 500倍稀释液,校正死亡率为70.00%,各药剂稀释倍数间的防治效果在施药5 d后仍存在显著差异(F=2.482,P=0.008<0.05);施药7 d后,各药剂稀释倍数间的校正死亡率均达到了100%,防治效果良好,各药剂稀释倍数的防治效果没有显著差异。各药剂防效的最佳浓度为:25 g/L溴氰菊酯EC 500倍稀释液,2.5%高效氯氟氰菊酯EW 500倍稀释液,4.5%高效氯氰菊酯EW 1 000倍稀释液、40%毒死蜱EC 1 000倍稀释液和1.8%阿维菌素ME 1 000倍稀释液。5种药剂对杜鹃冠网蝽的防效以40%毒死蜱EC 1 000倍稀释液最好,施药1 d后,校正死亡率即达到99.31%,药后3~5 d的校正死亡率达100%,药剂的速效性和持续性都很好,而其他4种药剂除了4.5%高效氯氰菊酯EW 1 000倍稀释液的校正死亡率在施药1 d后达到了70.53%外,其他各稀释倍数的校正死亡率仅为40%左右,防效较低,速效性较差;2.5%高效氯氟氰菊酯EW 1 000倍稀释液和1 500倍稀释液施药1 d后校正死亡率虽仅有23.20%,但施药3 d后就提高到了84.00%说明该药剂速效性虽低,但持效性较好。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5种药剂不同稀释倍数浓度施药7 d后防治效果均达到100%,防治效果良好,达到了高效农药的标准,可以有效代替有机磷农药用以防治杜鹃冠网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1.8%阿维菌素ME 1 000倍稀释液施药1 d后的虫口死亡率为49.33%,这与黄昊等[10]报道的1.8%阿维菌素1 000倍液施药1 d后虫口死亡率有82.2%有较大的差距,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从室内药效试验结果来看,防治效果最好的药剂是40%毒死蜱EC,其次为2.5%高效氯氟氰菊酯EW和1.8%阿维菌素ME,同时为避免长期施用同一种农药使杜鹃冠网蝽产生抗药性,建议药剂轮换和混合使用,以增强药效。

杜鹃冠网蝽世代周期短,繁殖速度快,单纯的化学防治并不能从根本上杜绝杜鹃冠网蝽的发生与为害,建议在毛杜鹃生产基地或园林绿地养护中应加强杜鹃冠网蝽的虫口监测,根据杜鹃冠网蝽的发生情况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1] 冯正波,庄 平,张 超,等. 野生杜鹃花迁地保护适应性评价[J]. 云南植物研究,2004,26 (5):497-506.

[2] 陈李红,吴建新,陈秀龙,等. 杜鹃冠网蝽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J]. 江苏林业科技,2008,35(6):17-19.

[3] 康克功. 園林植物病虫害防治[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

[4] Ali A,Aheer G M. Varietal resistance against sucking insect pests of cotton under Bahawalpur ecological conditions [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2007,45(3):1-5.

[5] 王志龙,姚 昇. 几种高毒替代农药防治杜鹃冠网蝽试验[J]. 北方园艺,2009(6):54-56.

[6] 刘有莲,黄寿昌. 六种无公害农药对杜鹃冠网蝽的药效试验[J].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 (20):4190-4193.

[7] 张瑞亭. 农药的混用与混剂[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7.

[8] 张宗炳. 杀虫药剂的毒力测定 原理·方法·应用[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

[9] 邓福新. 3种杀虫剂对葡萄斑叶蝉的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试验[J]. 武夷科学,2016,32(1):74-77.

[10] 黄 昊,司嘉怡,袁 准,等. 4种药剂对杜鹃冠网蝽的药效试验和毒力测定[J]. 湖南林业科技,2014,41(2):31-34.

(责任编辑:肖彦资)

猜你喜欢

化学防治
番荔枝采后病害种类及防治方法研究进展
棉田杂草的发生与防治措施
无患子光肩星天牛化学防治研究
南方水稻的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橡副珠蜡蚧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防治研究现状及展望
南方砂梨早期落叶减量增效化学防治初步研究
植物镰刀菌枯萎病防治的研究进展
农作物病虫草害的化学防治技术
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征及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