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守初心的“教师之家”

2019-12-09曲宏

妇女 2019年11期
关键词:抚顺市哈达工作

曲宏

在抚顺市东洲区章党镇的一个居民小区,佟克俭家的两室住房宽敞整洁,住在同一小区的还有他的姐姐和小妹。秋季开学前,76岁的徐素兰和4个女儿一起,聚到儿子佟克俭家里。这样的聚会,这个大家庭一年要有十多次。徐素兰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大家围在她身边,一边聊着家常,一边说起新学期要做好的各项工作。

相亲相爱一家人投身教育事业

徐素兰、佟贵林都是抚顺市东洲区哈达镇人。两人从小学习成绩优秀,初中毕业时一起考上抚顺市四方高级中学。徐素兰是镇里那届初中考上高中的12人中唯一的女生,但由于家庭生活困难,没能完成高中学业。辍学后,她回到哈达镇,在富尔哈村当上民办教师。徐素兰、佟贵林两人于1965年结婚,并在哈达镇安家,当了3年民办教师的徐素兰因此失去了教师身份,成为一名家庭主妇。佟贵林高中毕业后,在镇中学当了7年民办教师,后被选调到镇农机站工作。夫妻二人共生育5个孩子,分别是佟克勤、佟克俭、佟克范、佟克荣、佟克武。佟克俭是5个孩子中唯一的男孩。

1983年,大女儿佟克勤高考失利,征求父母意见后,回乡当上了民办教师。在哈达镇中心小学校当了几年教师后,1989年,她考上抚顺市师范学校(1993年更名为抚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民师中师班,取得了专业教师资格。因为表现优秀,她先后被抽调到章党实验学校、德才中学任教。佟克勤现为德才中学历史教师,教龄已达36年。

作为佟家唯一的男孩,佟克俭在1982年以抚顺县第一名的成绩考上抚顺市师范学校,1985年9月以优异的学习成绩毕业。当时班主任曾有意把他留在市里工作,而佟克俭把老师的想法告诉父母后,父母都希望佟家唯一的儿子回到家乡工作。从1985年起,佟克俭一直在乡村教育一线工作,如今是哈达镇九年一贯制学校校长,已有34年教龄。在兄弟姐妹中排行老三的佟克范1986年考上抚顺市师范学校,并于1990年毕业回乡成为一名教师,现为哈达镇幼儿园园长,已有29年教龄。排行老四的佟克荣,在二姐毕业回乡当教师的同一年考上抚顺市师范学校,1994年毕业回乡成为一名小学教师,如今在哈达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工作,已有25年教龄。排行老五的佟克武,虽然起的是个男孩名字,却是个女孩。她追随哥哥姐姐的脚步,于1993年考上抚顺市师范学校,1996年毕业后回乡当了一名小学教师,如今在哈达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工作,已有23年教龄。

这个教师之家有个微信群,群名是佟克武取的“相亲相爱一家人”。 佟家的5个孩子都能吃苦。当时哈达镇有14所小学和5个下伸点,他们5人分在不同的学校工作,但都是业务骨干。并校后,佟克俭、佟克范、佟克荣、佟克武四兄妹都在哈达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工作。佟克俭先后任副校长、校长,佟克范当上了普惠制幼儿园园长,两个妹妹都是班主任。

这些年来,为了让孩子们安心工作,佟贵林、徐素兰老两口从不牵扯5个儿女的精力,就连去沈阳看病也不告诉他们,而是自己去。佟贵林2009年因病去世,没能多陪伴他,成了5个儿女心中难以抚平的痛。

五兄妹共同进步

佟克俭在小学工作3年后,1988年转到中学工作。1990年,他到抚顺教育学院进修,经过3年学习,获得大专文凭。后来他又到沈阳师范大学学习,获得本科学历。像佟克俭一样,佟家四姐妹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也都在继续深造学习。从农村到市里,交通不便,孩子又小,她们经常要带着三四岁的孩子上学。为了防止孩子扰乱课堂纪律,她们总是带着书本的同时,也带着玩具、零食。

佟克范还记得当时一个月的工资是四五百元,而一年的学习费用是一千六七百元。她们四姐妹克服了各种困难,先后用6年时间,各自完成了大专、本科课程的学习,全都拿到本科文凭。在哈达镇九年一贯制学校,佟家三姐妹都工作在一线,不但不借当校长哥哥的光,还自觉多干活儿。“你在做,别人在看,我们不能给哥哥丢脸,更要对得起自己的学生。”佟克范说。兄弟姐妹5个不论是不是在同一所学校,总是互相帮助,比着上进。

佟克武最晚参加工作,每当遇到教学难点,她都能获得哥哥姐姐的帮助。刚开始她教小学一年级,有的孩子拼音怎么教都学不会,她很苦恼。姐姐们就用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她,只要多督促,反复强化,就能让孩子学会。兄弟姐妹经常在一起探讨工作,互相借鉴工作经验。有谁要上公开课了,大家就聚在一起出谋划策,模拟练习。佟克范说,在她准备上122工程评优课时,小妹佟克武帮她手画幻灯片,极大地增强了授课效果。

徐素兰当初让孩子们考中师,一是因为当时家里生活困难,二是感到教师很受尊重,也弥补了自己只当了3年教师的遗憾。这么多年来,她对当初的决定从未曾后悔过。“各级政府一直非常重视教育工作,我们老两口因为各自原因,没能一直当老师,孩子们学有所成后,当然要回报家乡。”徐素兰说。

为教育的付出最是值得

佟家5个儿女学习成绩都很优秀,中师毕业时都有机会离开农村去城里工作,但他们最终都选择回到家乡,扎根乡村教学一线。他们说,农村现在有不少是留守儿童或家庭困难的学生,他们更需要我们。帮助这些孩子健康成长,是每一名乡村教师的骄傲。

佟克荣曾教过一个叫张玉星的学生。张玉星的父母离异后都在外地打工,他一直与奶奶一起生活。刚上小学一年级时,佟克荣发现他上课时总是影响其他同学,就利用午休时间找他谈话,给他带学习和生活用品,给他买他喜欢的零食和玩具,看到他指甲長了就给他剪指甲,头发长了就带他去理发……张玉星渐渐和她亲近起来,佟克荣说的话他终于能听进去了。张玉星上小学二年级时,纪律性明显增强,也有了学习积极性。佟克荣发现他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就每天抽时间与他聊天,陪他读课文。到小学毕业时,张玉星的学习能力和自信心都有了明显提高。

佟克范说,教师的骄傲还来自于社会的尊重。这些年,尊师重教的氛围越来越浓,乡村教师的地位也一年比一年提高。在哈达镇街上,兄弟姐妹常常听到亲切的问候,有的是曾经的学生,有的是曾经的学生家长。从这些问候里,兄弟姐妹读出了社会的那份尊重与羡慕。

2017年,佟克俭获得教育部和人社部联合颁发的从事乡村教育工作满30年荣誉证书,3个妹妹获得满20年荣誉证书。2019年,这个名副其实的教师之家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

“国家认可我们,孩子需要我们,我们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佟克范骄傲地说。

编辑/刘洋

猜你喜欢

抚顺市哈达工作
手捧哈达送给你
1961—2010年抚顺市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瀑布哈达
不工作,爽飞了?
沈抚同城化促进抚顺市旅游业发展策略研究
辩论舞台上一展风采
选工作
藏族的“哈达”
凭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