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
2019-12-09王静
王静
摘 要: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选择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好小组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巧妙利用现有资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爱国主义教育;渗透
爱国主义教育是指树立热爱祖国并为之献身的思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爱国主义是一面具有最大号召力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热爱祖国的壮丽河山、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热爱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热爱中国共产党和各族人民,维护祖国的独立和统一。小学《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思想教育性非常强的学科,教材本身蕴含的 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在这门课的教学中,主要应抓好以下几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一 教师要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中,有许多教学内容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如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心中有祖国》就是一个非常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这一单元共有三课:《好大一个家》、《同是炎黄子孙》、《为了祖国的振兴》。我在这一单元一共设计了两个主题活动:祖国有多大和我们都是一家人。“祖国有多大”主题活动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搜集资料、查看世界地图、中国政区图等一系列活动的探究来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陆疆域和行政区划等,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热爱祖国的辽阔疆域的情感。“我们都是一家人”主题活动,让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增进民族团结,培养学生热爱多民族统一大家庭的感情。 再如第三单元—《不同的环境 多彩的生活》。本单元一共有四课:《林海雪原》、《黄土高坡》、《江南水乡》、《青藏高原》。 本组教材主要 让同学们了解我国几个重要地区位置和范围,物产及资源,探究地理环境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了解当地的民风民俗。本组教材除了能加深同学们对于我国的幅員辽阔、地大物博的进一步认识,还能进一步接受爱国主义的熏陶。我们的祖国这样辽阔、这样富饶,我们怎么能不热爱她,从而努力学习,长大了努力地去建设她呢?五年级上册的《科技推动社会发展》也是提升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不可多得的素材。
二 教师要找好适合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
我认为,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非常适合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合作探究,就是指学生在生生之间或师生之间形成的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探究任务,构建以学生主体活动、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探索、创新为基本特征的教学方法。《品德与社会》的教材不单是作为知识的载体供教师讲授,也是教师引发学生活动的工具。探究初期,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上的文字、图片,在课堂上适时地设疑或引发学生质疑,而后让学生进行合作式探究学习。学生的兴趣多样,差异性也比较大,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把个人学习、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指导等有机结合起来,特别是在分组讨论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组内同学相互合作,小组之间合作、竞争,激发了学习热情,挖掘了个体学习潜能,增大了信息量,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提高。如《好大一个家》一课,我以教材中的世界地图为切入点,联系教材上的文字、图片,以及我提供的学习资料,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中国有多大这个问题。记得学生们开始是鸦雀无声地研究教材,继而是小组内同学热烈讨论,不同小组的同学激烈地争论,最后大家意见逐步统一,纷纷举手表示愿意解决要他们探究的问题。这种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多角度感知我国的幅员辽阔、地大物博,甚至没需要我的点拨和启发,从他们讨论时的热情我发现: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已经自然而然地得到了激发。又如,在讲《同是炎黄子孙》一课内容时,我提前让学生查找台湾的有关历史,让学生了解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的的原因,课堂上,同学们通过交流所查资料,讨论交流,与此同时,我通过视频的形式,再现台湾今昔与台湾和祖国大陆人民经济文化交流的动人画面,进一步渲染了大陆与台湾一衣带水、两岸人民血脉相连的关系,让学生强烈地感受到祖国统一的迫切。 最后,我又给学生们放录音,听《我的中国心》来渲染课堂气氛,调动学生激情。整节课学生都处于一个兴奋、激动的状态之下,随着课堂上教学环节的逐步进行,爱国主义情感一次次的撞击着他们的心灵。他们纷纷表示要为促进祖国统一而努力学习。
三 教师要利用好身边的现有资源
要把爱国主义的教育内容变为学生的爱国思想、变为学生的爱国情感、变为学生的爱国行动,以至于变为学生矢志不移终生难忘的爱国信念,单单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还要把课堂教学与生活结合起来。我多次进行《品德与社会》植入学校生活的实践。学校每周都要举行升旗仪式。仪式前,我首先对学生明确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国旗的升起象征着我们伟大的祖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象征着华夏各族人民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共同奔向新的生活。其次,我认真组织学生参加升旗活动,告诉他们注意的事项。升旗时,伴着雄壮的国歌,同学们在国旗下宣誓“为了祖国,我们要做到: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锻炼身体,建设祖国”。此情此景,怎能不使爱国主义情感在学生们心中沸腾?我还组织开展“争当升旗手”的活动,把学生对国旗的尊重,对升旗的向往变成努力学习、为国效力的自觉行动。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祖国利益高于一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爱国信念深深地铭刻在学生的心中。下一步我还要把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与学生的社会生活结合起来。
四 教师要善于向目标进行引导
我的一堂五年级品德与社会《锋利的双刃剑》一课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无论是课件的制作、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启发、对学生讨论的问题的设计,还是作业的布置,尽显品德与社会课程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的“老大哥”地位。上课时,我先展示课件、复习导入。幻灯片上是我精心搜集的跟人们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科技成果:纳米服装材料美化我们的生活的同时还能洗涤方便,解放我们的双手;红烧肉、汽车、楼房的图片更加显而易见:科技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不断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每一项科学技术的发明与应用,都在极大地推动社会的进步。在这个复习巩固旧知识的环节让学生们受到感恩祖国、感恩社会主义制度、感恩让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的科技工作者的教育,激发他们为人类的进步与发展刻苦学习的热情。在指导学生们交流核能在哪些方面造福于人类时,我出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放原子弹后的灾难性图片,并讲述核能污染环境、对人的身体健康产生的危害极大。学生们在强烈谴责战争发动者的同时,不禁油然而生对于世界和平的渴望,以及为人类的幸福利用科学技术的情感态度。接着我发问:“有人说,既然核技术会给人类带来这么大的灾难,那么我们就不应该再进行研究,建设这么多的核電站了。你们持什么态度?”然后鼓励他们进行课堂辩论。理所当然他们都会倾向于对人类有好处的技术多加利用,可不要使核能带给人类灾难。我在这里设计的辩论环节,除了加深了学生们对教学重点的理解,还培养了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和平、愿意为人类的幸福利用科学技术的情感态度。
总之,我们的思想品德课,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主渠道,主阵地,我们只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充分利用思想品德课的特有形式和教材特点,并选择适合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利用好身边的现有资源,善于将思想品德课引向生活,就一定可以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全方位地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小公民。
参考文献:
[1] 国外小学历史教材中的爱国主义教育[J]. 刘亚轩. 教学与管理. 2012(14)
[2] 爱国主义是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题[J]. 贺旭霞. 新课程(小学). 2015(04)
[3] 穿越历史 导航生活——浅谈品德与社会课中历史题材的教学[J]. 冯美虹. 小学教学研究. 20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