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写作教学探究
2019-12-09李文斌
李文斌
摘 要:写作教学一直是困扰学界的问题。通过一次不理想的教学实践,对照《关于写作》及《中美写作教学对话十五讲》,我们发现教师的过程指导、教学的策划、学生写作潜意识的触发等尤为重要,并提出了合理规划指导计划、明确训练重点,给予明确、有效、持续指导等优化策略。
关键词:写作教学;过程指导;潜意识
一 问题的提出
2018年冬,我们邀请18位五年制小学教育二年级学生参加了诗歌写作实验,时间为一个月。学生参与原因多样:喜欢写作,想学习新知,好奇等。前期为创作理论及名家名篇的分享,中期为学生进行独立创作、教师进行简单指导,后期为诗歌成果汇报演出。
在活动结束时,我们对18位实验参与者进行了问卷调查。7位实验者表示进步一般,1位表示进步很小,2位表示没有进步。活动结束时,5位实验者表示还没有形成写作习惯,但开始喜欢上文字。2位表示还没有形成写作习惯,也没有喜欢上文字。2位同学表示对以后的实验兴趣不大了,9位同学表示还有兴趣但是希望实验环节更好玩儿些。此外,17位实验者表示很喜欢诗歌展演活动。
二 问题的分析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对自己的进步满意的只有8人,占比44%。实验结束时仍然没有形成写作习惯的达7位,占比38%。显然,本次实验效果没有达到预期。通过反思,我们认为问题可能出在前期和中期。
首先,前期的学生分享只有1课时,教师分享也只有1课时,存在讲解和分享不透彻的问题。其次,教师的分享以当代诗歌作品为主,欠缺文学视野,也少了创作理论的深度解析,比如诗歌韵律、节奏、形态等如果体现的。第三,中期的教师指导缺少持续性和有效性。学生每天坚持写作,但教师没有每天进行反馈。与此同时,教师的有限反馈是否对学生有启发,也是未知的。即教师缺少学情的掌握,也缺少指导策略的调整。第四,缺少评价量表。即教师对学生的进步程度缺少对照标准,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也没有明确的参考量表。第五,教师的写作实验环节设计缺少创意,没有很好地激发同学们的写作兴趣和热情。第六,教师缺少对写作实验的整体规划意识和进行资源开发及利用的主体意识。
三 优化的方式
结合《关于写作—一只鸟接着一只鸟》、《中美写作教学对话十五讲》的启发,我们拟对上述现象进行优化,为后续的写作教学实验进行更好的准备。
(一)合理规划和分配各项任务的时间,明确训练重点
仅有一个学期的计划不行,要有一年四个学期的计划才行。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让每个学生得到进步[1]。美国佛罗里达大学附属中学凯特老师,她常常把整个学年的教学分为四个学期,每个学期九周,每个学期在写作上都有一个训练重点[2]。
我们可以将写作教学实验时间和学期同步,将写作任务和内容安排写入每天、每周、每月的学习指导中,让写作慢下来。其次,教师还要有一年或者学生整个培养周期的计划。即要有宏观的写作训练目标。比如,每个学期的侧重点要明确。
以诗歌写作实验为例,我们可以将时间和训练重点调整如下:
第一周 認识诗歌特点(结构、韵律、节奏 2课时
第二周 名家名篇的特色分析(分解作品) 2课时
第三周 怎么写作诗歌标题(名篇欣赏、教师示范、学生作品) 2课时
第四、五周 怎么构思一篇诗歌(案例分析、教师示范、学生作品) 4课时
第五、七、八周 修改作品(生反馈,师反馈) 6课时
第九周作品分享及展示 2课时
(二)增加阅读的量,提高分享的效果
当阅读达到了一定的量才会在写作上形成质的飞越。在这次诗歌写作实验中,学生的作品欣赏和分享的时间在一个月时间里只有1课时,实验计划里没有诗歌阅读量的要求,因此,学生的输入极有限,阅读的量不够,没有优劣的甄别力,没有宏大的文学视野,进步很小就理所当然了。“读的人可以不写,写的人不可能不读。写必须靠读,读必须靠写,因为不写的话就读不深读不透”[3]。美国佛罗里达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师凯特在写作教学中专门设计了阅读作业。如在第一学期的记叙文教学,她会围绕“二战纳粹大屠杀”这个主题,让学生阅读有关作品。
因此,在训练时间里,教师可以尝试形成一个训练主题或者侧重点,并进行阅读内容的筛选,明确阅读任务,在交流环节还要明确提出分享要求。
(三)给予明确指导、有效指导、持续的指导
美国模范教师凯利的成功秘诀是他亲身示范写作的全过程。第一种是在学生面前写,展示给学生看。第二种是修改初稿。第三种是示范如何深入修改文章[4]。凯利老师的写作教学的过程示范,是所有写作过程和写作环节的示范,是真的过程写作[5]而我们的教学实验,只有教师不定期的作品分享,没有作品诞生的过程示范。
在写作教学过程中,除了阅读等学习活动外,凯特老师还会有明确且具体的指导。如,用五周时间完成“艰难时期和处境”的记叙文写作教学中,第一周是搜集素材,寻找写作题目。她首先会示范她怎样找到写作题目,又如何选择一个“艰难时期和处境”的事例作为记叙文的写作素材。第二周是写提纲和确定主题。第三周、四周是写草稿和修改。这期间,凯特老师穿插一些微型课。第五周是定稿和展示发表[6]凯特老师的指导是持续的,而且有侧重点。与此相对,我们的教学指导过程不稳定,也没有抓住作品生成的规律进行教学设计。
(四)建立科学的评价方式
因缺乏科学设计,我们的教学实验没有测评工具,导致师生都无法准确衡量学习效果。感觉有进步的同学也是主观感觉。根据傅丹玲老师的介绍,在美国写作教学领域有着“6+1”写作评分标准。6指中心、组织、风格、措辞、句子通畅、语言规范,1指外观[7]。
“考试测量仅仅是一个工具,靠技术性手段解决不了我们写作教学中的真正问题,靠工具思维解决不了价值建构、智慧生成这个写作教学的核心问题。只有具备文人的眼光,才有可能洞悉写作教学的关键和本质”[8]。可见,我们的教学需要评价标准,但也不能过度依赖工具思维,我们更需要关注的是一个作品的建构和生成规律如何辅助写作教学。
(五)培养写作潜意识,设计丰富有趣的教学活动
在我们的诗歌写作实验里,学生非常配合教学,做到了每天坚持写50个字,但是在活动结束时依然有学生表示没有形成写作习惯,即写作潜意识尚未调动起来。从学生角度进行分析,我们或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
首先,增加写作敏感度。凯利的写作教学有三种类型:课堂的即兴微型写作、每周的练笔写作、课堂的命题写作[9]。让学生这种不得不写的这种模式,会增加写作敏感度[10]。
其次,降低写作难度。你无须看见自己将去何方,也不用看见目的地或途径的一切。你只要能看清前方两三英尺的范围即可。即,坚持撰写小短文[11]。
第三,培养信心。“马上写出杰作,虽然这不太可能实现,但若他们一直保持信心并持续练习,有一天可能会写出好作品,而且甚至从希望写出成果进展到只想一直写,只想持续做这件事,就像爱弹钢琴或打网球,因为写作本身带来许多乐趣和挑战。”[12]。不妨放手去写,写作本身就是一种奖赏[13]。
第四,提供观察记录思路。如果发现没有东西可以触动自己,不妨试试先“记录周遭的任务、居住的城镇、自己的回忆、自己的心态、得意的时刻、听到的趣事”等。试着“像船舱里的老鼠,专心聆听周遭动静,并试着快速记下听到的一切。”[14]
第五,激发写作潜意识。“试着在每天差不多固定的时间坐在书桌前。这是训练自己的潜意识动起来的方法。”[15]学生在30天的训练里,每天写作的时间大概是不固定的,阻碍了潜意识的形成。
(六)增强整体规划意识、资源意识
对于教学,凯利坚持把写作教学挪到我教学的前面,在做教学设计时,他会尽量先考虑自己希望学生增加哪些写作经历,然后以这个为出发点设计教学活动[16]。我们的教学实验没有综合细致的学情调研,实验设计完全凭教师的主观判断,缺少科学根据。
在进行作品分享时,教师也仅局限于纸质文本的分享,不重视地方资源、信息化教学资源、跨学科资源、生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七)教师要热心写作教学创新研究
其实,在国内也有教师不断在写作领域进行着探索,比如于在春老师在1940年历时10周用16个小时指导学生完成《秋凉》作文的教学实践[17],20世纪80年代杭州陆鉴三老师的“牛年说牛,一题三体”写作教学尝试[18]。
当下,我们发现在创意写作领域存在一种多文体写作,同时写作教学创新的另一个动向是各个学科之间的渗透带来的全新的写作观[19]。
有心进行写作教学研究的教师还应当不断进行探索和研究。比如,如何将信息化教学资源、地方特色资源融合进写作教学,如何让批判性思维训练支持写作能力的发展等。这些都是我们还要不断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曹勇軍、傅丹灵.中美写作教学对话十五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年5月第1版.
[2] 安·拉莫特著、朱耘译.关于写作—一只鸟接着一只鸟[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年1月第1版.
[1]曹勇军、傅丹灵,中美写作教学对话十五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年5月第1版,78页
[2]曹勇军、傅丹灵,中美写作教学对话十五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年5月第1版,76页。
[3]曹勇军、傅丹灵,中美写作教学对话十五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年5月第1版,72页。
[4]曹勇军、傅丹灵,中美写作教学对话十五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年5月第1版,80-81
[5]曹勇军、傅丹灵,中美写作教学对话十五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年5月第1版,82页
[6]曹勇军、傅丹灵,中美写作教学对话十五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年5月第1版,77-78页。
[7]曹勇军、傅丹灵,中美写作教学对话十五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年5月第1版,97页。
[8]曹勇军、傅丹灵,中美写作教学对话十五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年5月第1版,103页
[9]曹勇军、傅丹灵,中美写作教学对话十五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年5月第1版,79页
[10]曹勇军、傅丹灵,中美写作教学对话十五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年5月第1版,80页
[11]安·拉莫特著,朱耘译,关于写作—一只鸟接着一只鸟[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年1月第1版,41页
[12] 安·拉莫特著,朱耘译,关于写作—一只鸟接着一只鸟[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年1月第1版,32页
[13]安·拉莫特著,朱耘译,关于写作—一只鸟接着一只鸟[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年1月第1版,18页
[14]安·拉莫特著,朱耘译,关于写作—一只鸟接着一只鸟[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年1月第1版,14页
[15]安·拉莫特著,朱耘译,关于写作—一只鸟接着一只鸟[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年1月第1版,29页
[16] 曹勇军、傅丹灵,中美写作教学对话十五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年5月第1版,79页
[17] 曹勇军、傅丹灵,中美写作教学对话十五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年5月第1版,79页
[18]曹勇军、傅丹灵,中美写作教学对话十五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年5月第1版,145页
[19]曹勇军、傅丹灵,中美写作教学对话十五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年5月第1版,13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