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峰逸:一颗“宋梨”,两代农人梦
2019-12-09李潇雨张潇
李潇雨 张潇
1999年,35岁的宋德厚不顾家人反对,在临沂市苍山县(今兰陵县)大仲村承包了30亩土地,种下了从台湾引进的上万颗丰水梨树苗,但市场反响平平。
2012年,27岁的宋峰逸,同样不顾家人反对,毅然辞去全球500强公司的白领工作,回到大仲村,继承父亲宋德厚的梨园。几年后,“宋梨”应运而生。
20年间,一片梨园,由30亩扩展到2000亩;父子两代传承中,一颗梨,由普通农产品发展为一种品牌文化。
子承父业
——反对声中崛起的梨园
“最开始种梨,家里人都反对,觉得种粮食才是最稳妥的,但我就想试试。”提到最开始种梨的经历,父亲宋德厚说,“当时不懂技术,只能根据科技书上讲的,摸索着种,结的梨就拿到集市上卖,但认可度不高。”就这样,在家人的反对声中,宋德厚坚持管理好梨园,几年后,梨的长势有了好转,量多的时候就直接往超市供应。
宋峰逸看到父亲对梨园的投入,十分心疼,于是决定返乡帮助父亲,并提出了现代化的种植理念,却遭到世代为农的宋家人的强烈反对,“这孩子从小就很有主见,虽然我们都反对他回来,但他用那些科学种植技术说服了我们,就尊重了他的想法。”宋峰逸的母亲在一旁说道。
返乡后的宋峰逸常说:“从老辈起,家里就有地,我觉得有地就有安全感。”带着这份安全感,宋峰逸首先在自家梨园按照108个环节开始了标准化种植试验,并独创了“牛奶+红糖”的私家秘方。第一批结出来的果子个头大、产量高,而且口感细嫩、香甜可口,很快得到市场的高度认可,但农民的收入依然不可观,没有品牌溢价,再好的产品也无法脱颖而出。考慮再三的宋峰逸决定打造自己的品牌。于是和团队成员协商、考察后,决定“以我之姓,冠梨之名”,“宋梨”这一品牌应运而生。
意外之喜
——罗辑思维背书的“宋梨”
“宋梨”的诞生给整片梨园带来了希望,同时未来的销路问题成了困扰宋峰逸的大难题。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两会”上将“互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同时鼓励当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拥有5年销售经验的宋峰逸,强烈感受到国家对创业的鼓励支持,于是他决定赶乘“互联网+”的东风,开启“宋梨”的电商之路。
机缘巧合下,在同乡李天田(别名脱不花,罗辑思维联合创始人兼CEO)介绍下,宋峰逸结识了罗辑思维互联网平台的创始人罗振宇,“宋梨”的好口感、团队的努力付出,再加上好友鼎力推荐,让罗振宇看到了“宋梨”背后的价值。2015年8月29日,“宋梨”在罗辑思维上进行了首发推广。
“当时罗辑思维有六百多万粉丝,那是一个什么概念,我们想着能趁这一次卖几万箱就非常知足了。”带着“宋梨”的美好希冀,宋峰逸等待着好消息的到来,但上线一周都未达到预期效果。万事开头难,在宋峰逸几近放弃的时候,几个“宋梨”的粉丝发来私信:“你们的产品我们能代理一下吗?”万念俱灰的宋峰逸接到这样的消息,重燃“互联网+宋梨”希望。
分销商的蜂拥而至让“宋梨”在罗辑思维上的推广出现了戏剧性变化,对于宋峰逸而言,这将是“宋梨”走向市场的第一步。对于当代年轻人来说,“宋梨”的出现,是万千青年对创业梦的主动追寻,也是通往新时代创业路的勇敢尝试。
壮志满怀
——漂洋过海的“世界梨”
2016年的一天,宋峰逸突然接到一个电话,“一看是个美国号,还以为是诈骗电话,结果是一个美国人想要进口‘宋梨。”这一通跨洋电话让宋峰逸看到了海外市场的希望,他知道将梨这样的农产品出口海外很容易,但如何将带有“宋梨”标签的品牌销往海外,则成了一大难题。但临沂海关的一句“整个临沂的海关都没有把农产品品牌出口海外的资质”的回复给了宋峰逸沉重的现实打击。
“我的梨品质和口碑都没问题,为何单单在渠道上受挫了呢?我是一个目标感比较强的人,认准了,就想坚持下去。”为了自己的坚持,也为了中国农产品品牌走出国门,他跑遍了全省的海关港口。烟台的一位老友给了宋峰逸最后的希望,“只要产品合格,顺利通过质检,就能出口海外”,这句话在宋峰逸看来,就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通过这座通往北美大陆的“桥梁”,“宋梨”便有了走向世界的机会。
宋峰逸深知机会来之不易,从最开始的采摘、包装、质检,到一箱箱“宋梨”运输、海关报审、封箱装船,每一个环节他都盯紧不松懈。当装载“宋梨”的货轮驶出海港,宋峰逸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因为他并不知道,大海的另一端会是怎样的情形,他也不知道,漂洋过海27天的“宋梨”将会面对什么样的命运。27天后,“宋梨”成功抵达,这一趟“海上之旅”让“宋梨”成功打开国际市场。
新时代,新农人,宋峰逸带着他的“宋梨”为我们演绎了一段现代农民转型致富的传奇故事,笃定的目标和信心、敏锐的市场嗅觉、坚持不懈的努力都为这段故事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一颗“宋梨”不仅承载着宋峰逸的年轻创业梦,承载着他的父亲20年来的致富梦,更承载着万千现代农人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