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大河波浪宽
2019-12-09王立群
王立群
谁能想到,这样一首脍炙人口,传唱六十余年魅力依然不减的歌曲竟然是出自一位29岁青年之手?
那是1956年的夏天,风华正茂的乔羽,正奉命在赣东南和闽西一带的原中央苏区体验生活。一封来自祖国大东北的电报改变了他的行程。
“长春电影制片厂在拍一部以抗美援朝为题材的电影,叫《上甘岭》,需要一首主题歌。导演认为,这首歌词非我莫属,于是一封电报打到江西。”日后,乔羽与本刊记者聊起那段日子,记忆清晰且深刻。“当时我正在江西搞电影剧本《红孩子》的创作,于是回电报说:‘还是请别人写吧,我回不去。没想到长影又来了电报,这回可不是一张,而是厚厚的一叠。”
也许是电报太长了,电文没翻译就被送到了乔羽手里。他只好跑到邮局请工作人员翻译,电报大意是:片子大部分拍好,已经停机,就等歌词了。剧组等一天就要花费上千元的经费……《上甘岭》导演沙蒙的诚意打动了乔羽,没等邮局工作人员译完电报全文,他就决定动身北上。
“一看电影,我被感动了:一部战争题材的片子拍得这么好,难得!我问导演:‘对歌词有什么要求?他说:‘只希望将来片子没人看了,而歌却是流传的。”乔羽回忆。
片子没人看,歌却流传!这是一位电影人抛给一位词作者的巨大诱惑。
在今天看来乔羽的歌依然流传!而《上甘岭》这部电影也烙印在几代人的脑海中。
“我在屋里憋了十幾天,终于一挥而就,写出了三段歌词。”乔羽的描述很简单,但是这样一首经典歌词,在其脑海中究竟经历了多少反复,我们已无从知晓。“导演看后很满意,便交给著名作曲家刘炽谱曲,最后由歌唱家郭兰英领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音。第二天,电台编辑没同作者和长春电影制片厂打招呼,就向全国播放了这首歌,一下子在全国城乡传开了。”
《我的祖国》播放半年后,电影《上甘岭》才正式公映,“一条大河”却早已家喻户晓,且流传至今魅力不减。
17岁离家到晋冀鲁豫边区学习,新中国成立之前,乔羽就已经开始文学创作,他写的词也陆续在报纸上发表。1949年,乔羽加入中国共产党,党龄与共和国同龄的他,对祖国深沉的爱比很多人更为浓郁。
从《我的祖国》到《让我们荡起双桨》,从《思念》到《难忘今宵》,从《祖国颂》到《爱我中华》……我们能够在太多的场合下,听到出自他笔下的旋律,不过乔羽说,对他来说,并不是写多少能流行的歌,更主要的是,通过写歌,他赢得了一大批朋友。《我的祖国》的演唱者郭兰英,正是由乔羽先生推荐才加入到这首歌的创作中,而郭兰英认识乔羽时还是个16岁的小姑娘。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的祖国》的歌声在乔羽的家乡——山东济宁任城唱起。在乔羽的记忆里,老家“山峦秀丽,树木葱葱,鸟语花香;恬静的田园阳光明媚,空气清新……”而他的歌曲,让生活在山之麓、湖之畔的老家人,再一次重温那激情燃烧的岁月,再一次触摸自己心底对祖国深沉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