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师院校植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2019-12-09陈光富

安徽农学通报 2019年21期
关键词:植物学学时实验教学

陈光富

摘 要:在生物师范生培养中,植物学实验是有效衔接大学实验室到中学实验室过渡的课程之一,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滞后会影响到中学生物教学的有效开展,乃至影响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基于此,对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植物学实验进行“一体化”教学改革,以期提高教学有效性,同时也对地方高师院校植物学实验的多样化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方高师院校;植物学实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3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21-0143-04

Abstract:In the training of biological normal students,botany experiment is one of the courses that effectively connect students to the transition from university laboratory to middle school laboratory. The lag of teaching content and methods will affect the normal development of biology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and even influence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creative thinking. Based on this,the teaching reform of “integrated” teaching in the course of Botany of Lijiang normal college is carried ou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and also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iversification of Botany Experiment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Botanical Experiment;Reform in Education

在教育“均衡、普及”需求及師资队伍“专业化”要求背景下,师范生培养在高校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与紧迫,高师人才培养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基础教育师资队伍的组成,对我国基础教育的有效实施有着巨大影响。植物学实验是植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植物学是高师生物教育专业的核心基础课,课程的开设对培养未来中学生物教师具有不可替代性。目前,随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和学生学习方式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已无法适应,植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1-3]。为此,对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植物学实验课程教学进行改革,通过给学生提供多样化、可选择化的实验项目,以期为人才培养搭建自主选择与从大学实验室到中学实验室无缝对接平台,同时也为其他高师生物类专业植物学实验的教学提供参考。

1 课程开设的目的

植物学实验包括解剖学和分类学[4-6]。解剖部分主要让学生知道有关显微镜知识和使用技术;学生能进行徒手切片、临时装片制作及植物细胞中有关物质的简易化学鉴定等;学会生物学绘图;能识别植物的细胞、组织、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的一般形态结构。通过完成分类部分学习,学生知道研究分类学的基本理论及方法;认识和掌握植物界各大类群的特征及其代表植物的特征;学会编制检索表和利用检索表鉴定植物的方法;会采集和制作植物标本的基本方法;能运用植物的解剖、观察、绘图、描述和鉴定等分类学的基本技能。最终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工作能力。

2 教学现状与难题

2.1 教学的要求与现状 通过对中学生物实验教学考试大纲统计分析[7-10],高中阶段开设32次实验,涉及植物学类知识的实验有12次;初中阶段共47次实验,涉及植物学类知识点的实验有15次,累计统计中学阶段共开设79次实验,涉及植物学类27次,占比达34.2%,植物学类知识在中学生物的实验教学中占比大。结合以培养中学生物学教师为目标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植物学》课程设置的重点是让学生知道植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初步掌握种子植物个体的形态与结构,把握生长、发育和演化的基本规律、类群和分类以及植物的分布与环境的相关关系,了解种子植物科学发展前沿,理解植物多样性在人类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5-6]。基于此,要涵盖植物学教学内容的整体安排,传统教学模式下解剖学需开设“15+”次实验,“32+”学时;分类学需开设“14+”次实验,“54+”学时(见表1)。

2.2 面临的主要问题

2.2.1 学时不够 在运行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植物学实验教学学时由原“86+”学时调整为48学时,在保证培养规格不变的基础上,如何实现有效改革,是我们面临的问题。

2.2.2 探究性试验项目少 从表1可以看出,传统实验教学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并且在实践中发现探究性试验学生的参与度比较高,学习效果明显高于其它项目。经和学生交流,学生普遍认为验证性实验结果已经确定,而且方法与步骤都有参考,这样的实验项目无法激起更多的兴趣。要求在实验项目的设计上要实现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搭配。

2.2.3 教学方法与形式较为单一 普遍利用课件、讲稿进行讲授、讨论和演示教学,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教学理念的应用欠缺,而且教学活动主要在室内完成。从学科知识结构和学生培养方面出发,植物解剖学部分借助显微镜观察根、茎、叶的解剖结构,在室内完成教学活动比较合理。植物分类部分,更多是培养学生利用植物特征进行分类的能力,仅限于标本、图片或新鲜材料在室内进行模拟,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3 应对策略与变革

3.1 采取模块化教学设计 依据运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将“植物学实验”以模块化形式实施,共包括9个模块23次实验,其中室内13次实验,室外1次,实践共48学时,其余9次实验运用课外兴趣小组的形式进行开展,不占学时。室内教师主导实施项目共5次,15学时;室外学生主导实施项目8次,24学时;野外实践1次,9学时;课外9次验证性、探究性拓展项目,此类实验不占学时,利用学生课余时间由教师指导完成[11-13](见表2)。

3.2 有效组织与实施教学

3.2.1 建立信息化课程中心[14-15] 包括实验教学大纲、考纲、教学PPT、教学板书、教学任务清单等基本资料,建立校内植物图片识别库和植物内部解剖结构数字切片库,优化野外实习路线或实习点,同传课外验证性(探索性)实验方案、实验报告、教师指导追踪记录等。推送教学微视频,建立实时在线交流教学平台。

3.2.2 任务驱动下“小组式”翻转教学,实现师生、生生互动 实验教学的开展都以小组模式进行,课前推送微课视频和教学资料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课上针对课外积累的问题进行解答并下发任务清单。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要求完成任务并进行汇报和展示,讨论过程中撰写小组课堂讨论记录本,小组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利用移动平台实现学生和指导教师进行一对一交流,教师实行一对多或一对一指导;各个小组任务完成后以小组和个人的形式进行汇报总结,教师进行现场提问、总结评价和打分。所有小组汇报后,教师进行点评,并对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

3.2.3 实时批阅和检查课外作业 首先,占用学时的实验目录每次实验课后均需要撰写个人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在考核中占有一定比例。其次,利用课余开展的验证性/探索性实验需要撰写“验证性/探索性实验报告本”并需要提交课后作品和研究报告,课外实验的开展需要指导教师的参与及实验室的开放管理。

3.2.4 灵活优化考核方式[16] 考核方式按实验报告30%+小组讨论30%+现场期末综合性考核40%构成。实验报告按占用课时的实验目录计算每个人共13次;课外实验报告共6~9次。小组讨论记录按占用课时的实验目录计算,每个小组共记录13次;课外实验活动记录共6~9次,合计19~22次讨论记录。该项分的占比也综合考虑课后开展的实验项目的实验成果及研究报告的质量。综合性期末考核采用现场抽题进行理论作答和实际操作,包括临时装片制作、显微镜使用、植物图片库或植物实物现场描述识别、植物采集、标本制作等项目。抽取的题目设置题库,利用课程中心或雨课堂等移动平台,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线上考核。

4 教学反思

4.1 教学效果 通过3年的教学实践,效果明显提升。模块化设计与教学使内容变得更为系统,在項目的实施中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同时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改变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比如模块九,学生在结合植物学实验内容及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开发设计与中学生物教学内容相互吻合的第二课堂实验项目,并且利用开放实验室进行实践。另外,在教学内容的启发下,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项目设计或“互联网+”比赛,自主性的选题设计与实践操作为主体的教学设计能更多的帮助学生创新思维开发与实践能力的提升。

4.2 不足与优化措施 深度嵌入“互联网+”技术手段,开展“翻转”课堂模式教学;不断更新完善微视频、图片库、习题库等教学资源;加强课程团队建设;持续加强显微互动实验、生物基础实验室、温室大棚、丽江高山植物标本馆、丽江高山植物园等实习基地及实训场所建设。

参考文献

[1]师学珍,王静.《植物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3,11(3):92-93.

[2]于杰,任微,王壮.《植物学实验》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8(10):185-188.

[3]李晓红,汪志.高等师范院校植物学实验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15,21(09):150-152.

[4]吴国芳,冯志坚,马炜梁等.植物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5]强盛.植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6]马炜梁.植物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7]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生物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生物学(全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8课程教材研究所,生物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生物学(全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9]周筱芳.高中生物实验图解[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10]周筱芳.初中生物实验图解[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11]杨华,潘冬.高师植物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基于专题式教学[J].园林园艺.2012,5:187-188.

[12]钱长江,兰世超,韩银,等.基于学生需求的植物学实验教学思考[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7,33(3):56-60.

[13]刘坤,孟炜琪.植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安徽农学通报.2016,22(09):166-167.

[14]张忠华,胡刚,陈静.微课与高校传统植物学实验教学的融合[J].大学教育.2016,4:144-146.

[15]王长宝,杨洪升,王仲,等.基于微信平台的植物学实验教学改革[J].安徽农学通报.2016,22(11):169-170.

[16]邹金华,刘东华.“植物学实验”考核体系的建立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3,16(4):203-208.

(责编:杨 林)

猜你喜欢

植物学学时实验教学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学时压缩下有机化学教学方法探讨
再论《山海经·五藏山经》的植物学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数据库在植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植物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植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