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加强脱贫攻坚长效机制建设的对策研究

2019-12-09杨香军

中国集体经济 2019年34期
关键词:脱贫攻坚长效机制对策研究

摘要:当前我国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但是也存在一些共同性问题,比如提前脱贫摘帽的短期化现象、产业发展难以持续、农民自身发展能力提升缓慢等问题。因此,要实现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必须从政策引导、产业发展、能力提升、社会保障、生态补偿等方面构建长效机制。

关键词:脱贫攻坚;长效机制;对策研究

2018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扶贫工作既要解决好眼下问题,更要形成可持续的长效机制。”郴州市位于湖南省东南部,地处南岭山脉与罗霄山连片扶贫开发区域,域内有十一个县市区,其中有两个省级贫困县宜章县、安仁县;有两个国家贫困县桂东县和汝城县。在脱贫攻坚新形势下,结合自身贫困特征,精准确瞄准主要问题,构建脱贫攻坚长效机制,对于提高扶贫针对性和实效性、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郴州市农村贫困状况

郴州作为革命老区、边远山区,脱贫攻坚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当前仍然面临着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致贫因素多、返贫风险高、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发展滞后的贫困特征。

(一)贫困面广

截至2017年年底,全市综合贫困发生率下降到3.28%,与全国相近。但罗霄山集中特困连片区四县桂东、汝城、安仁、宜章综合贫困发生率仍将10%,贫困人口占全市贫困人口将近60%。

(二)贫困程度深

一是患病人口多。统计数据显示,患病家庭占整个贫困家庭的45%,患病人数占整个贫困人数的19%。二是残疾人占比大。没有劳动能力或只有部分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约占整个贫困人口的15%。三是生活条件恶劣。生产条件差,还有相当一部分贫困户居住在偏远高寒山区,生活条件差,还存在用电难,看不上电视,没有移动信号覆盖等困难。

(三)返贫因素多,脱贫稳定性差

2015~2017年6月的调查数据显示,返贫人口达48756人,年平19502人。返贫原因,一是因灾返贫(水、旱、地质灾害)约占70%;二是因经济发展环境变化返贫约占10%;三是因学因病及其它原因占比15%。

(四)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落后

498个贫困村(合村前)中还有11个行政村没通水泥路、390个行政村没有解决饮水安全、152个行政村没有进行农网改造、177个行政村还无法看到信号稳定的电视和有线电视、有130个行政村还没有移动信号和无座机信号。

二、郴州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五个一批”、“六个精准”的工作要求,郴州市坚持以上率下,精心规划,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一)减贫成效明显

截至2018年年底,全市四个贫困县桂东、汝城、安仁、宜章四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129个贫困村,9.13万贫困人口通过市级搞帽核算,全市贫困综合发生率由2015年的10.3%下降到1.7%。

(二)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截至2017年年底,片区四县共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89.1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446.8亿元,财政总收入25.0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2.22亿元,分别比2012年增长37%、97%、2.4%、57.7%,为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

郴州市委、市政府把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中抓实、抓细,通过培训转移就业,发展特色种养业,扩大政策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等措施,稳定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到2017年9月,桂东、汝城、宜章、安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加到6086元、7264元、6462元、7799元,同比分别增长13.8%、12.1%、9.3%、9.6%。

(四)精准扶贫亮点突出

一是小额信贷强劲助推。全市扶贫小额贷款累计发放18.49亿元,覆盖4万多贫困户、12万多人口,小额信贷总量在全省各市州排第二,小额信贷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源头活水。二是光伏扶贫试点成功。扎实推进“百村千户”光伏扶贫试点工程,为全市498(并村前)个省定贫困村建设村级光伏发电建站,每村装机为60千瓦,实现年收入6万元以上。三是贫困村和贫困户面貌发生了阶段性大变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不断向贫困村倾斜,贫困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三、构建脱贫攻坚长效机制

脫贫攻坚已取得决定性胜利,当前及今后的主要任务是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贫困对象大量返贫,构建脱贫攻长效机制。

(一)搞好顶层设计

做好扶贫开发工作,首先要从制度上做好顶层设计,各项工作按照政策有条不紊地开展。

1. 经费项目统一归口。虽然现在确定了县级扶贫资金归口统一管理,但是县、市、区各个部门的积极性不是很高,而且有些县级政府的上层部门也制约了县级政府的资金的统筹和协调。因此,上级部门应该充分放权,以便县区一级政府有权协调和整合资金。 经费的统一使用管理,政策上要明确政府各部门和上级部门只是监督资金的使用和效率,防止部门资金分割和重复扶贫,以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2. 考核评估统一规范。脱贫成效考核评估要有专门的机构和组织按照相关的政策法规统一行动,防范各级各部门都有一定的考核评估权重。特别是要简化工作,不搞形式主义。另外,还必须防止评估仅通过基层政府的表格和数据来确认。考核必须注重实效,要制定出一个科学合理又能切合农村实际的考评办法,并有一个专业中立的评估单位来实施。

(二)优化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对于构建设脱贫长效机制具有非常大的意义,也是西方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

1. 加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积极推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与扶贫线“两线合一”,凡是收入在贫困线以下的贫困人口可由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来兜底,而不附加其它人为主观的条件,保证贫困人口最基本的生活,这是政府责任,也国际通行作法。

2. 完善农村医疗保险与医疗救助制度,重点把帮扶对象纳入医保覆盖范围,加大医疗保险与医疗救助的有效衔接。防止农户因病返贫和因贫失医。

3. 帮助贫困人口加入农村养老保险。通过统筹干部职工慰问金,各部门救助金等缴纳养老保险,解除自己的后顾之忧,能从一定程度上遏制贫困人口的增加及返贫。

(三)完善生态补偿政策

1. 加大生态补偿资金投入。引导国家生态补偿基金和国家项目重点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倾斜,加大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生态补偿力度,探索成立生态补偿财政资金。在欠发达地区,实施生态保护专项财政补贴,补偿受生态保护限制的贫困农户。

2. 探索多元化生态补偿方式。支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和贫困地区社会共同参与的生态补偿机制。安排专项资金,大力开展贫困县集体和个人公益林赎回试点。积极探索水资源有偿利用、碳交易等市场补偿方式,完善污染者自付和被污染者利益机制。

3. 创新生态补偿资金使用方式。生态补偿资金要优先考虑当地贫困劳动人口的生态保护。安排一定数量的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从事生态保护相关工作,优先雇用贫困户进行服务或季节性工作。和就业,增加劳动收入。

(四)优化产业扶贫投入

1.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发展产业一定要根据本地区的要素资源禀赋,根据市场导向,发展本地区的特色产业,切忌盲目跟风,发展优势特色产业。

2. 以产权改革盘活资源要素。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自然资源产权、土地产权等。加快推进“农地”“宅基地”三权分置。加快土地流转,使贫困户的住房和其他财产能够产生收益,使其的土地承包权能够创造利益以增加收入。

(五)全面暢通社会扶贫渠道

脱贫攻坚是我国当前的一场巨大战役,光是政府唱主角不行,必须构建政府、市场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大扶贫格局。

1. 推进对口帮扶与扶贫协作。构建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对口帮扶的工作机制,发达地区要为贫困地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工人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提供就业指导等就业服务,建立劳务合作伙伴关系。

2. 推进驻村帮扶全覆盖。完善居民救助制度,确保扶贫队和贫困村全面覆盖。坚持向村民提供差别待遇,鼓励生态移民,促进生存困难村民的扶贫开发;通过劳动技能培训,增加公共服务,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险和新农村保险,促进发展有限的村民的扶贫开发。

3. 推进企业帮扶脱贫。大力开展村企联合建设等企业对口帮扶,深化企业扶持力度,帮助贫困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加快扶贫开发步伐。帮助贫困村村级道路和小农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

参考文献:

[1]杨香军.当前精准扶贫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研究——基于湖南郴州11县市区的调查分析[J].世纪桥,2018(11).

[2]香军.统一战线参与脱贫攻坚对策研究[J].世纪桥,2018(12).

(作者单位:中共郴州市委党校)

猜你喜欢

脱贫攻坚长效机制对策研究
构建公立医院党史学习教育长效机制的研究
“家校社”一体化的德育协同长效机制探究
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正在制定,房价会降吗?
打赢脱贫攻坚战,民主党派如何作为
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的脱贫攻坚——基于新闻联播相关报道
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方法与长效机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