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而伤

2019-12-09张芳

大观 2019年10期
关键词:伤感

张芳

摘 要:《古都》作为川端康成的代表作,表现出日本传统的美学思想。作品对故事背景的描绘、人物的刻画、氛围的营造,都透露出优美而感伤的气息。在那个从传统向现代过渡的年代中,环境文化在变迁,人物思想情感也有矛盾冲突和挣扎,而作者优美又带有感伤的笔调更添了美而伤的意味。

关键词:过渡时代;唯美;伤感

1968年,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以《雪国》《千鹤》《古都》三部代表作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作为川端康成有力的代表作,《古都》在作家的晚年于1962年发表,书名“古都”指的是日本京都。在这部十几万字的作品中,无论是环境、人物,还是意境,给人的感觉都是美而伤。

作品通篇没有明确说明具体年代,可是我们却总能在字里行间清楚地感受到故事里的古都所处的正是二战之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之前的那段充满矛盾纠葛的时段。在小说的第二节“尼庵与格子门”中,作品提到了“中京的商家在明治维新前曾遭过炮轰、火烧的浩劫”,“但实际上重建以来还不足百年”。当千重子一身和服,满身典雅气息出现在游玩景点的时候,总会有西方的游客正在乐此不彼地拍摄玩乐。当周围的店铺都改为股份公司时,佐田铺子虽说形式一样,从前的规矩和传统仍有保留。日本本土盛大的传统的节日里也总会出现西方的游客的身影,就连日本本土女士的服饰也有变化了,比如千重子的好友真砂子就在游看北山的杉树时就是“身着初夏西服、足蹬矮跟皮鞋”。而千重子的父亲太吉郎虽“打年轻起就有名士气质”,却在追求古典美的艺术理想中遭受挫折不被理解,他所画的画稿不为大众所喜好,而继承的绸缎生意也显露出衰败的迹象。在现代化机械的进攻之下,传统的手工艺产品的命运显得岌岌可危。小说还特别地描述了京都的多个节日,包括平安神宫的历史节、上贺茂神社及下贺茂神社举办的葵节、鞍马寺的斩竹会、祗园节、大文字山的“大”字形篝火仪式等,不难感受出作者对传统节日的缅怀之意,其中也难免透露出作者对某些传统习俗不再受到重视的感伤。比如由于厨房的改变,像炉灶已经不用了,而是装上了煤气炉,地面铺上了地板,卖花姑娘出于千重子家仍能将灶神擦拭得干干净净而表示感激,并感慨弄脏的人家很多,为灶神感到可怜。透过这种种似是无意却无不侵入人心的对历史环境的细腻点笔描述,我们感受到了传统的舒缓唯美,而现代的气息却已经无孔不入地渗入其中,隐约中让我们感受到传统仿佛将要远逝,我们所能抓到的亦不过是传统的尾巴而已,传统将显得飘渺而不可及,留给我们的是唯美而又伤感的情怀。

作品从“春天的花”开始写起,到“冬天的花”结束,所有的故事情节也就在这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的时光流转中揭开,彼时千重子恰是芳龄二十,花样容颜。作品开始便是“千重子看见枫树的老树干上的紫地丁開了花”,一片让人欣喜的春临大地的景象。而那花“每年也就开三朵,最多五朵”,“千重子有时从走廊眺望它,有时站在树根前仰头看它,有时被树上的紫地丁的‘生命所打动,有时‘孤单的感情袭上心头”,伴随着白色蝴蝶的翩跹飞舞,她会有“想对那紫地丁悄悄说:‘今年你居然还能够在这种地方开的这么美啊。”的想法,也会忽然间想起养在古色古香的丹波壶里的金钟儿,可怜它们一样都生长在狭小的天地里,自生自灭,无人留意。她不得不发出感叹:“这就是自然的生命?……”反复思索,两相比较,由物度己,发问自己“那么,自己呢?……”。如此,那般春天美丽的图景,也因千重子的种种情思而染上了孤单、哀伤、迷惘的滋味。而整部作品美而伤的基调也已在第一节已经奠定好了。在第二节“尼庵与格子门”中,太吉郎问及千重子路上的樱花,方是“凋谢的花瓣浮在池子上。山里的嫩绿丛中,有一两棵樱花还没有谢尽”。然而在女儿千重子望向尼庵门前的竹林时,太吉郎却说道“已经是竹子的‘秋季了”,“围墙有的地方快倒了,有的地方倾斜了,泥皮掉了很多,就象我这个人一样啊”实显伤感。由此可见,彼时实为春末夏初,直到第三节“和服街”基本都还是春天,千重子一家人还去观赏了郁金香,碰到了秀男和他父亲宗助,太吉郎和宗助还在感叹“春天也的确远去了”。从第四节“北山的杉树”起到第五节的“祗园节”,应均在夏季范围之内。在第四节中,第二段写到“五月十五日的葵节已经过去了”,之后渐入六月份的斩竹会。在这个时段里,总是会下起雨来,给人以潮湿的感觉,而人的内心也显得有些潮湿。千重子在第四节中模模糊糊初逢了妹妹苗子,又在接下来的第五节中与苗子相识,她的内心关于身世困惑之事渐趋明朗。而从第六节的“秋色”开始,进入秋季。千重子将心事向父母诉说清楚。冬天的花,却是冬天的雪,以花喻雪,美中带寒,飘落在苗子与千重子同眠的那一夜,苗子在风雪的黎明不回头地走向山村。整部作品无论历史还是自然环境的描写都是细腻的,一点一滴让读者感受出其中的韵味,以景衬情,唯美而感伤。

故事在春天静静开始,又在冬天静静结束。在时序的转换、景色的变化中,人物一个个相继出现,他们的种种情愫也在四季的交替中缓缓流动,展现出他们各自的特点。千重子作为贯穿故事始终的人物,是美而伤的典型代表:其美丽的容颜,获得了男女老少的欣赏,赢得其中几位男子的喜欢;弃儿的身世,萦绕在其内心之中,不知何时就会惹她悲伤;她美好的心灵,惹人怜爱喜欢,而性格却总显得不够积极开朗,仿佛天生的多愁善感;她勤劳而又善良,体贴父母,关爱妹妹,待人可亲,对自己的婚事未来又显得太过于被动,不够主动。她总会帮着母亲做家务,又总穿着父亲设计的图案的衣裳,她为妹妹担忧,也会友善地对待卖花女,可是关于那几个喜欢她追求她的男子,她并没有明确地做出选择。她对他们的感觉不同,在他们面前的举止也不尽相同,可是到底哪个才是她的意中人,作者没有点名,读者也就无从得知,只是各有各的感觉罢了。事实是,无论她选择谁,她的父母是都不会反对的。即便地位略显低下的秀男,他的父亲也是考虑过的。最终是积极主动而又大胆的龙助让父亲代为提亲,得到了太吉郎的认同。而压在她父母心头上同时也感染了她的萧条的生意,也许会因此得到转机吧。她的身上显现的是古典美的气息,总是一身素雅的装束,优雅高贵,而那多愁善感的心绪却给她增添了忧伤的颜色。

苗子的美,有一种自然健康的力量。贫累的生活并没有让她消沉,反而将她磨砺得坚强有力。她喜欢大自然,喜欢原生林,崇拜自然的力量。她勇敢真实重情义而且独立。当她在杉树林中和千重子相会的时候,突来的雷雨没有吓倒她,她果断地用自己的身躯伏在姐姐的身上,为姐姐遮雨,无畏雷电的一掠而过。当雷雨过后,她竟不舍地起身,想更长久地挨着姐姐。在她没有姐姐的下落时,总是祈祷着和姐姐相见,祝福姐姐,为父母遗弃了姐姐而责备自己,觉得父母的身亡是报应,而自己也会得到报应的。事实上,千重子的生活是远远优于她的,她们两个到底是谁幸运谁幸福显得扑朔迷离。虽然是双胞胎无所谓姐妹,可苗子终究做的是妹妹,她对千重子的爱却像个姐姐。当她明白姐姐的生活后,她不愿意妨碍姐姐的幸福,不愿意分享姐姐的幸福,拒绝和姐姐共同生活,可她却宁愿冒死来保护姐姐。只在那千重子好不容易求来的一夜共眠中,也还是她为千重子暖热了被窝。她有一颗纯真的少女的心,不愿接受秀男误将她当做千重子的替身的求婚,宁愿回到山村继续曾经的生活。两姐妹彼此坦诚,互亲互爱,终究还是走向了不同的人生之路。也许生活会像千重子所说的有奇迹出现,然而她说她是孤单的。可纵然孤單,她却还是在风雪中远走山村始终没有回头,不会再来,不愿姐姐有这样一个亲戚被人嘲笑,让人为之心酸。一个弃儿,一个孤儿,纵然再是貌美心善惹人喜欢,内心里还是有不可愈合的伤痕的。也许这恰是作者孤独的生活和不幸的遭遇对其文学作品悲凉格调产生的影响。

太吉郎也称得上是作者着意刻画的一个人物了。太吉郎在年轻时放荡不羁,老来还时而狎妓取乐。他一生都在都在追求古典的美,但从未成功过。他不肯迎合时尚,却又限于资质,所画图稿不受欢迎。他那孤僻的名士气质,从来得不到别人的理解。“他为了得到构图上灵感,经常把自己关在磋峨的尼庵里”,从抽象派画家的画中得到启发,为女儿设计出体现自己父爱的腰带图案画稿,“冷眼一看虽然新颖、有趣,可是同温暖的心却并不协调”,“仿佛给人一种粗野的病态的感觉”。秀男对太吉郎图稿的评价这一情节,彰显了他们各自的特点。他们一个显得苍白无力,爱好面子,一个却是血气方刚,性情耿直。太吉郎为了追求他的古典美惨淡经营,秀男为了将传统的纺织工艺发扬光大而苦苦奋斗,但由于他们的苦心孤诣都局限在落后的生产经营方式之中,只好听任无情的现代生活潮流将他们的理想淹没。他们在各自美的追求中殊途同归,这就加重了作品的悲凉、惆怅之感。秀男对千重子的爱执着美丽,却由于身份地位的不同留下伤心的结尾。除此之外,阿繁、真一、宗助等都拥有着各自的美。作品所有人物的情感都显得真挚感人,可是各有各的伤心处。他们仿佛都置身于一种静静的悲伤之中,怀着哀怨的心境。而作者自身也恰有此种气质,并且具有深厚的日本古典文学素养,正因如此,他塑造出了一个个优美动人的形象,而作品中的失意、无常、哀怨感伤的情感也是那样的真切动人。

渗透在环境人物之中的便是情感。美丽而遭到外在侵害的环境、优美而感伤的人物、深沉含蓄的情感、自然流畅的气韵,共筑起了一种唯美伤感的意境。读此作品,我们明显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情感抒写的重视,对环境人物的点染中,总有丝丝情感流淌。环境的细腻描写,人物由环境生发出的感想、人物彼此之间交流的神情语调语气,都可以让读者体会出缕缕情思。例如,紫地丁花寄生于狭小的天地,千重子对生命的思索,她与人交流时的拘谨沉默,文本中省略号的多处运用等。这些在前面已多有交代,此处不再赘述。作品的结构表面上比较散,故事情节较淡,犹如散文,语言简短却极为舒缓,给人以诗意的感受,贯穿其中的是深沉的美而伤的意境。

总之,《古都》基本上表现出日本传统的美学思想,借由京都在战后的人事内外的情事纠葛、失散姐妹的离合情怀、男女的爱恋、传统的媒妁婚姻,并配以日本传统文化节日,透露出日本文化中的物哀、风雅与幽玄的独特美感,通过环境人物意境的塑造,让读者体验到了美而伤。

参考文献:

[1]川端康成.古都[M].李正伦,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4.

作者单位:

商丘学院应用科技学院

猜你喜欢

伤感
以《长生殿》为例看遗民情结下的女性人物建构
初中古诗词思想感情的几点感悟
依然
秋色
告别季
拉马丁《湖》的语言分析
咏与叹
依然
独自一个人赏月
为什么我们喜欢伤感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