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研究

2019-12-09崔莹莹

大观 2019年10期
关键词:美术鉴赏教学方式高中

崔莹莹

摘 要: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为人们带来更好生活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教育观念。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家长们都支持在应试教育阶段为学生选择一门选修课。高中阶段的美术教育以鉴赏为主,美术鉴赏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并且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接触更多的艺术品和艺术文化。然而,传统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笔者首先分析了当前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探讨了高中美术鉴赏高效化教学的方法和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美术鉴赏;高中;教学方式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之中,人们从未停下追寻美的脚步。[1]美来源于生活,随处可见。就如早期的甲骨文和象形字其实就是一种美,它是承载了人类信息的绘画语言。直到现在,美也是我们生活中经常谈论的内容,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不少学者都对美有着自己理解。而美术鉴赏就是一种讲解美、宣传美的课程,課程中教师为学生讲解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艺术作品的相关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2]并且,在美术鉴赏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中,学生的心情也能得到放松,这对高中生的学习有所帮助。然而,传统的美术鉴赏教学中,由于教师思想认识不足,教学方式选择错误,使得美术鉴赏课程内容枯燥乏味,学生难以保持学习美术知识的兴趣,美术鉴赏课堂的教学效率自然难以得到提升。对此,为了响应新课改的需求,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模式,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构建高效化的美术鉴赏课程。

一、高中美术鉴赏传统教学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美术教育观念落后

从高层领导到基层教师,从家长到学生,要充分理解知识、道德、审美教育之间的关系,学会衡量。[3]他们的眼睛经常盯着语言和其他文化的教学,特别重视考试科目,而忽视了审美教育对道德和知识的辅助作用,没有意识到他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需要同时发展,同时培养。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高中美术教师普遍还是以学生的主课学习为主,当主课老师问其借课时,美术老师也是无条件答应。因此,美术教师落后的教育观念是高中美术教育面临的问题之一。同时,学校方面开展的美术教育也是流于形式,没有设置单独的艺术教育场所,美术教材单一,只有艺术教科书。枯燥乏味的教育内容以及单一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的艺术学习最多只是根据教科书进行复制,并没有注意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没有积极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二)美术师资力量薄弱

高中教学主要以语数外为主,美术课设置的课程明显不足。并且,美术教师的数量和质量都较为低下,这不利于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高效化发展。常常出现高中美术教师一人带多班的现象,这无疑加大了美术教师的教学负担,而其教学质量也会因此而下降。[4]一些课堂中,美术教师仅仅为学生播放一个美术鉴赏记录片来打发时间,完全没有起到教育的作用。并且,在这薄弱的师资力量的现状下,一些学校还出现了师资力量浪费的现象。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逐渐删减艺术课程,将这些课程的课时让给文化课老师进行补课或者是自习,这就导致了教育资源的极度浪费,没有实现专业课老师教育功能的最大化。

(三)美术教学方式落后

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艺术教学除了绘画教育这种单一模式之外,还可以让学生学会美术欣赏,能够具备足够的条件欣赏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可以通过图像、视频等渠道感知更美的事物,通过美术作品欣赏来丰富教育资源,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美术鉴赏课。传统的美术鉴赏教学依旧以教师的演讲和示范为主,没有做到文化知识的铺垫,而是直接进行技能训练,这是一种机械化的训练,病态的教学方式。美术鉴赏教学的教材也很单一,只有美术课本,甚至有些学校根本没有配备美术教材,学生唯一能接触到的美术资源就是课本,学习方式就是照着课本机械式地临摹,并不能真正领悟到美术教育的真谛,久而久之,还会使学生丧失美术学习兴趣,这是我们极其不倡导的美术教学方式。

二、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研究

(一)注重美术鉴赏教学环境的营造

为了提高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有效性,首先需要从课堂环境着手。事实上,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有利于任何一门学科的开展,而美术教育中,色彩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高中美术课堂上,教师可以创设良好的色彩环境,从而增强学生的视觉感受。在这样的美术学习环境中,学生自然能够感受到美术之美,其学习美术知识的兴趣也将大大提高。

例如,在高中美术鉴赏“彩塑”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引用诗句“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并且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想像春意盎然的画面。在想像的空间内,学生不仅可以深刻地体会到诗句中丰富的色彩,同时也能在他们的脑海中形成一个美好春天的画面。如此一来,教师就为美育课堂开了一个好头,学生能够带着兴趣去学习本节课的内容,课堂效率也将大大提高。

(二)注重学生美术鉴赏兴趣的培养

美术知识的学习和画画技巧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高中美术鉴赏课堂中,学生面对巨大的学习压力,如果美术课还是停留在传统的理论知识的讲解和绘画技巧的解说层面,就很容易使学生对学习美术产生厌恶情绪。[5]相反,美育教育在高中美术课堂的渗透则能有效改变现状,美育教育强调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这是在学生产生兴趣的基础上进行的。如果学生对于美术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学生是非常愿意并且积极参与的。这对于课堂愉悦的情境创建有巨大的作用。课堂不再是一个老师讲、一群学生听,而是一群学生问、一个老师答,大家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例如,在高中美术鉴赏“古代人物画”的学习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开展教学。传统的教学受书本教材限制,而美术教材主要以图片为主,文字内容较少,学生不能充分了解古代人物画,且记忆力不足。往往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灌输的知识,在下一节课时学生已经全部忘记。利用多媒体设备开展美术美育教学,教师可以提前做好多媒体课件,在人物画旁插入一段人物介绍。除此之外,针对人物画中的重点人物,教师还可以设置超链接为学生播放人物视频传记,如此一来,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有效地增强学生对人物的记忆。同时,教师需要引领学生学习历史人物身上的优秀品格,将美育教育渗透进美术教学中,这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

(三)注重美术鉴赏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长期的课堂学习会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同时,无穷无尽的兴趣也会在小小的课堂、枯燥的久坐中消失殆尽。高中美术更是如此,高中生肩负沉重的学习任务,经常出现在美术课上做其他学科作业的现象,这不利于高中美术教学的发展。美育教育渗透高中美术需要将其与生活结合,教师应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开展写生教学,这不仅可以调剂学生的美术学习,还可以大大提升美术学习兴趣。并且,在自由寬松的写生环境下,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空间也将得到拓展,能够有效缓解其学习压力。

例如,在高中美术鉴赏“现代建筑”的学习中,教师展开课堂教学内容,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观摩校内建筑,或是教学楼,或是食堂宿舍,或是体育馆等,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建筑进行写生。艺术源于生活,如果仅仅在课堂上简单地讲解,学生无法感受到艺术的魅力。比如说简单的物体的影子和实物的关系、明暗交界线的应用、色彩的渐渐变化等,如果只是单纯地灌输给学生这些理念知识,学生难免会难以理解。所以说,在自然中讲解如何构图,如何用色彩表达,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

(四)注重美术的多元化教学

打破传统美术教学的死板有利于学生更快地接受美术知识,对美术更感兴趣。根据各个年龄段的发育特点,学龄期的学生更喜欢竞赛类的游戏,所以学校可以多开展美术竞赛等活动。协调好教学进度,可以在期中期末前后开展,也可以把美术比赛的成绩作为总成绩的加分项,这样不仅让学生得到竞赛的快感,还可以让学生明白美术学习的重要性,改变只有语数外的局限性,开阔眼界,提高思维的灵活度和动手能力。通过竞赛可以锻炼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使其快速捕捉周围的事物,再运用美术,描绘出自己观察的事物。而老师则应该更多地鼓励学生加入,让学生在竞赛中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学会欣赏别人的作品。这对于学生的自信心和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都有很大的好处。

三、结语

总的来说,随着教育体制的深入改革,高中美术教育作为能够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一门课程受到了各个中学的广泛关注。在高中阶段,传统的美术鉴赏教育活动中存在一些问题,并且高中生面临高考的压力,其学习压力和心理压力都是巨大的。这样的学习环境不利于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发展。传统的美术鉴赏教学需要实行改革,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通过合理的安排课程,培养学生的色彩想象力和空间思维能力,这有利于学生审美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高,也有利于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徐东.探讨新课改下高中美术的有效性[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7(16):12-13.

[2]秦明芳.浅议高中美术鉴赏课[J].学理论,2017(32):1-2.

[3]谢可高.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性质与特征[J].艺海,2017(2):23-24.

[4]刘旭辉.新课改后高中美术鉴赏课初探[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3):112-113.

[5]张春苗.谈高中音乐鉴赏课中的审美教育[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11):25-26.

作者单位: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实验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美术鉴赏教学方式高中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的师生互动的探究
中国现当代绘画鉴赏对高中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高校通识课程《美术鉴赏》双语教学实践与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