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歌弹唱能力的培养分析
2019-12-09宋晓英
宋晓英
摘 要:为了提高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歌弹唱能力,需要制定更加完善的教学对策,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歌弹唱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儿歌弹唱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要不断加强儿歌弹唱能力,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基于此,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为了有效地开展儿歌弹唱教学,需要结合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实践,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有效培养学生儿歌弹唱能力。
一、培养学前教育学生儿歌弹唱能力的重要性
(一)学前教育中学生具备儿歌弹唱能力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和革新,因此,社会对于学前教育教师的相关技能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儿歌弹唱能力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备的技能,儿歌弹唱也是幼儿园教学中常见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儿歌弹唱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构建相应的教学环境,通过丰富学生内心世界的方式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进行儿歌弹唱教学的过程中,还应当帮助学生通过感受音调高低、音色以及音乐品质等方面的内容,提升学生对于音乐的欣赏能力,进而拓展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以及相关感知能力,学前教育教师还应当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儿歌弹唱能力。因此,教师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弹唱能力,还应当了解童声演奏的相关内容,进而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掌握歌曲风格和特点,更好地提升自身的音乐创造能力。
(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高校在进行音乐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应当针对音乐教学展开相应的研究,通过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身体特征以及自身兴趣爱好等,更好地展开音乐教学。这需要教师采取更为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无论是学术交流、资料分析还是研究方法等,都可以更好地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进而更好地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智力。学前教育学生在进行儿歌弹唱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就是帮助其提升自身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保证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联系,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和感受音乐,帮助提升学习过程的趣味性。教师还应当根据学生不同时期的不同特征更好地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保证教学内容符合学生这一时期的身心发展和审美,并在教学过程中以丰富自身教学方法的方式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当将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更好地帮助学生发挥自身在音乐方面的潜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通过教学活动增进自身与学生之间的情感,并提升学生对于音乐感受的重视程度。
二、培养学前教育学生儿歌弹唱能力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感知能力
儿歌弹唱技能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因此,学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乐器演奏能力,还应当针对相关的儿歌演唱方法以及表演技巧进行一定的学习,更好地将弹和唱有机地结合起来。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部分内容,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提升自身对于音乐的感知能力,这是基础技能的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做到自弹自唱,才能保证其具备一定的音乐能力,进而更好地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提升自身的综合音乐素质。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弹唱是最基本的技能之一,也是在学习过程中最基础的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学生自弹自唱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获得能力的提升。
在学前教育理论教学中包含一定的弹、唱、跳等内容,教师应当根据这些内容展开相应的实践教学,帮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学生如果仅仅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就无法满足社会对于自身的要求,还需要掌握一定的乐器使用技能,应当在学习过程中提升自身对于音准、节奏、音乐的表现力等,进而更好地表达歌曲中蕴含的情感。儿歌弹唱教学最主要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音乐感知能力和音乐审美能力,也就是视唱练耳方面的提升。通过不断对学生进行训练进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音乐敏感性,之后再在实践环节中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更好地将相关内容进行融合,帮助学生进行全面的学习。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避免自身成为课堂主体,要把学生当做课堂的主体,帮助学生获得自身能力的提升。教师应当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帮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事例更好地进行学习,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習儿歌弹唱技能的实际意义与重要性。
(二)教学模式创新,强化实践
1.改革教学模式
教师在进行儿歌弹唱教学的过程中,不能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灌输性教学,而应当改善自身的教学方式,通过将课堂主体归还给学生的方式,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导帮助学生掌握一部分发声技巧,针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较为短小但是十分经典的歌曲,通过对这些歌曲进行演唱的方式,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弹唱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分组联系的方式,更好地活跃课堂氛围,提升教学效果。传统的教学模式更为重视教师的教学能力,但社会更需要学生具备相应的教学能力,因此,在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要更为突出地表现出来。教师在进行相关内容的教学时,应当加入更多实践环节,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为全面的发展。
2.强化实践
许多学生在实际的弹唱考试或者比赛中,由于心理素质比较差,往往不能完整地将弹唱表演下去。学前教育本身就是针对特定职业所设置的教育,应当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困难,在巩固基本功的同时加强心理素质的相关训练。为了更好地进行专业强化实践,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需要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开展一些实践活动来进行辅助教学。
(1)定期举办儿歌弹唱比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分组的方式开展比赛,通过学生歌曲编排以及演唱表演方面的表现,更好地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未来都是要走上讲台进行授课的,因此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通过竞赛的方式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教师应当根据学生在表演过程中的一系列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的引导,进而帮助学生改善自身存在的问题,获得一定的提升。学生通过与伙伴的交流更好地了解自身在表演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以及自身的优势,进而更好地互相学习,提升自身的演唱能力以及质量。这样的艺术实践活动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展示自身的专业技能,更好地提升自身心理素质,还能帮助学生在比赛过程中将自身学习到的内容与实际相结合,进而更好地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达到教学效果。
(2)开展幼儿园儿歌弹唱实践教学活动
任何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实践都十分重要,因此,高校应当安排学生到相关幼儿园中实践歌唱教学,进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实践经验,将学习内容与实际相结合,获得相应的提升。学生只有真正融入教学的环境当中,通过所学内容进行活动,才能更好地进行独立思考,开展幼儿园实践活动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提升自身对于所学内容的运用能力。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也能更好地理解儿歌弹唱教学的重点内容是“唱”,“弹”只起到辅助作用,进而更好地掌握儿歌弹唱的相关技能,提升自身的实际教学经验。
(三)注重伴奏能力与演唱能力的紧密配合
儿歌弹唱能够有效地将儿歌的弹奏与演唱联系起来,进而更好地展开相互配合,提升效果。在进行儿歌弹唱的过程中,应通过弹与唱两个方面展开训练,帮助学生提升自身口、手、脚的协调能力的同时,更好地帮助学生获得对于音乐的反应能力以及表现能力的提升。学生在进行儿歌弹唱技能练习时,应当提升自身对于整体的重视程度,不能只会弹不会唱,两者如果不能同步进行的话,教学效果就无法实现。因此,教师应当帮助学生获得全面提升,加强同步训练,让学生能够根据实际实现弹与唱的配合。首先,先会弹,再会唱。进行歌曲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先帮助学生掌握弹奏的内容,之后再进行演唱的训练,进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在掌握整个音乐的整体节奏规律后,再进行演唱训练。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地帮助学生协调弹与唱之间的关系,进而更好地将双方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弹唱环节。其次,从有到无的练习。学生在进行弹唱协调练习时,教师应当先选择一些带有旋律的儿歌让学生进行弹唱练习,在有旋律的情况下配合演唱会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整首儿歌的音乐旋律。学生能够在有旋律的情况下边弹边唱不出错时,就可以开始练习一些无旋律的儿歌伴奏。由此可见,在儿歌弹唱之中,弹与唱是不可或缺的有机组合体,只有将其更好地融合,才能表达出歌曲的真情实感,获得最佳的演奏效果,自然也能有效提升教學成效。
三、结语
总之,通过实践分析,本文深入探索了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歌弹唱能力的培养对策,在分析过程中,作为相关教师,要积极构建高效的教学课堂,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与培养,以此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孙爽.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歌弹唱能力的培养[J].北方音乐,2018(23):140-141.
[2]陈欣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歌弹唱能力的培养分析[J].北方音乐,2018(21):103-104.
[3]刘汶琳.学前教育专业《钢琴》与《儿歌弹唱》课程的衔接与教学过程分析[J].艺术评鉴,2018(16):92-94,159.
[4]李岩.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歌弹唱能力的培养浅谈[J].大众文艺,2015(6):254.
作者单位:
宿迁高等师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