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最佳剂量探析
2019-12-09盛丹娜
盛丹娜
【摘要】 目的:探究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最佳剂量。方法:选定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4例,研究时段为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按照阿托伐他汀剂量差异性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42例,10mg)和研究组(42例,20mg)。对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面积和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前1d IMT、斑块面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相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改善患者梗死情况,促使神经功能缺损恢复,且20mg为最佳剂量。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阿托伐他汀;最佳剂量;神经功能缺损
急性脑梗死临床发病率较高,患者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出现血栓或者粥样硬化情况,导致管腔出现狭窄或者闭塞情况,出现局灶性急性脑供血不足,进而诱发疾病。该病患者起病突然,且呈现进行性发展趋势[1]。在急性脑梗死治疗时,临床多应用阿托伐他汀,可发挥有效调脂作用,并具有抗炎、缩小硬化斑块、调节血管内皮功能效果,治疗价值较高[2]。但是不同剂量对患者斑块大小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影响不尽相同,因此临床日渐重视最佳剂量的探究。鉴于上述研究背景,本文作者选定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探究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最佳剂量,旨在为患者提供有效治疗指导,做出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定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4例,研究时段为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按照阿托伐他汀剂量差异性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42例)和研究组(42例)。对照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44~67岁,平均(55.83±2.89)岁;其中高血压27例,吸烟史24例,糖尿病18例。研究组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43~67岁,平均(55.12±2.76)岁;其中高血压26例,吸烟史24例,糖尿病15例。排除近3个月内接受过他汀类药物治疗患者,排除心脏等重要脏器严重功能障碍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1.2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入院后进行针对性检查,给予常规治疗,具体措施:营养支持治疗、抗血小板聚集、脑神经细胞保护、血压控制、血糖调节等,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10mg/d,口服,睡前服用,持续治疗4周;研究组治疗方式同对照组,但药物剂量调整为20mg/d。
1.3观察指标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面积评估比较;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包括意识水平、凝视、上下肢活动、面瘫、共济失调、语言、感觉等内容,满分42分,分值越低提示神经功能缺损越轻[3]。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使用SPSS 24.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用t进行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IMT、斑块面积对比
研究组治疗前1d IMT、斑块面积与对照组相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
研究组治疗前1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相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3讨论
急性脑梗死临床发病率较高,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具体病因与血液、血管、血液动力学差异导致大脑动脉堵塞或狹窄相关,疾病主要危险因素为吸烟、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大部分患者突然起病,伴有眩晕、头痛、半身不遂、耳鸣等情况,且此疾病具有复发率高的特点,临床治疗难度较大。目前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以药物方式为主,其中阿托伐他汀应用较为广泛,但是不同剂量对患者梗塞情况及神经功能缺损恢复影响不尽相同,为了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临床日渐重视最佳剂量的探究[4]。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后IMT、斑块面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提示20mg为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最佳剂量,具体原因分析如下:就急性脑梗塞患者而言,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危险性较高,会导致患者管腔狭窄,甚至诱发闭塞情况,因此稳定或缩小颈动脉斑块在急性脑梗塞治疗中尤为重要。阿托伐他汀能够对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转化进行抑制,阻断其向甲羟戊酸转化,并抑制胆固醇合成,且具有降脂作用,促使HDLC水平提升,促使颈动脉粥样硬化逆转,进而改善患者颈动脉斑块,并作用于神经元细胞,促使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恢复。目前阿托伐他汀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剂量使用上存在争议,且10mg、20mg为主要争议剂量,其中杨保华等[5]研究指出,阿托伐他汀用量不同,其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影响不尽相同,且研究结果显示,阿托伐他汀0mg和10mg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较20mg严重,0mg、10mg粥样斑块虽有缩小,但缩小幅度较低,且两者差异不明显,提示20mg更利于粥样硬化斑块缩小,表明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阿托伐他汀20mg为更为理想的剂量,与本次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改善患者梗死情况,促使神经功能缺损恢复,且20mg为最佳剂量。
参考文献
[1] 胡方方,徐书雯,谢静芳,等.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及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3,34(16):24762477.
[2] 张全新.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6(08):843845.
[3] 卓建明,卢良春,管晓斌,等.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血脂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影响[J].中国药师,2015,18(10):17791781.
[4] 李萌,何勇,肖飞,等.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4,20(01):5456.
[5] 杨保华,叶晓林.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指标以及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J].医学综述,2016,22(06):1201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