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后勤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研究
2019-12-09王青郭传勇王青山东协和学院郭传勇燕山中学
■王青 郭传勇(王青,山东协和学院;郭传勇,燕山中学)
一、引言
很多人认为高校的重点工作是教学任务,而忽视了后勤管理工作。殊不知后勤管理工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教师和学生的生活、学习、工作质量,所以其重要性可以说不言而喻。如果缺乏后勤管理的有效保障,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必然也缺乏动力。当前“互联网+”的形势下,要想做好后勤管理工作,显然更加凸显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因为从社会发展来看,信息化在各行各业都有所渗透,高校后勤管理也不例外,这是适应社会发展趋势的需要,也是增强学校后勤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的需要。如果把信息化的技术成果应用于高校后勤管理中,既能够为管理人员提供系统、平台、技术等方面的信息支撑,节省工作时间,为其提供工作的便利性,又能够实现资源共享、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同时提高后勤管理水平,带动工作的科学化、专业化、程序化,提高师生对工勤管理工作的满意度。所以说,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以带动后勤管理工作无论是效率上还是质量上的提升,从而促进高校的全面进步和整天发展。我们也看到,很多高校在这一方面做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但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仍然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策略,加快后勤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步伐。
二、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后勤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情况看来,高校对于后勤管理的重视程度虽然越来越高,但是受到高校的核心工作是教学这一观念的长期影响,显然对后勤管理人员无论是重视程度还是培训力度远远落后于教育科研人员,这就造成了后勤管理人员在老龄化的同时面临着整体业务素质偏低,工作的创新性不足,信息化知识接受滞后,掌握现代的后勤管理系统也就无从谈起。尤其是在当下高校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对于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诉求比较强烈的情况下,现有的后勤管理人员力量显然无法满足师生的期待和要求。作为高校后勤人员,只有通过锻炼自身的信息化掌控与工作实践能力,满足数据工作发展需求,通过传统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和新技术的结合,才能实现工作效能的最大化。
(二)后勤信息化资金投入有限
资金投入可以说是高校后勤信息化管理水平的保障,也体现了高校对后勤信息化管理的重视程度,资金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很难保证后勤管理的有效性。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高校后勤管理理念等因素都影响着后勤信息化管理的资金投入程度,特别是一些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资金和资源主要投入教育事业,留给后勤信息化建设的投入资金有限,从而为全面推行后勤管理信息化及后续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不利于高校后期运行和发展。
(三)后勤管理缺少信息化标准,管理模式过于陈旧
虽然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有其悠久的传统,甚至也在传统的继承中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管理体系,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一方面,传统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显然不能满足当下信息化技术发展迅速的需求,一味地抱住传统的管理理念、遵循传统的管理模式严重影响了后勤管理的创新性和现代化,所以效能不高的问题凸显。另一方面,当前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缺乏规范、权威、科学的运行标准和体系建设,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造成管理资源的浪费,也严重影响了后勤管理的效率。信息技术更新换代是很快的,如果高校不能提升学校后勤信息化管理系统,使之符合规范,增强标准化和兼容性,最终会造成不良后果。
三、高校后勤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策略与方法
(1)要加快“互联网+高校后勤管理”的融合步伐。实行“互联网+高校后勤管理”,依托互联网信息化管理手段和大数据分析计算功能,充分发挥信息管理在高校后勤管理中的技术优势和扁平化管理的优点,使后勤管理平台更加多样,管理方式更加灵活,不论是从公寓宿舍、食堂餐饮、物资管理、实验设备、活动器械等所有后勤设施的运行和后勤保障物资的采购、管理、发放、运行,还是后勤财务、学生档案、贫困生学费减免等具体事项,都可以纳入到“互联网+高校后勤管理”,通过建章立制,明确运行制度与管理手段,各单位、部门、科室开发、建立和使用的管理网站、手机管理APP、大数据管理平台、信息资源库等载体平台要做到信息共享,互联互通,减少管理壁垒,提高管理效率。
(2)要切实提升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共享能力。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必须注重共建共享,高校要加大资金、人力、物力资源投入力度,加大对后勤管理工作的支持力度,及时充分地更新后勤管理工作所需要的软硬件设备和设施,尤其是要加大对信息技术方面的投入力度,确保提升后勤管理信息化共享能力水平,对高校内部不同的下属单位、不同部门、不同后勤科室之间要打破数据库壁垒,进一步加强信息沟通和信息共享,同时应注重信息资源整合,依托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将高校内部单位、部门、科室之间的管理信息资源进行科学高效整合,实现后勤管理系统数据的准确、规范、完整和统一。要大力推进高校后勤管理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推广应用工作,积极建设高校内部统一的大数据后勤管理共享平台,实现同一高校内使用统一系统、统一平台,统一利用标准化信息化平台开展工作,积极推动不同高校之间实现信息管理平台对接。对高校不同后勤管理部门的数据实行统一管理和统一调配,实现各类信息化资源按需共享、交换和互认。要加强对信息共享工作的安全性措施投入,在提升后勤管理信息化水平的同时,要确保信息共享安全,为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共享提供充分的支撑和保障。
(3)突出师生需求中心,拓宽信息化服务渠道。毋庸置疑,高校后勤管理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教师学生的需求服务的,所以工作的开展要紧紧围绕这一目标要求,最大程度地提升信息化管理效能,这是后勤管理的核心。所以在后勤管理工作中,要及时收集师生关于服务需求的信息,只有发现他们的需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完善措施,最终去满足他们的需求。同时我们也看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师生的需求也是动态化的,今天可能是对于自习室数量的需求,明天可能就是餐卡智能化的需求,这些都要求后勤人员始终以与时俱进的眼光,搭建信息管理系统和平台的同时不断地加以完善,并且建设互动、评价系统,允许其提出合理的意见建议和最近的诉求。在工作中充分结合师生的新特点和新需求,逐步完善自身服务工作体系,真正做到换位思考,实现服务的人性化、科学性,满足现代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发展需求。
(4)加大高校后勤信息化管理人员队伍培训。高校后勤信息化管理能否取得积极成效,关键看执行的人员的落实水平。高校要重视选拔一大批具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多媒体网络专业背景的管理人才,建立信息化管理人才库,充分发挥信息化管理人才的作用。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对后勤管理人员的信息化培训力度,使其充分掌握管理学、计算机科学、互联网、数据库等技术应用能力,对管理知识技能和计算机应用技能进行经常性培训。要充分落实后勤管理人员的各项待遇保障,细化工作措施,制定推进方案,在政治上多关怀,在待遇上要保障。对后勤管理人员、特别是后勤管理拔尖人才要在职称评定、职务与职级晋升、津贴补贴待遇、学习培训等方面给予倾斜和照顾,确保管理人才留得住干得好。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高校后勤管理的信息化是一项动态、综合、科学和全面的工作,既离不开学校的高度重视,提供人力培训和资金支持等多方面的保障,也需要后勤管理人员分认识到信息系统构建对于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意义,摒除陈旧观念,去除抱残守缺的意识,积极融入到后勤管理信息化体系中来。多方力量共同努力,才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管理效率,提升服务水平,满足新形势下师生对于信息化后勤管理的新需求。